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中的课例研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教学中的课例研究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教学中的课例研究一、一、提出课例研究的背景提出课例研究的背景 n 课例研究的提出是普教科研回归本原的一个举措。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就是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即教师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首选,以课堂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进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n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课程改革必须有教师的跟进;课程的理念必须让教师内化,才会转化为实际行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是自觉的研究者。n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研究,已经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探索。教师是在教育行动中成长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关注实践智慧的动态发展过程,关注两类知识明确知识与默会
2、知识之间的互动关系。二、课例研究的价值取向二、课例研究的价值取向 n通过文献检索和实践经验总结,课例研究的校本培训是解决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课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指导、对话,通过专家、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的研究人员的引领,通过教师个人在反复讨论中做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实现设定的目标。n课例研究重视积累,重视增加教师的实践智慧,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强调面对教学共同分享,其意义十分明显。三、课例研究的基本操作三、课例研究的基本操作 n1、选题。与任何一项研究一样,课例研究也要有一个研究的主题。n2、选课。有了研究主题,接着是选课。n3、设计。要思考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依据
3、新课程理念和我对这节课的理解设计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n4、实施。把设计变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并仔细观察分析其效果。n5、课后反思。通过对课的分析,形成什么反思文本?反思的结果是对后续研究的导引。n6、教师再选择一节课,通过再设计、实施、课后讨论与反思达到新行为阶段,从而实现行为跟进。四、课例的类型四、课例的类型n(一)按课例的内容或主题,课例可以分为四种类型n1、意外式课例n意外式课例是反映师生巧妙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发事件的课例。n意外式课例的特点是:出人意料而之外,但在乎情理之中,问题格外集中,矛盾十分突出,故事情节不复杂,但能使人有小见大,深受启发。2、主题式
4、课例n主题式课例是师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典型事例。这类课例有时是按照一定专题开发的,如自主学习专题、合作学习专题、探究式学习专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感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主题式课例的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注重专题研究,富有学术价值。 ,3、综合式课例n综合式课例是师生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实例。n综合式课例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2)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3)强化教学的精彩场面。n综合式课例具有独特的功能:n其一,有助于探讨新课程实施和开 发。n其二,便于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和教改。4、课题研究式课例n课题
5、研究式课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课题展开自主研究的典型实例。n特点:n(1)学生的学习以研究为主。 n(2)学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二)按课例研究的深度分类n1、情境型课例n课例作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经验、知识的载体,包含了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智慧,课例提供的知识往往是高度个性化,情境化的;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中,而难于言传的。他们的生成总是与具体的教学情境联系在一起的有价值的具体的教学情境式课例的基本层面,没有教学情境也就没有真正的课例。描述了有价值,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的课例,如经过加工整理的教学实录,我们称其为情境型课例2、经验型课例n当一个课例在情境的基础上,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智慧、教学问题
6、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经验性的总结、反思与描述成为课例的重要成分时,课例的基本成分就变为:n“课例情境+经验总结与反思”n这类课例比情境型课例更复杂,更深刻,我们称其为经验性课例3、理论型课例n在课例研究中如果研究者能在经验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教育理念与原理对课堂教学情境与经验进行理性分析,这样的课例在理论上就更有深度。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课例我们可称之为理论型课例,n其基本成分是:n课例情境+经验总结与反思+理论阐述。五、课例的结构五、课例的结构n(一)文本课例的基本结构(一)文本课例的基本结构n 无论怎样分类,所有的课例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有一个基本的格式。一般地说,一个完整的课例可以包
7、括以下五个部分:n(1)标题。一般地说,课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事件定标题,突出事件;二是用主题定标题,反映课例的主题。n(2)教学背景。关于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学校、学生等教育环境信息。n(3)基本教学过程。在观察、记录和实录的基础上,对课堂进行描述,可以引用教师和学生的言语,要求突出主题与中心思想。n(4)建议讨论的问题。在假定用课例来进行教学的前提之下,执教者可以引导课例学习者讨论问题,即课例作者要突出的中心问题,要求问题系统而具体。n(5)教学注释。(二)文本课例结构的变式(二)文本课例结构的变式n1、变式一 这种形式包含五个部分:n(1)标题n(2)问题的提出(提出案例所
8、揭示的教学问题或难题,介绍案例内容或主题)n(3)案例描述 (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片段或者情景故事进行文学化的描写,一方面展示案例的问题,另一方面增强可读性。n(4)教学随感。说明教学效果,反思教学得失。n(5)案例点评。就课堂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点评。n2、变式二、变式二n这种形式包含五个部分:n(1)标题n(2)课题的主题与背景。介绍各案例内容是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n(3)情景描述 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片段或者情景故事进行文学化的描写,一方面展示案例的问题,另一方面增强可读性。n(4)教学诠释。)教学诠释。包括对作业的说明、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操作建议,以及一
9、些必要的说明。并且围绕案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讨论,这些问题不但阐述案例主题,揭示案例中存在的各种困惑,还有一定的启发性,激发学习者反思和讨论。n(5)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对教与学原则的引申等。案例研究的结论可在此进行展开。n(三)多媒体课例的基本结构(三)多媒体课例的基本结构n这种形式包含五个部分:n(1)标题n(2)案例片段 主要有教学背景、若干课堂教学片段以及课后反思组成。n(3)案例问题 主要有上述课堂教学片段所蕴含的各种教学问题组成。n(4)案例评价。内容可以是专家访谈、同行点评、学生反馈、课堂观察数据等。n(5)案例讨论作业单。六、好
10、课例的标准六、好课例的标准n(一)非罗列式陈述(一)非罗列式陈述n 好的课例不是“有效教育行为”的罗列式陈述。课例必须具有可读性。一个课例应是一件文学作品,它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标准来加以审视。无论主题是多么复杂,故事多么的错综,课例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迷人的方式来陈述。n(二)背景交待清楚(二)背景交待清楚n好的课例应把试图反映的问题、事件发生的背景交待清楚。只有这样,课例阅读才能更加深刻领会课例所隐含的思想,而不是简单地迁就于课堂教学情节n(三)语言表达明晰(三)语言表达明晰n一个课例就是一个故事,它描述的是真实的教学事件好的课例应明确其中主角、配角之间的关系的关系,语言表达明确。n(四)充分
11、揭示冲突(四)充分揭示冲突n 任何课例都是为达到教师或者其他学习者的特定学习目标而撰写的。一个成功的课例作者应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教师,从教师角色的角度,把教师的心理感受、内心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七、课例研究成果表述七、课例研究成果表述n研究主题。完成一项课例研究后,会留下很多素材。研究者要对素材进行取舍。取舍的依据首先是主题的突现。一个课例研究会不可避免地涉及“这节课怎样上才好”,但这不是课例研究的主题,是一般意义上的评课。n研究过程的展示。在叙述课例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依据的是行动研究的要义,采用叙事研究,从研究材料中得出研究结论,而不是脱离材料,空发议论。n反思。反思是课例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缺乏反思的课例,不是完整的课例,甚至算不上课例,只是教学实录而已。n把教学实录转写成课例,不仅有主题、选材的问题,还有文章结构安排,语言表述等。n开展课例研究,十分强调研究者的理论学习。课例研究的基础是教师自觉的实践反思,而实践反思又往往依赖于理性精神、批判精神。课例研究与教学研究(公开课)的区别n课例研究 教学研究(公开课)n有研究的主题 主题不明确;或泛化,n严格意义上的选课 选课随意由评课出发选课n新理念指导教学设计 写教案n着眼于研究的探讨 着眼于评课的讨论n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反思 缺少显性化的实践n 强调行为跟进 反思往往是低水平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