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麦克卢汉课件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70MB
约42页
文档ID:586466128
麦克卢汉课件_第1页
1/42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理解媒介《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论人的延伸》广电广电1301班第一组班第一组组员:罗晓红组员:罗晓红 冯清洋冯清洋 岳玲娇岳玲娇 冯宁博冯宁博 一一 、技术学派、技术学派• 寻求一个时代的主流传播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特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历史悠久且仍然活跃的传统,这些关系都具有共同的"媒介中心"要素,将社会变迁的潜力(或偏好)集中在特定的传播科技上,而将其他的变量置于次要的位置,我们称之为"传播科技决定论”.科技决定论学者通常倾向于用新技术的发明去区分不同的历史阶段. 科技决定论学者通常倾向于用新技术的发明去区分不同的历史阶段•(可参考教材P119) 《传播学教程》 教材P117 •技术决定论技术决定论 在技术决定论者来看,技术是一种按自身逻辑发展的独立力量,它虽产生于人的需求,但它一旦成为气候,便很容易脱离人的控制而成为脱缰野马,因而,技术的后果内在于技术而不取决于人的意志同时,技术塑造人类发展而不是服务于人类的目的,一种技术产生以后,人和社会在享受它提供的有限“自由”的同时,更多地是处处受到它的限制:人必须被动地适应技术条件或技术环境的制约,按照技术的逻辑改变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

甚至观念价值体系一般来说,在技术道德判断上的技术“善”论者和技术“恶”论者,都是技术决定论的拥护者在学界,其理论上的代表是法国的埃吕尔、加拿大的麦克卢汉、美国的L.温纳等,在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工业技术的批判与反思中,也可以找到技术决定论的影子 代表学者代表学者• 1、加拿大学者英尼斯(Harold Innis,1894-1952),提出媒介时空偏向理论• 2、20世纪60年代,英尼斯的学生和同事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1911-1980)由于在《理解媒介》等几本著作里提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观点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 3、美国学者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1985年的著作《消失的地域》,通过研究电视这种媒介形态,论证了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 4、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的美国学者利文森(Paul Levinson),在他1997年出 版的著作《软边缘》中,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中他认为:“人类 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 并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行的替代。

“ 伊尼斯是奠基人 麦克卢汉是旗手” ——何道宽技术学派技术学派: : 从英尼斯到麦克卢汉从英尼斯到麦克卢汉 二、英尼斯尼斯(1894-1952)•麦克卢汉的老师,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麦克卢汉的老师,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受业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获经济学受业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后转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著硕士学位,后转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著名社会学家帕克,获哲学博士学位名社会学家帕克,获哲学博士学位多伦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先驱多传播学派的先驱►“Empire and Communications” (1950) 《《帝国与传播》帝国与传播》►“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 (1951)《《传播的偏向》传播的偏向》Innis, Harold Adams, 媒介时空偏向理论•在这两本书中英尼斯阐述了他的“传播的偏向”这一媒介分析的中心观点英尼斯首先关注的是传播对权力的维持和对知识的垄断的巨大的帮助,由此观点出发,他将传播媒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偏向时间的媒介偏向时间的媒介”,另一类是“偏向偏向空间的媒介空间的媒介”。

•英尼斯这个分类的前提在于:没有一样传播媒介不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偏向 分类的原因何在?• 强调媒介偏向、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的关系,并指出媒介与国家僚体制和宗教的关系•他说:“一个成功的帝国必须充分认识到空间问题,空间问题既是军事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它还要认识到时间问题,时间问题既是朝代问题和人生寿限问题,也是宗教问题又说:“国家的官僚体制倚重空间,忽略时间相反,宗教却倚重时间,忽略空间 • 《传播的偏向》里,英尼斯用了这样一段话来说明传播的偏向:“根据传播媒介的特征,某种媒介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而不是适合知识在空间中的横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笨重而耐久,不适合运输的时候;它有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空间中的横向传播,而不是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轻巧而便于运输的时候所谓媒介或倚重时间或倚重空间,其涵义是:对对于它所在的文化,它的重要性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向于它所在的文化,它的重要性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向” ~《传播的偏向》第27页,原文来自于1949年4月18日英尼斯在密执安大学所宣读的论文 • Some media are good at binding time; 适合时间上的纵向传播 Space-biased Media 偏向空间的媒介Media Bias 媒介时空偏向理论媒介时空偏向理论Time-biased Media 偏向时间的媒介• others are good at binding space. 适合空间上的横向传播 Quiz!Time-biased Media 偏向时间的媒介Space-biased Media 偏向空间的媒介 三三 媒介时空偏向理论媒介时空偏向理论•偏向时间的媒介包括:语言、石头、粘土和羊皮纸等,它们都具有易于保存但是难以传播或者说是流通的特征,于是就便于对时间跨度的控制,它有助于权威的树立和森严的社会等级体制的确立。

•偏向空间的媒介除了纸张以外,还包括文字以及早期的纸莎草等它们具有易于流通和传播但是难于保存的特征,于是就便于对空间跨度的控制,它有助于贸易的展开和政权的巩固,有利于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传播效率高 三三 媒介时空偏向理论媒介时空偏向理论•偏向时间的媒介包括:语言、石头、粘土和羊皮纸等,它们都具有易于保存但是难以传播或者说是流通的特征,于是就便于对时间跨度的控制,它有助于权威的树立和森严的社会等级体制的确立•偏向空间的媒介除了纸张以外,还包括文字以及早期的纸莎草等它们具有易于流通和传播但是难于保存的特征,于是就便于对空间跨度的控制,它有助于贸易的展开和政权的巩固,有利于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传播效率高 •作者认为,“羊皮纸在西方的全面使用夸张了时间的重要性基于羊皮纸的知识垄断也引来了新媒介的竞争,例如强调空间重要性的纸张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打破了知识的垄断,带来了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普及了知识与思想 媒介时空偏向理论•既然偏向时间的媒介和偏向空间的媒介都有各自的弱点,那么如果能做到偏向时间的媒介和偏向空间媒介的平衡平衡,就能够保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长期的稳定。

•eg:作者认为这样的文明并不多见,拜占庭是少数中的一个:“拜占庭帝国发展的根基其实是反映了两种不同媒体的两种不同组织之间的妥协:一是针对广大地区的帝国官僚所发展的草纸;一是针对时间的教会阶层所发展的兽皮 “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 —英尼斯•媒介的偏向呼应着文明的偏向媒介的形态对社会形态和社会心理产生深重的影响 三、麦克卢汉及其经典观点 三、麦克卢汉及其经典观点v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1911年-1980年)出生于加拿大一个偏僻的小镇,保守的天主教徒,一生拿了5个学位,留学英国,获剑桥大学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多伦多大学英美文学教授 1、其人•马歇尔·麦克卢汉是西方传播学的巨匠,他的成名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问世之后,在整个西方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冲击这本著作之所以引起世人的关注,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麦克卢汉提出来的新颖的学术观点,其中包含有媒介观、传播观、社会观等;二是他的研究方法他的方法和西方科学研究、实证研究的传统背道而驰他反常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探索而不做结论,定性而不定量 风云人物•‘‘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

•“电子时代的代言人,革命思想的先知欧洲语言里出现了几个以他命名的词欧洲语言里出现了几个以他命名的词汇:汇:Mcluhanism,mcluhanist,产,产生了生了““麦克卢汉学麦克卢汉学”” •口才打遍天下无敌手;•闪光的思想在闲谈中诞生,甚至在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也能闪耀奇思妙想;•强调媒介技术对人类社会和心理具有深刻影响,是“媒介决定论者”,但自己却拒绝和惧怕新技术 怪才 2 、写作风格• 作为一位文学学者,麦克卢汉以诗人的想象力来探索语言的极限,而不是接受那些现成的教条麦克卢 汉欣赏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在他的著作中多处可以看到诗歌的影响 (媒介的“内容”好比是一片滋味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吸引看门狗的注意) 的话语,放弃“因为、所以”那类的推断•麦克卢汉说:“我不解释,我探索 3、《理解媒介、《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的经论人的延伸》中的经典观点典观点((1)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 Medium is the message ((2)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是人的延伸 Media as the extension of body((3))“地球村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4)) 人类文化变迁(媒介-社会演进史)人类文化变迁(媒介-社会演进史) Media and social-culture evolution ((1)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 此观点受到哈罗德·英尼斯的影响。

英尼斯认为,传播的讯息对知识的时空传播产生强大的影响他强调指出,必须研究讯息的特征,以便评估讯息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麦克卢汉抓住英尼斯这个思想的萌芽,借以研究并重新予以界定传播媒介• 这个新颖的观点和以往传播学家提出来的媒介理论观点大相径庭一般人把媒介看作是工具或传播通道,往往关注媒介传递的内容是什么,并从媒介传递的内容出发来分析个人与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印刷的内容是文字,正如文字的内容是言语前者包含后者,后者即为前者的讯息由于媒介的影响很强大,所以任何讯息即通常所谓的“内容”或“信息”的冲击力都远不如媒介本身的冲击力,于是他说“媒介即讯息”• 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2)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是人类的延伸和一切形式的外化,或者说,一切可以延伸人类的东西都属于媒介 •麦氏是从一个奇特的角度将人的延伸一分为二:电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其余一切媒介(尤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其余一切媒介(尤其是机械媒介)是人体个别器官的延伸。

其是机械媒介)是人体个别器官的延伸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马蹬、自行车和汽车全是脚的延伸,房屋是体温机制的延伸,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麦克卢汉认为一种新媒介通常不会置换或替代另一种媒介,而是增加其运动的复杂性•“那喀奈斯”故事,英语中自恋(Narcissism)这个词,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人迷恋人体的延伸媒介延伸人体,赋予它力量,却瘫痪了被延伸的肢体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技术既延伸人体,又“截除”人体,增益变成了截除类似”科技异化“) ((3))“地球村地球村”•“经过三千年专业分工的爆炸性增经过三千年专业分工的爆炸性增长以后,经历了由于肢体的技术性长以后,经历了由于肢体的技术性延伸而日益加剧的专业化和异化以延伸而日益加剧的专业化和异化以后,我们这个世界由于戏剧性的逆后,我们这个世界由于戏剧性的逆向变化而收缩变小了向变化而收缩变小了由于电力使由于电力使地球缩小,我们这个地球只不过是地球缩小,我们这个地球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一个小小的村落一切社会功能和一切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都结合起来,以电的速度政治功能都结合起来,以电的速度产生内爆,这就使人的责任意识大产生内爆,这就使人的责任意识大大提高大提高”。

—(马歇尔马歇尔·麦克卢汉麦克卢汉 著,何道宽译: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南京:论人的延伸》,南京:译林出版社,译林出版社,2011年年 P75) •中枢神经系统把人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电子媒介亦然个体感官被延伸后,直接导致我们的物理和空间被缩短,而不是单纯的信息交换与流通•所以电子时代的人不再是被分割肢解,残缺不全的人人类大家庭不再是被分割肢解,残缺不全的大家庭电子时代的人类再不像过小国寡民的生活,而必须密切交往 传播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感官尺度,电子媒介的高速传播压缩了广袤的空间,消除了人类视角和听觉的领域,使世界正在逐步变小,最终变成了一个村庄 (4) 人类文化变迁•麦克卢汉的宗教背景最初为基督教,但是后期却改为天主教这一人生经历使他的理论思想深深受到天主教的影响•天主教教义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努力救赎重返伊甸园的历程,他们将人类历史发展划分为为“伊甸园——被逐出伊甸园---重返伊甸园” •由于虔诚的宗教信仰,他对于人类社会重回“共同体”有强大信心,而“地球村”的预言,在麦克卢汉看来正是重回共同体的表现 根据教义模式,麦克卢汉提出人类社会经历“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变化,这最后一个阶段,则是他提出的概念——“地球村”阶段。

公式:(可参考教材P119) •麦克卢汉从媒介演化历史的角度去概括人类的历史,为解读历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他将按主导地位的传播媒介的变迁将人类历史分为口头传播时期、书面印刷传播时期与电子传播时期,在这些不同时期,其社会文化的样式也各有特点,这种特点是由媒介影响人的方式为主要原因构成的 不同文化类型具有的文化特点文化类型文化类型 文化特点文化特点核心人物核心人物价值标准价值标准艺术类型艺术类型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口传文化英雄善恶诗歌耻辱感印刷文化哲人真假小说负罪感电子文化明星美丑广播电视、摄影焦虑感 四、麦克卢汉贡献与争议 贡献:贡献:•⑴⑴媒介概念扩大化媒介概念扩大化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媒介即是讯息媒介即是讯息”使使人们对媒介的考察从单一视角转向多维视角人们对媒介的考察从单一视角转向多维视角•⑵⑵传播科技的历史影响研究传播科技的历史影响研究•⑶⑶预言预言“地球村地球村”成真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成真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加速使人赫然顿悟:原来麦克卢汉是对的!的加速使人赫然顿悟:原来麦克卢汉是对的! 争议:• 贬之者骂他是“通俗文化的江湖术士”、“电视机上的教师爷”、“攻击理性的暴君”、“走火入魔的形而上巫师”、“波普思想的高级祭司,在历史决定论的祭坛前为半拉子艺术家做黑弥撒的教士”。

攻击他“出尽风头,自我陶醉,赶时髦,追风潮,迎合新潮可是他错了”宣判他的文字“刻意反逻辑、巡回论证、同义反复、绝对、滥用格言、荒谬绝伦” •⑴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无视内容的重要意义,把媒介描绘成导致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正如美国学者切特罗姆所指出的:“他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学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虽然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他的历史学却难以置信地缺乏真正的人民•―美D.J.切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195页,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⑵“大百科全书式”行文风格,散漫,缺乏逻辑性,被传统学院派学者诟病•⑶“冷热媒介划分不科学” 谢谢大家!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