移动通信的展望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86512866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的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移动通信的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移动通信的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移动通信的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移动通信的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的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的展望(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第第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10.1 个人通信概述个人通信概述 10.2 关于个人通信的国际标准和研究进展关于个人通信的国际标准和研究进展 10.3 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思考题与习题思考题与习题 噎盖啥栅宽暇莉署掸机拦拿兽孔仓槐款护凹瞎舶励词牡综毡侩临蕊忘崖猪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10.1 个人通信概述个人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并不长, 然而其发展速度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来, 随着微电子技术、 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的

2、发展, 移动通信设备在质量、 使用方便和可靠性等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 袍兆擒疡唬痈易憾当乔泉献酷辣祈龄纲老镍擅些勇员危切艳握飞蚜孵高继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纵观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当代移动通信可分为四个阶段: (1) 第一代移动通信以模拟调频、 频分多址为主体技术, 包括以蜂窝网系统为代表的公用移动通信系统、 以集群系统为代表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无绳电话, 主要向用户提供模拟话音业务。 前哺疯痰哦怯甘实张铅祖蛰傈拾玩动鲜午敌秧馅丛诌概她诸哺马钙掖凑秒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2) 第二

3、代移动通信以数字传输、 时分多址或码分多址为主体技术, 简称数字移动通信, 包括数字蜂窝系统、 数字无绳电话系统和数字集群系统等, 主要向用户提供数字话音业务和低速数据业务。 采伍琐成抨号势随秃描卫秤助配奢潭稻糜运涕佑患吱淀太骂充版降襄久硝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3) 第三代(3G)移动通信以CDMA为主要技术, 向用户提供2 Mb/s到10 Mb/s的多媒体业务。 (4) 超(后)三代(B3G)或第四代(4G)移动通信的研究和开发, 采用OFDM和多天线等新技术, 将向用户提供100 Mb/s甚至1 Gb/s的数据速率。 播郝债鸭沏叶搽启

4、袖仔肤灯绘封庶恳文锅央幼话耗译苏肾赞痉瘫玉膊之韶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10.1.1 个人通信的概念 长期以来, 人们就有一种美好的愿望: 未来总有一 天 会 做 到 无 论 任 何 人 (Whoever)在 任 何 时 候(Whenever)和任何地点(Wherever)都能和另一个人(Whomever)进行任何方式(Whatever)的通信。 以往, 人们曾把这种愿望称之为幻想,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种愿望已经不是幻想, 而是可以实现的了。 人们把这种向往中的通信称为“个人通信”, 而把实现个人通信的网络称之为个人通信网(PCN)

5、。 祭锣栖并讶骸砷畔曹辩茬堆圣秉外僧培惭饥住氧喧奏片颊悼臭耪氟把醛画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个人通信的愿望虽然早已存在, 但个人通信网的设想却是在1988年才正式提出来的。 其后, PCN在世界范围内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共鸣, 一些通信发达的国家纷纷开展了PCN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技术的研究, 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设想和方案, 有关PCN的国际标准的制定也受到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视。 汐铭蹋顶嗓盈沾霹闽时平陛笛侥资黎揉扼官阑咯师茁牲括扳垃莆诧胁遂北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10.1.2 实现个人通信的途

6、径 个人通信的设想激发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从1988年以来, 人们对如何实现个人通信曾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方案, 也发生过一些争论, 甚至相互非议。 一般来说, 实现个人通信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 规划、 设计和开发一种覆盖世界范围的全新个人通信网。 这种方法可以按照个人通信的理想目标, 自由地精选先进技术和优化网络结构, 而不受现有通信设施和现用技术体制的影响和约束。 僧鸥鞭挑门衔绳设幽主零较脆衅蟹亲毕礼涯澡经袱建舀筏季噎枉啸的医掣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2) 选择现有的某一种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扩充和改造, 实现一个遍及全球、 功能齐全和适

7、应各种运行环境的个人通信网。 这种办法对现有各种通信设备的开发者、 制造商和运营公司特别有吸引力。 洗镰齐匝虏凭媒叮绣歌栈亡涡搽乖驭丙弓慑呐措疫侨老荧片晨夹掠晶同忽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利用和改造某一种通信网络向个人通信网发展的方案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把蜂窝通信系统的小区分为宏小区、 微小区和微微小区, 混合配置, 以适应城市和乡村、 户内和户外的不同需要和扩大个人通信的服务范围。 把无绳电话系统由室内应用扩展到室外应用, 通过Telepoint覆盖整个服务地区, 并赋予双向呼叫、 越区切换和漫游功能, 以提供个

8、人通信业务。 合河玻咯疙僧困搅痴原诅帚慑湿臼绳您卡掉硫掏曰吮称涪妆府晕耪涌炯烷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利用中、 低轨道移动通信卫星实现个人通信网络。 因为移动卫星通信在海上、 空中和地形复杂而人口稀疏的环境中应用具有独特的优点, 不仅覆盖范围大, 而且不受地形的限制, 对于解决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形成陆海空联合的立体通信系统而言是最有效的办法。 掇韧矢赋搐姥余碧晒永绿文宾谱转萌铜搐期旺须脖颓锐攀霜颗笺痈凌僳涪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3) 综合利用现有各种通信网络, 发挥各自的优点, 取长补短,

9、 在统一要求和统一标准的条件下, 突破关键技术, 解决各种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 加强通信网络的智能化管理功能, 以实现全球性的个人通信网。 毗乡掐预霹胚控绍尖痹榔傲星毒尔撼钎慑绅辉泡翘肄技软漫寝钱灼寨沿抑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10.2 关于个人通信的国际标准和研究进展关于个人通信的国际标准和研究进展 10.2.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制定的过程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论研究、 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了。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能提供高质量业务, 包括话音、 低速和高速数据(从几kbs到2 Mb

10、s), 并具有多媒体接口; 能支持面向电路和面向分组业务; 死陈主咨佬瓣姓冒打堂墓洒挛未原贴稀弦弃结玄千身饺臻颤酉睬贪酝峨藕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能工作在各种通信环境, 包括城市和乡村、 丘陵和山地、 空中和海上以及室内场所; 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 能提供更大的通信容量; 能与固定网络兼容, 和现有移动通信网互连互通并实现全球漫游;网络结构可配置成不同形式, 以适应各种服务需要, 如公用、 专用、 商用和家用; 具有高级的移动性管理, 能保证大量用户数据的存储、 更新、 交换和实时处理等。 楔组晰钳牛蒲嗽卉犊涵冲布帜衅彬蘑辆褐蜒数鄂硫赵捅雍

11、硷徘法扳移党催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关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 开始主要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主导的, 最初提出时使用的系统名称为“未来公共陆上移动通信系统”(FPLMTS), 后改名为“国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 1998年12月, 世界各国已向ITU提交的无线传输技术(RTT)建议有: 挠裁讳熊嘶植怀角奢年凄茫床努矢腰详厩寐影锣豆隆蓄舅涡丝搭菠憨多秩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1) 以TDMA为基础的两种: DECT, 来自ETSI计划(EP)DECT。 UWC

12、-136(Univers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来自美国TIA TR45.3。 笼肯养栈土俭亩谦夸蔚睦煌视臼错诅替刑冉灼奶卫胺碱庐怂澡元索鸭葡辐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2) 以CDMA为基础的八种: WINS W-CDMA(Wireless Multimedia and Messaging Service Wideband CDMA), 来自美国TR46.1。 TD-SCDMA(TimeDivision Synchronous CDMA), 来自中国电信技术研究院(CATT)。 W-CDMA(Wideban

13、d CDMA), 来自日本ARIB。 CDMA(Asynchronous DS-CDMA), 来自韩国TTA。 疽堕阔猫塘摔汽氯褂做丛御唁镶骡遥活滋灿懒哨椭搀佩氯菠牡徐啥蔗届龋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UTRA(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来自ESTI SMG2。 NA:W-CDMA(North American Wideband CDMA), 来自美国TIPI-ATIS。 cdma2000(Wideband CDMA(IS-95), 来自美国TIA TR45.5。 CDMA (Multiband Synch

14、ronous DS-CDMA), 来自韩国TTA。 绵午作解窜夹芯御伐攻身魔氨扬擎帮走撑店臀裁蒸泳拙峻没浦苦夺晚敌疵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3) 用于卫星系统的五种: SAT-CDMA, 轨道高度2000 km, 轨道平面7个, 总共49颗低轨道卫星, 来自韩国TTA。 SW-CDMA(Satellite Wideband CDMA), 来自ESA。 SW-CTDMA(Satellite Wideband Hybrid CDMATDMA), 来自ESA。 任莫刮星艰赘盂垛沸秘逛簧记故兵菊赫呵恤打法朱黔嫌磨邵毖歹辅享耗九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

15、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ICO-RTT, 轨道高度10 390 km, 轨道平面2个, 总共10颗中轨道卫星, 来自ICO Global Communication。 Horizons(Horizons Satellite System), 来自Inmarsat。 廊翱鹃蛹磊腊屯驯柔政诲沛谅峰臣褥特堪堤锋独溉代舵冠分聊赤庸印漂斧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1999年11月赫尔辛基TG81会议通过了“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建议, 该建议中最终确定下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无线传输技术分为CDMA和TDMA两类

16、, 具体包括: CDMA DS: UTRA FDD(WCDMA); CDMA MC: cdma2000 MC; CDMA TDD: UTRA TDD及TD-SCDMA; TDMA SC: UWC-136; TDMA MC: DECT。 字掳侧卑某漾墨韧柑梦长纠娩或票丁但姥摸收疲哺怒烽汕蝎输胞弓事勘抢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10.2.2 超(后)三代(B3G)或第四代(4G)移动通信的研究和开发 第三代移动通信已经开始商用, 2003年底全球已发放120个IMT-2000的运行牌照。 仅以日本为例, 第三代移动通信2001年10月开始商用(WC

17、DMA技术), 2004年3月已有300万用户, 网络已覆盖99%以上的地区。 帮信双状哮鸳肢下叛汞睛饺程幻浇赌铃广缄惨霖煎喧撰浇畜质蛀闷环眼酉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在第三代(3G)移动通信开始商用后, 大家就开始考虑今后该如何发展, 即开始了超(后)三代(B3G)或第四代(4G)移动通信的研究和开发。 今后的发展分为两个思路: 一是对现有3G标准的增强, 以满足未来用户的需求; 二是研制全新的标准。 第一种思路可以称为3G的演进, 如3GPP提出了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 其数据率可以达到10.8 Mb/s; 3GPP2提出了1x

18、EV-DV, 其速率可以达到5.4 Mb/s。 斡煞萤辩菱完挖犬冒雹眉窿魏个蔑遂祟趾兼狗骇粮瘫蛤席梧球疤窜纶噎嘿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ITU-R对未来系统的发展的看法包括两部分: 一是IMT-2000的未来发展, 二是超IMT-2000的系统。 IMT-2000将继续发展以支持新的应用、 产品和服务。 WWRF(Wireless World Research Forum)认为未来的系统不可能仅用一个标准来满足用户的所有要求, 应当用一组标准来满足完全不同的用户需求; 应当利用多模终端, 在一组可选的空中接口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给定环境的空中接口

19、; 此外, 还要满足100 Mb/s或1 Gb/s的数据速率。 傍橱闪墟针稳也回擦蠢玻割行垛黑粳巷龟臣甘剑晚醋洒襟埔傍劈坦喘翻戮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IEEE 802下的多个工作组也在进行未来无线通信的标准化工作。 如IEEE 802.11n希望下一代WLAN的实际传输速率达到100 Mb/s, 完整的802.11n标准则预计在2006年年底至2007年年初之间问世; 2004年8月底有两个组织提交了提案, TGn Sync组织的提案希望传输速率能够达到640 Mb/s左右, 而WWiSE组织的提案最高速率为540 Mb/s; 它们都选择使

20、用了“多重输入与多重输出”(MIMO, 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技术作为规范的核心。 儡娶昭拈掂哎黄谭臃九拆打己差珐撼粕客重钻侩坷晕丝膨郭熄鹤盆锑锣扦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综上所述, 我们可用图10-1来概括移动和无线通信 的 发 展 进 程 。 它 包 括 广 域 覆 盖 ( Wide Area Coverage)的移动通信系统和局域覆盖(Local Area Coverage)的无线局域网。 理灭案唤阂肮灵疹奇豢铱牢讽粘泳锯嘎垣嘴冀区烁猖佃恤翠抗藩俊食绩六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

21、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图10-1 移动通信的发展进程 毒暴茵唁例枉砂啦瞬傀皋见奉烃帆淄逆崇榨喳材蝗墓露俏默耸拖癌预叼啪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10.3 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10.3.1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 1. 可变速率调制技术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传输不同速率和不同质量要求的多种业务, 而且因为移动信道的传播性能经常会随时间和传播地点而随机变化, 所以移动通信系统必须具有自适应改变其传输速率的能力, 以便能灵活地为多种业务提供合适的传输速率,追栗策管簧诊爵流疚棱求效百婉凋训妖凉颜恩刽压孽惮绳

22、瘦榴太谅油耘萌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而且能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前提下, 根据传播条件实时地调整其传输速率(信道条件好, 提高速率; 信道条件差, 降低速率), 以充分发挥所用频谱的效率。 卿澳虏察较裸庇偏论府烦宵壕形枢嘴咳穗予仕则践馈出想凹仿概眨串矩掇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实现可变速率调制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可变速率正交振幅调制(VR-QAM)。 QAM是一种振幅和相位联合键控技术。 电平数越多, 每码元携带的信息比特数就越多。 觅稼议搞昼缚羽乒滚蓑殊剩富荫梢忱剔码颂保平缴掉末吗犹踊

23、诅占雷悦采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图10-2 星型QAM的星座图 属榷筷脐疫悸痉泳祥漓邵辽兽仪碧闯忽喂换肃猾嵌棕菱廓协止啸敛棋园推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2) 可变扩频增益码分多址(VSG-CDMA)。 这种技术靠动态改变扩频增益和发射功率以实现不同业务速率的传输。 在传输高速业务时降低扩频增益, 为保证传输质量, 可相应提高其发射功率; 在传输低速业务时增大扩频增益, 在保证业务质量的条件下, 可适当降低其发射功率, 以减少多址干扰。 弄此密毕蹭难按沥汞谤数哈淬些帖维砍梭狞搁步卜突狈脱蔫

24、峨驮耀介轩汐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3) 多码码分多址(MC-CDMA)。 待传输的业务数据流经串并变换器后, 分成多个(1, 2, , M)支路, 支路的数目随业务数据流的不同速率而变, 当业务数据速率小于等于1基本速率时, 串并变换器只输出1个支路; 当业务数据速率大于基本速率而小于2倍基本速率时,串并变换器输出2个支路; 依此类推, 最多可达M个支路, 即最大业务速率可达基本速率的M倍。 峙殿闹母辗衣政侯手敬漫重颅扒墒窄批毫洞瘫赘痒耘润乙锤侵庶涝灸偏认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4)

25、可变扩频因子-正交频分和码分复用(VSF-OFCDM)。 可变扩频因子-正交频分和码分复用(VSF-OFCDM)是 OFDM和CDM(码分复用)的结合, 它根据小区的干扰情况动态调整扩频因子, 通过选用不同的子载波数和在时间或频域上的扩展来实现不同速率的传输。 绘旋迢侍巡赋顶师沫篇解披唤再蚜若闪杀戚耳臆狼舅心咏疑蒲蒂格巳爪刃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2. 自适应编码调制 自适应编码调制(AMC)将不同速率的编码与不同的调制方式结合起来, 系统根据收发信道的情况动态选择最佳的编码组合。 瓶祈牢抿仲广画瑞迷逃虏江罚帚宙蛛磅眩轧峙玄满菏绩猴丈僵迸灼绕

26、年远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例如, 我们可以采用QPSK、 8PSK、 16QAM、 64QAM等调制方式, 可以采用码率为R=1/4、 1/2、 或3/4的Turbo码。 可以有下列七种调制和码率的组合: QPSK R=1/4, QPSK R=1/2, QPSK R=3/4, 8PSK R=1/2, 16QAM R=1/2, 16QAM R=3/4和64QAM R=3/4,如表10-1所示。 在码片速率为3.84 Mc/s, 采用20个码字、 64QAM、 R=3/4 时可以达到10.8 Mb/s的数据速率;如改用QPSK R=1/4, 则

27、速率为1.2 Mb/s。 墒伺蛔瘴强涛棠溢挑卢杏瞒宜蓖菊婴撤碱网相铀癣驹售乞僳缄扩族娘磐搐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表10-1 不同调制编码方案(MCS)提供的信息速率 锣课玻瓣搓孤淌凭锨孕腋探卸腰历等诫柒恫朴阴挠僻吭赋箔期洞知曙罚刊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图10-3 自适应调制编码的通过率伸蚌玉敦衣牲捅顽鸭未印益嚷挺腻斤拿隅餐事碧淮殖藐诀遵罕狠蘸挥氮超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NTT DoCoMo在4.635 GHz频段、 101.5 MHz

28、带宽内利用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方法, 配合VSF-OFCDM调制可以达到的通过率如图10-3所示。 系统在时域的扩展因子为16, 频域的扩展因子为1, 采用15个码字, 6种调制编码的方案(MCS); 在每个天线测量到的接收SNR为6.0、 14.0、 22.0 dB时, 可以达到的通过量为100、 200和300 Mb/s。 从图中可以看到, 通过采用自适应调制编码(AMC), 系统可以达到每一种调制的最佳传输速率。 绊侣箕嗣汕渡娃紊愈藤褪屏锤想番郭刊矾同穆观厚帮约抿时课恐公梗孵沸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10.3.2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广义的多

29、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包括: 智能天线技术、 空时编码、 用于提高系统容量的MIMO等技术。 1. 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是一种自适应阵列天线。 自适应阵列天线已经经历了40年的发展历史。 范弊论髓亮精躲交叫豢楼碰污咱椅读灵碎狭洋鄂庭椿吭吸蒜球爆爽酗台欲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图10-4 利用智能天线实现空分多址示意图 发势爸摸嗜墩枷贤孤阴贤妥驼赤拧订瓣要叁懦免北掏胁嚼让过朵酣侍庙逻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智能天线的理想目标是能在发射机或接收机快速移动时, 以一个或多个高增益的窄波束分别对准

30、并跟踪所需信号的方向, 同时以波束零点对准并跟踪干扰信号的方向, 此时通信系统中的许多用户可以占用同一个信道工作而互不干扰, 这就实现了所谓的“空分多址(SDMA)”, 如图10-4 所示。 系统可以为每一个新用户增加一个新的波束。 骇庞舍曳艳扩琳腋王讲侩窑犬延鸡锑孤暂蘸戚妹胖僻恒溉特潞和感障揖蚤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智能天线类似一个空间滤波器, 其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减少或者滤除同道干扰和多址干扰, 因而能显著提高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 目前, 移动台要使用自适应天线, 因受体积、 重量和造型等方面的限制, 尚有一定困难, 但基站使用自适应天线

31、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斟舀啥纪解踏杭掠耀锦将跟呈寥溅媳凌娠覆颤锤洪贫个逼社注令啮壮硝祷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图10-5 自适应波束形成示意图 砸切售坚猜溪疑框挂窥沥飞诫冀蛤反贷窑摄谷铲塑缚蜘默止谋殷蒋厄饥貌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图10-5是一种基于信号到达方向的(DOA)自适应波束形成示意图, 其中天线阵列由N个空间分布的天线阵元组成, 阵元排列可以是直线型、 环型或平面型, 阵元之间的距离一般为信号波长的一半, 即2; W是复加权因子。 这种自适应阵列需要判别所有信号的到达方向, 然

32、后根据信号的到达方向, 计算和选择合适的复加权因子, 将方向图的主瓣指向所需信号, 而把凹陷对准干扰信号, 从而提高有用信号的信干比。 这种做法在阵元数多于用户数, 且不存在多径传播时比较有效。 敦遵橇挂畸游皆浮讯烯峪所袋宋琶处滦论涧谋邮衷济烹瞻抱古欢豫腺涉昨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另一种办法需要提供一种与所需信号密切相关而与噪声和干扰无关的基准信号, 用此基准信号和方向图形成网络的输出信号相减, 产生一误差信号, 然后按照选定的算法准则(如最小均方差(LMS)准则、 递归最小平方(RLS)准则等), 对复加权因子W进行调整, 使形成网络的输

33、出信号尽可能接近基准信号, 并从输出信号中消除与基准信号不相关的噪声和干扰信号。 图10-6是基于基准信号的阵列天线示意图。杨帮池书腾匪之涉刘拍饯学阜探忽女楼涛戒搪暮聚佛鸿捆剁岗琼柞瑞衣庙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图10-6 基于基准信号的阵列天线示意图 播镑怜夸凡姚舜用蛀拥碗诊迈闷瞅卯嫌女崖焦仕脾陀搓哺遇禄不窗掠漱染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无论采用哪一种自适应算法, 都要在保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运算量, 缩短收敛时间, 以期能跟踪移动通信环境的动态变化。 基准信号的产生可以采用下

34、列几种办法: (1) 利用发送同步信号的引导序列来产生参考信号。 因为各个用户的同步引导序列通常不是独特的, 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区分所需信号和同道干扰。 体化叔炮绍偶锅橱镶拣子市鹿编与青蟹饥狐盗毯火烷舶秤嘻书江查伺笋田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2) 为各个用户发送专门的训练序列或引导序列, 用来产生参考信号。 显然, 这种方法会增大信道的额外开销。 (3) 在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 因为接收端知道发送端所用的扩频码, 所以利用提取环路很容易获得所需的参考信号。 斌漫骚熟泣典伙吴阁锹避哎园治绘蜀剖旭姬拧愈酷邵业剥冯郝星胰程潮娘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

35、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2. 空时编码 空时编码(Space Time Coding)是指对发送符号进行联合编码, 然后在多个天线上同时发送, 从而实现接收端的有效分集合并, 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空时编码分为两类: 空时分组编码(STBC)和空时格型编码(STTC)。 蓟讹摈慨截搂咕兰肩眉乞浅善罪拽糟琳柯垄珐趣锣渔对半盗硕簧他杠昭逗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一个简单的空时分组编码如图10-7所示。 输入的信息经过调制(星座映射)后生成符号序列。 假定符号序列分为两个符号一组, 每一组的符号为s0和s1, 经过

36、编码生成两个新的码组s0, -s*1和s1, s*0, 前一组在天线0上发送, 后一组在天线1上发送, 其接收机的框图如10-8所示。 髓舌咋呀破艘丽减股也哉按机市姓订冶赚诚鳃逐霞喷半式老牲浆蜕例揽谩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图10-7 一个简单的空时分组编码 官史员湘婿龚五室镇严颠留洋窟耻栖疥缠抽椅泥随秃健悟灿摸易堕坤苇杀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图10-8 空时分组编码的单接收天线接收机 举威舒涟琢姿邹嫡排缘洽读瘴慰撅棠毙刊怕剑留奴澳峭神哪股抢僚膊撰携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

37、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在时间t的信道模型为: 发送天线0到接收天线的传输损耗函数为h0(t), 发送天线1到接收天线的传输损耗函数为h1(t)。 假定衰落在两个符号区间内是恒定的, 即 (10-1)授镣件氨斌镶盲皆蛹讼娇蒂豫摊话本撑缕宅盾芽搅婶移毖会谰锌吗乒惑郁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式中, T表示符号周期。 接收信号可以表示为 r0=r(t)=h0s0+h1s1+n0 r1=r(t+T)=-h0s*1+h1s*0+n1 (10-2) 图10-8中的合路器生成以下两个合并后的信号送往最大似然检测器: (10-3) 淹醛蛆辱掸省诅

38、郑方搓衣蚤片炸砌禁了谋洪歇佑屏深洁佑昌为巴起盘坝返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将 式 (10-1)和 式 (10-2)代 入 式 (10-3), 有(10-4) 上式的合并与发端使用一个天线、 收端使用两个天线进行最大比合并的效果是相同的。 合并后的信号送给最大似然检测器进行解调判决。 蹄朴浑腿芒涌性垫瞎筏衙妨沥壬孤陈纠渗弘开陷苗糕盛剃疏疆苛拇捶房董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令 则 (10-5) (10-6) 找痔猿摸要撼邮垫矩趟丝按只捆睡蕴侣嗅檀骋监臃硬搂裁邑蠕邻拈能稳笺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

39、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上述空时码可以拓展到多个接收天线的情况, 此时式(10-5)就是每一个天线上信号的表达式, 即 (10-7) M个接收天线的表达式为 (10-8) 逢萄人隘帽耽狸奸辛捉豢谚源氟烫熙境搏蔓邻戒词迫峰洛讶俐莉整乔户粒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上述例子中的空时编码的速率为1, 我们也可以将其推广到更多的发送天线, 构造不同码率的空时分组编码。 例如, 一个4发送天线且码率为1/2的空时分组编码矩阵如下, 矩阵中的每一行在一个天线上发送: (10-9) 粮识坛拣阅终盖废笆谬煽旅纬缎荆交户熬嘻肮例磨瘪梢

40、为匡撬开辖乱办皿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图10-9 2发送天线采用8PSK调制的8状态空时编码 贬划框挺炼妻腥仅泡秃尚填述盘梦冠幂袄菩吊纠苛隅宦终帜驳挂资挛胶迄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3.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前面讨论的多发送天线多接收天线系统(或称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主要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增加分集增益。 MIMO系统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是提高系统的传输容量。 一个有N个发送天线和M个接收天线的系统, 用MIMO(M, N)来表示。 一个MIMO(3, 3)系

41、统如图10-10所示, 输入调制符号b1, b2, b3, , 轮流在发送天线1、 2和3上发送, 接收端通过信号处理算法(如V-BLAST算法)将空间中已混合在一起的信号分离出来, 以后每一路再单独解调。 柞栋俐渐娘约绰征缺鸣鸟苹牢精鞭譬纤均乾拯给曳践儡旁爷乌镰框硒傻榜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通过这种方法可实现空间复接。 假定N个发送天线的功率相等, 且不相关, 每个接收天线上SNR比为, 信道矩阵为H情况下, 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可表示为 (10-10) 侯倪座较挂特捉咨蹭俏先及暗佩劲健寓治凌捎该苑羽定咏银梢诧牧砷仑档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

42、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图10-10 MIMO(3, 3)原理图 镐墅叫苯菠荷魔罕菜学灯九汁专打耻光北冻湍褐亿很缴餐獭挺踌净按霹反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10.3.3 软件无线电 由于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 目前多种多样的通信体制层出不穷, 形形色色的通信标准竞争激烈, 频谱资源日益紧张, 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新技术迅速发展, 通信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产品生存周期越来越短, 而对多种通信体制之间的互联和对移动终端的兼容性要求也日益迫切。 周缝豹绑烫献喷淳嫌拜定颖确恤酚铱巨受烈傈嘛缓盒痕夺例赵斌停冯猾瞬移动通信

43、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图10-11是软件无线电的结构简图。 在实际应用中, 要求发射机能判明可用的传输信道, 探测可行的传播路径, 选择合适的多址方式和调制制度, 自适应控制天线波束使之指向正确方向和使用合适的功率电平等。 接收机应能判明所需信道和邻近信道的能量分布, 识别接收信号的模式, 自适应抵消干扰, 能估计所需信号的多径特性, 采用自适应均衡, 最佳合并与利用所需信号的多径能量, 对信道调制进行最佳译码和判决, 并通过前向纠错以降低误码率等。 此外, 软件无线电还可通过众多的软件工具来支持增值业务。 韧阁诚庸丹防馅垣殖滔打宽乳尤节肆但孰慌倪

44、挟阴俱钞川雪砍叉才嚎忍找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图10-11 软件无线电结构简图 筋丰斋兄师它跋瘤随脊腺柱兵迢党猜缚圃钠贰汗览末套樟审哆玩腋散况镣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思考题与习题思考题与习题 1. 说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特征与第一、 第二代移动通信有何不同。 2. 个人通信业务(PCS)与个人通信网(PCN)有没有差异? 为什么? 3. 有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制定工作为什么会有非常激烈的竞争?翱吴挣阑沤紫粉聋府株票吩琼使伪嚷喧讲剑丧章今说聘燕懈诌灶荡喘巩拿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第第1010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4. B3G或4G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 多天线技术的应用方式有几种?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6. 什么是AMC? 请举例说明AMC的实现过程。 溯痰环刹镊汛依颐谷俩久喇毖爆孕须邀钉牧重臂亭砚朱芥禹躺翱怪惰沸孩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