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31欢 迎 参 加 - ISO 9001 : 2000 内审员培训课程12024/9/32内 容 纲 要 第一部分 背景知识、术语和定义 第二部分 ISO9001:2000的要求及常见问题 第三部分 内部质量审核 第四部分 内审员的素质和审核技巧22024/9/33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背景知识、术语和定义背景知识、术语和定义32024/9/34• 市场的需求• 以调和现有的大量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1987年版1994年版2000年版背景:背景:42024/9/35修改的部分:修改的部分:1. 重组及合并重组及合并ISO 9000 系列标准系列标准 现有的26份标准和文件将被合并成4份基本标准 和一些辅助的技术报告• ISO 9000: 质量体系 - 基本原理和术语• ISO 9001: 质量体系 - 要求• ISO 9004: 质量体系 - 指南• ISO 10011:质量体系审核指南( ISO 8402,ISO 9002,ISO 9003 将被取消)52024/9/362. 经修订后标准的新结构经修订后标准的新结构• 修订后ISO 9001和 ISO 9004 一致并列• 现有ISO 9001内的20个要素将被清晰的确定 在新的过程式结构中,主要条款包括:• 管理职责 (关于方针,目标,策划,质量 体系,管理评审)• 资源管理 (关于人力资源,设施,设备)• 产品实现 (关于满足顾客,设计,采购, 生产)• 测量、分析和改进 (关于审核,过程控制, 持续改进) 62024/9/37过过程程方方法法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职责管理职责测量、分析和测量、分析和改进改进顾顾客客资源管理资源管理产品产品输入输入输出输出产品实现产品实现 过程方法模型过程方法模型要要 求求顾顾客客满满 意意72024/9/38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体系职责和权限质量体系文件化质量体系实施测量和分析改进PDCAPDCA82024/9/39术语与定义:术语与定义:• 质量质量/quality 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特性, 满足顾客 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注: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92024/9/310产品产品/product:: 过程的结果公认的产品类别有四种:•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软件(如计算机程序)•服务(如运输)•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102024/9/311过程过程/process: 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的系统注: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112024/9/312程序程序/procedure: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 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当程序形成文件时,通常称为“书面程序”或“形成文 件的程序”122024/9/313组织组织/organization: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有序安排的一组人员和设施示例: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代理商、社团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132024/9/314顾客顾客/customer: 接收产品的组织和个人示例:消费者、购物者、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注:顾客可以是供方组织内部的或是外部的142024/9/315供方供方/supplier: 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示例:制造商、批发商、产品的零售商或商贩、服务或信息的提供方注:供方可以是顾客组织内部的或是外部的152024/9/316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162024/9/317顾客不满意顾客不满意/customer dissatisfaction 顾客对某一事项未能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 程度的意见。
注:顾客投诉是一种对某一事项不满意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但没有投诉并不一定表明顾客满意172024/9/318第二部分第二部分ISO9001::2000的要求的要求及常见问题及常见问题 182024/9/3191 范围范围1.1 总则总则• 质量体系要求的主要目的在于需要组织 证实其持续提供符合顾客及适用法规要 求的产品的能力•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提高顾 客的满意程度,持续改进,以确保符合 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192024/9/3201.2 应用应用• 标准规定的要求是通用的,可以适用于各种类 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标准中的要求由于组织或产品特点而不适用时, 可以进行裁剪,但:• 裁剪范围只限于第七章• 不能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要求、法规要求的 产品的能力和责任202024/9/3212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 基本原理和术语 212024/9/322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出于本标准的目的,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在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 基本原理和术语中给出4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22024/9/3234.1 总则总则应按照国际标准建立文件化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组织应:• 明确质量体系必需的过程• 规定过程顺序及相互关系• 规定过程活动的实际操作和控制的标准 和方法• 确保必要信息有效的控制操作和过程• 计量、监测和分析这些过程,实施必要 措施使其达到计划结果和持续改进。
232024/9/324 4.2 文件化要求文件化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应包括:•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文件化描述• 质量手册 •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程序• 组织确保有效的计划、实施和过程控制 所需要的文件• 本标准要求的记录 4.2.1 总则总则242024/9/325标准中出现的“文件化程序”字样,是指组织已建立和实施并受到维护的程序文件质量体系文件的范围取决于:• 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 过程的复杂性和相互影响• 员工的权限文件可以以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介出现252024/9/326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没有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记录做为文件来 控制• 文件范围太大,数量太多,使体系运作效率降低• 组织的规模大,过程复杂,员工的能力一般,但 文件数量过于少,描述也过于简单,不能有效地 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262024/9/3274.2.2 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建立和维护一个质量手册应包括:• 质量体系的范围,包括对裁减的详细描述• 体系各级程序由何处引用• 质量体系中过程的相互关系的描述272024/9/328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描述不清晰,所做的裁剪没有 充分的依据或没有将依据明确地描述• 由于法律法规及顾客要求的改变,原来所做的裁 剪已不适宜或不合理,但没有及时纠正• 质量手册对质量体系所包含的过程顺序和相互作 用的表述不清楚• 所引用的程序过于散乱,与手册条款的对应关系 不清晰282024/9/329• 文件的适用性在发布前得到批准• 需要时,对文件进行审核、更新并重新批准• 明确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 确保在使用文件的场合,得到现行的有效版 本• 确保文件清晰、标识清楚• 确保对外来文件进行标识和控制发放• 为防止使用作废/失效的文件,如因特殊原因 需保存此类文件,则应给予适当的标识4.2.3 文件的控制文件的控制292024/9/330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没有对文件是否持续适用进行审核、更新和重新批 准,文件的规定与现实的运作有出入• 由于节省资源或出于保密的考虑,在文件使用场所 没有适用的文件• 文件内容不清晰或用文件使用者所不能理解的语言 (如外国语)写成• 由于存在一个以上的体系,所以针对某项要求而检 索文件变得非常困难• 外来文件没有得到控制• 由于没有适当的标识而使用了作废文件302024/9/3314.2.4 记录的控制记录的控制• 建立和保持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 (包括计算机数据、缩微胶片等)的程序文件• 保证记录的清晰和易查询• 为保管记录提供良好的环境• 规定保存期限312024/9/332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记录贮存条件不良• 记录不清晰、不完整• 电子媒体或其他媒体记录没有得到符合其技术特点 要求的控制• 记录不易查阅• 记录的失效处置不及时,且处理方式与文件化的规 定不符322024/9/3335. 管理职责管理职责5.1 管理层承诺管理层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承诺以下事项:• 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以及法律 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实施管理评审• 确保提供必要的资源332024/9/334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最高管理者把做出承诺的工作交给其他人,自己不 能清楚地说明这些承诺是以何种方式体现的• 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最高管理者已在组织内部传达 了满足顾客以及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如会议、 Memo、板报、宣传品、广播等)• 最高管理者不清楚自己在管理评审活动中应担负的 职责和应做的事情• 最高管理者不能说明具有识别所需资源的机制或方 式342024/9/3355.2 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为中心 组织应确定顾客的需求和要求,应确保所 确定的要求得到满足,提高顾客的满意程 度。
352024/9/3365.3 质量方针质量方针• 与组织的目的相适合• 包括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在整个组织范围内达到沟通和理解• 得到对其持续适宜性的定期评审362024/9/337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清晰• 员工不知道质量方针或虽能够背诵质量方针,但却 不理解质量方针的涵义• 没有对质量方针进行定期的评审,质量方针可能已 是不适宜的了• 在组织内有一个以上的质量方针,员工不能说明哪 一个是最新的372024/9/3385.4 策划策划5.4.1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 应在组织内各级相关的职能部门建立 质量目标• 应是可测量的• 应包括有关产品、服务需满足的要求382024/9/339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与实现质量目标有关的职能部门(层次),没有分解 到应承担的指标• 质量目标不是书面的,部门负责人只能口头说出一些 组织内要求的指标• 质量目标没有体现持续改进的承诺• 质量目标中个别指标无法被测量• 在策划产品实现的过程中,没有针对产品、项目和合 同规定质量目标392024/9/340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最高管理层应确保:• 已满足本标准条款4.1 通用要求• 质量目标的要求• 当对质量体系变更时,应维护其完整性402024/9/3415.5 职责、权限和沟通职责、权限和沟通5.5.1 职责和权限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层应确保在组织内部规定职责、权限5.5.2 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各过程的建立、实施和维护• 向最高管理层报告体系运行情况,包括所需的改进• 确保在整个组织内对顾客要求保持充分认识5.5.4 内部沟通内部沟通应确保在组织内部建立适宜的沟通过程,应相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12024/9/342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只在质量手册中描述了应进行的沟通,但实际操作中 如何进行沟通没有规定的方式,以至于沟通的实际效 果不佳• 没有进行沟通,或沟通只是表面化的工作• 由于没有足够的沟通,各部门任务、职责和权限不能 做到了解,以至于影响到体系的有效运作422024/9/3435.6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至少应对以下输出进行比较和评价• 审核结果• 顾客的反馈• 过程运作和产品符合性• 预防与纠正措施的状况• 上一次管理评审的后续行动• 计划的对质量体系有影响的变更• 改进的建议432024/9/344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有关的决策和活动:•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 顾客有要求的产品的改进• 资源需求应保持管理评审记录442024/9/345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管理评审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没有充分讨论那些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对质量管理 体系的影响• 连续几次管理评审所提出的需改进的问题都类似 说明对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实施不力• 管理评审输出中对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没有涉及452024/9/3466.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6.1 资源的提供资源的提供• 以实施、维护和持续改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通过满足顾客需求以达到顾客的满意。
6.2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 6.2.1 总则总则 对于质量体系有责任规定的活动,应委 派相应人员并确保他们的教育、培训、 技能和经验能够胜任工作 462024/9/347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从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最终效果来看,组织提供的 资源是不充分的• 造成顾客不满意的最终原因是资源不足• 对人员的能力的判断更多地是从教育、培训、经历 等方面考虑而忽略了对技能的要求472024/9/3486.2.2 能力、培训和资格能力、培训和资格组织应:• 明确规定对质量有影响的人员的能力需 求• 提供培训以满足这些需求• 评价提供培训的有效性• 确保员工认识到他们活动的相互作用和 重要性,以及对达到质量目标的影响• 保持有关教育、经验、培训和资格的记 录482024/9/349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没有对全部从事与影响质量的人员规定任职要求• 没有按照任职要求分析培训需求• 没有全面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员工对他们从事的活动的相互作用和重要性认识 不足,也不知道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所保存的培训记录不能证明要求的经历和资格492024/9/3506.3 设施设施应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它包括:工作空间及相关设施、设备、硬件和软件、适当的维护。
6.4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应确定并管理所需的工作环境以及产品符合要求502024/9/351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对为了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没有方法识 别需要配置到何种程度是适合的• 工作场所的空间和条件,不能满足保证产品质量 和使顾客满意的最低要求• 支持性服务不能满足最低要求,如通讯、交通工 具等• 维护只被理解为出现故障的修理,没有包括有计 划的预防性维护保养512024/9/3527. 产品的实现产品的实现7.1 产品实现的策划产品实现的策划在策划产品实现过程中,应考虑以下方面:• 质量目标和产品要求• 建立过程、文件、提供实现产品的资源• 验证和确认活动及可接受的标准• 提供必要的记录以证实过程和最终产品 的符合性策划的输出应是与操作方法相适应的格式522024/9/353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没有对所有的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策划• 策划的结果千篇一律,而实际不同产品的产品实 现过程是不同的• 策划的结果显示,策划没有包括所要求的全部的 应策划的内容• 策划的结果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要求有矛盾532024/9/354 7.2.1 确定与产品相关的要求确定与产品相关的要求 组织应确定:• 顾客对产品的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 顾客未规定而产品应满足的预期或具体 适用性的要求• 对产品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组织的附加要求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与顾客有关的过程542024/9/3557.2.2 与产品相关要求的评审与产品相关要求的评审 这种评审应确保:• 产品要求已明确规定• 与投标或报价单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 要求已经解决• 组织有能力满足顾客的要求在顾客对要求没有提供书面说明的情况下,这些要求在接受前得到确认。
当产品要求有改变时,应确保文件得到修正,相关人员已获知552024/9/3567.2.3 顾客沟通顾客沟通 应对涉及以下方面的联络要求作出规定• 产品信息• 询价、合同和订单的处理,包括修订•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562024/9/357• 忽视了应明确支持方面的要求和与产品相关的责 任、法律法规的要求• 受审核方说所有的要求都已明确,但审核员却看 不到证据• 以口头方式提出的要求没有得到评审确认的证据• 产品要求发生变更后,有一些有关的文件没有得 到修改和确认• 与产品要求变更有关的人员不知道修改后的要求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572024/9/3587.3 设计与开发设计与开发7.3.1 设计与开发的策划设计与开发的策划 设计与开发的计划至少应包括或涉及 • 设计和开发过程的阶段• 所要求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设计和开发活动的职责应对不同部门/工作组之间的接口进行管理,以确保有效沟通,明确职责策划的输出应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更新582024/9/359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设计和开发输入• 规定和记录产品所需满足的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 功能和使用要求• 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以前类似设计的有关要求(适用时)• 相关的其他要求• 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应得到解决592024/9/360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过程的输出应以能够验证输入的形式形成文件:• 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对采购、生产和服务的操作提供适用的信息• 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确定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的特性,并 予以规定设计和开发输出文件应在发放前予以批准602024/9/361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设计和开发评审 • 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应对其结果进 行正式和系统的评审• 评估满足全部要求的能力• 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评审的阶段有关的 所有职能方面• 记录评审结果及其后的跟踪措施612024/9/362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设计和开发验证 • 应策划和实施验证,以确保输出满足输入 的要求• 记录验证的结果及其后的必要行动622024/9/363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设计和开发确认 进行确认以证实最终产品能够全部满足顾客使用要求或在预定条件下的要求• 适用时,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前对 确认进行明确、策划并完成• 记录确认的结果及其后的跟踪措施632024/9/364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更改和修订应被规定、文件化和受控• 评估更改对构成部分及交付产品的影响• 在实施前应对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 并批准• 记录更改评审的结果及其后的跟踪措施642024/9/365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没有充分地考虑在设计活动中所需要的组织职责 和技术接口• 设计计划没有及时的更新,以至于计划失去意义• 设计输入没有考虑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设计输出没有包含产品验收准则或与安全和正常 使用有重大关系的产品特性• 设计评审的参加者没有包括所有的相关人员• 设计确认没有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进行• 对于以项目为单位进行设计、生产和安装的活动 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与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之间 发生混淆652024/9/3667.4 采购采购7.4.1 采购控制采购控制• 应控制其采购过程,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 规定的采购要求• 控制过程方法的类型和程度取决于采购产 品对产品实现和最终产品的影响• 应规定评价和选择供方的准则• 记录评价结果及其后的跟踪措施662024/9/3677.4.2 采购信息采购信息 采购文件应清楚说明订购产品的信息,可 能包括:• 对产品、程序、设备和人员的批准或认 可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采购产品的验证 • 应识别并实施采购产品的验证活动• 当组织或其顾客提出在供方货源处验证时 应在采购信息中规定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 行方法672024/9/368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对不同类型的采购过程的控制方式和程度没有 区别• 什么是合格的供方,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标 准,选择和评价供方具有较多的主观性• 对供方评价后的跟进措施没有实施• 采购信息不齐全,尤其缺少与质量有关的要求• 对要求到供方处实施验证的活动,采购信息中 没有提及682024/9/3697.5 生产和服务提供生产和服务提供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组织应通过以下方面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 提供描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 提供作业指导书• 提供适用的设备• 提供并使用适当的测量和监控设备• 实施监测和测量活动• 实施产品放行、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方法692024/9/370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没有全面、充分地考虑到与产品特性有关的要求 如国标、行业标准等• 作业指导书不充分,操作者随意性较强• 作业指导书的规定与其他标准(如检验标准)要 求不符,与实际操作不一致• 缺乏足够的测量和监控设备• 缺少危机对策702024/9/3717.5.2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确认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确认• 当过程的输出不能通过其后的测量或监测活动 验证时,组织应对这些生产/服务过程进行确认。
• 确认应能证实过程能力能达到计划的要求• 组织应为这些过程规定安排,包括:• 确定评审和批准这些过程的准则• 设备和人员的资格批准• 使用规定的方法和程序• 记录的要求• 再确认712024/9/372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不会识别哪些过程是特殊过程或识别的结果是错 误的• 过程确认所选择的方式、方法与该过程的控制要 点不匹配• 特殊过程的特性已发生变化,但没有进行新的确 认722024/9/373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标识和可追溯性 • 应提供与要求的测量和验证活动有关的 的产品的状态标识• 组织应在产品形成的各个过程中以适当 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时,组织应控制并记 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732024/9/374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缺少足够的、必要的标识,产品或服务不能被有 效地区分• 标识在实施中,种类或批号被混淆• 产品标识与产品测量和监控状态发生混淆• 产品测量和监控状态的标识以摆放的形式加以区 分,以至于在内部沟通不足的情况下造成混乱• 从规定上看是可以追溯到所需要的信息的,但实 际操作一遍追溯的过程,中间常有断环742024/9/375• 妥善保管顾客财产• 对顾客提供的产品进行标识、验证、储 存和维护• 记录顾客产品或财产的丢失、损坏或发 现不适用的情况,向顾客报告顾客的财产可以包括知识产权。
7.5.4 顾客的财产顾客的财产752024/9/376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没有对顾客的财产进行必要的查验、标识和防护 控制• 丢失或损坏未及时或不愿意通知顾客• 错误地理解顾客提供产品的含义• 忘记了顾客财产可以包括知识财产762024/9/3777.5.5 产品的防护产品的防护• 组织应确保在产品的内部过程和最终 交付期间,保持产品的符合性 包括标识、包装、储存、防护和搬运• 这同样适用于形成产品的零部件 772024/9/378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对产品提供的防护,没有包括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 对产品提供的防护与顾客的要求不一致• 只提供了适宜的搬运工具但没有规定适宜的搬运方 法• 产品的包装不能有效地保护产品• 仓库规定的储存要求与产品说明书或包装上的要求 不一致782024/9/3797.6 测量和监测设备的控制测量和监测设备的控制• 保存一个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总目录• 保证设备(包括测试软件)能与用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有 关基准鉴定合格的工作标准进行校准和调整• 对所有包括固定装置、测试软件在内的测量、测试设 备建立标准测量方法• 检验、测量和试验的设备应带有表明校准状态的合适 的标志• 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搬运和储存期间,其准 确度和适用性完好792024/9/380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使用的测量和监控设备与被测量参数特性不匹配• 操作工不清楚测量仪器的读数含义及使用的有效期 • 校验证书没注明校验采用的、可追溯的国家标准• 当发现仪器失准时,无法追溯和识别已被失准仪器 检验过的产品• 把在仪器使用中进行比较用的仪器附件(如标准物 质)当做检定或校准的标准• 企业自校的仪器没有制定校准规程802024/9/3818. 测量、分析和改进测量、分析和改进8.1 总则总则 应计划和实施必要的测量、监测、分析和改进过程• 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应包括确定适用的方法,包括统计技术及应用范围812024/9/3828.2监控和测量监控和测量8.2.1 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 •应监控顾客的相关信息 • 规定获得和利用这些信息和资料 的方法和手段822024/9/383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测量和监控活动没有包括所需要的全部范围,如 涉及持续改进方面• 在应使用统计技术的地方,没有采用统计技术• 对顾客满意度进行的监控方法不合理,如将无投 诉视为顾客100%满意• 监控的最终结果不能展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绩 效832024/9/3848.2.2 内部审核内部审核通过内部审核,组织应确定:• 建立的质量体系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质量体系是否已经有效实施和保持内部审核过程应基于所审核的活动、区域和内容的状况和重要程度以及以前审核的结果• 842024/9/385• 对被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进行策划• 指定的能独立于所审对象的人员• 向管理层报告审核结果内部审核应包括:管理层应对审核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后续活动应包括对实施纠正措施的验证,并报告验证结果。
852024/9/386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没有充分考虑受审核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 审核员与被审核的部门或活动有关系,通常都发生 在规模较小的公司• 选择不适当的人员指导和实施内部质量审核• 内部质量审核中没有追踪验证的部分• 没有对所有部门进行审核的完整记录• 纠正措施是由审核员提议的• 公司的内审员不清楚整个审核的程序,内部质量审 核由咨询顾问实施862024/9/3878.2.3 过程的测量和监测过程的测量和监测 • 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必要的过程进行测量和 监控以满足顾客要求• 证实过程持续满足预期目的的能力• 测量结果应被用于保持和/或改进这些过程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哪些可以反映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满足预期能力 的有关过程没有被识别、测量和监控872024/9/3888.2.3 产品的测量和监控产品的测量和监控• 应在适当的生产阶段测量和监测产品的特性 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对符合接受标准的证据予以记录,记录应标 明负责产品放行的授权• 当所有规定的活动全部圆满完成,才可放行 产品或交付服务,除非有顾客和相应授权人 员批准882024/9/389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选择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测量和监控的控制点不完 整、不科学• 测量和监控标准未明确规定• 检验员在测量时仅凭经验,没有参照产品手册中 的要求或标准• 检验员不知道如何判断供方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测量和监控完成后没有保存相应的记录• 产品放行的授权者不能从有关记录中找到• 不符合测量和监控标准的要求可能导致严重不合 格项的产生892024/9/3908.3 不合格的控制不合格的控制• 应确保不合格产品被标识和控制,防止非预期 使用或交付• 采取纠正措施后,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再次确认• 不合格品的处置,包括:• 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 经授权批准的使用、放行和让步接收• 采取措施改作它用902024/9/391• 当不合格品在交付或使用后才被发现时,应对 不合格产生的后果或潜在后果采取适当措施。
• 对于不合格的性质、任何随后采取的措施,包 括让步的取得均应记录912024/9/392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未规定如何处置各个阶段测量和监控所发现的不合 格品• 纠正后的不合格品没有重新检验• 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只对不合格 现象采取了措施,没有对其造成的后果采取措施• 让步处理不符合产品时,必要时没有向顾客、终用 户、法定机构或其它机构报告922024/9/3938.4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 应收集和分析相应的资料以确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并识别能够作出的改进组织应从测量和监控活动及其他相关来源收集资料应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提供信息:• 顾客的满意度• 符合产品要求• 过程、产品的特性和趋势• 供方932024/9/394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没有根据管理的需求收集相应的数据或收集不全• 没有规定数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的用途• 不能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得出结论• 不能有效地指示需要改进的功能/区域942024/9/3958.5 改进改进8.5.1 持续改进• 应计划并管理必要的过程以实现持续 改进• 应通过运用质量方针、目标、质量审 核结果、资料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 和管理评审的使用以进行持续改进。
952024/9/3968.5.2 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应建立过程以减少或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并防止其再发生• 识别不合格(包括顾客投诉)• 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评估为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所需的行动• 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 记录结果• 评审已采取的纠正措施962024/9/3978.5.3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应建立过程以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其发生根据潜在问题的影响采取预防措施• 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及其原因• 评估为预防不合格的发生所需的行动• 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 记录结果• 评审已采取的预防措施972024/9/398常见的问题常见的问题• 对体系持续改进所需要的过程认识不清• 误认为持续改进就是连续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概念混淆不清• 受审核方称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但实际情况是 体系中表现出许多有规律的问题• 没有查清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没有对措施的实施进行追踪验证• 害怕记录客户的投诉982024/9/399内 部 质 量 审 核第一章第一章 审核总论审核总论第二章第二章 审核策划和准备审核策划和准备第三章第三章 审核的实施审核的实施第四章第四章 审核报告审核报告第五章第五章 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第六章第六章 审核的跟踪审核的跟踪992024/9/3100 质量审核的定义和范畴质量审核的定义和范畴 质量体系审核的分类质量体系审核的分类 审核的目的审核的目的 审核的特点审核的特点 审核的范围审核的范围 审核的依据审核的依据 审核的时机和频度审核的时机和频度 审核的基本程序审核的基本程序第一章第一章 审核总论审核总论1002024/9/3101 定义定义确定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确定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用于达到预期目标的有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地实施并适用于达到预期目标的有系统的、独立的检查质量审核的定义质量审核的定义质量体系审核质量体系审核确定质量体系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或文件;确定质量体系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或文件;质量体系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并适合于达到质量体系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并适合于达到质量目标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质量目标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1012024/9/3102质量体系审核的分类质量体系审核的分类 外部审核外部审核 乙方审核乙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二方审核 丙方审核丙方审核--第三方审核第三方审核 内部审核内部审核 甲方审核甲方审核--第一方审核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二方审核 质量保证标准的要求质量保证标准的要求 提供选择、评价和认可供方的论据提供选择、评价和认可供方的论据 帮助分供方改进其质量体系帮助分供方改进其质量体系 增加双方对质量要求的相互了解增加双方对质量要求的相互了解 建立供应链式调节,向建立供应链式调节,向JIT、、TQM发展发展1022024/9/3103 确定质量体系要素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确定质量体系要素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确定现行的质量体系实现规定质量目标的有效性确定现行的质量体系实现规定质量目标的有效性 确定受审核方的质量体系是否能被认证确定受审核方的质量体系是否能被认证/注册注册 为受审核方提供改进其质量体系的机会为受审核方提供改进其质量体系的机会 减少许多重复的第二方审核减少许多重复的第二方审核 提高企业声誉,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声誉,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方审核第三方审核1032024/9/3104内部质量审核的目的内部质量审核的目的 依据某一质量体系标准来评价组织自身的依据某一质量体系标准来评价组织自身的 质量体系质量体系 验证组织自身的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验证组织自身的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 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运行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运行 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机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机制 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 施,使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施,使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在第二、三方审核前纠正不足在第二、三方审核前纠正不足1042024/9/3105审核的特点:审核的特点: 正规性正规性 系统性系统性 独立性独立性 审核是一个抽样的过程审核是一个抽样的过程审核的正规性审核的正规性 审核依据正式特定的要求进行审核依据正式特定的要求进行 审核只能由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审核只能由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 审核必须按正式程序进行审核必须按正式程序进行 审核必须依据客观证据作出判断审核必须依据客观证据作出判断 审核结果必须有正式报告和记录审核结果必须有正式报告和记录1052024/9/3106审核的系统性审核的系统性 是对所选择的质量体系标准所有适用要求的审核是对所选择的质量体系标准所有适用要求的审核 是对公司组织机构图中所有相关部门的审核是对公司组织机构图中所有相关部门的审核 审核过程是系统的过程审核过程是系统的过程审核的独立性审核的独立性 审核员必须与被审核的工作无直接责任审核员必须与被审核的工作无直接责任1062024/9/3107审核的范围审核的范围 要求要求 —与审核所依据的标准有关与审核所依据的标准有关 场所场所 —部门部门 —地区地区 活动活动 —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活动,主要包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活动,主要包括所涉及括所涉及 的产品范围的产品范围审核的依据审核的依据 合同要求合同要求 质量文件质量文件 ISO9001标准标准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1072024/9/3108审核的时机审核的时机 常规审核常规审核 —按预先编制的年度按预先编制的年度审核计划进行审核计划进行 —往往开始于质量体系建立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往往开始于质量体系建立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 特殊情况下追加的审核特殊情况下追加的审核 —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或客户有重大投诉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或客户有重大投诉 —组织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产品、组织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产品、 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较大变化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较大变化 —即将进行第二、第三方审核即将进行第二、第三方审核 —第三方审核后获得认证注册资格证书,而证书第三方审核后获得认证注册资格证书,而证书 即将到期又希望继续保持认证资格即将到期又希望继续保持认证资格审核的基本程序审核的基本程序 审核准备审核准备 审核实施审核实施 审核报告审核报告 审核跟踪和验证审核跟踪和验证1082024/9/3109第二章第二章 审核策划和准备审核策划和准备 审核的策划审核的策划 —系统策划系统策划 —年度审核计划年度审核计划 审核准备审核准备 —审核实施计划审核实施计划 —检查表检查表系统策划系统策划 建立质量体系时应考虑内部质建立质量体系时应考虑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工作量体系审核工作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需要有一套内部质量体系审核需要有一套正规的程序正规的程序 组建一支合格的内部质量体系组建一支合格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队伍审核员队伍 管理者代表亲自参与内部质量管理者代表亲自参与内部质量审核工作审核工作 1092024/9/3110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确定年度审核的频次和形式确定年度审核的频次和形式 集中式审核的进度安排集中式审核的进度安排 分散式审核的进度安排分散式审核的进度安排 年度审核的频次和形式年度审核的频次和形式 每年至少一次,覆盖所有要素每年至少一次,覆盖所有要素 集中某一段时间,完成对所有集中某一段时间,完成对所有相关部门的审核相关部门的审核 分部门在不同时间进行审核分部门在不同时间进行审核1102024/9/3111集中式审核进度的安排集中式审核进度的安排 在程序文件中明确大致时间在程序文件中明确大致时间 具体时间用通知或审核实施计划形具体时间用通知或审核实施计划形式通知相关部门式通知相关部门 可不必编制年度内部质量审核进度可不必编制年度内部质量审核进度计划计划分散式审核的进度安排分散式审核的进度安排 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进度计划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进度计划 对计划进行滚动修改对计划进行滚动修改1112024/9/3112分散式审核的进度安排分散式审核的进度安排 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进度计划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进度计划 对计划进行滚动修改对计划进行滚动修改审核准备审核准备 确定审核组确定审核组 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编制审核实施计划 制定检查表制定检查表 审核前沟通审核前沟通1122024/9/3113审核组的确定审核组的确定 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及成员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及成员 审核组长的选定审核组长的选定 A))资格资格 B))业务范围业务范围 C))工作经验工作经验 D))组织能力组织能力 审核员的选定审核员的选定 A))资格资格 B))业务范围业务范围 C))专业知识专业知识 D))工作中的协调工作中的协调 E))为受审核部门所接受为受审核部门所接受审核实施计划审核实施计划 确定审核的目的和范围确定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确定审核的方法确定审核的方法 确定审核组人员的安排确定审核组人员的安排 确定审核的时间安排确定审核的时间安排1132024/9/3114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审核目的审核目的 --确定是否申请第三方认证确定是否申请第三方认证 --调查重大不合格的原因调查重大不合格的原因 --为外部检查作准备为外部检查作准备 审核范围审核范围 --全公司范围全公司范围 --某一个或几个部门某一个或几个部门 --标准的全部或部分要求标准的全部或部分要求 --公司全部或部分产品范围公司全部或部分产品范围审核的方法审核的方法 按部门按部门--考虑涉及的主要活动考虑涉及的主要活动及涉及的相关要求及涉及的相关要求 按要求按要求--考虑涉及的部门考虑涉及的部门1142024/9/3115审核人员及日程安排审核人员及日程安排 审核详细的人员和日程安排审核详细的人员和日程安排 1)首次会议)首次会议/末次会议时间及末次会议时间及参加人员参加人员 2)审核组人员的分配)审核组人员的分配 3)受审核部门及具体时间)受审核部门及具体时间 4)主要的审核要点)主要的审核要点审核计划的其他内容审核计划的其他内容 审核编号(必要时)审核编号(必要时) 审核计划应经授权人审核和批审核计划应经授权人审核和批准准 计划中还应注明计划的发放范计划中还应注明计划的发放范围(如有关部门)围(如有关部门)1152024/9/3116检查表的编写检查表的编写 检查表的作用检查表的作用 编制的准备编制的准备 检查表的要求检查表的要求 检查表的基本内容检查表的基本内容检查表的作用检查表的作用 是指导审核整个过程的路线图是指导审核整个过程的路线图 明确审核要点和方法明确审核要点和方法 确保审核的覆盖面确保审核的覆盖面 减少组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减少组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 保持审核的方向和节奏保持审核的方向和节奏 体现审核的正规化和专业性体现审核的正规化和专业性 作为审核的记录档案作为审核的记录档案1162024/9/3117检查表编制的准备检查表编制的准备 了解审核的范围了解审核的范围 确定审核的重点确定审核的重点 确定审核的策略确定审核的策略 文件收集和审查文件收集和审查了解审核的范围了解审核的范围审核涉及的活动或区域包括:审核涉及的活动或区域包括: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 管理、运作和质量体系的程序管理、运作和质量体系的程序 人员、设备和材料资源人员、设备和材料资源 工作区域和过程工作区域和过程 正在生产的产品正在生产的产品 工作产生的记录工作产生的记录 文件、报告和记录的保管文件、报告和记录的保管1172024/9/3118确定审核的重点确定审核的重点 公司的管理重点公司的管理重点 已出现的质量问题已出现的质量问题 合同特别要求合同特别要求 标准要求的重点标准要求的重点 上次审核的信息上次审核的信息 产品产品/服务的重要性服务的重要性确定审核的策略确定审核的策略 审核的方法审核的方法 A 按部门按部门--考虑涉及的主要活考虑涉及的主要活动及涉及的相关要求动及涉及的相关要求 B 按要求按要求--考虑涉及的部门考虑涉及的部门 审核的路线审核的路线 A 自上而下自上而下 B 自下而上自下而上 C 随机随机1182024/9/3119文件的收集与审查文件的收集与审查 与被审核范围相关的文件与被审核范围相关的文件 审核要点中涉及的记录和审核要点中涉及的记录和文件文件检查表的要求检查表的要求 明确部门与要求的关系明确部门与要求的关系 依据标准及质量文件要求依据标准及质量文件要求 选择主要的工作内容选择主要的工作内容 考虑薄弱环节及部门接口考虑薄弱环节及部门接口 抽样具有代表性抽样具有代表性 注意可操作性注意可操作性 时间要留有余地时间要留有余地1192024/9/3120检查表的基本内容检查表的基本内容 依据的标准及要素依据的标准及要素 依据的质量体系文件依据的质量体系文件 审核区域审核区域/部门部门 检查要点检查要点 验证方法验证方法 抽样数抽样数 验证结果(记录)验证结果(记录)检查表的四要素检查表的四要素 去哪里去哪里 地点地点 找找 谁谁 被审核人被审核人 查什么查什么 检查要点检查要点 如何检查如何检查 验证方法验证方法 (包括抽样数)(包括抽样数)1202024/9/3121审核前沟通审核前沟通 提前通知受审核部门提前通知受审核部门 审核组内部会议(必要时)审核组内部会议(必要时) a) 审核准备情况审核准备情况 b) 讨论疑难问题讨论疑难问题 c) 提出注意事项提出注意事项第三章第三章 审核的实施审核的实施 首次会议首次会议 现场审核现场审核 不合格报告不合格报告 审核组会议审核组会议 末次会议末次会议1212024/9/3122首次会议首次会议 审核签到审核签到 介绍审核组成员介绍审核组成员 介绍审核目的和范围介绍审核目的和范围 审核计划安排的确认审核计划安排的确认 介绍审核的方法和程序介绍审核的方法和程序 确认审核组所需要的资源和设施已齐备确认审核组所需要的资源和设施已齐备 问题澄清问题澄清 确认中间会议和末次会议时间确认中间会议和末次会议时间 注:内审时以上步骤可适当简化1222024/9/3123现场审核现场审核 组长控制审核的全过程组长控制审核的全过程 审核路线的展开审核路线的展开 检查表的使用检查表的使用 审核技术与诀窍审核技术与诀窍 审核的抽样审核的抽样 审核的验证审核的验证 做好检查笔记做好检查笔记 不确定问题的处理不确定问题的处理 不合格的处理不合格的处理 审核过程的控制审核过程的控制 控制审核计划控制审核计划 控制审核进度控制审核进度 协调气氛协调气氛 保持客观保持客观 审定结果审定结果1232024/9/3124审核路线的展开审核路线的展开部门职责相关活动相关活动相关活动相关文件相关文件相关文件相关文件相关文件实施实施实施实施实施实施实施记录记录记录记录记录记录记录记录记录1242024/9/3125检查表的使用检查表的使用((依据检查表并考虑灵活性)标准要求文件要求检查表(问题)现场审核(面谈/提问/观察/抽样/验证)回答/事实/记录结果结论(合格/不合格)检查表(答案)1252024/9/3126审核技术审核技术 询问适当的问题询问适当的问题 验证对问题的回答验证对问题的回答 观察实际发生的事情观察实际发生的事情审核的面谈审核的面谈 选择合适的面谈对象选择合适的面谈对象 被审核区域被审核区域/部门的负责人部门的负责人 直接责任人直接责任人/操作者操作者 提问策略提问策略 提出恰当的问题提出恰当的问题 正确的提问方式正确的提问方式1262024/9/3127审核的抽样审核的抽样 随机抽样随机抽样 适当数量(检查表)适当数量(检查表) 审核员亲自抽样审核员亲自抽样 征得被审核人员同意征得被审核人员同意 应相信样本应相信样本 --审核员寻找的是客观证据而不是不合格项,不应不 断扩大样本的品种和数量,直到发现不合格为止。
1272024/9/3128审核的验证审核的验证 依据客观证据依据客观证据 面谈所得信息应再验证面谈所得信息应再验证 责任人的谈话可做客观证据责任人的谈话可做客观证据 非责任人的信息只作线索非责任人的信息只作线索客观证据客观证据 GB/6385-ISO8402中的定义中的定义 建立在通过观察、测量、试验建立在通过观察、测量、试验或其他手段所获事实的基础上,或其他手段所获事实的基础上,证明是真实的信息证明是真实的信息1282024/9/3129客观证据客观证据 实际(客观)存在实际(客观)存在 不受情绪或偏见左右的不受情绪或偏见左右的 可以阐述的可以阐述的 可以形成文件(书面表达)的可以形成文件(书面表达)的 可以是定量的可以是定量的 可以是定性的可以是定性的 与质量有关的与质量有关的 可验证的可验证的1292024/9/3130审核笔记审核笔记 便于下一部门调查便于下一部门调查 同事之间参阅同事之间参阅 需要时查阅(如编制不需要时查阅(如编制不合格报告和审核报告时合格报告和审核报告时)审核笔记的内容审核笔记的内容 审核不合格的证据审核不合格的证据 文件名称、编号、版次文件名称、编号、版次 产品产品/服务名称、标识服务名称、标识 区域区域/工位工位 设备名称设备名称/所在区域所在区域 记录名称记录名称/标识标识/时间时间 不合格事实不合格事实 审核线索审核线索1302024/9/3131不确定问题的处理不确定问题的处理 立即跟踪立即跟踪 记下来,稍后跟踪记下来,稍后跟踪 忽略,不考虑忽略,不考虑不合格的处理不合格的处理 记录不合格事实记录不合格事实 注意相关事项注意相关事项 同被审核方责任人确认同被审核方责任人确认1312024/9/3132不合格报告不合格报告 不合格的确定不合格的确定 --不合格的定义不合格的定义 --不合格的确定不合格的确定 --不合格的判断不合格的判断 不合格的描述不合格的描述 不合格报告不合格报告不合格的确定不合格的确定什么是不合格?什么是不合格? --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A)合同要求)合同要求 B))ISO9000相关标准相关标准 C)公司质量文件)公司质量文件 D)法律、法规要求)法律、法规要求1322024/9/3133不合格的确定不合格的确定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可分为: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可分为: 严重不合格严重不合格 轻微不合格轻微不合格严重不合格严重不合格 质量体系与约定的质量体系标质量体系与约定的质量体系标准或指定准或指定 的要求不符的要求不符 造成系统性或区域性严重失效造成系统性或区域性严重失效的不合格的不合格 (可能由多个轻微不合格说明)(可能由多个轻微不合格说明) 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合格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合格1332024/9/3134严重不合格严重不合格 质量体系与约定的质量体系标准质量体系与约定的质量体系标准或指定的要求不符或指定的要求不符 造成系统性或区域性严重失效的造成系统性或区域性严重失效的不合格(可能由多个轻微不合格不合格(可能由多个轻微不合格说明)说明) 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合格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合格轻微不合格轻微不合格 孤立的人为错误孤立的人为错误 文件偶尔未被遵守,造成的后文件偶尔未被遵守,造成的后果不严重果不严重 对系统不会产生重要影响对系统不会产生重要影响1342024/9/3135不合格的判断不合格的判断 依据客观证据依据客观证据 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条款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条款 确定不符合相关的文件要求确定不符合相关的文件要求1352024/9/3136不合格的描述不合格的描述 事实的准确观察事实的准确观察 (判断)(判断) 在哪里发现在哪里发现 (地点)(地点) 发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事实)(事实) 为什么不合格为什么不合格 (原因)(原因) 谁在场谁在场 (职位)(职位) 采用专业术语采用专业术语 (正规)(正规) 要便于查找要便于查找 (追溯)(追溯)不合格描述不合格描述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描述文件的标识描述文件的标识/名称名称 --描述记录的标识描述记录的标识/名称名称 --描述相关职位描述相关职位/工位工位 --描述设备的编号描述设备的编号/名称名称 --描述相关的区域描述相关的区域 --描述不符合的原因描述不符合的原因 --描述不符合标准条款和文件描述不符合标准条款和文件1362024/9/3137不合格报告不合格报告 现场审核观察结果的陈述现场审核观察结果的陈述 经受审核部门确认经受审核部门确认 审核报告的组成部分审核报告的组成部分 提交受审核部门的正式文件提交受审核部门的正式文件不合格报告的内容(审不合格报告的内容(审核员应编写的内容)核员应编写的内容) 受审核部门受审核部门 审核员审核员 不合格报告编号不合格报告编号 审核日期审核日期 不合格描述不合格描述 不合格类型不合格类型 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的验证结果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的验证结果1372024/9/3138不合格报告的内容不合格报告的内容(责任部门应填写的内(责任部门应填写的内容)容) 对不合格事实的确认对不合格事实的确认 不合格项的原因分析不合格项的原因分析 计划计划/已采取的纠正措施已采取的纠正措施不合格报告的内容不合格报告的内容 对内审员而言,写好不合格报对内审员而言,写好不合格报告的关键是:告的关键是: --准确清晰地描述不合格事实准确清晰地描述不合格事实 --确定不合格问题的性质确定不合格问题的性质 --判定违反的标准条款判定违反的标准条款 --区分不合格的类型区分不合格的类型1382024/9/3139不合格报告的内容不合格报告的内容 对内审员而言,写好不合格对内审员而言,写好不合格报告的关键是:报告的关键是: --准确清晰地描述不合格事准确清晰地描述不合格事实实 --确定不合格问题的性质确定不合格问题的性质 --判定违反的标准条款判定违反的标准条款 --区分不合格的类型区分不合格的类型审核组会议审核组会议 现场审核结束后,末次会议之现场审核结束后,末次会议之前,或审核过程中前,或审核过程中 定期(每天结束时)召开定期(每天结束时)召开 同审核组成员参加同审核组成员参加 讨论审核结果讨论审核结果 沟通审核信息、线索沟通审核信息、线索 协调审核方向协调审核方向 审核组长作审核总结准备审核组长作审核总结准备1392024/9/3140审核结果的汇总分析审核结果的汇总分析 在末次会议之前的审核组会议中,审核组长要对在末次会议之前的审核组会议中,审核组长要对 审核的观察结果作一次汇总分析:审核的观察结果作一次汇总分析: 1)从发现的不合格项分析(发生的部门、要素、性质、类)从发现的不合格项分析(发生的部门、要素、性质、类 型)型) 2)从发展的趋势分析(上次与本次的比较))从发展的趋势分析(上次与本次的比较) 3)从体系运行状况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情况分析)从体系运行状况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情况分析 4)总结质量体系的优点)总结质量体系的优点1402024/9/3141末次会议末次会议 签到签到 致谢致谢 重申审核目的和范围重申审核目的和范围 确认审核计划的实施情况确认审核计划的实施情况 正式提出不合格项正式提出不合格项 澄清澄清 宣布审核结论宣布审核结论 提出纠正措施及要求提出纠正措施及要求 结束结束第四章第四章 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审核报告的内容审核报告的内容 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审核依据文件审核依据文件 审核组成员审核组成员 审核时间审核时间 审核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审核不合格项分布情况 审核综述,包括对质量体系运审核综述,包括对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结论性意见行有效性的结论性意见 审核报告的分发范围审核报告的分发范围 不合格报告(可作为附件附于不合格报告(可作为附件附于审核报告之后)审核报告之后)1412024/9/3142审核综述审核综述 说明发现的不合格项说明发现的不合格项 根据对审核的不合格项的汇总分析对受审核部根据对审核的不合格项的汇总分析对受审核部 门的质量体系作出评价:门的质量体系作出评价: --好的方面好的方面 --存在的不足存在的不足 --努力的方向努力的方向 评价时可考虑质量体系的定义中规定的几个方评价时可考虑质量体系的定义中规定的几个方 面(组织机构、过程、程序和资源)面(组织机构、过程、程序和资源)1422024/9/3143第五章第五章 纠正措施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的重要性纠正措施的重要性 纠正措施的制定与认可纠正措施的制定与认可 纠正措施的实施纠正措施的实施 纠正措施的重要性纠正措施的重要性 纠正措施的重要性是由内部质纠正措施的重要性是由内部质量审核的目的决定的量审核的目的决定的 内部质量审核目的的重点在于内部质量审核目的的重点在于发现质量体系的问题,查出原因,发现质量体系的问题,查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加以消除,以避免采取纠正措施加以消除,以避免不合格的再发生,从而使质量体不合格的再发生,从而使质量体系得到不断的改进系得到不断的改进1432024/9/3144纠正措施的制定纠正措施的制定 由不合格项目的责任部门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由不合格项目的责任部门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 行分析行分析 依据不合格发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计划依据不合格发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计划 纠正措施的描述要具体纠正措施的描述要具体 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审核员可协助受审核部门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并审核员可协助受审核部门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并 提出纠正措施建议提出纠正措施建议 纠正措施应经过受审核方负责人认可纠正措施应经过受审核方负责人认可1442024/9/3145纠正措施纠正措施 修改现有文件修改现有文件 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 改进现行工作方法以与文件相符改进现行工作方法以与文件相符 增加资源增加资源第六章第六章 审核的跟踪审核的跟踪 验证时间验证时间 验证内容验证内容 验证记录验证记录1452024/9/3146验证时间验证时间 在不合格报告中规定的期限到在不合格报告中规定的期限到期验证期验证 也可根据受审核方实施纠正措也可根据受审核方实施纠正措施的情况提前施的情况提前 验证验证验证内容验证内容 计划是否按规定日期完成?计划是否按规定日期完成? 计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已完?计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已完? 完成后的效果如何,自采取纠正完成后的效果如何,自采取纠正措施以来措施以来,是否还有类似不合格项是否还有类似不合格项发生?发生? 实施情况是否有记录可查?实施情况是否有记录可查? 如引起质量体系文件修改,是否如引起质量体系文件修改,是否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1462024/9/3147验证记录验证记录 验证记录应简明扼要地说明验证的内容和结论验证记录应简明扼要地说明验证的内容和结论 如验证结果为不能关闭该不合格报告,应注明继续跟如验证结果为不能关闭该不合格报告,应注明继续跟踪的日期或另发的不合格报告的编号踪的日期或另发的不合格报告的编号1472024/9/3148第 四 部 分内审员的素质和审核技巧1482024/9/3149• 审核员的职责:审核员的职责:-遵守相应的审核要求-有效地策划和履行被赋予的职责-将观察结果形成文件-报告审核结果-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配合并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1492024/9/3150• 审核组长的职责:审核组长的职责:-全权负责审核所有阶段的工作-对审核工作的开展和审核观察结果作最后决定-协助选择审核组的其他成员-制订审核计划-代表审核组同受审方的管理者接触-提交审核报告1502024/9/3151• 合格的内审员应具备的合格的内审员应具备的“个人素质个人素质”::--思想开阔、成熟-具有很强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有较良好的背景和经历、坚韧、善于沟通-能客观地观察情况-全面地理解复杂的形势及各部门在整个组织中的作用• 把这些素质分解为最低学历、培训、工作和审核经历、 知识、道德修养等方面1512024/9/3152(一)合格审核员应具备的能力(一)合格审核员应具备的能力• 具体工作能力具体工作能力-从事审核准备工作的能力-从事现场审核的能力-从事跟踪与监督的能力• 基本能力基本能力-交流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应变的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1522024/9/3153(二)合格的审核员应掌握的知识(二)合格的审核员应掌握的知识• 法律、法规、规章等方面的知识• 标准和指南• 审核工作的一些国际惯例和习惯做法• 专业知识1532024/9/3154(三)合格的审核员应具备的道德和修养(三)合格的审核员应具备的道德和修养• 正直诚实正直诚实-不弄虚作假-不使用不当的手段去获取客观证据-不屈服于压力而改变调查的结论-不泄露受审核方的各种内情或机密• 客观、正直客观、正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标准、质量 文件作判断-切忌先入为主,主观臆测-既不能证据不足就开不合格报告,也不能“非找出一个 不合格才罢休”1542024/9/3155事例事例审核员:一些采购订单送给宏源贸易公司,宏源贸易 公司在合格供方名单中吗?被审核方:哦,当然,贸易公司是由总经理的弟弟开 办的,一定在合格供方名单中,他是总经 理的弟弟,我们相信他。
调查报告:采购订单被送给宏源贸易公司,它不在合 格供方名单中事实: 宏源贸易公司被列在合格供方名单中1552024/9/3156• 尊重对方,尊重别人尊重对方,尊重别人-尊重受审方的制度和习惯,不要随便破坏事例:审核员和被审核方到计算机房检查文件的使用审核员:我应拖下鞋子吗?被审核方:哦,我们都这样审核员然后就穿着鞋子走了进去1562024/9/3157• 冷静的态度和坚毅的精神冷静的态度和坚毅的精神-审核中要保持镇静,不要因激动而丧失客观性例:审核员:为什么你的计时器没有校准?被审核方:都这样做的吗?你会不会校准你的手表?审核员:不要离题我现在谈的是你的计时器被审核方:我认为不需要去校准审核员:这由不得你决定,是ISO 9001的要求被审核方:实际一点吧,校准费用比买一个新的还要贵审核员:那是你的事了1572024/9/3158-审核中要有毅力,有信心-审核中要有毅力,有信心 例:审核员:校准规程中要求在校准后的千分尺上都要贴上 校准标签,为什么这一把千分尺没贴上校准标 签,而是被贴在盒子上?被审核方:千分尺有不同的尺寸,所以不能在所有的千 分尺上都贴上标签。
审核员:同意,但是这是相同牌子、型号和尺寸的千分 尺, 这是为什么呢?被审核方:那可能是一个问题,让我和我们质保工程师 讨论解决的办法1582024/9/3159 审核技巧审核技巧(一)少讲、多看、多问、多听(一)少讲、多看、多问、多听• 就题咨询• 裁判 都应避免• 重复阐述(二)选择正确的对象提问(二)选择正确的对象提问• 问题应向负责进行该项活动的部门或个人提出• 不要向无关部门或人员提问,如:-问销售部门如何进行供方评定-向设计部门问如何决定检验时使用的统计技术1592024/9/3160 (三)正确地提出问题(三)正确地提出问题• 明确,直接针对要了解的问题提问• 不要像在外交谈判中那样旁敲侧击• 不要提出外行的或错误的问题,如:-向采购部门问:“合同如何评审的?”-向检验部门问:“成品来不及检验而紧急放行时,应 如何作好标记和记录?”1602024/9/3161(四)封闭式问题和开启式问题相结合(四)封闭式问题和开启式问题相结合• 封闭式提问-可用“是”“否”“有”“无”来回答-可得出明确无误的答案,但信息量较少• 开启式提问-主题式问题:主题明确,开门见山, “ 请谈谈软件的有效性,你们是如何做的?”-扩展式提问:在会话基础上逐渐进入较高层次的交流, “那么,对你来说,了解这类程序的重要性有什么 作用呢?”1612024/9/3162-征求意见式提问-设想式提问,如: “电源切断了怎么办?” “ 计算结果不满足这个公式, 你将如何处理?”• 审核时:开始:开启式的问题继而:设想式的问题结束:封闭式的问题1622024/9/3163(五)提问和索要相接合(五)提问和索要相接合 提问 : 涉及文件及实际情况----索要文件或观察现场 注意 :避免埋头细读一大堆文件,而中断调查(六)联想和追溯(六)联想和追溯-从采购验证记录中出现的许多不合格联想到供方的评定 有无问题;到有关部门追溯评定记录-从顾客抱怨产品外表受损联想到成品检验,包装,交付 过程有关问题,而追溯这些过程的情况和记录1632024/9/3164(七)创造一个良好的审核气氛(七)创造一个良好的审核气氛-审核员应平等,和气待人-注意听人讲话,认真记笔记-不时地用点头、注视、附和等方式对对方谈话表示 感兴趣-请对方出示文件应征得对方同意-发现了不合格要对方领导签字时,要耐心说明理由-即使对方态度粗暴,也不要与之争吵1642024/9/3165第 五 部 分案例分析1652024/9/3166案例1审核员在审核采购部时发现,2K年10月以后新增加的7家供方已按有关文件的规定对供方进行了现场审核并都已通过了评审成为合格的供方,但采购部不能出示新增加的7家供方是依据什么标准判定为合格的不符合性的描述:2K年10月以后新增加的7家供方,虽已通过评审成为合格供方,但采购部不能说明合格供方的标准不符合7.4.1 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应予以规定性质:一般不合格。
1662024/9/3167案例2在计量中心,审核员发现由外部计量部门提供的检定报告中,除千分尺外,由XX计量所检定的报告上只写上“合格”而没有具体的计量的数据及说明是由什么标准设备来检定该计量器具的记录;另编号1101的千分尺在98年12月18日的自检定报告上,标称值为10mm的计量数据,实测记录为10.005mm,由于没有制定可接受的准则,计量中心的负责人,对此不能确认其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性的描述1.XX计量所的报告中(除千分尺外),没有标明具体计量检定数据及说明是由什么标准设备来检定该计量器具的1672024/9/3168不符合7.6.a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基准的装置定期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调整的要求2.计量中心负责人对98年12月18日的1101号千分尺报告中10mm的计量数据为10.005mm的结果由于没有制定验收准则,不能确认其是否合格不符合7.6.a 应记录校准或验证的依据性质:以上两项均为一般不合格1682024/9/3169案例3在一家电扇公司的电机的仓库里,审核员看见仓库里的电机都按电机的种类存放,但未区别不同批次的电机.仓库管理员告诉审核员,公司对电扇的主要部件电机质量情况是有追溯要求的,电机发放时员工是按机种发货,进库时会把数量登记在登记簿上.一般上是按先进先出发货,但不在登记簿上写明批号.不符合性的描述:不同批次的电机未作标识,发货未登记批号,不符合7.5.3在规定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应对每个或每批产品进行唯一性标识.性质:一般不合格1692024/9/3170案例4在一间电子工厂的资材部,业务员把过去2个月从台北总公司来的订单让审核员看,订单上都写明了型号及交货期.审核员问业务员,订单的评审是如何进行的.业务员回答说除非有特殊要求,一般若订单上的交货期在两星期后,他就签字接受.由于总公司已知道这要求,因此不会把交货期定短于14天.因此评审可以很简单,不需要看其它资料。
不符合性的描述:业务员对台北总公司过去2个月的订单的评审,并未包括1702024/9/3171生产能力(在某个时段中订单的需求总量是否在生产能力范围内)不符合7.2.2应评审组织是否有能力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性质:一般不合格1712024/9/3172案例5在业务部,审核员发现过去半年里有30%的交货期没有满足顾客的要求,其中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半导体的供应商没有定期交货而造成的.审核员从采购经理那里了解到,此半导体厂是顾客指定的,所以没有办法更改.审核员从厂内所发出的纠正措施要求中找不到有关对此供应商所提的纠正措施要求.不符合性的描述:由顾客指定的半导体供应商造成的15%的交货期没有满足客户的要求,业务部没有提出纠正措施.不符合8.5.2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的要求性质:一般不合格1722024/9/3173案例6管理者代表告诉审核员,由于过去附加给客户的产品中的磁盘,曾经带有病毒,因此从今年起,所有外来的磁盘,在公司使用前要交文件管制中心检查,经验证无病毒后才能使用.审核员在检验科发现4片今年刚从美国总部送来的磁盘上面无任何经文件管制中心验证的标识,中心的程序也没有包括此新要求.但是文管中心的小姐告诉审核员,她知道有这要求,因此一旦有任何部门把外来的磁盘交给她时,她会立刻检查后交回给那送磁盘的人.但她不记得是否检验科的那4张磁盘已被检查过.审核员从有关此事的纠正措施要求中发现,这事已被验证结案.1732024/9/3174不符合性的描述:对磁盘病毒所提出的纠正措施,没有验证其有效性,造成1)中心的程序文件没有包括新的要求.(外来磁盘在使用前要交文件管理中心检验)。
2)检验科的4片磁盘检验状态不清不符合8.5.2.f)应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性质:一般不合格1742024/9/3175案例7审核员在设备科了解到,现有的维修保养是按照公司制订的《设备维修保养规程》进行的.但该规程没有任何经过认可的记录.不符合性描述:现设备科维修保养所使用的《设备维修保养规程》未经审批.不符合5.5.6.a 文件在发布前应得到批准,以保证其适用性性质:一般不合格1752024/9/3176案例8在审核在中国的一家日本独资企业时,审核员发现生产线上的作业指导书都是用日文写的,只有主要的插件位置及零件型号是以图样及编号表明,审核员观察员工的工作,他们都按图样位置插入正确的零件.观察项描述:追查员工是否能看懂日语作业指导书,哪些是员工必须知道的,并确认员工是否按作业指导书操作性质:观察项1762024/9/3177案例9审核员在准备审核时知道,人事部每年1月份要按各部门所提出的培训需求安排计划.在审核人事部时,经理把今年的计划让审核员看,审核员从3个部门看到要求对防静电进行培训,计划已安排在第3季度.经理告诉审核员,由于最适合主讲的讲师被派出国,要在6月份才回国.在生产线,审核员观察到员工对防静电都不了解.生产经理解释到,他已在1月份向人事部提出要培训的要求,但由于培训安排在8月份,因此他已要求生产线领班对员工进行了简单的培训,但没有正式的记录.1772024/9/3178不符合性描述:人事部的培训计划把员工的防静电培训安排在8月份及线上领班对员工的培训不能满足6.2.2a-b 识别能力需求并提供培训以满足这些需求的要求性质:一般不合格观察项:追查生产部门自今年1月份以来有否因防护不当造成的人身/设备事故。
1782024/9/3179案例10在设计部,经理告诉审核员QZ101型号的新产品已经通过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审核员也从该2个阶段的评审结论知道该产品已可以进入大批量生产.可是,审核员发现客户对产品的外观有增加要求.经理告诉审核员,由于这外观不影响产品的性能,因此可进行大批量生产,对于增加的要求只需要对原料的配方作简单的调整也就可以了.不符合性描述:客户对QZ101型号新产品外观所增加的要求,作为设计更1792024/9/3180改没有进行适当的验证和确认.不符合7.3.7 对设计更改应进行适当的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之前得到批准的要求.性质:一般不合格1802024/9/3181案例11在质量部的组织结构图中,质量部经理以下有5位科长,分别为:进料检验,中间品检验,成品检验,可靠性及计量.审核员在体系文件中只发现质量经理及检验员的职责的叙述质量经理告诉审核员,现在该部门由3位科长协助他工作,但审核员找不到对这3位科长的任何任命文件不符合性描述:质量体系文件中未规定质量部和科长的职责,同时未说明该部门现有3位科长分别负责哪些项目.1812024/9/3182不符合5.5.1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应予以规定和沟通性质:一般不合格1822024/9/3183案例12在审核XX医院时,审核员发现D楼的三等病房6个紧急呼叫按钮有3个不能操作,负责该楼的主任护士长告诉审核员,若有情况发生她们会立刻采取行动.同时护士们时常在病房内巡逻,若有急事她们立刻会知道.不符合性描述:D楼三等病房中6个紧急按钮中3个失灵,不符合6.3应识别、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的要求。
性质:一般不合格性质:一般不合格1832024/9/3184案例13在克菲电子厂的生产线上,有四台锡炉,同时在使用按编号为TL-001版A的作业指导书上规定:每台锡炉每小时都必须测一次温度.在审核时,审核员发现,该生产线上的4台锡炉是共用一支温度计,操作人员说:只有一支温度计.观察项描述:1.追查过去的记录,尤其是温度计送检时是否按TL-001版A的作业指导书规定,对4台锡炉测温.2.四台锡炉共用一支温度计,可能造成温度计送检时不能按作业指导书规定测温.1842024/9/3185案例14审核员在审核一家餐馆时,观察服务员接受客户的点菜餐桌21号的客人要了一盘卤肠,服务员向客人建议卤拼盘,客户同意了过后另一名服务员按定单21的要求拿了一卤拼盘给21号客人客人问该服务员,为何拼盘里没有卤肠,服务员回答说,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没有原料,厨房已把菜单的内容更改了不符合性描述:卤拼盘中不包含顾客(21号餐桌)要的卤肠不符合7.2.2.c 应评审组织是否有能力满足顾客要求性质:一般不合格1852024/9/3186案例15某机维修中心的技术服务人员在对客户送来的型号为XYZ的机进行维护的过程中,不小心把机底部的外壳弄坏。
该中心负责人解释说,因为现在没有配件,且这种损坏不影响机的性能,对外观影响也不大,所以在完成了其它的修理项目后,就把机送还给了客户不符合性描述:顾客送来维修的机(型号XYZ)外壳弄坏,未及时通知客户或修复不符合7.5.4 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不适用的情况应予以记录并向顾客报告的要求性质:一般不合格1862024/9/3187案例16上班高峰,一乘客挤在公交车中门,门缝中的机油垢将其衣袖沾污乘客埋怨说:你们公交太不象话了乘务员没好气地答:你向我们上级反映好了不符合性描述:车辆不洁,不符合6.3应识别、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的要求乘客埋怨并投诉,乘务员无动于衷,不符合7.2.3应针对顾客反馈包括投诉与顾客沟通的安排,性质:一般不合格1872024/9/3188案例17审核员在审核某成人教育学院时发现看上去完全相同的教室没有任何铭牌标记不符合性描述:未对教室进行适当的标识,不符合7.5.3 应在生产和服务运作的全过程使用适宜的方法标识产品的要求性质:一般不合格1882024/9/3189案例18某物业管理公司办公室向审核员出示了对“顾客意见征询表”进行的满意率统计数据和资料,审核员问:“你们还做了哪些工作?”工作人员答:“我们的成绩已达91%,已经超过了本公司定下的顾客满意率>90%的指标了”不符合性描述:未对顾客意见进行有效的处理,不符合8.5.2 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的要求性质:一般不合格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