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42MB
约20页
文档ID:585926631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_第1页
1/20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什么是群落?什么是群落?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一定的结构,种类构成,种间关系)合体(一定的结构,种类构成,种间关系)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34.1 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34.1.1 不同生长型植物自下而上配置不同生长型植物自下而上配置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由植物的生长型决定群落的垂直结构由植物的生长型决定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从上到下从上到下: 林冠层、林冠层、(下木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植物的垂直结构为不同种类动物提供栖息环境植物的垂直结构为不同种类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其他群落的垂直结构其他群落的垂直结构–草原群落:草本层,地表层和根系层草原群落:草本层,地表层和根系层–水生群落: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水生群落: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层次性:由光穿透性,温度层次性:由光穿透性,温度 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分层越多,生物对环境的利用越充分,多样性越丰富分层越多,生物对环境的利用越充分,多样性越丰富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34.1.2 从赤道到北极分布着多种多样的陆地生物从赤道到北极分布着多种多样的陆地生物群落群落•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

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水平分布规律水平分布规律•纬向地带性:温度,热量带的分布纬向地带性:温度,热量带的分布•经向地带性: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经向地带性: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垂直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垂直地带性:温度,光照,风力,湿度等垂直地带性:温度,光照,风力,湿度等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1)热带森林)热带森林•热带森林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相林,热带干旱林热带森林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相林,热带干旱林•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的分布:–地理位置:北纬地理位置:北纬10°到南纬到南纬10°之间的赤道气候带之间的赤道气候带–气候特点:终年炎热,天天有雨气候特点:终年炎热,天天有雨•热带雨林的物种多样性:热带雨林的物种多样性:–含有多种多样的小生境和生态位,物种多样性极高含有多种多样的小生境和生态位,物种多样性极高•生态位:每个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和功能关系(生物生态位:每个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和功能关系(生物对各种资源的利用,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对各种资源的利用,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生物种类占全球已知动植物种类的一半和已知节肢动物的生物种类占全球已知动植物种类的一半和已知节肢动物的20%-%-25%左右%左右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热带雨林热带雨林-西双版纳西双版纳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2)) 温带森林温带森林•温带森林包括温带针叶林和温带阔叶林两种。

温带森林包括温带针叶林和温带阔叶林两种•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特点:垂直分层不明显,林下植物发育较弱特点:垂直分层不明显,林下植物发育较弱–生物类群:螨类,昆虫,灰喜鹊,红松鼠等生物类群:螨类,昆虫,灰喜鹊,红松鼠等•温带阔叶林温带阔叶林–特点:垂直分层明显,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地特点:垂直分层明显,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地面层面层–生物类群:动物多样性与森林的层次性和植物的生长生物类群:动物多样性与森林的层次性和植物的生长型密切相关型密切相关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温带阔叶林温带阔叶林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3)) 寒带针叶林寒带针叶林•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覆盖陆地地表面积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覆盖陆地地表面积11%•分布: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北部分布: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北部–气候特征:严寒大陆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气候特征:严寒大陆气候,季节变化明显–中国: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中国: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树种:云杉,松树,和少量的阔叶树树种:云杉,松树,和少量的阔叶树–水分条件的适应:内陷气孔,厚角质层等水分条件的适应:内陷气孔,厚角质层等•动物类群:动物类群:–植食动物:驯鹿,驼鹿等;红松鼠,雪兔等植食动物:驯鹿,驼鹿等;红松鼠,雪兔等–经济鸟类:榛鸟,雷鸟等经济鸟类:榛鸟,雷鸟等–植食性昆虫:松叶蜂,云杉卷叶蛾等植食性昆虫:松叶蜂,云杉卷叶蛾等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4)) 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温带)草原:(温带)草原:–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在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在250--800mm之间之间–特征:由绿色的牧草组成,草高大但生长期短特征:由绿色的牧草组成,草高大但生长期短–生物类群:无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生物类群:无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温带草原温带草原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热带稀树草原:萨王纳,散生旱生乔木。

热带稀树草原:萨王纳,散生旱生乔木气候特征:温暖的大陆气候,年降水量气候特征:温暖的大陆气候,年降水量500--2000mm,降雨有明显的季节波动降雨有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垂直结构不明显,水平结构明显(斑块)特征:垂直结构不明显,水平结构明显(斑块)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5)荒漠)荒漠•特征:雨量少,蒸发量大,年降水量不足特征:雨量少,蒸发量大,年降水量不足150mm•优势植物:蒿属植物,藜属植物,肉质旱优势植物:蒿属植物,藜属植物,肉质旱生植物等生植物等•生物在干旱条件下的生活史对策:短命植生物在干旱条件下的生活史对策:短命植物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6)苔原)苔原•分布:寒带针叶林以北的环北冰洋地带分布:寒带针叶林以北的环北冰洋地带•特点:严寒,生长季短,雨量少和没有树特点:严寒,生长季短,雨量少和没有树木•生物类群:生物类群:–植物:结构简单,种类稀少,无性繁殖植物:结构简单,种类稀少,无性繁殖–动物:草食动物,鸟类等动物:草食动物,鸟类等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34.2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34.2.1 生态位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生态位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作用和重要性•生态位:生态位:一个物种(种群)的生存条件的一个物种(种群)的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

总集合体•基本生态位基本生态位•实际生态位实际生态位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34.2.2生态位重叠和同域物种的资源分配生态位重叠和同域物种的资源分配•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高斯实验;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实验;竞争排斥原理•在同域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生活于生境的不在同域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生活于生境的不同部位,利用不同的食物和其他资源来减同部位,利用不同的食物和其他资源来减少生态位的重叠,减少和避免种间竞争少生态位的重叠,减少和避免种间竞争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34.3 群落的演替及其实例群落的演替及其实例•34.3.1 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有一定方向的和可以预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有一定方向的和可以预测的测的•群落的演替:一些植物取代另一些植物,一个群落取代另群落的演替:一些植物取代另一些植物,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群落才会终止一个群落的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群落才会终止•特点:有规律,有一定方向,可预测特点:有规律,有一定方向,可预测•演替系列:草本植物-灌木-森林-稳定群落演替系列:草本植物-灌木-森林-稳定群落•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原生演替:演替地点从没有生长过任何植物原生演替:演替地点从没有生长过任何植物•特点:时间长,基质和环境极为贫瘠和严酷特点:时间长,基质和环境极为贫瘠和严酷–次生演替:在毁灭群落的基质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在毁灭群落的基质上进行的演替•特点:时间相对短,基质和环境比较肥沃和温和特点:时间相对短,基质和环境比较肥沃和温和•次生林:原始森林砍伐后通过次生演替而生长起来的森林次生林:原始森林砍伐后通过次生演替而生长起来的森林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34.3.2 从湖泊到森林要经历从湖泊到森林要经历5个演替阶段个演替阶段•裸底阶段:浮游生物,小鱼等(湖底有机质出现)。

裸底阶段:浮游生物,小鱼等(湖底有机质出现)•沉水植物阶段:轮藻,眼子菜等(继续垫高湖底)沉水植物阶段:轮藻,眼子菜等(继续垫高湖底)•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睡莲,荇菜等(抑制沉水植物)睡莲,荇菜等(抑制沉水植物)•挺水植物阶段:芦苇,香蒲,泽泻等(根系密集)挺水植物阶段:芦苇,香蒲,泽泻等(根系密集)•森林群落阶段:森林群落阶段:–湿生草本植物群落(沼泽)湿生草本植物群落(沼泽):苔草,莎草科(土壤形成)苔草,莎草科(土壤形成)–森林植物群落:山毛榉,雪松等森林植物群落:山毛榉,雪松等•演替特点:群落发展,环境改变,不利于原群落的生存和演替特点:群落发展,环境改变,不利于原群落的生存和发展,为下一群落形成创造条件发展,为下一群落形成创造条件 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34.3.3群落演替的终点是群落演替的终点是 顶极群落顶极群落•顶极群落顶极群落:当一个群落演替到同环境平衡:当一个群落演替到同环境平衡的状态,演替就不再进行,在这个平衡点,的状态,演替就不再进行,在这个平衡点,群落结构最复杂,最稳定,是生态演替的群落结构最复杂,最稳定,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