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研讨会: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期末统考命题者试卷及考试情况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86063123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0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研讨会: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期末统考命题者试卷及考试情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研讨会: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期末统考命题者试卷及考试情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研讨会: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期末统考命题者试卷及考试情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研讨会: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期末统考命题者试卷及考试情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研讨会: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期末统考命题者试卷及考试情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研讨会: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期末统考命题者试卷及考试情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研讨会: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期末统考命题者试卷及考试情况分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级模块考试高一年级模块考试物理试卷(物理物理试卷(物理1-B卷)分析卷)分析 根据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依据高中标准中各模块的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物理学科测试纲要着眼于落实物理学科的课程总目标,紧密围绕具有共同基础性质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明确规定相应的考试水平要求,是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估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 高中标准中关于知识的水平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A:能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理解B:能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应用C:在新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

2、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高中标准对技能的水平要求是能独立操作。此外,还提出了体验性的目标要求。对应每层次的水平要求,高中标准都使用了大量的行为动词。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组织考试复习,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学科考试纲要对知识的考试要求只分为:知道A(即了解)和理解B两个层次;对实验内容的考试(指认知领域部分,以水平考试试卷中部分试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努力表述得清楚明白。 学业考试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与简答题三种题型组成。 试卷结构(1)按知识内容分:(2)按模块分: (3)按题型分: 各类题型的试题所占分值可以在5范围内变动。在选择题中,只考单项选择题,不考多项选择题。

3、三类题型中都可以含有实验题。3试题难度:水平考试试题包括 容易题(其难度系数0.8); 稍难题(其难度系数为0607) 较难题(其难度系数在0.5左右),三种难度的试题所占比例约为721,全卷难度约为0.7。 本次芜湖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模块考试物理试卷的命制,正是根据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学科考试纲要的相关参数为指导进行的。 从考生的反映和试卷抽样的情况来看,本试卷符合考试纲要的要求,与学业水平考试的目标适恰。一、试卷抽样的基本情况本次抽取样本试卷85份进行分析1、各分数段统计表: 抽样试卷均分为74.7分,这与全卷难度约为0.7的要求较为吻合。

4、及格率为92.8%。2、选择题错答情况统计表3、填空题错答情况统计表4、实验题各分数段人数分布表5、实验题错答情况统计表6、计算题得分情况统计表二、试卷分析 全卷共设置四个大题,21个小题,题型全面,题量适中。易、中、难三种试题所占比例约为721,全卷难度约为0.74。试题遵从学业水平考试纲要物理科的要求,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试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较多,很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试题注重了基础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试题依据新课程标准,紧扣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学科考试纲要。结合具体情境和生活实

5、际,灵活考查所学物理知识,不偏、不怪、不难、不繁,使学生容易上手,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物理学习自信心的提高;试题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落实;试题覆盖了“相关各知识条目的考试内容和要求”的90%以上,其中包括“水平层次”B等级的全部考试内容,符合模块考试检测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1依据课标,紧扣纲要2落实目标,突出重点 试题努力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几本物理学素养和对物理知识的整体构建;在三维目标的考查上,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又力求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目标的渗透;试题在保证知识覆盖面的前提下,对重点知识作了重点考查,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纸带分析”、“图像法”等;严格控制试题难度,保证了易、中、难三种试题所占比例约为721,很好地实现了全卷约为0.74的难度系数。3选题平稳,适当创新 试题在整体设计上以往年的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和模块考试试卷为常模参照,力求在稳定中创新。例如选择题第4小题,就是利用去年市统考模块测试卷的图像,重新编制选项;实验题第17小题,是利用教材学生实验中“怎样做好物理实验”的素材编制而成;计算题第21小题是利用“滑滑梯”来创设情境,考查物体在斜面上的匀速

7、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动力学知识。试卷的编制试图谋求对学业考试水平上物理课堂教学起引导作用,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三、试题选析第一大题:选择题 第4小题的错误反映学生对图象观察分析能力差,对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不全面、不深入。有30人选B选项“物体第一秒末的速度等于第三秒末的速度”,说明对速度的矢量特征也就是“方向性”认识不足;有20人选D选项“物体在第4秒的位移大小为0”,说明对“前4秒”和“第4秒”的理解和比较不到位。 出错较多的题依次是第4、5、10、7、6小题。 其中第4小题的正确率为35.3%; 第5小题的正确率为55.3%。第5小题有20人选择B选项“两

8、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发生力的作用”,说明对“力的产生条件”认识不足。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发生力的作用;有13人选择C选项“平衡力一定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说明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理解不够深刻。第10小题有14人选C选项“6cm”,这是读题不认真造成的。“6cm”是弹簧的形变量(伸长量),而弹簧的长度应该为“18cm”,此外,该选项也可能把“弹簧伸长”理解为“弹簧压缩”,解出结果也是“6cm”。第二大题:填空题出错较多的的题依次为第14、15、13、12、11小题。 第14小题第二空65人答错,错解花样百出。例如:“与原来方向相反”“加速度的方向”、“物体运动方向”、“水平向左或向

9、右”、“与3个水平力方向相反”、“与开始运动方向相反”、“与其他两个力反向”、“向前”、“与水平面成角”等;第一空51人答错,据大多数填“4”,也有填1、6、3、5、-4等,也有部分试卷没有作答,填写4的考生,可能是3N和5N的两个力直接相加,然后除以质量2kg,也可能是认为合力是4N,但忘了除以质量。 第15小题第一空46人答错,绝大多数都填“3”个力,也就是认为A物体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第一空27人答错,绝大多数都填“4”个力,可能是把A、B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因而没有考虑A对B的压力,或者审题不清,没有考虑地面的摩擦力作用。第13小题第一空26人答错,第二空28人答错,主要集中在 “速度、

10、米/秒”、“力、牛顿” 、“电流、安培”等。第三大题:实验题第16小题的错误率较高。第二问和第一问答错人数分别为56人和33人。其中,第一问,不少考生错选“B”而第二问的错解包括33、30、3、3.3、0.33、0.3、0.03、15、1.5、0.6、0.06、60、600等。第17小题第一问有20人答错,错解包括“小车质量过小、小车下滑力未平衡摩擦力”、“小车与木板间存在误差”、“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不够”等;第三问有11人答错,成欢欢;第二问的错解虽然只有8人,但是难以理解,有的考生第一空填“不能”,第二空填“正比”,有的考生第二空填“反比”。第四大题:计算题第18题的错解主要表现在受力分析

11、错误、不会作力的图示和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及三角函数知识欠缺;第19小题主要把“第8s内的位移为15m”理解为“前8s内的位移为15m”,同样,在第三问求“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大小”时,也只是求出了物体“前5s的位移”。还有的考生把混淆速度和位移,错误使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公式),或者公式记忆错误等;第20小题错误较少;第21题的错解主要表现在不理解“缓慢”,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计算;不会用三角函数处理问题;不会作“v-t”图像,不理解“定性”的含义。四、教学建议1应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依据学业水平考试纲要的要求,实施分层教学,适当降低知识难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包括数学方法)的

12、教学,切实把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重视起来。2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对重要的学生实验,例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探究牛顿第二定律,不仅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过程,还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仪器选择、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拓展训练;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对开放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3进一步优化习题课教学。通过物理建模、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物理情境的创设,凸显物理和生活、科技、社会的联系;通过典型问题(例如斜面问题、纸带问题、自由落体等)的分析和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基于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课堂教学,不宜过深、过难、过全。而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以及物理学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