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化学脂质代谢》PPT课件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88MB
约93页
文档ID:585954384
《生物化学脂质代谢》PPT课件_第1页
1/93

第七章第七章 脂质代谢脂质代谢 (Lipids Metabolism ) 内内 容容 提提 要要•脂肪酸及常见脂类的分子组成与结构脂肪酸及常见脂类的分子组成与结构•脂肪动员、脂肪酸的脂肪动员、脂肪酸的β-β-氧化氧化•酮体的生成、利用及生理意义酮体的生成、利用及生理意义•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及其调节及其调节•甘油磷脂的合成与分解甘油磷脂的合成与分解•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转化及胆固醇的代谢调节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转化及胆固醇的代谢调节•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概概 述述脂质的定义:脂质(脂质的定义:脂质(lipids)是脂肪()是脂肪(fat)和类)和类脂(脂(lipoid)的总称脂质是一类结构和功能上不均一的有机化合物脂质是一类结构和功能上不均一的有机化合物脂质的共同特征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脂质的共同特征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乙醚、氯仿、苯)(乙醚、氯仿、苯) 脂质类别脂质类别 第一节第一节 脂质的组成与结构脂质的组成与结构一、脂肪酸一、脂肪酸脂肪酸(脂肪酸(fatty acidfatty acid)是构成脂质分子的重要成分之一)是构成脂质分子的重要成分之一 (一)脂肪酸的分类(一)脂肪酸的分类1.1.按碳链的按碳链的长短长短分:分:①①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C≥20););②②中链脂中链脂肪酸(肪酸(10

先合成软脂酸,在此基础上产生自身合成:主要在肝合成先合成软脂酸,在此基础上产生其他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其他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食物脂类消化吸收的脂肪酸食物脂类消化吸收的脂肪酸营养必需脂肪酸: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有食物提供的脂肪营养必需脂肪酸: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有食物提供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营养必需脂肪酸缺乏:可使人体皮肤鳞屑多、变薄、毛发稀营养必需脂肪酸缺乏:可使人体皮肤鳞屑多、变薄、毛发稀疏等皮炎症状疏等皮炎症状 二、脂肪与类脂二、脂肪与类脂(一)脂肪(三酰甘油(一)脂肪(三酰甘油/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简单脂肪:三分子的脂肪酸相同简单脂肪:三分子的脂肪酸相同混合脂肪:三分子的脂肪酸不同混合脂肪:三分子的脂肪酸不同 脂肪的主要生理功用脂肪的主要生理功用1.储能与供能:储能与供能:38.9kJ/g脂肪;脂肪; 16.7kJ/g糖;糖;16.7kJ/g蛋白质蛋白质2.防止热量散失防止热量散失3.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对机体有保护作用脂肪(可变脂、储存脂)脂肪(可变脂、储存脂)主要分布在脂肪组织约占体重主要分布在脂肪组织约占体重14%14%~~19%19% (二)类脂(二)类脂类脂的主要生理功用类脂的主要生理功用Ø维持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维持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Ø促进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转运促进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转运Ø胆固醇可转变为多种类固醇激素、活性维生素胆固醇可转变为多种类固醇激素、活性维生素D D3 3、、胆汁酸胆汁酸等。

等类脂(基本脂、固定脂)类脂(基本脂、固定脂)分布全身各组织约占体重分布全身各组织约占体重5% 1.磷脂(磷脂(phospholipids, PL))((1)甘油磷脂)甘油磷脂 ((2 2)鞘磷脂)鞘磷脂 2.2.糖脂糖脂((1 1)鞘糖脂)鞘糖脂((2 2)甘油糖脂)甘油糖脂 3.3.胆固醇及其酯胆固醇及其酯 三、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三、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类二十碳化合物):不同组织细胞合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类二十碳化合物):不同组织细胞合成的二十碳多烯脂肪酸衍生物成的二十碳多烯脂肪酸衍生物主要包括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它们由花生四烯酸转主要包括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它们由花生四烯酸转变而来 (一)前列腺素((一)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结构:以前列腺酸)结构:以前列腺酸((prostanoic acid)为基本骨架)为基本骨架 (二)血栓噁烷(二)血栓噁烷(thromboxane,TX)的结构的结构血栓噁烷也有前列腺酸样骨架,但分子中的五碳环被含血栓噁烷也有前列腺酸样骨架,但分子中的五碳环被含氧的噁烷取代,如氧的噁烷取代,如TXA2 (三三)白三烯白三烯((leukotrienes, LTs))的结构的结构白三烯也是白三烯也是20碳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碳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 前列腺素和血栓噁烷前列腺素和血栓噁烷的合成的合成 白三烯的合成白三烯的合成 (四)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的基本生理功能(四)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的基本生理功能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生理功能生理功能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G)PGE2: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症PGE2和和PGA2:舒张动脉平滑肌、降血压:舒张动脉平滑肌、降血压PGE2和和PGI2: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卵泡)(卵泡)PGE2:收缩卵巢平滑肌引起排卵:收缩卵巢平滑肌引起排卵(子宫)(子宫)PGE2:溶解黄体、加强子宫收缩,促进:溶解黄体、加强子宫收缩,促进分娩分娩血栓噁烷(血栓噁烷(TX)(血小板)(血小板) TXA2:引起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引起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

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白三烯(白三烯(LT)LTC4、、LTD4和和LTE4:收缩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支气管平滑肌LTB4:调节白细胞功能:调节白细胞功能 第一节第一节 脂质的消化与吸收脂质的消化与吸收一、一、脂质的消化脂质的消化p食物中的脂质包括有三食物中的脂质包括有三酰甘油(为主)、磷脂、酰甘油(为主)、磷脂、胆固醇及其酯胆固醇及其酯p脂质消化主要发生在小脂质消化主要发生在小肠上段p脂质消化的产物:脂质消化的产物: 二、脂质的吸收脂质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和空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和空肠上段脂质消化产物及中链脂酸脂质消化产物及中链脂酸(6C(6C~~10C)10C)和短链脂酸和短链脂酸(2C(2C~~4C)4C)构成的三酰甘构成的三酰甘油乳化后直接吸收,在油乳化后直接吸收,在肠黏膜细胞内脂肪酶作肠黏膜细胞内脂肪酶作用下产生脂肪酸和甘油,用下产生脂肪酸和甘油,经门静脉入血经门静脉入血长链脂酸长链脂酸(12C(12C~~26C)26C)和一和一酰甘油吸收后,在肠黏酰甘油吸收后,在肠黏膜细胞内重新合成三酰膜细胞内重新合成三酰甘油(一酰甘油合成途甘油(一酰甘油合成途径),并与载脂蛋白形径),并与载脂蛋白形成乳糜微粒经淋巴入血。

成乳糜微粒经淋巴入血 第三节第三节 三酰甘油代谢三酰甘油代谢一、一、三酰甘油分解代谢三酰甘油分解代谢(一)(一)脂肪动员脂肪动员脂解激素:脂解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抗脂解激素:抗脂解激素:胰岛素胰岛素前列腺素前列腺素E2 (二)甘油代谢(二)甘油代谢脂肪动员产生的甘油进入糖代谢脂肪动员产生的甘油进入糖代谢 (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谢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CO2 2、、H H2 2O O和能量(心、肝、骨骼肌)和能量(心、肝、骨骼肌)β 1.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的活化( (胞液胞液) ) 2.脂肪酰基向线粒体内转移脂肪酰基向线粒体内转移关键酶关键酶 肉碱具有携带脂酰基肉碱具有携带脂酰基通过线粒体内膜的作用通过线粒体内膜的作用 3.脂肪酸的脂肪酸的ββ- -氧化氧化①①实验证据:实验证据:19041904年,年,Franz Franz KnoopKnoop ②②脂肪酸的脂肪酸的ββ- -氧化过程(氧化过程(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脂酰脂酰CoA 脱氢酶脱氢酶FADH2脂酰脂酰CoACoA 反反⊿⊿2--烯脂酰烯脂酰CoA水化酶水化酶H2O 反反⊿⊿2 2- -烯酰烯酰CoACoAFADL(+)-βL(+)-β羟脂酰羟脂酰CoACoAL(+)-β-羟脂羟脂酰酰CoA脱氢酶脱氢酶 NAD+NADH+H+ββ酮脂酰酮脂酰CoACoAβ-酮脂酰酮脂酰CoA 硫解酶硫解酶CoA-SH CH3-CO~SCoAR1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琥珀酸氧化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氧化呼吸链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循环脱氢、加水、循环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再脱氢、硫解 4.4.脂肪酸氧化产生的能量脂肪酸氧化产生的能量( (以以16C16C的软脂酸为例的软脂酸为例) ) 5.5.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①①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天然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均为顺式,氧化时会产生天然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均为顺式,氧化时会产生△△3 3顺顺式或式或△△2 2顺式的中间产物,需经转变才能进行顺式的中间产物,需经转变才能进行ββ- -氧化。

氧化 ②②奇数碳原子及丙酸的氧化奇数碳原子及丙酸的氧化 ③③偶数碳原子脂肪酸的偶数碳原子脂肪酸的ω氧化氧化 (四)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四)酮体的生成和利用肝外组织(心肌、骨骼肌)脂肪酸肝外组织(心肌、骨骼肌)脂肪酸ββ- -氧化产生的乙酰氧化产生的乙酰CoA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脂肪酸在肝中而脂肪酸在肝中ββ- -氧化产生的乙酰氧化产生的乙酰CoACoA部分进入三羧酸循环,部分产生酮体(乙酰乙酸、部分进入三羧酸循环,部分产生酮体(乙酰乙酸、ββ- -羟丁酸和丙酮)羟丁酸和丙酮)正常血酮体含量为正常血酮体含量为0.030.03~~0.5mmol/L0.5mmol/L 1.酮体的生成酮体的生成 2.酮体的利用酮体的利用酮体是肝向肝外组织输出能源的重要形式酮体是肝向肝外组织输出能源的重要形式酮体是肝内生成、肝外利用酮体是肝内生成、肝外利用 3.酮体生成的意义酮体生成的意义 二、二、三酰甘油合成代谢三酰甘油合成代谢Ø合成三酰甘油的主要组织器官:肝、脂肪组织及小肠细合成三酰甘油的主要组织器官:肝、脂肪组织及小肠细胞内部位是内质网胞内部位是内质网Ø肝能合成脂肪,但不能储存脂肪肝能合成脂肪,但不能储存脂肪Ø三酰甘油合成所需的甘油部分和脂肪酸合成的乙酰三酰甘油合成所需的甘油部分和脂肪酸合成的乙酰CoACoA主主要来自糖代谢。

要来自糖代谢Ø三酰甘油合成途径:一酰甘油途径(小肠);二酰甘油途三酰甘油合成途径:一酰甘油途径(小肠);二酰甘油途径(肝和脂肪组织)径(肝和脂肪组织) (一)脂肪酸的合成(一)脂肪酸的合成Ø细胞首先合成软脂酸,其它脂肪酸是在软脂酸基础上加长或细胞首先合成软脂酸,其它脂肪酸是在软脂酸基础上加长或缩短而成缩短而成Ø肝是脂肪酸合成的主要器官;肝是脂肪酸合成的主要器官;细胞内场所是胞液细胞内场所是胞液Ø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乙酰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乙酰CoACoA(主要来自糖代谢)(主要来自糖代谢)Ø合成脂肪酸的合成脂肪酸的NADPH+HNADPH+H+ +主要来自糖代谢主要来自糖代谢Ø合成脂肪酸的限速酶:乙酰合成脂肪酸的限速酶:乙酰CoACoA羧化酶羧化酶Ø脂肪酸的合成不是脂肪酸的合成不是ββ- -氧化的逆过程氧化的逆过程 1.1.线粒体内的乙酰线粒体内的乙酰CoACoA向线粒体外的转运向线粒体外的转运——柠檬酸柠檬酸- -丙酮酸循环丙酮酸循环 2.乙酰乙酰CoACoA活化生成丙二酸单酰活化生成丙二酸单酰CoACoA 3.3.软脂酸的生成软脂酸的生成①①脂肪酸合成酶系:脂肪酸合成酶系: ②②软脂酸合成过程软脂酸合成过程 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 (二)软脂酸碳链的延长(二)软脂酸碳链的延长1.内质网途径内质网途径2.线粒体途径线粒体途径 (三)三酰甘油的合成(三)三酰甘油的合成1 1.一酰甘油途径(小肠黏膜细胞).一酰甘油途径(小肠黏膜细胞) 2. 2. 二酰甘油途径(肝及脂肪细胞)二酰甘油途径(肝及脂肪细胞) 脂肪合成的脂肪合成的3-3-磷酸甘油来自于糖酵解和甘油的磷酸化磷酸甘油来自于糖酵解和甘油的磷酸化脂肪细胞缺乏脂肪细胞缺乏 三、三酰甘油代谢的调节三、三酰甘油代谢的调节(一)激素的调节(一)激素的调节 (二)代谢物的调节(二)代谢物的调节 第四节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磷脂的代谢一、甘油磷脂的代谢一、甘油磷脂的代谢(一)甘油磷脂的合成(一)甘油磷脂的合成在在内质网合成甘油磷脂内质网合成甘油磷脂,以肝、,以肝、肾及肠组织合成最为活跃肾及肠组织合成最为活跃1.1.合成原料与辅因子合成原料与辅因子甘油磷脂的脂肪酸和甘油主要甘油磷脂的脂肪酸和甘油主要来自于糖代谢,来自于糖代谢,2 2位碳上的位碳上的脂肪酸多为花生四烯酸(来脂肪酸多为花生四烯酸(来自于食物)自于食物)胆碱和肌醇可来自于食物和体胆碱和肌醇可来自于食物和体内合成或转化内合成或转化乙醇胺来自丝氨酸脱羧乙醇胺来自丝氨酸脱羧ATPATP、、CTPCTP 2 2甘甘 ((1 1))油油 二二磷磷 酰酰脂脂 甘甘的的 油油合合 途途成成 径径过过程程 2.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及心磷脂合成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及心磷脂合成 ((2 2)) CDP-CDP-二酰甘油途径二酰甘油途径 (二)甘油磷脂的分解(二)甘油磷脂的分解 二、鞘脂质代谢二、鞘脂质代谢(一)鞘脂的组成与结构(一)鞘脂的组成与结构鞘脂的概念:含鞘氨醇的脂质鞘脂的概念:含鞘氨醇的脂质鞘脂的结构:鞘脂的结构:鞘脂的类别:鞘磷脂和鞘糖脂鞘脂的类别:鞘磷脂和鞘糖脂 二、鞘脂质的代谢二、鞘脂质的代谢(一)鞘磷脂的合成(一)鞘磷脂的合成①①合成的组织器官:各组织。

脑组织最活跃合成的组织器官:各组织脑组织最活跃②②合成的细胞内部位:内质网合成的细胞内部位:内质网③③合成的基本原料:脂肪酸、丝氨酸、胆碱合成的基本原料:脂肪酸、丝氨酸、胆碱 辅因子:磷酸吡哆醛、辅因子:磷酸吡哆醛、NADPHNADPH、、FADFAD、、CoASHCoASH、、ATPATP、、CTPCTP ④④鞘磷脂合成过程鞘磷脂合成过程 (二)鞘磷脂的降解(二)鞘磷脂的降解(神经酰氨)(神经酰氨) 三、鞘糖脂代谢三、鞘糖脂代谢1.鞘糖脂的合成鞘糖脂的合成 2.鞘糖脂的降解鞘糖脂的降解 第五节第五节 胆固醇代谢胆固醇代谢简述:简述:ü体内胆固醇来源:食物及体内合成体内胆固醇来源:食物及体内合成ü合成的组织器官:全身各组织(成年脑和成熟红细胞除外)均合成的组织器官:全身各组织(成年脑和成熟红细胞除外)均能合成胆固醇成人每天可合成能合成胆固醇成人每天可合成1 1~~1.5g1.5g肝合成70%70%~~80%80%,,小肠合成约小肠合成约10%10%合成的细胞内部位:胞液和滑面内质网合成的细胞内部位:胞液和滑面内质网ü含量:人体约含胆固醇含量:人体约含胆固醇140g140g((2g/kg2g/kg体重)。

体重)ü主要分布:肾上腺皮质(主要分布:肾上腺皮质(100mg/g100mg/g组织)、脑和神经组织组织)、脑和神经组织((20mg/g20mg/g组织)、肝(组织)、肝(3mg/g3mg/g组织)、骨骼肌(组织)、骨骼肌(1mg/g1mg/g组织)组织)ü存在形式: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存在形式: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 (一)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一)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乙酰乙酰CoACoA1818乙酰乙酰CoA+36ATP+16(NADPH+HCoA+36ATP+16(NADPH+H+ +)→)→胆固醇胆固醇 2.2.胆固醇合成的基本过程胆固醇合成的基本过程1.1.甲羟戊酸的合成甲羟戊酸的合成2.2.鲨烯的合成鲨烯的合成3.3.胆固醇的生成胆固醇的生成 胆固醇酯的生成胆固醇酯的生成胆固醇酯是胞内储存和血浆转运的主要形式胆固醇酯是胞内储存和血浆转运的主要形式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LCAT)(血液))(血液)脂酰脂酰CoACoA-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LCAT)(胞液))(胞液) 二、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二、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一)转变为胆汁酸: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去路(一)转变为胆汁酸: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去路。

正常成人合成胆固醇正常成人合成胆固醇1 1~~ 1.5 1.5 g/dg/d,约,约40%40%((0.40.4~~0.6g0.6g)转变为胆汁酸)转变为胆汁酸 (二)(二)转变为类固醇激素转变为类固醇激素胆固醇胆固醇醛固酮醛固酮(球状带)(球状带)调节水盐代谢调节水盐代谢皮质醇,皮质醇,少量皮质酮少量皮质酮(束状带)(束状带)调节糖、脂、调节糖、脂、蛋白质代谢蛋白质代谢少量少量睾丸酮睾丸酮雌二醇雌二醇孕酮孕酮(网状带)(网状带)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性腺性腺睾丸酮睾丸酮(睾丸间质细胞)(睾丸间质细胞)雌二醇雌二醇孕酮孕酮(卵泡内膜(卵泡内膜细胞及黄体)细胞及黄体) (三)转化为(三)转化为7-7-脱氢胆固醇脱氢胆固醇 三、胆固醇生物合成的调节三、胆固醇生物合成的调节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蛋白激酶蛋白激酶2.HMG-CoA2.HMG-CoA还原酶还原酶化学修饰调节化学修饰调节磷蛋白磷酸酶磷蛋白磷酸酶胰岛素胰岛素1.HMG-CoA1.HMG-CoA变构调节变构调节饥饿、禁食饥饿、禁食抑制合成抑制合成3.HMG-CoA3.HMG-CoA还原酶还原酶合成的调节合成的调节诱导合成诱导合成((+))((+))饱食饱食增加活性增加活性甲状腺素甲状腺素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胆汁酸胆汁酸促进促进 第六节第六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血浆脂蛋白代谢一、血脂一、血脂(一)(一)血脂的概念血脂的概念::血浆脂质的总称血浆脂质的总称(二)正常参考值:(二)正常参考值:400400~~700mg/dl700mg/dl(三)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组成及含量(三)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组成及含量 组成组成含量含量((mmol/L))含量含量((mg/dl))总脂总脂400400~~700700 三酰甘油三酰甘油0.11~1.69(1.13)10~150 总胆固醇总胆固醇2.59~6.47(5.17)100~250 胆固醇酯胆固醇酯1.81~5.17(3.75)70~200 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1.03~1.81(1.42)40~70 总磷脂总磷脂48.44~80.73(64.58)150~250 卵磷脂(约卵磷脂(约70%70%))16.1~64.6(32.3)50~200 神经磷脂(约神经磷脂(约20%20%))16.1~42.0(22.6)50~130 脑磷脂(约脑磷脂(约10%10%))4.8~13.0(6.4)15~35 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0.195~0.80(0.6)5~20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与结构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与结构血浆脂蛋白:是血脂与蛋白质结合的产物,是血脂存在与运血浆脂蛋白:是血脂与蛋白质结合的产物,是血脂存在与运输的形式输的形式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1.1.电泳法电泳法2.2.超速离心法超速离心法αα脂脂蛋蛋白白ββ脂脂蛋蛋白白前前ββ脂脂蛋蛋白白乳乳糜糜微微粒粒 (二)血浆脂蛋白的种类、组成及一般特性(二)血浆脂蛋白的种类、组成及一般特性分类分类密度法密度法电泳法电泳法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CM))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VLDL))前前ββ脂蛋白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LDL))ββ脂蛋白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HDL))αα脂蛋白脂蛋白性质性质密度(密度(mg/Lmg/L))<0.95<0.950.950.95~~1.0061.0061.0061.006~~1.0631.0631.0631.063~~1.2101.210SSf f值值>400>4002020~~4004000 0~~2020沉降沉降电泳位置电泳位置原点原点αα2 2球蛋白球蛋白ββ球蛋白球蛋白αα1 1球蛋白球蛋白颗粒直径颗粒直径((nmnm))8080~~5005002525~~80802020~~25257.57.5~~1010组成组成% %蛋白质蛋白质0.50.5~~2 25 5~~10102020~~25255050脂质脂质9898~~99999090~~95957575~~80805050三酰甘油三酰甘油8080~~95955050~~707010105 5磷脂磷脂5 5~~7 7151520202525胆固醇胆固醇1 1~~4 415154545~~50502020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1 1~~2 25 5~~7 78 85 5胆固醇酯胆固醇酯3 31010~~12124040~~42421515~~1717低低高高大大小小大大小小少少多多多多少少多多少少少少多多 (二)血浆脂蛋白的种类、组成及一般特性(二)血浆脂蛋白的种类、组成及一般特性分类分类密度法密度法电泳法电泳法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CM))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VLDL))前前ββ脂蛋白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LDL))ββ脂蛋白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HDL))αα脂蛋白脂蛋白载脂蛋载脂蛋白组成白组成% %apoAIapoAI7 7<1<1——6565~~7070apoAapoAⅡⅡ5 5————2020~~2525apoapoⅣⅣ1010——————apoB100apoB100——2020~~60609595——apoB48apoB489 9——————apoCIapoCI11113 3——6 6apoCapoCⅡⅡ15156 6微量微量1 1apoCapoCⅢⅢ41414040——4 4apoEapoE微量微量7 7~~1515<5<52 2apoDapoD——————3 3合成合成部位部位小肠黏膜细胞小肠黏膜细胞肝细胞肝细胞血浆血浆肝、肠、血浆肝、肠、血浆生理生理功能功能 转运外源性三酰转运外源性三酰甘油及胆固醇甘油及胆固醇转运内源性三酰转运内源性三酰甘油及胆固醇甘油及胆固醇转运内源性转运内源性胆固醇胆固醇逆向转运逆向转运胆固醇胆固醇 (三)人血浆载脂蛋白的组成及特性(三)人血浆载脂蛋白的组成及特性载脂蛋白载脂蛋白载脂蛋白载脂蛋白分子量分子量分子量分子量(kDa)(kDa)(kDa)(kDa)氨基酸数氨基酸数氨基酸数氨基酸数分 布分 布分 布分 布功 能功 能功 能功 能含量含量含量含量(mg/dL)(mg/dL)(mg/dL)(mg/dL)A A A AⅠⅠⅠⅠ28.328.328.328.3243243243243HDLHDLHDLHDL激活激活激活激活LCAT,LCAT,LCAT,LCAT, 识别识别识别识别HDLHDLHDLHDL受体受体受体受体123.8±4.7*123.8±4.7*123.8±4.7*123.8±4.7*A A A AⅡⅡⅡⅡ17.417.417.417.477×277×277×277×2HDLHDLHDLHDL稳定稳定稳定稳定HDLHDLHDLHDL结构,激活结构,激活结构,激活结构,激活HLHLHLHL33±5*33±5*33±5*33±5*A A A AⅣⅣⅣⅣ46464646371371371371HDL,CMHDL,CMHDL,CMHDL,CM辅助激活辅助激活辅助激活辅助激活LPLLPLLPLLPL17±217±217±217±2Δ Δ Δ ΔB100B100B100B1005135135135134 5364 5364 5364 536VLDL,LDLVLDL,LDLVLDL,LDLVLDL,LDL识别识别识别识别LDLLDLLDLLDL受体受体受体受体87.3±14.3*87.3±14.3*87.3±14.3*87.3±14.3*B48B48B48B482412412412412 1522 1522 1522 152CMCMCMCM促进促进促进促进CMCMCMCM合成合成合成合成————C C C CⅠⅠⅠⅠ7.67.67.67.657575757CM,VLDL,HDLCM,VLDL,HDLCM,VLDL,HDLCM,VLDL,HDL激活激活激活激活LCAT?LCAT?LCAT?LCAT?7.8±2.4*7.8±2.4*7.8±2.4*7.8±2.4*C C C CⅡⅡⅡⅡ8.98.98.98.979797979CM,VLDL,HDLCM,VLDL,HDLCM,VLDL,HDLCM,VLDL,HDL激活激活激活激活LPLLPLLPLLPL5.0±1.8*5.0±1.8*5.0±1.8*5.0±1.8*C C C CⅢⅢⅢⅢ8.88.88.88.879797979CM,VLDL,HDLCM,VLDL,HDLCM,VLDL,HDLCM,VLDL,HDL抑制抑制抑制抑制LPLLPLLPLLPL,抑制肝,抑制肝,抑制肝,抑制肝apoEapoEapoEapoE受体受体受体受体11.8±3.6*11.8±3.6*11.8±3.6*11.8±3.6*D D D D22222222169169169169HDLHDLHDLHDL转运胆固醇酯转运胆固醇酯转运胆固醇酯转运胆固醇酯10±410±410±410±4Δ Δ Δ ΔE E E E34.134.134.134.1299299299299CM,VLDL,HDLCM,VLDL,HDLCM,VLDL,HDLCM,VLDL,HDL识别识别识别识别LDLLDLLDLLDL受体受体受体受体3.5±1.2*3.5±1.2*3.5±1.2*3.5±1.2*J J J J70707070427427427427HDLHDLHDLHDL结合转运脂质结合转运脂质结合转运脂质结合转运脂质, , , ,补体激活补体激活补体激活补体激活10101010Δ Δ Δ Δ(a)(a)(a)(a)5005005005004 5294 5294 5294 529LP(a)LP(a)LP(a)LP(a)抑制纤溶酶活性抑制纤溶酶活性抑制纤溶酶活性抑制纤溶酶活性0~1200~1200~1200~120Δ Δ Δ Δ (四)血浆脂蛋白的结构(四)血浆脂蛋白的结构 三、血浆脂蛋白的代谢三、血浆脂蛋白的代谢(一)(一)CMCM代谢代谢 (二)(二)VLDLVLDL代谢代谢 营养不良、中毒营养不良、中毒必需脂肪酸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胆碱缺乏胆碱缺乏载脂蛋白形成障碍载脂蛋白形成障碍VLDL形成障碍形成障碍肝合成的脂肪肝合成的脂肪不能运至肝外不能运至肝外组织而堆积在组织而堆积在肝中肝中脂肪肝脂肪肝 (三)(三)LDLLDL代谢代谢 (四)(四)HDLHDL代谢代谢 四、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相关疾病四、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相关疾病1.1.高脂血症(或称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或称高脂蛋白血症)2.2.高脂血症分类高脂血症分类①①继发性高脂血症:继发于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继发性高脂血症: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症、胆石症等功能减退、肾病综合症、胆石症等②②原发性高脂血症:原因不明或遗传缺陷如脂蛋白脂肪原发性高脂血症:原因不明或遗传缺陷如脂蛋白脂肪酶(酶(LPLLPL)基因缺陷、)基因缺陷、LDLLDL受体缺陷等受体缺陷等3.3.高脂血症判断标准高脂血症判断标准①①成人空腹:血清三酰甘油成人空腹:血清三酰甘油≥≥2.26mmol/L,2.26mmol/L,总胆固醇总胆固醇≥≥6.21mmol/L6.21mmol/L②②儿童:胆固醇儿童:胆固醇≥≥4.14mmol/L4.14mmol/L 4.高脂血症分型(依据脂蛋白电泳)高脂血症分型(依据脂蛋白电泳)分型分型血脂变化血脂变化脂蛋白变化脂蛋白变化血浆血浆4 4℃℃过夜外观过夜外观ⅠⅠ三酰甘油三酰甘油↑↑↑ ↑↑↑ 胆固醇胆固醇↑↑CM↑CM↑奶油上层、下层清奶油上层、下层清ⅡaⅡa胆固醇胆固醇↑↑↑↑LDL↑LDL↑透明透明ⅡbⅡb胆固醇胆固醇↑↑ ↑↑ 三酰甘油三酰甘油↑↑↑↑LDL↑VLDL↑LDL↑VLDL↑透明透明ⅢⅢ胆固醇胆固醇↑↑ ↑↑ 三酰甘油三酰甘油↑↑↑↑IDL↑IDL↑奶油上层、下层混浊奶油上层、下层混浊ⅣⅣ三酰甘油三酰甘油↑↑↑↑VLDL↑VLDL↑混浊混浊ⅤⅤ三酰甘油三酰甘油↑↑↑ ↑↑↑ 胆固醇胆固醇↑↑VLDL↑ CM↑VLDL↑ CM↑奶油上层、下层混浊奶油上层、下层混浊 现已公认:现已公认:HDL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但并非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并非HDLHDL越高越好越高越好高高HDLHDL血症:血浆血症:血浆HDL-HDL-胆固醇(胆固醇(HDL-CHDL-C))>2.6mmol/L.>2.6mmol/L.原因: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缺损,原因: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缺损,HDLHDL内的胆固醇酯蓄积,成熟的内的胆固醇酯蓄积,成熟的HDLHDL3 3增多;肝脂酶活性降低,肝细胞摄取增多;肝脂酶活性降低,肝细胞摄取HDLHDL减少,使减少,使HDLHDL2 2向向HDLHDL3 3转变减慢而堆积在血中转变减慢而堆积在血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