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85409816 上传时间:2024-09-0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运动和能量交换高中地理必修高中地理必修安吉教研室安吉教研室 杨炳军杨炳军一、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意见一、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意见1 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地壳壳的的物物质质组组成成和和物物质质循循环环地壳的物地壳的物质组成质组成矿矿 物物岩岩 石石集合体集合体成因成因分类分类岩浆岩岩浆岩沉积岩沉积岩变质岩变质岩地壳的物地壳的物质循环质循环地质循环地质循环岩石的转化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大地的沧桑巨变、地壳大地的沧桑巨变、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运用示意图说明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1)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解读-“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程”“标准标准”要求:要求:学生能熟练阅读学生能熟练阅读“地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能绘简单的示意图说能绘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本条本条“标准标准”对地壳、岩石、地质作用等内容未明确要求,因此,对理解对地壳、岩石、地质作用等内容未明确要求,因此,对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所不必要的知识最好不涉及。但是,从人地关系主线出发,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所不必要的知识最好不涉及。但是,从人地关系主线出发,

3、介绍岩石的形成和转化时,应联系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和利用。岩石是由矿物介绍岩石的形成和转化时,应联系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和利用。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人类大规模利用的矿产资源都来源于矿物,因此,可根据条件适当组成的,人类大规模利用的矿产资源都来源于矿物,因此,可根据条件适当介绍矿物、矿产等内容。介绍矿物、矿产等内容。(2)教学指导意见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2 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过程。、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过程。3 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

4、程。发展要求发展要求1 1、进行实物观察和野外考察,采集岩石及化石、进行实物观察和野外考察,采集岩石及化石标本,识别常见矿物,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标本,识别常见矿物,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2 2、能画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能画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说说 明明1 1、在讲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时,不必深究各种、在讲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时,不必深究各种地质作用。地质作用。2 2、关于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可适当拓展。、关于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可适当拓展。2 2、地球表面形态、地球表面形态地地球球表表面面形形态态不断变化的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

5、共同共同作用作用地表形态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变化全球大全球大地构造地构造全球海陆、高大山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布和变化板块构板块构造学说造学说区域大区域大地构造地构造地表高低不平地表高低不平(侧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形态)褶皱、褶皱、断层断层进一步形成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的地表形态地表形态的再变化地表形态的再变化外力外力基础基础结合实例,分析造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内、外力因素(1)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解读-“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内

6、、 外力因素外力因素”“标准标准”要求:要求: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需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需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骨架作再塑造。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骨架作再塑造。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内力或外力)。内外力对地表的共同作

7、用形成了地表形态内外力对地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地表形态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教学时没有教学时没有必要将各种地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介绍,面系统的介绍,只需举例加以只需举例加以分析即可。分析即可。(2)教学指导意见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 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果。2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的关系。3 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8、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4 4、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5 5、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加深对人地、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加深对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发展要求发展要求根据实际条件,进行地质、地貌野外考察,探究根据实际条件,进行地质、地貌野外考察,探究地表形态成因。地表形态成因。说说 明明对原理性较强的知识点,突出主干知识即可,不对原理性较强的知识点,突出主干知识即可,不必展开分析。必展开分析。3 3、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一:“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运用图表说明大

9、气受热过程”本条本条“标准标准”主要把握以下几方面:主要把握以下几方面:标准中的标准中的“大气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了解大气受热,需明了解大气受热,需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源( (根本热源、直接热源根本热源、直接热源) )大气受热过程,实际大气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

10、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助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助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等。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等。太太 阳阳地地 面面大大 气气宇宇宙宙空空间间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大气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辐射地面辐射课程标准二:课程标准二:“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

11、示意图,说出气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带、 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标准标准”要求:要求:学生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学生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动示意图。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变的气候。这是在教学过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变的气候。这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形成的基本认识。中需要让学生形成的基本认识。教学注意点:教学注意点:“标准标准”关注的是

12、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对于三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对于三圈环流中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要求。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圈环流中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要求。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应了解海平面气压和风的实际情况。还应了解海平面气压和风的实际情况。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课程

13、标准三:课程标准三:“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 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标准标准”要求:要求: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 (包括冷锋和暖锋包括冷锋和暖锋) )、低压、低压( (包括包括低压槽低压槽) )、高压、高压( (包括高压脊包括高压脊) ),而且只关注海平面的天气图,而且只关注海平面的天气图,高空天气图不作要求。高空天气图不作要求。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从气温、气压、湿度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从气温、气压、湿度( (包括降水包括降水) )、风几方面分布,从而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风几

14、方面分布,从而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教学注意点:教学注意点:应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切忌增加知识难度;应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切忌增加知识难度;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且联系相关的天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且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如锋面等;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如锋面等;不同地区应重视对影响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的了解,如云不同地区应重视对影响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的了解,如云贵高原地区的昆明准静止锋。贵高原地区的昆明准静止锋。教学指导意见教学指导意见基本基本要

15、求要求1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 3、理解对流层大气在削弱短波辐射、理解对流层大气在削弱短波辐射(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和长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地面地面辐射辐射) )时的差异性,进而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时的差异性,进而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4 4、了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了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5 5、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6 6、理解水平气压

16、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动的影响。7 7、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理解其移动规律及对气候、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理解其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的影响。8 8、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9 9、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及成因。、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及成因。1010、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1111、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 (气旋气旋) )系统与高压系统与高压( (反气旋反气旋) )系统系统的特

17、点及对天气的影响。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发展发展要求要求1 1、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2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并绘制相关地理图表。并绘制相关地理图表。3 3、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提高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的环境观,提高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说说 明明 对于目前尚未定论的现象对于目前尚未定论的现象( (如中纬高空西风等如中纬高空西风等) ),实际,实际教学中不必涉及。教学中不必

18、涉及。( (续上表续上表) )4 4、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和洋流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一:“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标准标准”不要求对循环进行按空间范围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不要求对循环进行按空间范围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

19、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循环运动的途径,包括降水、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循环运动的途径,包括降水、蒸发、径流、水汽输送等蒸发、径流、水汽输送等) )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

20、不尽、用之不竭的等。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了深刻的影响。课程标准二:课程标准二:“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图运用地图”( (学习落实在地图上学习落实在地图上)-)-主要利用主要利

21、用“世界洋流世界洋流分布图分布图”、“世界渔场分布图世界渔场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等。等。通过阅读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中心的大洋环流( (但需注意南半球高纬地区不存在大洋环流但需注意南半球高纬地区不存在大洋环流) )。通过阅读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热量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

22、及交通的影响。在阅读地图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在阅读地图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基础。响打下基础。 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如洋流的成因不需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如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风海流等名称可不出现,只要能解释世界洋流的要系统讲述,风海流等名称可不出现,只要能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即可。局部海域具有季节变化的洋流也不需要了解。分布规律即可。局部海域具有季节变化的洋流也不需要了解。 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为分析

23、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响的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寒、暖流寒、暖流)。教学指导意见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 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 3、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4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发展要求发展要求调查家乡河流的基本状况,并能提出可行性治理调查家乡河流的基本状况,并能提出可行性治理和开发建议。增强对水资源的忧

24、患意识。和开发建议。增强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说说 明明作为知识铺垫,可简单说明洋流的成因,但主要作为知识铺垫,可简单说明洋流的成因,但主要为学生课外学习内容。为学生课外学习内容。二、对教材二、对教材“阅读阅读”和和“活动活动”的的剖析剖析1 1、对教材、对教材“阅读阅读”的剖的剖析析(1)“(1)“阅读阅读”是对教材正文的解释、延伸以及案例说明。是对教材正文的解释、延伸以及案例说明。和正文相比,阅读材料不应成为考核学生的内容。和正文相比,阅读材料不应成为考核学生的内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其材料短小精悍,内容表达完整,可成为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其材料短小精悍,内容表达完整,可成为较好的教学素材,如较好

25、的教学素材,如“化石化石”、“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19981998年长江洪水年长江洪水”、“黄河输沙造陆黄河输沙造陆”等。等。阅读教材可起到解释和丰富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阅读教材可起到解释和丰富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和延展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不至于造成学生难点和延展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不至于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压力的作用。死记硬背的学习压力的作用。(2)(2)第第2 2章章“阅读阅读”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解释解释延伸延伸案例案例化石化石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

26、温作用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世界洋流的分布世界洋流的分布19981998年长江洪水年长江洪水黄河输沙造陆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水循环改变地形2 2、对教材、对教材“活动活动”的剖的剖析析(1)(1)教材中的教材中的“活动活动”,从类型看有,从类型看有“思考思考”、“探究探究”和和“实践实践”三种类型,第二章的三种类型,第二章的2626个活动安排按类型分布如下表所个活动安排按类型分布如下表所示。示。思考思考探究探究实践实践合计合计1111426(2)(2)从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看,从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看,“活动活动”可分为可分为“记忆记忆”、“理解理解”和和“应用应用”三个层次。三个层次。

27、记忆层次记忆层次要求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概念、特征及分布。要求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概念、特征及分布。理解层次理解层次要求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规律及运用地理要求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规律及运用地理知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述。知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述。应用层次应用层次要求阅读、理解、选择、使用恰当的地理资料,科要求阅读、理解、选择、使用恰当的地理资料,科学有效地判断、归纳、推理说明或解释地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学有效地判断、归纳、推理说明或解释地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形成综合的、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8、,并形成综合的、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3)(3)第第2 2章章“活动活动”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思思 考考探探 究究实实 践践记记忆忆板块运动方向板块运动方向( (亚欧板块、印度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板块、非洲板块非洲板块) )断层概念与断层线两侧岩石运动方向断层概念与断层线两侧岩石运动方向气温的垂直变化气温的垂直变化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方式与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方式与特点气旋与反气旋气旋与反气旋冷锋与暖锋和天气冷锋与暖锋和天气世界洋流模式世界洋流模式水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理理解解非洲板块运动与红海形成非洲板块运动与红海形成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 断层与地形断层与地

29、形火山喷发、地震对地形的影响火山喷发、地震对地形的影响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对流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流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与月球昼夜温差的比较与月球昼夜温差的比较 水循环的能量水循环的能量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影响亚洲冬、夏季季风亚洲冬、夏季季风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应应用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为什么平流层适宜于飞机飞行为什么平流层适宜于飞机飞行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霜冻出现的时间霜冻出现的时间 人造烟幕人造烟幕人类活动与水循环人类活动与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与岩石的形成地壳物质循环与岩石的形成冰川的冰川

30、的“力量力量” ” 气温与农业气温与农业上海气温日变化特征上海气温日变化特征气压带、风带与节气气压带、风带与节气举例说明锋面天气状况举例说明锋面天气状况锋面气旋与天气锋面气旋与天气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别别野外采集岩石标本野外采集岩石标本野外褶皱构造观察野外褶皱构造观察调查家乡的河流调查家乡的河流三、研究性学习三、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

31、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来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习活动。从广义来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支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展开。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展开。( (一一) )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1 1、研究性学习课题选题的基本要求:、研究性学习课题选题的基本要求: (1)(1

32、)目的性目的性 科学研究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活动,课题的选择必须有明科学研究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活动,课题的选择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如确的目的性。如“节水洁具的设计节水洁具的设计”,目的就是节约用水。,目的就是节约用水。 (2)(2)科学性科学性 科学研究是探索真理的活动。科学性是要求我们注重科学科学研究是探索真理的活动。科学性是要求我们注重科学价值。所谓科学价值是指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也包括对价值。所谓科学价值是指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也包括对不正确的科学结论给予纠正,对不完整的结论给予补充。不正确的科学结论给予纠正,对不完整的结论给予补充。 (3)(3)创新性创新性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

33、的探索活动,意在发明、创新、前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意在发明、创新、前进。科学研究的选题应体现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既可表现为理进。科学研究的选题应体现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既可表现为理论、观点、概念的创新,又可以表现为方法上的创新以及应用论、观点、概念的创新,又可以表现为方法上的创新以及应用领域的创新。对于高中生来说,刚开始参与科学研究,不能要领域的创新。对于高中生来说,刚开始参与科学研究,不能要求过高,但必须做到能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求过高,但必须做到能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4) (4)可行性可行性 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谨求实的活动。教育科研课题的选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谨求实的

34、活动。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分析课题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择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分析课题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的切实可行性。从主观方面看,自己是否具备课题研究必的切实可行性。从主观方面看,自己是否具备课题研究必须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等。从客观方面看,是否有必要须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等。从客观方面看,是否有必要的资料、工具、经费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资料、工具、经费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人力人力-研究兴趣研究兴趣;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合作伙伴合作伙伴;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物力物力-研究地点;实验设备。研究地点;实验设备。 财力财力-资料复印资料复印

35、; ;调研费用调研费用; ;交通费用交通费用; ;实验费用。实验费用。 时间时间-预研究时间预研究时间; ;实验或收集资料时间实验或收集资料时间; ;撰写报撰写报 告时间告时间; ;答辩时间。答辩时间。2 2、选题应注意的问题、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课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注意课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 难度过大,目前的能力还无法完成,如难度过大,目前的能力还无法完成,如“夏商周的断代夏商周的断代”问题。如果课题过于简单,小学生也能完成,就不能够使自己问题。如果课题过于简单,小学生也能完成,就不能够使自己综合运用在高中阶段学过的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在高中阶段学过的知识,提高自己解决

36、问题的能力。 课题的大小要适中。课题的大小要适中。 题目过大(往往难度也过大),限于时间和精力,不可能题目过大(往往难度也过大),限于时间和精力,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在短期内完成。 课题的陈述要简洁具体明了。课题的陈述要简洁具体明了。 确定研究课题,应当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来陈述。如确定研究课题,应当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来陈述。如“洗衣洗衣粉、洗洁精、工厂废弃物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粉、洗洁精、工厂废弃物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是一个非是一个非常大的研究题目,因为仅洗衣粉、洗洁精就有许多种类。另外常大的研究题目,因为仅洗衣粉、洗洁精就有许多种类。另外“工厂废弃物工厂废弃物”到底指那些,有多少也无法确定

37、。这样一来,到底指那些,有多少也无法确定。这样一来,研究范围太广,而且无法操作。因此,这不是一个好题目。研究范围太广,而且无法操作。因此,这不是一个好题目。 下面的例子是原题目和经过改进后更便于操作的题目。下面的例子是原题目和经过改进后更便于操作的题目。 原题目:水果蔬菜中原题目:水果蔬菜中VCVC含量的测定及日常饮食中的应用含量的测定及日常饮食中的应用 修改修改1 1:常见水果中:常见水果中VCVC含量的测定(使研究内容集中化)含量的测定(使研究内容集中化) 修改修改2 2:常见水果中:常见水果中VCVC含量是如何测定的?含量是如何测定的?( (使内容式陈述变成问题式陈述使内容式陈述变成问题

38、式陈述) ) 一些常见课题题目的表达形式:一些常见课题题目的表达形式: 的现状和展望的现状和展望-“-“儿童电视剧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儿童电视剧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 对对的启示的启示-“-“美国中小学计算机应用对中国的启示美国中小学计算机应用对中国的启示” ” 的调查研究的调查研究-“-“地区农村生物能利用的调查研究地区农村生物能利用的调查研究” ” 的研究综述的研究综述-“-“黄土高原水资源的研究综述黄土高原水资源的研究综述” ” 关于关于的思考的思考-“-“关于邮票打折现象的思考关于邮票打折现象的思考” 的探讨的探讨-“-“关于贫困地区人口问题的探讨关于贫困地区人口问题的探讨”对对的几点

39、看法的几点看法-“-“对邮票打折现象的几点看法对邮票打折现象的几点看法” ” 关于关于的研究的研究-“-“关于黄土高原水资源的研究关于黄土高原水资源的研究”的实验研究的实验研究-“-“自来水中余氯测定的实验研究自来水中余氯测定的实验研究” ” 初探初探-“-“橘皮的构造及其使用价值初探橘皮的构造及其使用价值初探”对对的再认识的再认识-“-“对对DNADNA的再认识的再认识” ” 浅议浅议-“-“浅议能源浅议能源” ” 对对的影响的影响-“-“家教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家教对正常教学的影响” 之我见之我见-“-“中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中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的处理方法研究的处理方法研究-“-“餐饮业含油

40、废水工程的处理方法研究餐饮业含油废水工程的处理方法研究” ” 在在应用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在面向对象技术在CAICAI开发系统中的应用开发系统中的应用”( (二二)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撰写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撰写( (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案的设计) ) 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问题的由来;问题的由来; 问题向课题的转化,即课题的陈述;问题向课题的转化,即课题的陈述; 课题的可行性;课题的可行性; 研究的内容和难点;研究的内容和难点; 计划进度及人员安排,等等。在研究计划中,可以把计划进度及人员安排,等等。在研究计划中,可以把任务分工的情况、研究步骤的实施、计划访问

41、的专家及研究任务分工的情况、研究步骤的实施、计划访问的专家及研究所需要的条件,如,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交通工具等都写所需要的条件,如,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交通工具等都写清楚,另外别忘了把时间的安排计划好。清楚,另外别忘了把时间的安排计划好。 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都写好了,开题报告就算完成。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都写好了,开题报告就算完成。 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参考表格参考表格( (三三)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撰写1 1、结题报告的要素、结题报告的要素 由于结题报告主要是向读者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由于结题报告主要是向读者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是以把事情表述清楚为目的,不一定

42、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但报是以把事情表述清楚为目的,不一定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但报告的基本要素应该具备,也就是以下几个问题要介绍清楚。告的基本要素应该具备,也就是以下几个问题要介绍清楚。 做了什么事情做了什么事情( (研究的题目研究的题目) )。是谁做的是谁做的( (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人、组员是谁课题负责人、组员是谁?)?)。 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做( (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 )。怎样做的怎样做的( (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研究的过程) )。做得怎样做得怎样( (课题研究的结果课题研究的结果) )。讨论或体会讨论或体会( (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同行探

43、讨;有哪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同行探讨;有哪些感受向同行交流些感受向同行交流)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要注明参考文章的作者、名称、著作或刊物的名要注明参考文章的作者、名称、著作或刊物的名称、出版社名称、期刊号及发表或再版时间以及文章所在页码,称、出版社名称、期刊号及发表或再版时间以及文章所在页码,如果是网上查寻的,还应注明网址如果是网上查寻的,还应注明网址) )。2 2、结题报告的格式、结题报告的格式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结题报告一般由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结题报告一般由引言、正文、参考文献、后记、附件后记、附件5 5部分组成。部分组成。引言引言-以介绍问题研究或项目设计的

44、背景、目的、方法为主。以介绍问题研究或项目设计的背景、目的、方法为主。正文正文-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3 3部分。要求详细阐述部分。要求详细阐述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过程,说明产生结果的条件及相关因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过程,说明产生结果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地方要给予明确的解释。素,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地方要给予明确的解释。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后记后记-对课题研究过程的一个简单总结,主要目的是对研究对课题研究过程的一个简单总结,主要目的是对研究过程一些印象深刻的事件的记载,对自己通过课题研究收获的思过程一些印象深刻的事件的记载,对自己通过课题研究收获的思考和体会。考和体会。附件附件-呈现能够帮助读者理解课题研究方法和过程的主要材呈现能够帮助读者理解课题研究方法和过程的主要材料,如设计的问卷、记录的原始数据、有关专业人士或专业单位料,如设计的问卷、记录的原始数据、有关专业人士或专业单位给予的评价或证明等。给予的评价或证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