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PPT课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1 概括o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根据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和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2 一一. .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o1、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主要职责:o (1)制订本区域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实施计划,保
2、障必要的工作经费。o (2)负责与有关部门协调,促进建立区域内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和网络。o (3)设立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和指导机构(以下简称县级精防机构),承担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管理工作。3 一一. .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o(4)组织社区卫生和乡村卫生等基层医疗机构、街道和乡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o (5)负责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质量控制,开展工作督导、绩效考核、评价。o (6)维持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4 一一. .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o2、县级精神卫生医疗机
3、构主要承担:o A.门诊诊疗、患者应急状况处置和患者慢性住院治疗服务。o B.对初诊普通患者、由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的患者、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慢性患者等提供诊疗服务。o C. 根据知情同意(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原则,向辖区内县级精防机构提供出院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情况。5 一一. .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oD.按所在地市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工作要求,建立至少由1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的社区管理治疗组,对精神疾病防治责任区域内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上报的疑似患者进行诊断或诊断复核;定期派员到社区(乡镇)检查社区/乡镇管理患者状况和处理社区管理的疑难患者,
4、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指导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开展患者个案管理。o E.派出专业人员协助精防机构工作。o 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县,县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以患者急诊住院治疗服务为主。6 一一. .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o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职责:o A.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上报县级精防机构;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立健康档案。o B.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社区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实施个案管理计划。o C.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
5、急医疗处置。o D.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o E.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o 4、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职责:o 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相关工作,指导监护人落实对患者的护理、康复措施。7 一一. .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o5、乡镇卫生院主要职责:o A.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村医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培训,并对其工作进行绩效考核。o B.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上报县级精防机构;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立健康档案。o C.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
6、。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社区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实施个案管理计划。o D.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8 一一. .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o6、村卫生室主要职责:o A.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线索调查、登记、报告和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工作。o B.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o C.定期随访患者,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督促患者按时复诊。o D.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9 一一. .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o保障条件 根据承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任务的各级机构职责,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精神
7、专科机构基本建设标准,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任务提供工作用房,安排人员和工作经费,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10 二二.患者的发现和登记患者的发现和登记 o符合本工作规范开展管理治疗的对象为常住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常住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是指在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精神专科医院除外),并且连续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患者。11 二二.患者的发现和登记患者的发现和登记o1、发现疑似患者线索调查 在社区或者乡镇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之初进行,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安排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组织,使用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表1-1),在辖区常住人口(指连续居住在半年及
8、以上者)中开展疑似患者调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用表.doc12 二二.患者的发现和登记患者的发现和登记o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将发现的疑似患者情况填入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表1-2),报县级精防机构。县级精防机构按照本规范“2.4精神专科诊断与诊断复核”的原则组织诊断或复核诊断。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用表.doco 在线索调查中,要充分依靠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当地民政、残联、救助管理站等的力量,提供搜集信息。13 二二.患者的发现和登记患者的发现和登记o2.患者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以及街道办
9、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14 二二.患者的发现和登记患者的发现和登记o3.精神专科诊断与诊断复核 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断和诊断复核必须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及相关诊疗规范,结合患者精神状况检查、既往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等进行。o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在人员资质、诊断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诊断或复核诊断;条件不具备,或者不能确定诊
10、断的,请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或者复核诊断。15 二二.患者的发现和登记患者的发现和登记o4.出院病例通知 各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在征得患者本人,或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并签署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表1-3)(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后,应在患者出院时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用表.doc(表1-4)每月定期通知本机构所在地的县级精防机构。后者应每月定期将出院信息单转至患者居住地的县级精防机构。 16 二二.患者的发现和登记患者的发现和登记o登记确诊患者 县级精防机构应将线索调查和患者报告中明确诊断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本地居住患者,以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治疗
11、后出院的患者,纳入本地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对象。同时,通知患者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开展患者管理,提供出院信息单复印件,并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报患者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相关信息。o 县级精防机构应及时将出院信息单和患者的相关信息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17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 o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指导下,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患者社区/乡镇管理,分为患者基础管理、患者个案管理。o 根据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要求,所有的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应开展患者基础管理。o 实施“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
12、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的地区,应开展患者个案管理。有条件的其他地区,在做好患者基础管理的基础上,可逐步开展患者个案管理。18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一)患者基础管理危重情况处置 询问和检查有无出现暴力、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以及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若有,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19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1、分类干预 若无上述危重情况,应进一步对患者原有的病情进行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状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和工作、社会功能是
13、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20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2、病情稳定患者 病情稳定患者,指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状态,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的患者。o 要求:o 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21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3、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病情基本稳定患者,指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的患者。o 要求:o 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可在现用药物基础上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
14、量,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精神科执业医生取得联系。调整过一次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若患者症状稳定或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仍无效果,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若同时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要查找原因对症治疗,2周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若有必要,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22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4、病情不稳定患者 病情不稳定患者,指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社会功能较差,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的患者。o 要求:o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对症治疗后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23 三三
15、.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5、其他要求 (1)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o (2)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血脂、眼底、心电图、大便潜血、B超等项目。o (3)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增加对患者的随访次数和工作内容。24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6、记录和报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对确诊的、在家居
16、住患者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按规定分类随访干预登记患者,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相关表格参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o 随访中,发现患者死亡,或者外出打工、迁居他处、走失等原因,或者连续3次失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填写重性精神疾病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表1-5),每月定期上报县级精防机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用表.doco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每3个月定期将基础管理患者的随访情况填报重性精神疾病社区/乡镇基础管理情况季度报表(表1-6),上报县级精防机构。25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二)患者个案管理 个案管理是指对已经明确诊
17、断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心理社会功能特点与需求,通过评估患者的功能损害或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阶段性治疗方案,以及生活职业能力康复措施(又称“个案管理计划”)并实施,以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持续治疗、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得到恢复,实现帮助患者重返社会生活的目的。o 只对本工作规范“3.1 患者基础管理”中的“病情基本稳定患者”开展个案管理,患者个案管理应在患者基础管理基础上,逐步开展。26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1.人员组成 实施患者个案管理的人员应以精防医师和精防护士为主,可以吸收经过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的社会工作者、心理卫生人员参加。所有人员组成个案管理组,根
18、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分工合作对每一名患者实施管理。个案管理组长一般由精防医师担任,也可以由从事个案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精防护士担任。o 根据情况,个案管理组可以吸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经过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的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注册护士参加。o 经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同意,可以吸收基层民政、公安、残联等单位和组织的民政干事、民警、助残员等相关人员,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人员参与患者个案管理。27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2.制定个案管理计划 在精神科执业医师指导下,个案管理组负责制定患者个案管理计划,其中,用药方案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制定。o 个案管理计划分医疗计划、生
19、活职业能力康复计划2个部分。医疗计划主要包括病史采集,患者精神、躯体状况、危险性、服药依从性和药物不良反应检查评估,制定用药方案。生活职业能力康复计划主要包括患者个人日常生活、家务劳动、家庭关系、社会人际交往、社区适应、职业与学习状况、康复依从性与主动性检查评估,提出康复措施等。o 制定和实施患者个案管理计划首先应当从医疗计划开始。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增加生活职业能力康复计划。28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3.实施个案管理计划 个案管理计划由个案管理员负责指导、督促和帮助患者与家属执行。o 3.2.3.1危险性评估 危险性评估共分为6级。o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o 1
20、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o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o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o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o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29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个案管理员对新进入个案管理的患者,首先应开展危险性评估。o 个案管理员在每次随访时,都应进行危险性评估,或根据需要随时进行。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危害行为(危险性评估在1级和2级)或者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等需要紧急处置的情况(见“应急医疗处置
21、”部分),应及时请精神科执业医师会诊,同时向个案管理组长报告,增加随访频度,至少1次/周。发现患者危险性评估在3级以上,应及时请精神科执业医师会诊,同时向个案管理组长报告,实时紧急住院治疗。30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管理分级 根据以下要求对个案管理患者分级。o (1)一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 (危险性评估为1-5级)o A.半年内出现过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o B.半年内出现过自杀行为或明显自杀企图者;o C.半年内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指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或倾向、或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其他行为);o D.半年内有明显幻觉、妄想、行为紊乱者。3
22、1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 (2)二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 (危险性评估为0级)o A.经治疗后,精神病性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时间持续半年以上、两年以内,基本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o B.曾有轻度自伤行为或企图、或有轻度冲动行为但对社会、家庭影响极小,但目前无实施的可能性者;o C.病情基本稳定,时间持续半年以上、三年以内,虽不能或基本不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但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o D.治疗或者个人生活料理需要别人协助者。 32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 (3)三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 (危险性评估为0级)o A.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时
23、间在两年以上、五年以内,按照医嘱维持治疗者;o B.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时间在三年以上、五年以内,虽不能或基本不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者,但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o (4)四级管理: (危险性评估为0级)o 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时间在五年以上,同时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33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分级干预与报告 个案管理员按照“患者基础管理”中分类干预的随访时间要求开展患者随访,填写患者个案管理记录手册(附件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每3个月定期将个案管理患者的随访情况填写重性精神疾病社区/乡镇个案管理情况季度报表(表1-7),上报县级
24、精防机构。34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 随访时间要求:o 一级管理患者,执行“危重情况紧急处理”和“病情不稳定患者”的随访时间要求。o 二级管理、三级管理患者,执行“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的随访时间要求。o 四级管理患者,执行“病情稳定患者” 的随访时间要求。35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随访内容包括:o A.执行患者基础管理的随访内容和要求。B.评估患者危险性和各项心理社会功能,提出个案管理计划更改建议。C. 提出管理等级更改建议。D.如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或者有发生危险性行为的可能,随时向组长报告,必要时向精神科执业医师报告。36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 个案管
25、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o (1)患者病情不稳定,要及时寻找可能原因,予以相应处理,包括提高治疗依从性措施、调整药物剂量、种类或者用药途径等等。o (2)发现患者和家属存在疾病的不良心理反应,要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家庭教育。o (3)发现患者功能缺陷,提供具体的康复指导和训练,介绍到康复机构接受系统康复训练。o (4)对于已经恢复工作学习者,提供连续性支持,处理压力和治疗相关问题。o (5)与家属建立良好关系,积极争取家属参与个案管理。37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会商与专业指导 个案管理组成员每3个月会商“病情基本稳定者”的情况。会商内容包括:A.根据评估结果,修订个案管理计划。B.调整患
26、者管理类别。C.解决诊疗工作中其它问题。D.如遇特殊情况,个案管理组要随时会诊讨论,必要时邀请精神科执业医师参加。o 精神科执业医师每季度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内容包括:A.检查社区/乡镇管理的疑难患者精神状况和躯体状况,制定或更改治疗用药方案。B.指导个案管理组制定或更改个案管理计划。C.帮助解决基层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指导个案管理计划实施。38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社区/乡镇管理中的药物治疗原则 社区/乡镇管理中,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应该遵循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精神疾病诊疗指南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的规定,遵循“安全、早期、适量、全程、
27、有效、个体化”的原则。患者治疗药物处方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出具。o 患者治疗前,应该由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精神科执业医师或者精防医师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性质和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使患者能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39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1安全性 力求做到既能够通过治疗控制症状,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又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到以下几点:o (1)全面考虑患者症状特点、年龄、躯体状况、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合并症。o (2)考虑药物作用的特点。用药前必须做好常规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包含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治疗过程中
28、定期(每季度)对上述项目复查。o (3)排除用药禁忌证;注意药物之间配伍禁忌。o (4)及时识别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o (5)必要时请上级医疗单位做血药浓度检测。40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2.及时性 一旦确定诊断,尽早治疗,争取最佳疗效。o3.有效性 根据疾病表现,选择正确药物种类和个体化有效治疗剂量。o4.经济性 选择患者经济条件许可完成全程治疗的药物。o5.个体化 用药种类和剂型,考虑到患者的躯体特点、个人意愿、长期治疗的依从性、既往的疗效;用药剂量,应以达到最佳疗效和能耐受为目标。o6.单一性 除非有必要,抗精神病药之间、抗抑郁药之间最好不联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则在维持
29、期继续使用。o7.系统性 在足够剂量、足长疗程后评价疗效;有换药指征者合理换药。o8.长期性 坚持完成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全程治疗,要特别注意功能恢复。41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1.效果评估 -个体效果评估 主要有以下方面:患者治疗有效性、遵医嘱情况;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损害减轻情况;患者参与社会生活程度、能力改善或发展情况;患者客观处境和自我感受改善情况等方面。o 42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群体效果评估 (1)患者管理率o 患者管理率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患者数/辖区内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患病率100%o 注:按照浙江省、河北省调查15岁及以上人群中重
30、性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在缺乏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地区,建议使用此患病率。43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2)患者规范管理率o 患者规范管理率每年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患者数100%o(3)显好率o 显好率最近一次随访时分类为病情稳定的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患者数100%44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 (4)社会活动参与率o 参与率=(最近一次随访时参与社会活动患者数/每年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患者数)100%o (参与社会活动患者数:是指生活上能处理、参加家务劳动,社会中能够参加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精神病患者数。)o(5)管理患者轻度滋事率
31、o 管理患者轻度滋事率=(已管理患者中轻度滋事人次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患者数)100%o (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属于此类。)45 三三.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6)管理患者肇事肇祸率o 管理患者肇事肇祸率=(已管理患者中肇事肇祸人次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患者数)100%o (肇事肇祸:包括“肇事行为”和“肇祸行为”二类。肇事行为是指患者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我国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肇祸行为是指患者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46 三三.
32、社区社区/乡镇管理乡镇管理o(7)患者肇事肇祸率o 患者肇事肇祸率=患者中肇事肇祸人次数/辖区内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患病率100%47 四、应急医疗处置o应急医疗处置 突发重性精神疾病,或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急剧变化,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对自身的伤害(自杀、自伤行为),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对财物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等(危害社会行为);或者出现急性或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需要通过应急医疗处置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避免伤害和损失的发生或者减轻伤害和损失程度。o 除已经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疾病外,例如癫痫所致精神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疾病等其他精神疾病患者,也可能出现上述需要应急医疗处置
33、的情况。48 o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患者实施应急医疗处置之前,患者家属或者监护人应在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非自愿医疗意见书(表1-8)上签字同意。非自愿治疗医疗意见书不能及时送达患者家属或者监护人时,由在现场履行公务的公安机关公务人员签字证实。49 o处置原则 (1)合理:应急医疗处置判断要准确,方法要恰当,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o (2)及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赶到现场,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缩短造成伤害和损失的时间。o (3)安全:采取的一切处置措施,均旨在保护患者、家属、周围人群以及实施应急医疗处置的医疗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公共和私人财物;必要时应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协助。 50 o1、现场
34、临时性处置 用于疾病诊断明确,问题清楚,处理措施不复杂的情况。主要针对一般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或病情不重,治疗依从性较好,患者家庭有一定管理条件的患者。o 对已经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在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完毕后,基层精防医生或者精防护士应每4小时随访一次。连续2次随访病情稳定后可停止随访。o 如果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应及时转为精神科门诊留观或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51 o2、精神科门诊留观 用于能立即确诊,需进一步检查或观察;或疾病诊断虽已明确,但处理措施较简单,预计问题可以在24小时内得到解决的情况。主要针对较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患者家属/监护人有较强看护
35、能力并且危险性评估在2级及以下的患者。o 如果估计病情不能在24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或有继续发展加重的趋势,应随时转为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o3、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 用于患者病情危重,需要保护性治疗或强制性治疗;或处理措施复杂,病情需要较长时间(24小时以上)才能控制;或不能确诊,需进一步检查、观察或会诊的情况。主要针对危险性评估在3级及以上的患者,或出现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52 o4、院外应急医疗处置常用措施 (1)心理危机干预。o 使用支持性和解释性言语,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和愤怒情绪,劝说患者停止危害行为。同时对现场其他人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给予必要的安慰性疏导、转移。o (2)保
36、护性约束。o 保护性约束为及时控制和制止危害行为发生或者升级,而对患者实施的保护性措施。o 经患者监护人(家属)同意,在当地公安机关公务人员协同下,使用有效的保护性约束手段对患者进行约束,对其所携危险物品及时全部搜缴、登记、暂存,将患者限制于相对安全的场所。53 o(3)快速药物镇静。o 为迅速控制患者情绪,经应急医疗处置组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并处方,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等,或加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快速镇静。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o(4)持续性药物治疗。o 对已经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根据疾病诊断和既往治疗情况,应及时制定和调整长期药物治疗方案,以巩固治疗效果,控制并缓解
37、病情。 o(5)其他治疗。o 查看并处理患者出现的身体损伤。必要时,请就近综合性医院会诊或协助诊疗。54 o处置后患者管理 已经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在应急医疗处置结束后仍然在家居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按照要求进行患者社区/乡镇管理。o 尚未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本地常住患者,在应急医疗处置结束后仍然在家居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在征得患者本人,或者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并签署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按照要求登记和开展患者社区/乡镇管理。55 o几种常见危害行为的处置原则暴力攻击行为 (1)评估患者危险性。o 根据患者病史及目前
38、的状况,评估冲动和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危险性评估。o (2)非药物性干预措施。o A.一般的安全技巧: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直接的目光对视,不要随便打断患者的谈话,要有安全的逃离通道,及时发现患者愤怒的迹象,取走患者携带的凶器等。o B.检查技巧:避免给患者过度的刺激(声光),予以足够的个人空间,尽量保持开放的身体姿势,尊重、认可患者的感受,向患者表示随时愿意提供帮助。多做言语的安抚,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劝阻患者停止暴力无效时,则予以身体约束。o (3)药物治疗。o 采用快速镇静疗法,如使用氟哌啶醇,或氯硝西泮肌肉注射。o (4)积极处理原发疾病。56 o自伤自杀
39、行为 (1)阻止自伤自杀行为,救治躯体损伤。o 立即阻止正在实施的自伤自杀行为;快速进行必要的躯体检查,实施现场急救,恢复并维持生命体征正常。视躯体损伤程度及医疗处理条件,决定是否转入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救,或请其他科会诊。o 如生命体征平稳,应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场地,由专人看护,避免再度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如在社区内缺少安全保护措施,应采取精神科门诊留观或紧急住院治疗。o (2)快速药物镇静。o (3)积极处理原发疾病。o 适时开始或调整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方案。了解并分析自伤自杀的成因,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57 o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急性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副作用较多,特异质反应也常见,所以处理和预防
40、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治疗原发病同等重要。常见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恶性综合征、体位性低血压、药物过量中毒等。o处置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应遵照疾病诊疗规范精神病分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的要求实施。58 o处置记录和报告 执行应急医疗处置任务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在应急医疗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应填写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记录单一式二份(表1-9)。o 应急医疗处置记录单一份留应急医疗处置组存档,另一份随同应急医疗处置有关的材料一并移交有关部门。采取“现场临时性处置”的,移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保存;采取“精神科门诊留观”的,移交接诊医院的精神科门诊;采取“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的,移
41、交接诊医院的精神科住院部。o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定期将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季度报表(表1-10)报所在地县级精防机构。 59 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o资料信息管理 收集、整理、审核、汇总、分析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资料信息的目的,是为制定和调整管理治疗策略和措施、评价管理治疗效果提供依据。o 所有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管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在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将有关资料、信息交资料管理员集中管理,不得据为己有,不得丢失、自行销毁或拒绝归档。各级精防机构应当确定专人负责管理患者个案资料,不得泄漏相关信息。60 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
42、进度报表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o资料管理员 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各级精防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卫生和乡村卫生等基层医疗机构应该配备资料管理员。o 资料管理员应具备精神疾病相关专业知识,熟知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内容和相关制度,熟悉所有资料的存档方式,并能进行存档工作的改进,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o 资料管理员职责:A.负责本单位与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有关的文件、资料、数据存档管理工作。B.按照要求,做好文件、资料和数据收文登记并分发、存档。C.遵守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资料信息管理和保密制度,确保资料的安全、完整,定期清点整理资料。61 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
43、作总结、进度报表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o资料分类及管理要求o1、政策类 政策类资料是指各级政府及卫生和相关部门发布的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文件和函件。主要包括相关法规、规划、计划、实施方案、工作制度等规范性文件、批示和批复等函件。o 此类资料的管理要求按自然年度、按时间顺序,从前向后整理、归档。如果资料内容较多,可以再适当细分。62 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o2、技术类 (1)患者个案资料o 患者个案资料是指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卫生和乡村卫生等基层医疗机构,在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与患者治疗和管理有关的
44、患者个人的所有信息和资料。主要包括:摸底调查和诊断复核、门诊和住院治疗、应急医疗处置、社区/乡镇管理、家属教育和康复指导等过程中产生的资料信息。其中,尤其要注意保存患者申请治疗、应急医疗处置的申请和审批资料、知情同意书等资料。63 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o 患者个案资料由专人保管,不得泄漏。o 患者个案资料信息应一人一档,以居委会、村委会为单位,按年度、依时间顺序做好登记,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保存。其中,患者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资料,按照医疗机构诊疗的规定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存档。o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应整理
45、患者个案档案,并按以下编号要求给每份档案编号。全部编号完成以后的新增患者,按顺序依次编号。64 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o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患者编号办法按照卫生部“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编码要求,采用16位码制。(此号码同时也将作为患者在“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编号):o 患者编号即:区县国标码(6位)街道(乡镇)编码(3位)居委会(村委会)编码(2位)患者顺序号码(5位)65 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o区县国标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国家标准)(GB/T 2260-
46、1999)要求执行。o 街道(乡镇)编码:按照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国家标准)(GB/T 10114-2003)要求执行。当地已对街道(乡镇)编码的,执行现有编码;当地尚未对街道(乡镇)编码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依照上述国家标准规则进行编码。o 居委会(村委会)编码:由街道(乡镇)按顺序编排(注意:编排顺序应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的顺序一致)。o 患者顺序号码:与“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号码一致,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按要求编排。66 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o患者管理过程中的资料信息o 患者管理过程中的资料信息是指各级精防机
47、构、社区卫生和乡村卫生等基层医疗机构在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与患者管理治疗、管理人员、管理流程等有关的各种统计、汇总、报告等资料和信息。主要包括:各种管理流程文件、各级管理人员和个案管理员联络信息、工作信息和统计报表、工作方案和总结报告等。o67 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o县级精防机构负责对患者管理过程中的资料信息的收集、分析、统计工作,并按有关要求逐级上报,并将统计分析结果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反馈。o 对此类资料的管理,要求先按类别细分(如管理流程,管理人员,工作方案和总结,患者管理治疗情况统计信息和报表等),再按
48、自然年度、按时间顺序整理、归档。如果资料内容较多,如对患者管理治疗情况统计信息和报表一类资料,还可以按照工作流程再细分为登记和复核诊断、门诊和住院(含解锁)、应急医疗处置、随访管理等。68 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o3、工作和管理类 工作和管理类资料是指各级精防机构、社区卫生和乡村卫生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产生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宣传、人员培训、患者管理治疗质量控制、工作督导检查和评估考核等的计划方案、总结报告、教材、图片、音像资料等资料。o 对此类资料的管理,要求先按类别细分,再按自然年度、按时间顺序整理、归档。
49、怀远县疾控中心公共卫生服务资料归档目录.doc69 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o4、工作总结和进度报表 工作总结和进度报表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实施单位,通过自我检查和评估,了解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及其效果的常用方法。70 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o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包括年度工作总结、单项活动总结。o 年度工作总结主要包括:o A.一般情况o 本地区城市、农村的人口数及15岁及以上年龄构成,村或居委会数、乡镇或街道数、区县数、地市数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
50、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和报销办法;当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等71 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o B.工作开展情况o (1)政策制度。包括: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发布的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政策;财政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机构、人员补助政策等。o (2)组织管理。包括:政府工作领导、协调组织的活动情况;本地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执行主管机构以及相关的人员数量、职称等。o (3)网络建设。包括:参与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服务的各种机构数、人员数等。o72 五
51、、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五、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o(4)工作进展和效果评估。包括:登记符合诊断的重性精神疾患者数;社区/乡镇管理患者数以及管理情况;应急医疗处置患者数以及应急医疗处置效果;药物治疗补助患者数、住院治疗补助患者数及平均住院日;患者出现轻度滋事、肇事肇祸危险行为情况等。o (5)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与宣传。包括:培训内容、对象、天数、人数和效果评估;各类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的内容、方式、覆盖人数和效果评估等。o (6)经费保障。包括:人员经费、工作经费来源、使用情况;设备配置情况等。o (7)督导。包括:各类督导时间和内容、次数与参加人员;督导的主要发现(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解决意见),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等。o 单项活动总结可以选取上述一项或几项内容进行总结。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