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85759681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3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9/3/2024新制度经济学 v导言v制度的功能v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v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v结束语9/3/2024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能提供有用的服务,制度选择及制度变迁可以用“需求供给”这经典的理论构架来进行分析。传统经济学将现行的市场制度(明确界定的产权、完备的信息、无摩擦的交易)当作既定不变的假设条件,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它在对付多种经济问题时的可用性起笔。 本文的基本论点如下:v个体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v生命周期有限v制度功能:对付不确定性和增加个人效用v制度可以定义为社会中个人所遵循的行为规则,可以被设计成人类对付不确定性和增加个人效用

2、的手段。v制度提供服务需要支付费用。在技术条件给定的前提下,交易费用是社会竞争性制度安排选择中的核心,用最少费用提供给定量服务的制度安排,将是合乎理想的制度安排。 1、引言 9/3/2024新制度经济学v制度变迁(从某种现行制度安排转变到另一种不同制度安排的过程)很难,成因: 花费昂贵,净收益变迁成本,才会发生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需要集体行动,故存在“搭便车”固有问题。 制度安排本身为公共品,故自发过程提供的新制度安排的供给不足,将 少于最佳供给。v经济增长将由于制度性服务供求变动而废弃某些现行的制度安排,新的制度安排将因此而创始以捕捉伴随经济增长而至的获利机会。所以,制度变迁在发展过程中是不

3、可避免的。(即制度均衡打破,为获得潜在利润而开创新的制度安排) 9/3/2024新制度经济学v制度安排的效率评价问题: 社会中各种制度安排是彼此关联的。不参照社会中其他相关的制度安排,就无法估价某个特定制度安排的效率。因此,在一个社会有效的制度安排在另一个社会未必有效。v 政府的特殊性: 在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政府是最重要的一个。政府可以采取行动来矫正制度供给不足。然而,需要有一个关于国家的理论来说清楚政府是否有这样做的激励。只有在政府收益高过费用时,政府才建立新制度。政府在建立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方面导致失败的原因很多,例如: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集团利益冲突以及社会科学知识的限制等9/3/202

4、4新制度经济学2、制度的功能 2.1制度需求制度需求 为什么制度对人不可或缺的?v有限理性:个人具有稳定的偏好:物质收益和货币收入对健康、声望、快乐以及其他非物质商品的追求;利己利他(只有在他的利他主义的报酬作为利他主义者的费用时他,才利他)。v由于有界理性的缘故,个人偏好的全局最大化在复杂环境下将得不到保证。不能达到全局最大化的另一个原因是信息费用昂贵。需要时间、努力,有时还要花钱才能获得数据资料并充分理解它们的含义。因此,如果额外信息的预期收益低于获得额外信息的费用,那么不拥有完全信息是理性的。v安全功能:人需要用制度来促进他与其他人的合作,从而为确保年幼和年老时的安全作好准备,拉平随时间

5、而变化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并获得对风险和灾难的保障。9/3/2024新制度经济学v经济功能:来自规模经济和外部效果的收益。作为生产单位的个人是太小了,以致于他不能把这些经济中的大部分内在化,为开拓这些收益需要有集体的行动。 v监督、强制执行功能: 制度安排是获取集体行动收益的手段。个体理性不必然导致团体理性,集体行为会产生个体单独工作时不存在的问题,如:欺骗、“磨洋工”、搭便车及道德风险。为了减轻这些问题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制度安排以实现监督、强制执行等功能。如:等级、合同和法律等制度安排。磨洋工、搭便车和道德危险问题也增加了供给基本的制度安排服务的费用。因此也有某些制度实排,它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

6、了减少供给基本的制度服务的费用。私人产权、货币、合同、习惯、伦理、道德和意识形态就是这些制度安排中的几个例子。9/3/2024新制度经济学 区分概念:v制度安排(元素):管束特定行动模型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家庭、企业、工会、医院、大学、政府、货币、期货市场),也可以是不正式的(价值、意识形态和习惯)。v制度结构(集合):一个社会中正式的和不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v经济学家用“制度”这个术语时,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制度安排。v安全和经济是制度安排,从而也是制度结构存在的两个基本原因。 v制度安排是获取集体行动收益的手段。 2.2 制度的经济学研究9/3/2024新制度经济学2

7、.3 意识形态的制度性作用v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v正如诺斯简洁的概括那样,意识形态具有三个特征:v1、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它以“世界观”的形式出现从而使决策过程简化;v2、意识形态是与个人对其所领会的关于世界公平的道德和伦理判定纠缠在一起的;v3、当个人的经验与他的意识形态不一致时,他会改变意识形态上的看法。 成功的意识形态也必须能克服搭便车问题。因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节约认识世界的费用的工具,所以为了使意识形态有效率,它必须相当好地合乎个人对世界的经验。9/3/2024新制度经济学3、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v 有多

8、种制度安排可以实现功能,问题在于哪种是最有效的,这就需要做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有两方面:生产费用交易费用(组织费用,维持费用及强制执行这种特殊安排所包含的规则的费用),因此,凡是影响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的因素都会影响制度安排的效率,而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是技术的函数。 另一方面,从系统角度来看,制度安排“嵌在”制度结构中,故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制度安排相互作用,因此,它的效率还取决于其他制度安排实现它们功能的完善程度。 9/3/2024新制度经济学 有两种类型的制度变迁:v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 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

9、组织和实行。v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v二者区别: 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由某种在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获利机会引起。然而,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纯粹因在不同选民集团之间对现有收入进行再分配而发生。虽然在自发的制度安排、尤其是正式的制度安排变迁中,往往也需要用政府的行动来促进变迁过程。9/3/2024新制度经济学3.1制度不均衡的原因 从某个起始均衡点开始,有四种原因能引起制度不均衡:v制度选择集合的改变; 可行性技术集合可以视作我们自然科学方面知识的函数,与此相应,可行性制度安排集合可以视作我们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函数。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我们知识存量增长,因此,领会和创新制度安

10、排的能力得到提升。与其他经济的接触能扩大制度选择集合,但由于制度安排之间的关联性,制度移植可能比技术移植更为困难。制度选择集合还可能因政府政策的改变而扩大或缩小。9/3/2024新制度经济学v技术改变; 马克思认为,社会制度结构基本上以技术为条件。 技术变化除了在制度结构方面起决定性作用之外,它还能改变特定制度安排的相对效率并使某些其他的制度安排不再起作用。 从生产方面看:新的制度安排往往需要利用新的潜在外部效果,或者需要修改要素所有者和经济部门之间新收入流的分割。 技术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交易费用并使得原先不起作用的某些制度安排起作用。私有产权的确立特别需要的条件是(指与其他条件相比时):产权所

11、有者得自产权的收益要大于他排除其他人使用这一产权的费用。当费用过高时,财产将成为共同所有。 9/3/2024新制度经济学v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是历史上多次产权制度安排变迁的主要原因之一。某种要素相对价格的上升,会使这种要素的所有者相比其他要素而言获得相对更多的利益。某种产品价格的上升,也会导致用来生产这种产品的要素的独占性使用更具吸引力。v其他制度安排改变。 如前所述,某个制度结构中制度安排的实施是彼此依存的。因此,某个特定制度安排的变迁,可能引起对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需求。 9/3/2024新制度经济学3.2诱致性制度变迁动力学 v制度安排的相互依存:制

12、度结构由一个个制度安排构成,一特定制度安排不均衡意味整个制度结构不均衡v人的有限理性:领会所有必要的制度变迁并在同时设计所有最佳的制度安排,已超出人心容量的范围。 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安排需要是一个花费时间、努力资源的过程v人的认知差异:具有不同经验和在结构中具有不同作用的个人,他对不均衡的程度和原因的感知也不同。新制度为人们所接受采用需要进行谈判取得一致 因此,制度变迁的过程是最大可能是从一个制度安排开始,并渐渐传到其他制度安排上,且以现行的制度结构为环境和初始条件。9/3/2024新制度经济学 本文将制度安排分成两种,即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v正式的制度安排指的是这样一种制度安排:

13、在这种制度安排中规则的变动或修改,需要得到其行为受这一制度安排管束的一群(个)人的准许。v非正式制度安排指的是另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规则的变动和修改纯粹由个人完成,它用不着也不可能由群体行动完成。v一般来讲,改变一种正式的制度变迁会碰到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产生外部效果的原因,是因为制度安排并不能获得专利。正式制度安排创新的密度和频率,将少于作为整体的社会最佳量。因此可能会持续地出现制度不均衡。“搭便车”问题可能会因为制度安排是一种公共货品而产生。 9/3/2024新制度经济学v非正式制度安排创新不包含群体行动,所以尽管它还有外部效果问题,但却没有“搭便车”问题。v由于害怕受到社

14、会的耻辱和排斥,尽管得自违犯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收益看起来非常之大,个人还是不情愿违犯非正式制度安排。正因为这个缘故,非正式制度安排显示出一种比正式制度安排更难以变迁的趋势。即使有政府行动,发生这种变迁也不容易。尽管如此,非正式制度安排变迁的标准和特点并不因此而有改变。 v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执行主要取决于社会的相互作用。因此,一个团体或社区中成员的流动性越大,这种执行机制的效率也就越低。因此,流动性越高,一个团体或社区中成员就越容易放弃传统制度安排和接受新制度安排。 9/3/2024新制度经济学4、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 因为制度安排是一种公共货品而“搭便车”问题又是

15、创新过程所固有的问题,所以,如果诱致性创新是新制度安排的唯一来源的话,那么一个社会中制度安排的供给将少于社会最优。而国家干预可以补救持续的制度供给不足。本部分提出了国家的一种经济模式来分析国家是否具有采取适当行动的激励 。4.1国家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国家的经济学分析方法v 国家是否有激励和能力去设计和强制推行由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所不能提供的、适当的制度安排。v几种研究国家决策的分析方法。第一种分析方法把国家看作一个有组织的主体。第二种分析方法把国家想象为一种实现集体行动的工具。它仅仅是一种加工工具、一部机器,个人可以用它来满足他的某些欲望。第三种分析方法是从政党的观点来考察国家的决策,这种分析方

16、法也是非现实主义的 9/3/2024新制度经济学4.2 政策失败的原因v维持一种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和国家不能采取行动来消除制度不均衡,这二者都属于政策失败。v1统治者的偏好和有界理性v2意识形态刚性v3官僚机构问题v4集团利益冲突v4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性9/3/2024新制度经济学5、 结束语v有两个问题尚需说明,一个是文化素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另一个是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问题 v在静态经济学中,文化素质处于均衡状态并往往变得神圣不可侵犯。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来制度安排中的一些会变得过时,其原因在于人们为了从能提供更多服务或降低交易费用的机会中得到好处而需要新的制度安排。一个民族用不着等到确立了一套适合于增长的价值观或道德之后再来发展它的经济,一旦民族文化素质改变变得有利可图时,就会出现新的制度安排。 v 对一个民族的经济增长来说,比文化素质更为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由于政府提供的是经济剩余赖以建立的秩序构架,而如果没有由政府提供的这种秩序稳定性,理性行为也不可能发生,所以政府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分的, 但是这个政府必须是明智的才可以取的经济的增长。9/3/2024新制度经济学9/3/2024新制度经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