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期第三学月考试地理试题试卷满分:100;考试时间:75分钟第1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20°N,110°E)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经过295天的航行,于2021年5月15日8时20分左右成功着陆这是我国火星探测史上的一个历史性时刻,意味着我国正式成为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天问一号发射时,文昌的地方时是( )A. 23日12时1分 B. 23日12时15分 C. 23日13时21分 D. 23日13时05分2. 天问一号从发射到着陆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B. 文昌昼长先变长,后变短C. 太阳直射点两次经过赤道 D. 文昌正午太阳高度角持续减小【答案】1. A2. C【解析】【1题详解】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文昌经度是110°E,与120°E相差10°,时间差距40分钟,再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文昌位于西侧,减去40分钟,可知文昌当地地方时是7月23日12时01分,A正确,BCD错误。
故选A2题详解】天问一号2020年7月23日发射,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期间经历2021年1月初,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A错误;期间经历2020年12月22日即冬至,该日是北半球昼最短的时候,所以文昌昼长先变短,后变长,B错误;太阳直射点分别于2020年9月23日前后、2021年3月21日前后两次经过赤道,C正确;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所以文昌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再变大,D错误点睛】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找两地的经度差,然后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第二步,根据所求地与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采取东加西减计算地方时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青藏高原经历了大洋地壳向北俯冲以及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的过程,下图为其形成过程各阶段示意图蛇绿岩是洋底原生火成岩,是确定古板块边界和古洋盆遗迹的重要依据,主要形成于大洋中脊和俯冲带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图示四阶段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丁、丙C. 乙、丁、甲、丙 D. 丁、乙、丙、甲4. 丁阶段地势起伏较为和缓主要是由于( )A. 海水侵蚀 B. 地壳抬升 C. 风力和流水侵蚀 D. 人类活动5. 蛇绿岩出露地表的地质过程是( )A. 地壳抬升、岩浆活动、板块挤压 B. 岩浆活动、板块挤压、地壳抬升C. 岩浆活动、地壳抬升、板块挤压 D. 板块挤压、岩浆活动、地壳抬升【答案】3. C4. C5. B【解析】【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蛇绿岩主要形成于大洋中脊和俯冲带环境。
四阶段中,乙阶段尚无蛇绿岩出现,此时应为洋壳向陆壳俯冲的初始阶段,应为第一阶段;丁阶段尚未出现高原,且出现了蛇绿岩,说明洋壳进一步向陆壳俯冲,应为第二阶段;甲阶段,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初始高原出现,应为第三阶段;丙阶段,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进一步碰撞,高原进一步发育,应为第四阶段综上可知,C项正确,ABD错误4题详解】海水侵蚀的影响范围有限,不会使大陆内部地势起伏和缓,A项错误;由上一小题分析可知,丁阶段洋壳与陆壳强烈挤压,地壳抬升,应使地势起伏较大,与实际不符,B项错误;外力侵蚀会削平山峰、填塞低地等,使地势趋于和缓,C项正确;丁阶段时,人类尚未出现,D项错误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蛇绿岩是洋底的原生火成岩,说明首先海底出现了岩浆活动,岩浆冷凝形成岩石,后经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地壳隆升,蛇绿岩出露地表,B项正确,ACD错误点睛】内外力作用同时塑造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成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对地表形态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地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我国是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的路径和强度预报一直是台风专家们研究的重中之重。
影响我国的台风大多数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典型移动路径有三种2023年7月29日-8月2日,台风“杜苏芮”给我国京津冀地区带来强降雨天气下图为侵入我国的台风移动路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当台风中心位于台湾省时,福建省的风向是(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7. 影响我国的台风大部分可能沿着( )A. 赤道低压外围移动 B. 副热带高压外围移动C. 亚洲高压外围移动 D. 阿留申低压外围移动8. 台风“杜苏芮”属于超强台风级,其主要标志是( )A. 中心气压很低 B. 水平气压梯度较小C. 中心风力较大 D. 气流下沉速度较快【答案】6. A7. B8. A【解析】【6题详解】由图可知当台风中心位于台湾省时,福建省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是自西向东的,由于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还需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因此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基础上向右偏转,所以可以判断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北半球高压呈顺时针方向运动,低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由图可知影响我国台风路径大多呈顺时针方向运动,所以应是围绕高气压中心运动,AD错误;亚洲高压纬度较高且冬季较为强盛,而台风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因此结合其季节和纬度可以判断应围绕副热带高压外围移动,而不是围绕亚洲高压外围移动,C错误,B正确。
故选B8题详解】台风的性质为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越低,水平气压梯度越大,中心附近风力越大,气流辐合上升越强,台风就越强,A正确,BD错误;台风是中心附近风力较大,台风中心为台风眼,台风眼处风力并不大,C错误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而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图为“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 若AB线30°纬线,则( )A. 甲为南半球暖流 B. 乙为北赤道暖流 C. 丙为秘鲁寒流 D. 丁为西风漂流10. 若AB线是60°纬线,则( )A. 甲处等温线向北弯曲 B. 乙洋流的性质为暖流C. 丙是阿拉斯加暖流 D. 丁处盛行东南风【答案】9. A10. B【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该洋流环流呈逆时针若AB为30°纬线,则该海域表示南半球的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甲表示暖流,乙表示西风漂流,丙不一定为秘鲁寒流,丁为南赤道暖流,A正确、BCD错误10题详解】若AB为60°纬线,则该海域表示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甲为寒流,使得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弯曲,A错误;乙为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B正确;丙不一定为阿拉斯加暖流,C错误;丁处洋流受极地东风(东北风)的影响形成寒流,D错误。
故选B点睛】中低纬地区大陆西岸(大洋东岸)为寒流,对沿岸地区起到降温减湿的影响,大陆东岸(大洋西岸)为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大陆西岸(大洋东岸)为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影响,大陆东岸(大洋西岸)为寒流,对沿岸地区起到降温减湿的影响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图中( )A. 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 乙气流因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 丙风向形成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D. 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12. 图所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C. 澳大利亚北部受西北风影响 D. 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答案】11. B12. D【解析】【1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A错误;读图分析,乙为北移后的赤道低气压带,空气受热力因素而上升,B正确;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之后,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使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C错误;丁为南半球东南信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且为图中非洲大陆的离岸风,水汽含量较少,D错误12题详解】据图可知,此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A错误。
此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C错误;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上出现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B错误;此季节,地中海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少雨,D正确点睛】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有关,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如火山喷发)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经研究发现,该地火山锥阳坡的林线与雪线比阴坡高,其影响因素是( )A. 风力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壤14. 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 暖湿 B. 暖干 C. 冷湿 D. 冷干15. 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A. 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 林线升高,雪线降低C. 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 林线降低,雪线降低【答案】13. B14. A15. B【解析】【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当地气候冷湿,水分充足,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为热量,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树木的生长,故林线更高;雪线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
因此影响因素是热量,B正确、ACD错误14题详解】气温和降水会影响森林的发育,从而影响林线的高度气温上升、降水增加,林线升高;反之,林线降低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近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为气温上升,因此影响当地雪线下降的因素为降水,即降水减少,雪线升高;降水增加,雪线降低由题干“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可知,当地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气候变得暖湿,A正确、BCD错误15题详解】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火山喷发的熔岩会掩埋地表植被,原有森林被毁,林线较火山喷发前低;火山熔岩同时会使原有冰雪融化,火山喷发后地表缺乏植被,保水保湿能力下降,水分减少,形成的冰雪相应减少,雪线较火山喷发前高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植被和冰雪将逐渐恢复或近似恢复至原有状态,林线升高,雪线降低,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点睛】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有:爆发后的硫磺是很好的矿产;可以使原本贫瘠的土地变肥沃;还可以保留完整的城市,几百年后会是很好的古迹;山爆发可以形成降雨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会伤及很多人,毁灭沿途的城市;火山爆发带来的热量会加速温室效应;爆发产生的二氧化硫会使酸雨增多;火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严重;也可能会形成洪水灾害。
第2卷选择题(55分)二、非选择题部分:4个小题,共55分16.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色东普沟域位于西藏林芝东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峡谷地带,沟内冰川发育,沟域相对高差4533m2018年10月,色东普沟连续发生冰崩、岩崩,形成碎屑流冲入雅鲁藏布江,堆积后形成堰塞体堵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