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保障保险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86218271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人保障保险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军人保障保险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军人保障保险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军人保障保险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军人保障保险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军人保障保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人保障保险(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第十四章军人保障军人保障主要内容军人保障概述军人保障概述军人保险基本理论军人保险基本理论军人优抚与安置基本理论军人优抚与安置基本理论国外军人保障实践及经验国外军人保障实践及经验中国军人保障实践与改革中国军人保障实践与改革第一节 军人保障概述一、军人保障的基本概念(一)军人保障军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权利和物质利益给予保障的一项社会制度。其目的是把军人权益依法置于国家和社会的双重保障之下,以取得比单纯依靠国家保障更大的保障效益,从而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稳定军心,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二)军

2、人社会保障的内涵1.军人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庭成员2.军人社会保障为军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3.军人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是国家和社会组织4.军人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实施的5.军人社会保障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三)军人社会保障的特征军人社会保障作为整个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具有社会保障的共性特征。军人社会保障与一般的社会保障一样,都具有社会性、强社会性、强制性、互济性、保证性、储存性制性、互济性、保证性、储存性/ / (普享性、互济性、福(普享性、互济性、福利性)利性)等特征。除了上述共性特征外,军人社会保障有其个性特征,具体如下:1.保障对象的特征:(特殊性)特殊性)军人及

3、其家庭成员2.保障待遇的特征:(福利性)(福利性)待遇高于一般社会成员的标准3.保障功效的特征:(激励性)(激励性)消除军人后顾之忧,提高军队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功效。4.保障管理的特征:(独立性)(独立性)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二、军人保障的基本理论二、军人保障的基本理论(一)军人权益理论(一)军人权益理论一是军人的权利和义务在法规上有不对称性二是军事活动对军人权利具有限制性。三是社会对服役军人所尽义务的付出有无可回报性。四是服役军人所尽义务的付出具有替代全体公民应尽义务的性质。(二)军人职业劳动补偿理论一是劳动风险大二是劳动条件艰苦三是劳动强度高四是劳动复杂五是军事劳动流动不定六是劳动有

4、强制性约束七是劳动不仅机会成本高,附加成本也高八是劳动的公益性突出三、军人保障的基本内容(一)军人保险(二)军人福利(三)军人社会优抚安置四、军人保障的作用(一)军人社会保障对个人的作用补偿作用恢复作用分散风险作用(二)军人社会保障对军队的作用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凝聚军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建立新型军人社会保障制度将有利于提高军事经济效益(三)军人社会保障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军人社会保障能够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建立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第二节 军人保险基本理论一、军人保险的基本内容(一)军人伤亡保险(二)军人退役医疗保险(三)军人退役养老保险二、军人保险制度的意义(一)有利于保障军人权

5、益(二)与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三)促进军人保障制度规范化发展第三节 军人优抚与安置基本理论一、军人优抚与安置的基本概念优抚与安置制度是为了保障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制度。它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优抚与安置工作是我国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保障工作,也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抚恤(一)抚恤抚恤是国家和社会对因公受伤、致残人员或殉职、病故人员的家属给予的精神上的慰藉和经济上的资助。 1.伤残优抚。伤残优抚是现役军人因战、因公或因病致残,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由国家给予的物质保障。 2.死亡抚恤。死

6、亡抚恤是国家依法对死亡的现役军人的家属,提供保障其一定生活水平资金的优抚保障项目。(二)社会优待社会优待是国家和社会按照立法规定和社会风俗对现役军人及家属提供经济和服务的优待性保障制度。 1褒扬革命烈士。 2举办优抚事业单位。 3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三)社会安置(三)社会安置安置通常是指对复员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及其随军家属、无军籍退休职工在从军队回到地方后的生活和就业安排。1.就业安置对转业干部、复员干部、退伍志愿兵和持城镇户口的义务兵,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保证就业。2.回原籍安置对农村义务兵退役的,回原籍安置。3.离退休安置三、社会优抚安置的功能特征(一)优抚对象具有特殊性(二)优抚目

7、标具有双重性(三)优抚待遇具有补偿性(四)优抚内容具有综合性第四节 国外军人保障实践一、外国军人福利(一)外国军人福利制度的内容1.职业福利2.社会优待3.休养康复4.抚恤(二)外国军人福利制度的经验1.普遍实施高于国民的福利待遇2.尽量满足本国军人的福利需求3.依据治军理念决定军队福利政策二、外国军人安置(一)外国军人安置制度的内容外国退伍军人的就业安置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一类是由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另一类 是政府不负责安排工作,但提供就业方便。1.自谋职业的安置2.实行计划分配的安置(二)外国军人就业培训的经验就业培训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军人服役期间有意识地进行的军地通用知识和

8、技能的教育训练,目的是打好就业的文化、专业和技能基础。第二阶段是退伍前的培训,这在外国军队中都比较普遍。第三阶段是退役后的培训,一般由地方组织实施或军地共同组织实施。三、外国军人保险三、外国军人保险外国军人保险从运作方式上看,有政府组织的军人保险、军队组织的军人保险、政府和军队共同组织的军人保险和商业保险公司办理的军人保险几种模式。军队组织的军人保险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由军队经办,保险基金由政府负担的福利型,典型的代表国家是德国;二是由军队经办,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军人个人缴纳的自助型,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印度,日本也有类似的情况。四、外国军人社会保障对我国的启示四、外国军人社会保障对我国的启示(

9、一)确立军人社会保障的重要地位(二)军人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要符合国情和军情(三)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第五节 我国军人保障实践一、我国军人社会保障的沿革我国现行的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人民军队的诞生和发展建立起来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战争时期的创立阶段:优抚为主优抚为主我国军人社会保障起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优抚工作。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政权,建立了民政机构。在同年11月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制定、通过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令。此后,还颁布了红军抚恤条令、优待红军家属耕田条令等法规。(二)建设时期的发展阶段:优抚优抚

10、+ +安置安置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完善了优抚工作,另一方面又增加和完善了退役军人的安置与退休军官和离休军官的安置、养老等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发布了关于人民解放军1950年的复员工作决定。此后,国家和军队先后制定、发布了复员建设军人安置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安置复员建设军人的决议、关于处理义务兵退役的暂行规定、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总政治部关于高级干部在军队离职休养的待遇和管理问题的规定。这些法规的发布,初步形成了安置、保障的体系,标志着我国军人社会保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三)新时期的改革阶段:优抚优抚+ +安置安置+ +保险保险在优待方面,从1980年开始

11、,为了适应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形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农村义务兵家属的农村义务兵家属的普遍优待普遍优待。实现了从战争年代的“代耕帮收代耕帮收”、到20世纪50年代实行合作化后的“优待工分优待工分”,再到实行优待金优待金的第三次大变革。在抚恤方面,1985年,中央拨出专款,将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的生活困难补助改为由国家实行定期实行定期抚恤抚恤,并且标准随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长,从此确立了由国家抚恤“三属三属”的制度。在军队退休、离休干部安置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离、离、退休干部逐步移交地方民政部门安置退休干部逐步移交地方民政部门安置,减轻了军队的社会工作

12、负担。19981998年,开始实行军人保险制度年,开始实行军人保险制度,现在的离、退休制度将逐步过渡到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1999年,制定了士官退役安置办法士官退役安置办法。2001年,对转业干部安置增设了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增设了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这是安置制度的重大突破。二、我国军人社会保障的现状1.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享受人数增加)2.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保障体系(保险、优待、抚恤、安置、离休、退休、福利、救助等)3.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国家投入逐年加大,各项待遇提高)4.保障的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优抚方针:思想教育,扶持生产,群众优待,国家抚恤;优抚原则:“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安置方针

13、:“妥善安置,各得其所”;原则“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役义务兵安置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关于军队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退役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以及国防法等。为军人社会保障的规范化、法制化打下了基础 三、我国军人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1.保障覆盖面不全:退役安置中对农村义务兵及一、二级士官及复员官兵尚未覆盖2.保障水平偏低:保障水平与军人的特殊性比起来,还是偏低。3.保障投入有限:财政投入有限4.保障社会化程度不高:财政和单位保障为主四、新世纪我

14、国军人社会保障的改革思路(一)改革的目标我国军人社会保障发展的总体目标概括为: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体现军人权益保障的特殊要求、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军人社会保障制度。(二)改革的任务1.完善军人社会保障系统2.确保军人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3.建立、健全保障机构(三)改革的基本原则1.权益原则2.适应原则3.适度原则4.社会原则5.法治原则(四) 未来的发展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解决与地方保障制度的接轨问题,初步建立起基本的保障制度和管理体系。第二步是逐渐增加保障项目,加大基金积累,提高给付水平,增强服

15、务功能,使军人伤亡、退役、养老、医疗有可靠的保障。第三步,随着军人薪酬大幅提高,军人及其家属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进一步提高军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军人社会保障?2.军人社会保障有什么特点?3.军人社会保障有哪些项目?4.什么是军人社会保险?5. 谈谈你对军人保险的认识。6.对如何做好军人社会安置工作,谈谈你的看法?7.外国军人社会保障对我国建立军人社会保障体系有哪些启示?8.我国军人社会保障的发展目标是什么?阅读书目1.孙书菡.社会保险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2.吕学静.现代社会保障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23.潘锦棠.社会保障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4.许琳.社会保障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5.杨翠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6.郭士征.社会保障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7. 张彦、吕青.社会保障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8.郑功成.社会保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