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85500046 上传时间:2024-09-0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7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第 3 课课 战国时期的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但在秦始皇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但在秦始皇“焚焚书坑儒书坑儒” 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秦实行暴政,民心大失,二世而亡。代秦秦实行暴政,民心大失,二世而亡。代秦而起的是西汉王朝,西汉统治者又如何吸而起的是西汉王朝,西汉统治者又如何吸取秦亡史训,稳固天下民心呢?取秦亡史训,稳固天下民心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下面我们来了解汉代的思想大一统。“黄黄”:黄帝的学:黄帝的学说说“老老”:老子的学:老子的学说说黄黄 老老

2、之之 学学内容:内容:内容:内容:治身(养生)、治国。治身(养生)、治国。治身(养生)、治国。治身(养生)、治国。核心:核心:核心:核心:“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 ” :“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待时而动、因时制宜、待时而动、因时制宜、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积极无为积极无为积极无为” ”作用作用作用作用: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思考: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体现了什么政治规律?(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政治规律)黄老政策的实施使西汉社会经济

3、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体现了什么政治规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以为姓号。 后汉书后汉书.食货志食货志回

4、答: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起到什么作用?回答: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起到什么作用?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 ,国力增强。汉初的,国力增强。汉初的“无无为为”为汉武帝时期的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打下了坚实基础。1 1)“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匈匈奴南下侵汉;诸侯奴南下侵汉;诸侯“自为法令,拟于天子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七七国之乱国之乱2 2)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吸收大一统的思想。3 3)汉的强大)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无为”,推,推

5、崇崇 “ “有为有为”而治。而治。 1 1、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天 人 感 应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 ” “ “天道天道天道天道” ”就是就是就是就是“ “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三纲五常” ”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

6、一切均决定于天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定于天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定于天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定于天“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谓之王。”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天天人感人感

7、应应”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维护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长远长远利益的目的。利益的目的。赋予了君主崇高的权威,对于巩固赋予了君主崇高的权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内容内容评价评价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君权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君权神授)神授)人君无道,天降灾异;人君必须人君无道,天降灾异;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遵循天道,实行仁政。(两面性:既有利于君主的统治,(两面性:既有利于君主的统治,也对君主有一定限制)也对君主有一定限制)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有碍于人们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有碍于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正确

8、地认识自然和社会。 积极积极消极:消极: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2)新儒学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又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二者兼顾,使儒学披上神学外衣。(3)“春秋大一统”思想和“罢”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4)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后来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联系: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的官方学说。

9、区别: 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对新儒学的评价对新儒学的评价1.巩固国家的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巩固国家的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2.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仁政”。3.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4.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总结黄黄老老之之学学独独尊尊儒儒术术原原因因内内容容作作用用内内容容作作用用西汉初年,西汉初年,经济残败经济残败百业待兴。百业待兴。巩固国家统一巩固国家统一限制君主权利限制君

10、主权利儒学独尊地位儒学独尊地位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实行仁政实行仁政治身、治国治身、治国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经济恢复经济恢复国力增强国力增强原原因因无为不适应集权无为不适应集权新儒学的大一统新儒学的大一统统治者的有为愿望统治者的有为愿望拓展拓展 经过战国、秦朝、汉朝三个阶段,儒家思想从碌碌无为到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请回答下列问题:(1)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为什么不被统治者所重视?(2)儒家思想在秦朝时为什么遭压制?(3)儒家思想在西汉时为什么能取得“独尊”的地位?(4)指出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1)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

11、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轻徭薄赋,这些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纷争的局面下,其主张无助于争霸的需要和一统天下的需要,所以也就不被统治者所重视。(2)秦朝时,儒生们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3)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等思想内容,糅合了儒、法等多家学说的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能获得“独尊”的地位。 (4)指出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化

12、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特征: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与时代的需要相适应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封建社会里,思想文化必须适应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才能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练习练习1 1、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 根本原因是:根本原因是:A.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B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儒学思想已经过时。C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D D、黄老之学的、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无为思想”2 2、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 A、其、其

13、“仁政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 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 C、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要求要求D D、汉武帝对先秦之儒的不满、汉武帝对先秦之儒的不满3 3、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新的含义, ,主要是:主要是:A A、人定胜天、人定胜天 B B、无为而治、无为而治C C、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D D、仁政思想、仁政思想4 4、汉武帝的、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主要利用了儒学的儒学的: :A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 B、民贵君轻、民贵君轻C C、性善论、性善论 D D、大一统思想、大一统思想5.5.从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到“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的转的转变体现了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大一统思想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 A、 B B、 C C、 D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