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功率测量技术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85850700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0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冲功率测量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脉冲功率测量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脉冲功率测量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脉冲功率测量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脉冲功率测量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脉冲功率测量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冲功率测量技术(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纳秒级测量技术纳秒级测量技术 二、被测脉冲幅值高。电压、电流的幅值通常可达MV,MA量级。现代数字化高速示波器的峰峰值记录电压往往在100V量级,因此被测电压在测量系统中的衰减位数为104量级。分压器的衰减倍数一般应达到103量级,这样的衰减倍数一级分压器较难做到,二级分压器的响应可能也不理想,设计难度大。 对于电流测量而言,普遍使用的罗柯夫斯基线圈的设计电流衰减倍数通常宜为102量级,相应的信号电阻阻值不宜大于0.1欧,信号电阻的瞬时功率为106量级,难以采用标准器件,其制作难度也较大。纳秒级测量技术 三、快脉冲情况下的电磁干扰。由于脉冲前沿快,相应的短波长成分能量大,空间电磁干扰强,在开关

2、通断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和从高压测量回路中辐射的电磁波很容易在低压测量回路中产生干扰。这种干扰的幅值尽管不高,但它并未经过测量系统的衰减,因此可以大大降低被记录信号的信噪比,有时干扰甚至远大于真实信号。电阻分压器 理想的电阻分压器由两个纯电阻串联而成,其中任何一个电阻上的电压都小于输入电压,通常输出信号从较小的电阻上引出。 实际上,任何电阻都具有一定的杂散电感,电阻之间、电阻与地之间都有一定的杂散电容,分压器和测量回路中往往不可避免还有引线。 正因为这些杂散的电感和电容,设计纳秒级响应时间的电阻分压器比较困难。电阻分压器电阻分压器电阻分压器两级电阻分压器 两级电阻分压器在低压臂电阻较高时使用。假

3、如低压臂电阻选取为50欧,为了得到1000倍的分压比,则分压器电阻将达到50千欧,即使分压器对地电容为1PF,其上升时间也将达到11ns,因此,这时一级分压将很难达到使用要求,所以考虑用两级分压。 可以将第一级分配100倍分压比,第二级10倍,如果两级对地电容均为1PF,低压臂电阻均为50欧,则分压器上升时间为1.1ns。 两级分压可以大大改善分压器的响应。两级电阻分压器两级电阻分压器 假如被测电压很高、前沿很快,如数MV、几ns,则可能两级分压器的响应仍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可以考虑对分压器的响应进行补偿。 补偿的方法就是抵消一部分电容的作用。 两级电阻分压器第一级一般用水电阻构成,高低压臂连通

4、以克服温度变化对分压比的影响,因此不便在第一级使用补偿电感。 在第二级补偿时,补偿效果仅作用于第二级,补偿效果非常有限。 补偿一般用于一级电阻分压器中。电容分压器 理想的电容分压器由两个纯电容串联而成,其中任何一个电容上的电压都小于输入电压,通常输出信号从较大的电容上引出。分立式:分立的电容器组成,构成的分压器自成一体,结构上不依赖于被测系统。 对于分立式电容分压器而言,由于实际电容器都具有一定的杂散电感和泄露电阻,电容器外壳与地之间也有一定的杂散电容,有时还必须考虑引线电感。 由于容抗随脉冲频率增大而减小,感抗随脉冲频率增大而增大,因此,分立式电容分压器从原理上讲比较适用于前沿较慢(几十ns

5、)脉冲的测量而不太适于脉冲前沿很快(10ns以下)的情况。电容分压器耦合式:利用测量电极与被测系统高压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形成高压臂,构成分压器与被测系统组成一体,不能单独使用。 在脉冲功率技术中,耦合式电容分压器经常用于传输线脉冲电压的测量,其高压臂电容通常利用插入的探测电极与高压电极之间(一般充有液体绝缘介质)的耦合电容得到,因此L和Ce可以忽略。对于油介质传输线,R很大,也可以忽略。 因此,能否得到好的分压器特性能就主要取决于低压臂以及测量回路的制作水平。 低压臂电容通常利用平板形探测电极与传输线接地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得到的(若传输线是同轴形的,探测电极的形状与其一致)。罗柯线圈 罗柯线圈实际上是一种原边为单匝线圈、副边为多匝线圈的无磁芯电流互感器,其典型布置方式是载流导体或带电粒子束流作为原边与弯成圆环状的无磁芯线圈的中心轴线重合,它的优点是使用方便灵活,测量范围较宽。罗柯线圈分流器 分流器实际上是串联在被测电流回路中的一个小电阻,通过测量其上的电压信号推知被测电流。 设计分流器需要考虑: 尽可能减小测量电阻的杂散电感、电容,例如可将电阻设计为同轴形的(管式分流器)并与测量电缆的阻抗匹配,同时确保牢靠的电接触。 还要保证测量电阻的峰值功率处于电阻能够长期可靠工作的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