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3)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85909502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 (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 (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 (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 (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 (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 (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轼结合课下注释,试译课文:古今异义:1、念无与乐者念 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古义:只是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相与步于中庭(即“相与于中庭步。”)2、判断句:盖竹柏影也。 (“也”表示判断。)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

2、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2、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整篇作品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结:叙事:月色入户,寻友赏月绘景: 月光:积水空明(比喻) 竹柏:藻荇交横抒情:安闲自适,以闲自傲学了本文,你觉得苏轼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 像贬谪中的苏轼一样,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把它们当做我们攀登人生高峰的垫脚石,活出我们自己的诗意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