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第2课时) (新版)湘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85661617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4.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第2课时) (新版)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第2课时) (新版)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第2课时) (新版)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第2课时) (新版)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第2课时) (新版)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第2课时) (新版)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第2课时) (新版)湘教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第2课时)东南亚地处哪两个大洲和哪两个大洋之间?地理位置如何?情境导入情境导入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地处中部“十字路口”的位置。新课学习新课学习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二)马六甲海峡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新课学习新课学习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全长1080千米,水深25200米,有利于航运。马六甲海峡东南端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的海港。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在哪里?新课学习新课学习视频:马六甲海峡新课学习新课学习“花园城市”新加坡新课学习新课学习1.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

2、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活动1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新课学习新课学习活动12.马六甲海峡航运非常繁忙,但是航道较窄,还有礁石和小岛,影响海上交通安全。如果要开辟一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航线,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并说出理由。克拉地峡马六甲海峡可以考虑在克拉地峡开挖运河。在该处开挖运河,两大海域之间的距离短,工程量小,可以缩短海上运输距离。太平洋印度洋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歌诀记忆东南亚的地理状况“南洋”东南亚,共

3、十一国家;最大群岛国,印度尼西亚。欧洲向东行,必经马六甲,印太两洋间,“十字路口”卡。新课学习新课学习(三)富饶的物产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棕油、椰子、椰油、蕉麻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锡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锡产量居世界前列。010203新课学习新课学习东南亚橡胶园新课学习新课学习1.找出中南半岛水稻的主要产区,说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类型。活动2中南半岛的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水分充足。新课学习新课学习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地形

4、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2.议一议,东南亚地区种植水稻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活动2新课学习新课学习活动玲玲所画的东南亚“知识树”合理吗?请你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不合理。玲玲所画的“知识树”,仅涵盖了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点,没有包括人文地理特点。建议加上一项“人文地理特点”,包括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以及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的特点等。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包括富饶的物产、地形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东南亚的11个国家中有三个与我国陆地接壤,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课堂小结课堂小结1.西亚的石油经过马六甲海峡主要输往()A.

5、中国、日本等国家B.非洲国家C.欧洲西部国家D.拉丁美洲A课堂练习课堂练习2.下列属于东南亚重要的稻米出口国的是()A.越南、马来西亚B.越南、缅甸C.老挝、泰国D.老挝、缅甸B课堂练习课堂练习3.有一支旅游团来到泰国,下面是他们的所见所闻,你认为可信的是()A.许多人在基督教堂做礼拜B.看到许多华人、华侨C.当地居民皮肤黝黑、头发卷曲D.传统民居是平顶屋B课堂练习课堂练习4.东南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的自然原因是()A.热量、水分充足B.平原为主,地势平坦C.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D.市场需求量大A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识记本课知识点。2.同步练习册。作业布置作业布置东南亚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马六甲海峡富饶的物产我国的近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