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王四平-平脉辨证-发热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85726276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专题—王四平-平脉辨证-发热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医学专题—王四平-平脉辨证-发热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医学专题—王四平-平脉辨证-发热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医学专题—王四平-平脉辨证-发热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医学专题—王四平-平脉辨证-发热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专题—王四平-平脉辨证-发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王四平-平脉辨证-发热(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医大师国医大师(dsh)李士懋平脉辨李士懋平脉辨证证治疗发热经验治疗发热经验李士懋传承(chun chn)工作室:王四平第一页,共五十一页。一、李老(l lo)对发热的认识(一)概念关于热的概念,中西医有别。中医之热,是指一组特异症状,如身热、烦燥、口渴、溲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数面赤等,体温或高或不高。西医是以体温计的度数为标准,超过(chogu)37即为发热。中西医关于热的概念虽有别,但有重叠。中医因外感引发的热症,一般体温亦高,内伤发热亦有高者。今日所论之发热,全部是指体温高者。第二页,共五十一页。一、李老(l lo)对发热的认识(二)热分类热可分虚实两大类,即实热与虚热。热的来源,

2、分为(fn wi)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发热分虚、实两大类:发热而脉实者,属实热,以祛邪为主,此邪包括六淫、七情,气血痰食瘀等;脉虚而热,则属虚热,包括阴阳气血之虚,以扶正为主;尚有虚实兼杂者,则祛邪扶正,两相兼顾,务求阴阳平和。第三页,共五十一页。一、李老(l lo)对发热的认识(三)病因病机1.实热:邪在太阳,则寒热并作,脉浮缓或沉紧,或浮紧,必按之有力。邪在阳明者,但热不寒,脉洪大或沉实,伴有阳明的脉征、舌征、腹征。邪在少阳者,乃半虚半实,寒热往来或但热、潮热,脉弦,且有少阳经腑不利的见证。邪入少阴(sho yn)可寒化、热化。寒化者,可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为热,此真寒假热;热化者,可水亏火

3、旺,亦可转阳症。邪入厥阴者,为寒热胜复,亦可转阳证。第四页,共五十一页。一、李老(l lo)对发热的认识温热之邪而发热者,只有气血之分。热邪在气分者,治同伤寒阳明证。阳明为成温之渊薮,非清即下,非下即清。热入营血者,皆为气血两燔,大法(df)宜清气凉血散血。热浮游于阳明经者,脉浮数洪大;阳明腑实者,脉沉实;热入阴经者, 脉沉细躁数。湿热者,当遵薛生白的正局与变局,化湿清热,若已化热化燥伤阴,外兼少阳三焦,内兼厥阴风木,则治同温热。第五页,共五十一页。三、李老对发热(f r)的认识2.虚热者:气虚者,阴火动,君火不明,相火代之,已虚之气浮动而为热。此种热,可仅为自觉症状(zhngzhung),亦

4、可体温高;体温可为低热,亦可呈高热,反复发作;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此热,必伴脉虚及气虚之见证,法当甘温除热。血虚者,气失依恋,气浮动而为热。除血虚不濡、不荣之见证外,必与气虚之症并见,法当益气养血。第六页,共五十一页。一、李老对发热(f r)的认识阳虚者,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为热,此即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或称龙雷火(li hu)动。此热,可为自觉症状,亦可为高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持续数日、数月。此热,不可水灭,不可直折,当引火归原。阴虚发热,因阴虚不能制阳,阳气浮动而为热,其特点为夜热早凉,五心烦热,发蒸潮热,伴阴虚之见证。法当滋阴潜阳。此热,可仅为自觉症状,亦可体温高。第七页,共五十

5、一页。三、李老对发热(f r)的认识郁热者,属实热,或虚实相兼,乃火热内郁,阳气不得外达。其特点为脉沉而躁数,舌红,症见外寒内热,治当遵“火郁发之。”郁热及小柴胡证发热者,今天(jntin)不讨论,将来专门讨论。第八页,共五十一页。 李老验案一、太阳伤寒杨某,男,21岁,学生2007年3月12日初诊(chzhn):发热四天,体温38.5,恶寒、无汗,头身痛,食差,便可。脉紧数。舌稍红,苔薄白证属 寒邪束表 法宜 发汗散寒方宗 麻黄汤主之麻黄9g 桂枝9g 杏仁10g 炙草6g 生姜6片二剂,水煎服,三小时服一煎,温复取汗,得畅汗停后服。隔日告曰,服一煎,即得汗而解,余药未服。第九页,共五十一页

6、。一、太阳(tiyng)伤寒麻黄汤的应用指征:(1)发热(f r)、恶寒(2)无汗(3)脉(沉)紧 寒束于表而脉紧者,多沉而不浮。寒主收引敛泣,气血痹阻,故尔脉沉。正如四诊抉微所云:“表寒重者,阳气不能外达,脉必先见沉紧”,“岂有寒闭腠理,营卫两郁,脉有不见沉者乎。”故知,沉亦主表。脉紧数者,数脉从紧,不以热看。因寒闭阳郁而脉数,紧去数自己,故不加寒药清热。第十页,共五十一页。二、阳明(yn mn)腑实张某,男,53岁,干部1977年4月22日诊:高热40,入院后又持续10天。曾做了各种检查,未明确诊断,仍是高热待查,用过多种高级抗生素,热依然不退,请会诊(hu zhn)。灼热无汗,头痛肢凉,

7、口舌干燥,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已七日未解,舌红苔燥黄,脉沉实数。此典型的阳明腑实,予调胃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2g 芒硝30g 玄参30g 生甘草6g2剂,6小时服一煎。第十一页,共五十一页。二、阳明(yn mn)腑实下午开始服药,仅服1剂便解,初为便硬,后为溏便,共便3次。腹胀痛顿轻,周身微微汗出,身热渐降。至夜半体温已降至正常,翌晨病若失。嘱余剂停服,糜粥调养,勿油腻厚味,恐食复。按:阳明热结,身热燔灼,必逐其热结。腑气通,气机畅,津液(jny)乃布,反见津津汗出,此乃正汗,标志里解表和,故身热渐退。热退之后,疲乏无力,乃壮火食气所致。此时切忌厚味滋补,恐为食复。第十二页,共五十一页。二、阳

8、明(yn mn)腑实应用承气汤治疗(zhlio)发热的指征:(1)高热(2)脉数实有力(3)大便干广义发汗法,是指用汗吐下温清补和消八法,使阴阳调和,可使正汗出者,此即广义汗法。狭义汗法,是指经服发汗剂或针熨灸熏等法治之后,必令其正汗出的一种方法,称狭义发汗法。第十三页,共五十一页。二、阳明(yn mn)腑实正汗特点:一是微微汗出,而非大汗或无汗;二是遍身皆见,而非局部汗出;三是持续不断(bdun)。外感病而引起的无汗或汗出异常者,经治疗后之正汗,可持续二三小时或五六小时,非阵汗出。待汗出邪退,正气恢复后,此汗自然收敛。若无外邪,因阴阳失调而汗出异常者,经治疗后,亦可见此正汗,汗后自然收敛,转

9、为人体之常汗。四是随汗出,脉静身凉,阴阳和调而愈。第十四页,共五十一页。二、阳明(yn mn)腑实邪汗的特点:一是大汗或汗出不彻,或无汗,而非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二是局部出汗(ch hn),而非遍身皆见;三是阵汗或汗出不止,非持续微汗;四是汗出而脉不静,身不凉,非随汗出而脉静身凉。第十五页,共五十一页。三、邪伏募原案(yun n)曹某,女,22岁,学生 2001年8月17日上午诊:高热40,持续不退已九日(ji r),血象偏低,已排除伤寒病、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肝胆疾病,未能明确诊断,仍是高热待查。已用多种抗生素,包括进口昂贵抗生素,均未控制发热,诊时见高热阵汗出,汗后恶寒发热,头身痛,恶心不

10、食,日下利二三次,脉濡数,苔厚腻微黄。 此湿热遏伏募原,予达原饮治之。第十六页,共五十一页。三、邪伏募原案(yun n) 川厚朴9g 常山(chn shn)6g 草菓8g 焦槟榔10g 青蒿15g 青皮10g 黄芩9g 知母6g 石菖蒲9g 藿香12g 2剂,水煎服,嘱8小时服一煎。 8月18日上午二诊:服完一剂即遍身漐漐汗出,一夜持续未断。今晨药已服完,体温已然正常,舌苔未净,继予六和定中加消导之品用之而愈。第十七页,共五十一页。三、邪伏募原案(yun n) 何为募原?募原内近胃腑,外近肌肉,位于半表半里之间,是病位概念,属少阳范畴。温病之热郁少阳,或湿热(sh r)蕴遏少阳,亦是病位概念。

11、邪伏募原及热郁少阳,皆为实证,皆位表与里之间,属半表半里证。而伤寒小柴胡汤证,属半虚半实、半阴半阳证,位在阴阳之交界,性质与邪伏募原及热郁少阳者不同。 邪伏募原,实为湿热阻于募原,表里阻隔,高热恶寒,汗出,头身痛等,非一般芳香化湿所能胜任。第十八页,共五十一页。三、邪伏募原案(yun n) 吴又可达原饮方为: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菓仁五分,知母一钱,芍药一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用水二钟,煎八分,午后温服。 秦伯未、严苍山之达原饮:为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菓一钱,知母二钱,黄芩一钱五分,青皮一钱五分,甘草一钱,常山(chn shn)二钱,菖蒲一钱,清水煎,发前热服,温复取微汗。 达原饮中常山、

12、草菓、厚朴、槟榔等,溃其募原伏邪,石菖蒲,青皮开痰下气,黄芩,知母和阴清热,甘草和之。第十九页,共五十一页。三、邪伏募原案(yun n) 达原饮重在逐秽化浊,宣畅气机,佐以清热。秽浊除,气机畅,伏郁之热亦易透达。从实践来看,燥烈开破,恰是达原饮屡获卓效之奥妙所在,若用三仁汤等,虽然平稳,但疗效远不及(bj)达原饮。李老用达原饮,常加常山、菖蒲、青皮、青蒿等增加燥烈开破之力。第二十页,共五十一页。三、邪伏募原案(yun n)达原饮的应用指征有二:一是脉濡数,或濡滑数大,必见濡象。濡即软也,主湿,非浮而柔细(ru x)之濡;二是苔厚腻而黄,或厚如积粉。见此二征,不论高热多少度,恶寒多重,头身痛多剧

13、,或吐泻腹胀等症,皆以达原饮加减治之,每获卓效。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一页。四、热极生风(shn fn)周某,男,1岁 1964年5月12日诊:一周前发热出疹,疹没已三日,身热不退,体温3940以上,昨日抽搐(chuch)三次,予抗生素、镇静剂、输液、降温等未效,昨夜今晨又抽搐(chuch)四次,乃邀会诊。诊见灼热无汗,头项后屈,哭闹烦躁,时目睛上吊,口紧,舌红苔黄少津,脉数疾,诊为热极生风,津液已伤,予泻青丸加减。龙胆草2g 栀子4.5g 川芎1.5g 生地黄7g 僵蚕6g 钩藤6g 全蝎3个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一页。四、热极生风(shn fn)次日仍抽,上方(shn fn)改栀子6g,加生石膏1

14、2g,羚羊角1.5g(先煎)。1剂减,2剂止。后予养阴清热,平肝熄风之剂调理而愈。按:以其脉数疾、舌红、身灼热,再加风证,断为热极生风。当清热熄风,热清则风熄。转以养阴清热,因热盛阴伤,热退后阴伤显露。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一页。五、再生(zishng)障碍性贫血案赵某,男,22岁,大学生1989年11月18日诊:患再障住院已半年,鼻衄、齿衄、斑疹,屡发高热。每周须输血12次,家中告债累累。刻诊:鼻衄不止,以药棉充填压迫,鼻如蒜头,血从后鼻腔溢于口中,高热39 左右,躯干四肢(szh)斑疹甚多,口渴,面色晄晄白,舌淡,脉洪大躁数。检前方,除西药外,中药多为温补,或清热凉血中杂以温补。化验血色素30

15、40g/L,红细胞11012/L,白细胞2109/L,血小板2109/L。此血热炽盛,迫血妄行,予清瘟败毒饮主之。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一页。五、再生(zishng)障碍性贫血案生石膏40g 知母9g 黄连10g 黄芩10g栀子12g 大青叶10g 元参15g 生地黄15g牡丹皮12g 赤芍12g 槐花(hui hu)30g 紫草30g小蓟30g 公英30g 水牛角30g(先煎)。1990年1月23日:上方加减共服60余剂,已不须输血,鼻衄止,牙龈萎缩,刷牙时有出血,未再发热。四肢尚有散在之小出血点,腰酸。脉已见敛,尚滑数,按之较软。血色素12.5g,白细胞3900,中性52,淋巴48,血小板5.

16、3万,红细胞380万,此血热未靖,虚象初露。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一页。五、再生(zishng)障碍性贫血案生石膏30g 知母6g 黄连9g 黄芩9g栀子9g 大青叶10g 元参15g 生地黄15g牡丹皮12g 赤芍12g 槐花30g 紫草30g小蓟(xio j)30g 山茱萸12g 狗脊15g 水牛角30g(先煎) 1990年6月2日:上方加减服约4个月,脉舌正常,面亦红润,无何症状,长跑六七百米后觉腿酸,检查其他均已正常,唯血小板较低,6.5万。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一页。五、再生(zishng)障碍性贫血案生石膏30g 知母6g 牡丹皮10g 赤芍10g紫草(z co)30g 槐花30g 太子参

17、12g 山茱萸12g熟地黄12g 山药12g 枸杞子10g 鹿角胶15g狗脊18g 川续断15g 1990年8月28日:血红蛋白12.1g,红细胞470万,白细胞4700,血小板13万,骨髓报告正常,停药。大学毕业后分配某厂工作,至今正常。已成婚生一子,其子已上小学,健康。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一页。五、再生(zishng)障碍性贫血案按: 此案出血不止,虽面色晄白,舌淡,指甲淡,然脉洪大躁数,乃阳热亢盛之极。其衄血斑疹(bn zhn),乃血热迫血妄行,急宜凉血散血,予清瘟败毒饮。赵绍琴先生称其为热邪深入骨髓。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一页。五、再生(zishng)障碍性贫血案 据文献报道,多为益气养血,

18、补肾填精之类。在1970年前,李老屡用此类补益之方,无一效者。后以白虎汤治疗本病而获效,又受赵绍琴先生热入骨髓的启发,不论面色惨白、舌淡,只要脉属阳脉,径予清热凉血治之,待脉已敛,显现虚象之后,再稍加补益之品,亦不可骤用,恐余热复炽。此法对急性、亚急性再障确有肯定疗效,但对慢性(mn xng)再障,病情复杂,非单纯凉血散血所能取效。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一页。五、再生(zishng)障碍性贫血案 李老经验:再障出现的红色斑疹与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急性泛发性牛皮癣之红色皮损,只要脉属阳脉,皆认为(rnwi)是血热迫血妄行,径予清瘟败毒饮加减治之,皆可获愈。对于小板减少或过敏性紫癜,大约服药半月即

19、可正常;急性泛发性牛皮癣3060剂皮疹可消,但须忌发物。对急性再障,3060剂可脱离输血,半年左右可恢复正常。第三十页,共五十一页。六、少阴(sho yn)表证付某,女,31岁2002年7月24日初诊:发热已20余天,曾输液、消炎、抗病毒、服清热解毒之方,未效。伴恶寒,无汗,头身痛,乏力,纳呆。脉沉细弦涩,左脉无力。舌可,面晦。即刻体温38.2。证属 阳虚感寒法宜 温阳散寒方宗 麻黄附子细辛(x xn)汤主之麻黄6g 炮附子15g 细辛5g二剂,水煎服。一日三服,得汗停后服。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一页。六、少阴(sho yn)表证2002年7月27日:服药一剂得汗,恶寒解,头身痛除。昨日(zu r

20、)午后体温37.1,身有微热感,他无不适。脉舌如上,阳仍未复,予益气温阳。生茋12g 党参12g 白术9g 茯苓12g炙草7g 当归12g 柴胡8g 升麻5g炮姜5g 炮附子12g四剂,水煎服药后热退,已无不适,脉尚弱,嘱服补中益气丸半月,以善其后。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一页。六、少阴(sho yn)表证按:阳虚之体,虽于暑天,因贪凉饮冷,亦可感寒。脉弦细涩无力,乃阴脉;寒热(hnr)无汗,头身痛,仍寒邪闭郁,故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二诊尚有微热者,非外感余热未尽,因脉仍弱,故此微热乃阳虚易动而热,故予温补。麻黄细辛附子汤温阳散寒,可用于三种情况:一是太少两感,表里双解;二是寒邪直入少阴;三

21、是阴虚寒凝,纯虚无邪者。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一页。六、少阴(sho yn)表证具体而言:一是阳虚,寒束肌表者,此方温阳散寒。二是阳虚,寒邪直中少阴,而不在表,见阴冷阴缩,小腹寒痛,四肢(szh)厥冷,头痛等。附子温阳;细辛启肾阳,散沉寒,且引麻黄直达于肾,散直入于肾经之寒达于肌表而解。三是纯为阳虚阴寒凝泣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仍然可用,此时用麻黄,已非散客寒,而是发越阳气解寒凝,伍细辛之启肾阳,相辅为用,鼓舞阳气之升发布散。所以,纯阳虚者,此方亦可用,此时麻黄、细辛量宜小。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一页。七、气虚(qx)外感尹某,女36岁1991年5月27日初诊:七年前绝育,未能复原,常感冒,咳嗽,烦劳汗出

22、受风,发热38.7,恶风,自汗,头昏沉,鼻塞,气短(qdun)心慌,脘腹胀满不欲食,目矇,白带多,便可。血压 90/60mmHg脉沉濡缓。舌淡苔白证属 中气不足,卫外不固,风袭肌表法宜 益气解表方宗 补中益气汤加味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一页。七、气虚(qx)外感生茋12g 党参(dn cn)10g 白术9g 茯苓12g炙草6g 当归10g 陈皮7g 半夏9g升麻6g 柴胡9g 葛根12g 生姜5片三剂,水煎服。一日三服1991年5月29日诊:发热、恶风已除,尚感胸闷、气短。舌脉同上,此胸阳不振。上方加桂枝12g,干姜6g六剂,水煎服。而愈。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一页。七、气虚(qx)外感本例虚人外感,

23、脉濡缓,舌淡苔白。发热恶风,自汗,头昏鼻塞,乃风邪外袭;心慌气短乏力,脘腹满不欲食,且脉沉濡缓、舌淡,乃脾虚中气不足,故以补中益气健脾益气,扶正祛邪。虚证尚有阴阳(yn yn)气血之分:阳虚气虚者,脉沉无力,气虚见头昏心慌、气短无力等虚象;阳虚见虚寒之象;血虚者,脉细无力,除血虚不濡、不华之象外,多兼气虚之象;阴虚者,脉细数,见虚热之象,此乃大要。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一页。八、真热假寒刘某,男,79岁,铁路退休工人1982年1月3日诊。两个月前,因高热39以上,持续不退而住院。初以为外感,治疗未效;继之胸片发现肺部阴影,以肺炎治疗未效,又经9次查痰,7次发现癌细胞,并经气管镜检查确认为肺癌。因治

24、疗无望而转回家中。诊时仍高热39.339.8,身热而畏寒肢冷,踡卧,口中干热如开水烫,渴喜冷饮,且一次食冰糕二支,觉得心中舒服,咳嗽痰多,呕吐,胸闷气短,大便干结(gnji),神识尚清,面色黧黑而两颧浮红,舌淡暗无苔且润,脉数大按之虚。此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予参附汤:红参10g 炮附子12g 干姜5g 白术10g 山茱萸15g另用吴茱萸面,醋调敷足心。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一页。八、真热假寒1月5日二诊:服上方2剂,身热竟退,尚肢冷畏寒踡卧,口已不热,且畏食冰糕;仍咳嗽多痰,便干。两颧红色已消,脉尚数已不大(b d),按之无力。此浮阳已敛,虚寒本象显露。仍予温阳救逆,引火归原。红参10g 炮附子

25、12g 肉桂6g 干姜6g山茱萸15g 肉苁蓉15g 炙甘草6g此方进退连服15剂,春节后已可背上马扎,自行到大街上晒太阳。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一页。十七(sh q)、真热假寒真寒假热临床特点为外呈一派热象,内显一派寒象。景岳曾细致描述其临床特征,谓“假热亦发热(f r),其证则亦为面赤躁烦,亦为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或者说为气促咽喉肿痛,或为发热(f r)脉见紧数等征。”“其内证则口虽干渴必不喜冷,即喜冷者饮亦不多,或气短懒言,或色黯神倦,或起倒如狂而禁之则止,自与登高骂詈者不同,此虚狂也。”“凡假热之脉,必沉细迟弱,或虽浮大紧数而无力无神。”此热,自觉躁热殊甚,欲卧泥地,欲入井中。经此案,始知假

26、热体温亦可高。第四十页,共五十一页。八、真热假寒寒热真假,务在辨清孰真孰假。辨别关键在于脉,脉之强弱,以沉候为准,虽身热如火,脉洪大数疾,若沉取无力,即为假热。虽身冷肢厥,昏愦息微,脉沉小细迟紧,若沉取有力而见躁者,即为假寒。若脉诊尚难判明,则当进而察舌。舌淡胖嫩滑,必是阳虚阴盛,真寒假热;舌红绛苍老坚敛、干燥少津,必是热结于内,真热假寒。然亦有阴寒盛而舌红者,此阳虚寒凝,气血运行不畅,致血凝泣而舌红,此红多兼嫩暗,必不干敛、苍老。本案以参附汤益气回阳。阳越于外,施之辛热,防其阳未复而浮越之阳脱越,故加山茱萸敛其耗散之真气,且固其本元(bn yun)。吴茱萸敷足心者,引热下行之意。第四十一页,

27、共五十一页。八、真热假寒阴盛格阳者,赵献可医贯称龙雷火动,此火得湿则焫,遇水则燔。每当浓云骤雨之时,火焰愈炽。不可水灭,不可直折,当引火归原,惟八味丸,桂附与相火同气,直入肾水,据其宅窟而招之,同气相求,相火安得不引之而归原。龙雷火动之真寒假热证,其脉之特点为阳脉(yn mi)大而尺脉沉细。此种阳强阴弱之脉,可见于三种情况:一是心火旺而肾水亏,水亏不能上济心火,心火独亢而不下交,呈现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其阳脉之大也。必按之有力; 其尺脉之细也,按之必细数。治之当泻南补北,代表方为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一页。八、真热假寒二是阴虚不能制阳,阳浮而大按之虚,其阴脉当细数躁急。治当滋阴潜

28、阳,方如三甲复脉之类。三是阴盛格阳,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虚阳浮越于外,成为格阳、戴阳。尺脉当沉细无力,或沉细拘紧无力; 阳脉浮大按之虚。治当引火归原,使浮游于外之阳得以下归宅窟。方如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dnzh)汤,桂附八味之类。此三者脉象, 皆阳旺而阴弱,然病机、治则迥异,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若脉象难以遽断,当进而察舌。水亏火旺者,舌红而坚敛苍老;阴虚阳浮者,舌当嫩而光绛无苔;阴盛格阳者,舌当淡嫩而润,或淡嫩而黯。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一页。九、阳虚(yn x)发热魏某,女,66岁2006年8月5日初诊:10天前发热,体温40左右,遍身红疹,痒,不恶寒,输液后,烧未退,增脘腹膨胀不能食,已

29、一周未进食(jnsh)。便本干,服泻药后,便稀如垢油,昨晚39.5,服退烧药汗出始退。身软无力,挽扶来诊,即刻体温39.2。脉沉细数无力。舌绛,中无苔,两边有苔。面泛青黄证属:阳虚发热法当:温阳,引火归原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一页。九、阳虚(yn x)发热方宗:四逆汤加味炮附子15g 干姜6g 炙草7g 红参(hn cn)12g生茋15g 山萸15g水煎服,三剂。一日三服2006年8月7日:昨晚体温38,自己无发热恶寒之感,脘腹胀满已轻,饮稀粥一碗。大便昨二次,仍稀色褐,小便清如水。脉弦数,按之减,继予上方加干地黄15g,五味子6g,四剂,水煎服。一日三服。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一页。九、阳虚(yn

30、x)发热2006年8月10日:药后未热,甚觉疲倦,手足冷,脘腹略满,食增。一日可进粥、面片三四碗,大便溏,已不稀。日一二次。脉弦缓滑,力稍逊。舌嫩红苔薄白炮附子12g 干姜5g 红参12g 白术(bizh)10g炙芪12g 茯苓12g 山药15g 益智仁6g山萸12g 五味子5g七剂,水煎服。一日一剂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一页。九、阳虚(yn x)发热按:高热,然脉无力,故诊为阳虚发热。脉虽数,因数(ynsh)无力,故不以热看,仍诊为阳虚。数而有力者为实,宜寒凉之药泻火;数而无力者为虚,宜温热之药扶阳益气;同为数脉,一虚一实,天壤之别,冰火迥异。指下微妙之变化,诊治截然不同。本为阳虚之体,输液寒入

31、,又复泻下通便,致重伤脾阳,脘腹膨满不食,下利色褐。阴寒内盛,阳浮于外故热,亦真寒假热。阳越者,本当脉浮虚而大,面色如妆,然此脉沉细无力,面青黄,或因阳虽浮未至脱。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一页。九、阳虚(yn x)发热舌赤绛无苔者,本为肝肾阴亏的典型舌象,然不以肝肾亏来看待。为何?以脉解舌。阳虚阴寒内盛者,寒则收引凝泣,血亦瘀滞不行,故尔舌绛;无苔者,阳虚不能蒸腐,胃气不布,故尔无苔,这就是以脉解舌。若脉数实者乃热盛,热邪煎烁阴面而血泣舌绛,此绛当以热入营血来看。若脉细数,肝肾阴亏而舌绛,当嫩绛或干敛,此阴液亏耗而血凝致舌绛。今脉沉细无力(wl),乃阳虚之脉,舌绛亦以阳虚看,阳气复,血行畅,舌绛自转

32、红活。加山茱萸者,阳虚而浮,药皆辛热,恐虚阳暴脱,故加山萸以收之、亦反佐法也。二诊更加干地黄、五味子者,虑其热久阴伤,且下利亦伤阴,故以二药佐之。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一页。结语(jiy)李老成为大医与其经历密切相关:在黑龙江大庆的临床经历临床实践在河北的教学经历理论功底本次内容是自己对李老治疗发热的理解,不能完全(wnqun)反应李老治疗发热的经验,不当之处,敬请指正。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一页。谢谢(xi xie)!第五十页,共五十一页。内容(nirng)总结国医大师李士懋平脉辨证治疗发热经验。西医是以体温计的度数为标准,超过(chogu)37即为发热。至夜半体温已降至正常,翌晨病若失。李老用达原饮,常加常山、菖蒲、青皮、青蒿等增加燥烈开破之力。1991年5月29日诊:发热、恶风已除,尚感胸闷、气短。龙雷火动之真寒假热证,其脉之特点为阳脉大而尺脉沉细。尺脉当沉细无力,或沉细拘紧无力。方如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桂附八味之类。在河北的教学经历理论功底。谢谢第五十一页,共五十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