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环素和氯霉素类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四环素和氯霉素类幻灯片(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环素和氯霉素类四环素和氯霉素类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广,包括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某些厌氧菌、放线菌,还具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故常称之为广谱抗生素。 哺乳动物细胞不存在主动转运四环素类药物的生物机制,其核糖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低,因此,机体内的四环素类药物仅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耐药性】耐药机制包括:1. 产生核蛋白体保护因子,保护核糖体。2. 外膜孔蛋白表达降低,药物进入细胞内减少。3. 诱导泵出因子表达,促进药物排出细胞外。4. 细菌产生灭活酶。具有交叉耐药性。【体内过程】吸收: 四环素和土霉素口服吸收不完全,且受食物的影响。 多西环素和米诺
2、环素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且不受食 物的影响。 四环素类可与金属离子(Ca2+、Mg2+、Al3+、Fe2+、 Fe3+等)形成不吸收的络合物,故应避免与铁制剂、 含镁和铝的抗酸药及牛奶等同服。 抗酸药降低胃液酸度,也不利于四环素类的吸收。分布: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较大。 组织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肝、脾、皮肤、 骨髓、牙齿和骨骼。 能很好地渗透到大多数组织和体液中。能透 过胎盘,进入乳汁;除米诺环素外,脑脊液 中浓度低,约为血药浓度的1/10。代谢与排泄: 该类抗生素在肝脏中聚集浓缩,排入胆汁, 其浓度为血药浓度的510倍,进入肠道后 可重新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除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
3、外,其余四环素类抗 生素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从肾脏排泄。【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类药不良反应突出,由于广泛而持久的应用使耐药性增加。近年来,其使用日益减少。鉴于该类药对于一些特殊病原体有相当活性,故仍作为首选或次选药物,主要选用多西环素(首选)、米诺环素。四环素类作为首选药物可用于:1.衣原体感染: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鹦鹉热、沙眼衣原体感染2.立克次体感染: 流行及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3.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肺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4.回归螺旋体感染 至今四环素类仍是最有效药物。还可以首选用于: 鼠疫、霍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肉芽肿鞘杆菌引起的腹股沟肉芽肿、卟啉单胞菌引起
4、的牙周炎等。1.局部刺激: 不宜肌注。静注易脉管炎。口服刺激胃粘膜,引 起上腹部不适,个别患者出现消化道溃疡。【不良反应】2.二重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二重感染。常见有白假丝酵 母菌引起的身体腔道感染,以鹅口疮和肠炎最常见。 严重者发生耐四环素难辨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3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 四环素类能沉积在胎儿和婴幼儿骨骼和牙齿中, 引起牙釉质变黄及发育不全。妊娠、哺乳以及8岁 以下儿童禁用。4肝肾毒性: 大剂量或静脉注射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 肾功能正常者很少发生肾损害,但可加重原有肾功 能不全者的肾脏损害。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较少发 生肾功能损害5光毒性 四环素类沉积于皮肤,
5、导致紫外线吸收增加,出现 皮肤损害。6 脑假瘤: 头痛、颅内压升高、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缺损等7前庭反应: 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米诺环素尤易发生。8过敏反应: 皮症、药物热、神经血管性水肿、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等二、各类四环素类药物二、各类四环素类药物(一)、四环素1、对G+菌作用不及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对G-菌 作用不及氨基糖苷类和氯霉素2、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结核分 枝杆菌、真菌和病毒无效。3、由于耐药菌增多,不良反应大,一般不做首 选药。(二)多西环素(二)多西环素 应用四环素类药的首选 强效、速效和长效 很少引起二重感染(肠道中药物无活性)大部分随胆汁进入肠腔排泄 特别
6、适用于肾外感染伴肾衰或胆道系统感染(三)米诺环素(三)米诺环素 抗菌活性强于其他同类药物 组织穿透力强,分布广泛,脑脊液中浓度高于 同类其他药物 半衰期长(11-22h) 一般不做首选药(可逆性前庭反应)第二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 氯霉素类药物特点: 大多数情况下为抑菌剂,脂溶性强,性质极为 稳定。 抗菌谱广,对需氧菌作用好,对厌氧菌活性 亦十分强大,并对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也有一定作用。 口服吸收好,易透过血脑屏障。 对血液系统有肯定的毒性作用。 两品种间细菌对之有完全交叉耐药性。对G菌作用强于对G菌,在低浓度时即对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具有强大杀菌作用。对G菌不如青霉素类和四环
7、素类对各类厌氧菌也有相当的抗菌活性,如脆弱杆菌、梭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等。氯霉素氯霉素【药理作用】 对病原体如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等敏感。但对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无作用。针对病原体不同,氯霉素有时是杀菌剂,更多情况下为抑菌剂抑菌剂。 【作用机制】靶点:50S亚基抑制转肽反应: P 位肽链末端羧基 不能与A位氨基酰 tRNA的氨基缩合成 肽键n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由于哺乳动物线粒体的70S核蛋白体与细菌70S核蛋白体相似,高剂量的氯霉素也能抑制哺乳动物造血细胞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产生骨髓抑制毒性,对哺乳动物胞质80S核蛋白体抑制作用较弱。【耐药机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8、氯霉素转化为无抗菌活性的乙酰化产物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及大肠杆菌 【体内过程】1.吸收:氯霉素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棕榈氯霉素口服后须在十二指肠水解成氯霉素才能吸收,峰浓度出现较晚也较低。琥珀氯霉素亦为氯霉素的前体药物。 广泛分布到全身组织和体液易透过血脑屏障 无论脑膜有无炎症,脑脊液中均可达治疗浓 度,在新生儿和婴儿的浓度更高。能透过胎盘屏障,可分泌到乳汁可进入细胞内 故对伤寒杆菌等细胞内感染有效。2分布:90%的药物在肝内与葡萄醛酸结合生成无活性产物,经肾小管分泌排出;5%10%的原形药物从肾小球滤过由尿液排泄,可在尿中达有效治疗浓度。t1/2为1.54 h。此药为肝
9、药酶抑制剂。 3代谢与排泄:【不良反应】1血液系统: 氯霉素最重要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包括与剂量相关的可逆抑制和与剂量无关的不可逆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逆性骨髓抑制:较为常见。氯霉素抑制线粒体铁螯合酶活性,抑制血红蛋白生成,出现贫血,同时可伴有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程度与剂量疗程相关。及时停药可恢复,但部分发展为致死性再障或畸形髓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发生与剂量大小、疗程长短无关,单次用药亦可发生。一般发生在口服用药后,通常用药数周或数月后发生。偶发生在氯霉素长期滴眼后。少见、但后果严重,往往为不可逆、致死性。用药期间,检测血象,一有异常立即停药。用药期间,检测血象,一有异
10、常立即停药。2灰婴综合征:早产儿和新生儿氯霉素用量过大时,出现循环衰竭、呼吸抑制、难治性代谢性酸中毒、发绀、休克等,40患者在出现症状后23天死亡。发生原因:由于早产儿和新生儿的葡萄糖醛酸结合氯霉素能力低,肾脏清除能力弱。较大儿童或成人用药剂量过大、或肝肾功能不全时,也可发生。6-磷酸葡萄脱氢酶缺乏的患者容易诱发溶血性贫血。可引起末梢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视力障碍、视神经萎 缩及失明。也可引起失眠、幻视、幻听和中毒性精神病。偶见各种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及接触性皮炎、 结膜炎等。长期口服氯霉素可因肠道菌群被抑制而使维生素K合成受阻, 诱发出血倾向,还能引起二重感染。4其他:【临床应用】由
11、于血液毒性以及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多,氯霉素的临床应用日益受到限制,逐渐被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等所代替,一般不做首选药。该类药脂溶性大,通过血脑屏障、血眼屏障好,在某些感染性疾病中仍可应用。应用时须有明确的适应证;有血液病史、过敏史者避免使用;早产儿、新生儿、孕妇、哺乳期不宜使用;掌握剂量疗程;治疗过程定期查血象,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检测。1耐药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无法用青霉素类药物的脑膜炎、多药耐药的流感嗜血 杆菌感染,且病情危重,危及生命2伤寒杆菌及其他沙门菌属感染 由于流行期伤寒杆菌对氯霉素耐药,一般用喹诺酮类 或三代头孢菌素治疗。 非流行期伤寒杆菌一般对氯霉素敏感,可用于治疗散发 性伤寒。对复发病例仍可取得良好疗效。 3. 立克次体感染: 对斑症伤寒、Q热和恙虫病等立克次体重度感染的孕 妇、儿童(8岁以下)或对四环素过敏者可选用。4. 细菌性眼部感染: 敏感菌引起的外眼、内眼、全眼感染,治疗沙眼。5. 厌氧菌感染: 厌氧菌引起的腹腔炎、盆腔炎。重症感染合用氨基糖 苷类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