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简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85383644 上传时间:2024-09-0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面活性剂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表面活性剂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表面活性剂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表面活性剂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表面活性剂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面活性剂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活性剂简介(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表面面活活性性剂剂简简介介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亲水亲油性在溶液中的状态主要应用定义定义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这样一类物质,当他溶液中以很低的浓度分散时,优先吸附在溶液表面或其他界面上,使表面或界面的自由能(或表面张力)显著降低,改变了体系的界面状态;当它达到一定浓度时,在溶液中缔合成胶团。因而,他可以直接地产生润湿或反润湿、乳化或破乳、发泡或消泡、分散、加溶和洗涤作用;间接地产生平滑、匀染、杀菌、防锈和消除静电等作用。分类(分类(1)分类(分类(2)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判断依据: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Kra

2、fft点(简称KP)。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简称HLB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愈大,其亲水性就越强,而亲油性就越差。反之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则亲油性相对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一般来说,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它在水中的cmc越大,因此,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可用相应的cmc的大小来判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低温时随温度升高而缓慢增加,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之后,溶解度迅速增大,这一温度称为

3、Krafft点。实验表明,在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即使该温度下的cmc。 Krafft点越高,其亲油性越好,亲水性越差。反之, Krafft点低,亲水性好,亲油性差。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温度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的影响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反。温度升高会使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解度降低。缓慢加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透明水溶液,当表面活性剂开始析出时,此温度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通常亲水性越强,浊点越高,因此可以用来衡量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HLB值值 HLB值是分子中亲水和亲油这两个相反基的大小和力量的平衡,对于这些基团的实际亲和力平衡的结果,都

4、指定一个数字表示,以表示分子内部平衡后整个分子的综合倾向是亲水还是亲油,以及其亲和的程度,这就是HLB值。确定HLB值的标准:石蜡的HLB=0油酸的HLB=1油酸钾的HLB=20十二烷基硫酸钠的HLB=40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状态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状态表面活性剂浓度很低时,表面活性剂主要以单个分子的形式分布于溶液的表面,同时有少数分子存在于溶液内。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状态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状态随着浓度增逐渐大,溶液表面层单个分子逐渐增多,当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形成单分子层,原因在于非极性的憎水基团力图使分子离开水相指向气相,另一端的亲水集团力图使分子的极性集团进入水。胶束胶束表面层容纳不下

5、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以疏水基相互靠拢,聚集成以疏水集团朝里、亲水集团在外指向水相的胶束(或称胶团)。胶束可以呈球形、棒状、囊泡或层状。临界胶束浓度临界胶束浓度 形成胶束时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 在临界胶束浓度附近,溶液的表面张力、渗透压、电导率、去污能力等物理性质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胶束聚集数是胶束大小的量度,即缔合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的数目。 其影响因素有: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2.溶液中的电解质3.溶液中的有机物4.第二液相的存在5.溶液的温度6.pH值的影响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表面活

6、性剂的结构一般来说,表面活性剂疏水性增加,在水介质中的CMC值增大。1. 碳氢链的长短、支链和极性集团以及其它取代基的位置数目等都会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性影响CMC值。2.表面活性剂反离子与胶束结合增加会引起CMC减少。2.电解质对电解质对cmc的影响的影响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加入无极电介质会使临界胶束浓度显著降低。电解质的存在对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顺序为:离子型两性型非离子型。3.有机添加物的影响有机添加物的影响有机添加物可明显地影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cmc值。类有机物通过嵌入胶束而降低cmc值,如醇类和酰胺类。类有机物是促进溶剂-胶束或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作用而 改变c

7、mc值,此类有机物需要加大的浓度才会降低cmc值。如尿素、甲胺、胍盐类可破坏水的结构增加亲水基的的水和度,阻止胶化作用,从而增加cmc值。木糖、果糖可增进水的结构而增加cmc值。短链醇类、水溶性酯类和乙二醇在高体相浓度下可降低内聚能密度、增加增加单体形式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从而增加cmc值。4.第二液相存在的影响第二液相存在的影响少量表面活性剂是不溶性的,它作为第二液相的存在对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上的cmc值有一定影响,极性较大的碳氢化合物会较显著降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cmc值。极性更强的乙酸乙酯会稍微增加十二烷基硫酸酯钠盐的cmc值。5.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温度对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影响作用是复杂

8、的,随温度上升,开始cmc值减小,至某一低值后,也进一步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减少了亲水基的水合作用,这对胶束化作用有利。然而温度上升引起疏水集团周围结构水的破坏,又不利于胶束化作用,这两种相反作用在某一温度下的相对大小决定cmc是增加还是减少。实验表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mc最低值约为2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约为50。6.pH值的影响值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乳化作用增溶作用 起泡和消泡作用润湿作用渗透作用 其他作用乳化作用乳化作用 使非水溶性物质在水中呈均匀乳化而形成乳状液的现象称为乳化作用。乳化剂在化妆品中主要用于生产膏霜和乳液。 用作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的条件:用作乳化剂的

9、表面活性剂的条件:1.在所应用的体系中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产生低的界面张力。要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基有恰当的平衡,在任何一相中有过大的溶解度都是不利的。2.在界面上必须通过自身的吸附或其它被吸附的的分子形成相当结实的吸附膜。3.表面活性剂必须能以一定的速度迁移至界面,使乳化过程中体系的界面张力能及时降至较低值。乳化剂选择的一般原则乳化剂选择的一般原则乳化剂的筛选方法乳化剂的筛选方法乳化剂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赖于实践经验。现在应用的一些半经验的方法有:亲水亲油平衡法(HLB法)相转变温度法(PIT法和EIP法)HLB法法根据长期的经验,可以得出一个HLB值的的大致范围和应用性质的关系。HL

10、B法选择乳化剂的一般步骤法选择乳化剂的一般步骤1.根据化妆品乳状液制品性能的要求,确定乳液是O/W型还是W/O型,并确定其油相的成分。2.计算油相成分所需的HLB值3.选择乳化剂。通常选择混合的乳化剂。4.确定乳化剂的用量。5.依照配方,配置成乳液。观察和测定乳液的稳定性等性能,进行相关检验,必要时修改配方。PIT法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法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PIT的确定:在等量的油和水中,加入3-4%的乳化剂,制成O/W乳液,在不断搅拌下,逐渐加热缓慢升温,每升温一次,都搅拌并恒温,用电导率仪测定电导率。由电导率的变化判断乳液是否转相(转变成W/O型)。电导率突然降低时的温度即为相转变温度

11、(PIT)。也可以用稀释法、染色法等来检测乳业的相转变。PIT法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原则法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原则欲制备稳定的O/W型乳液,选择的乳化剂应使其形成的乳液的PIT高于贮存温度20-60,以保证贮存过程中O/W型乳液不发生变型;而制备W/O型乳液,要选择的乳化剂应使其形成的乳液的PIT低于贮存温度10-40,以保证W/ O型乳液不发生变型。PIT法确定乳液的制备温度法确定乳液的制备温度为得到稳定性好、分散度高的乳状液,制备O/W型乳液的温度应低于PIT2-4(在该温度下界面张力接近零,乳液粒子小而均匀,且不易聚集),然后冷却至贮存温度。对于W/O型乳液,制备温度应高于PIT

12、2-4,然后升温至贮存温度。EIP法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法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EIP法是乳状液转变点法,是指乳液从W/O型转变为O/W的转变点。其原理于PIT法类似,都是以乳液的相转变原理为基础。增溶作用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后,能使微溶性或不溶性物质的溶解度显著地增加,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各项同性的均匀的溶液,这种作用称为增溶作用。具有显著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被称为增溶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物。增溶作用的特点增溶作用的特点增溶作用的方式增溶作用的方式 1增溶于胶束的内核。饱和脂肪烃、环烷烃以及芳香烃等不易极化的有机物,一般都被增溶到胶束内核之中。增溶作用的方式增溶作用的方式 2

13、增溶剂于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长链的醇、胺、脂肪酸等极性分子,一般增溶于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形成混合胶束。非极性碳氢链插入胶束内部,而极性基混合于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之间穿插排列,通过氢键或偶极子相互作用。增溶作用的方式增溶作用的方式 3吸附于胶束的外科。一些小的极性分子、甘油、蔗糖、一些大分子物质、某些染料等吸附于胶束的外壳或靠近胶束表面的区域。增溶作用的方式增溶作用的方式 4增溶物于聚氧乙烯链之间。以聚氧乙烯链为亲水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增溶方式,除了增溶于胶束内核外,还能增溶于卷曲的聚氧乙烯亲水链之间。增溶作用对比增溶作用对比被增溶物的增溶方式可能不止一种。上述四种增溶方式的增溶量顺序为

14、:4213增溶作用的应用增溶作用的应用在化妆品原料中,很多是难溶或不溶于水的,需要利用增溶作用使之混合成透明或半透明的产品,例如利用增溶作用将香精和精油制成花露水、香水和化妆水,配置凝胶状(啫喱型)透明的整发、护发、洁肤、护肤和沐浴制品。泡沫及其形成泡沫及其形成泡沫是以气体为分散相的分散体系。介质可以是固相或液相,前者称为固体泡沫,后者较为常见,即为气体分散在液体中的分散体系。当气体通入到液体中,气体被液膜包围,气泡上升向液面移动,逐渐膨胀,形成泡沫。泡沫的聚集状态泡沫的聚集状态一种是气体以小的球状均匀分散在较粘稠的液体中,气泡间的相互作用力弱,这种气泡称为稀泡。另一种泡沫是密集的,气泡之间只

15、被极薄的一层液膜隔开,气泡堆积起来后呈多面体,类似蜂巢状的架构,这种泡沫成为浓泡。这种浓泡就是通常所说的泡沫。泡沫的稳定性泡沫的稳定性纯液体很难形成稳定的泡沫。要想使液膜稳定,必须加入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在液膜两面都有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单分子层,具有阻止气泡周围薄层变薄的能力,这是产生气泡的必要条件。表面活性剂的发泡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发泡作用室温下蒸馏水溶液中,含有12-14个碳原子的直链饱和亲油基的烷基醇硫酸酯钠盐和皂类显示出很好的发泡能力,另外,在高温下含有较长碳链的同系物有较好的发泡能力。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起泡能力差,泡沫也不稳定。稳泡剂中含有羟基、氨基和酰胺基等形成氢键而有利于泡沫的

16、稳定性消泡作用消泡作用泡沫的破坏方法分为两大类: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有搅动、加热和冷却交替,加压与减压、过滤离心或超声等,其中减压与过滤在化妆品工业中较为常用。 化学方法又分为阻止泡沫形成(抑泡)和消除已生成泡沫(破泡)两种。基本原理是,用化学方法降低泡沫的稳定性,常常是加入少量具有表面活性而又不能形成坚固保护膜的物质,或加入一种与起泡剂发生反应的物质,使其失去起泡能力。 从消泡机理来看,消泡剂应该具有:大幅降低泡沫液膜表面张力,很容易吸附在界面上,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强,在界面上上排列疏松(如带支链结构的表面活性剂)等特点。 常用的消泡剂有油脂、脂肪酸酯、醇类和二甲基硅氧烷等。泡沫在化

17、妆品中的应用泡沫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误区误区润湿作用润湿作用润湿作用是人类生活与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和重要的过程之一。简单地说,润湿作用是一种流体自某个表面上取代另一种流体的过程,因此,润湿作用总是涉及三相,至少其中的两相为流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一种气体和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 一种固体和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 一种气体、一种液体和一种固体; 三种互相不能混溶的液体。润湿的过程润湿的过程-铺展润湿铺展润湿在铺展润湿过程中,与固体接触的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将固体表面上的另一流体(空气)置换出来,其实质是以固液界面代替固气界面。同时,液体表面也向外扩展。润湿的过程润湿的过程-黏附润湿黏附润湿 在黏

18、附润湿过程中,原来与固体不接触的一种液体将气体排开与固体发生接触,并附着于固体上,其实质是变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的过程。润湿液体表面张力的增加总是使黏附润湿作用增强。润湿的过程润湿的过程-浸渍润湿浸渍润湿在浸渍润湿过程中,原先与液相不接触的固体完全浸入液相。该过程的实质是固气界面被固液界面所取代。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使液体能润湿或加速润湿固体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润湿剂。表面活性剂作为润湿剂的主要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通过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有效地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质,提高液体介质的润湿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液体介质的润湿能力。作用机理作用机理

19、 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分子吸附于固体表面,形成定向排列的吸附层,降低界面的自由能,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质。 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相的表面张力,使之小于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以满足铺展发生的条件。因此,降低水表面张力最强的表面活性剂也具有最好的润湿作用。常用的润湿剂常用的润湿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醇硫酸钠、烷基萘磺酸钠、二甲苯磺酸钠、油酸丁酯硫酸钠、磺基琥珀酸钠、N-甲基一N一酰牛磺酸钠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烷基酚和壬烷基酚与68个环氧乙烷的加成物、C2C12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直链脂肪胺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等。表面活性剂的渗透作用表面活性剂的渗透作用人体表面皮肤布满着非

20、常细小的毛孔,直径大约只有60nm左右。涂抹在皮肤上的化妆品中的有效成分要通过毛孔才能进入真皮组织和皮下组织,被皮肤所吸收。毛孔的表面与化妆品有效成分(油分和水分)之间同样存在界面问题。由于界面张力的原因,油分和水分会在毛孔壁的表面形成液滴。又由于毛孔非常细小,这些液滴足可以把它“堵塞”,养分无法通过毛孔渗入皮肤内部,功效便无从谈起。表面活性剂的渗透作用表面活性剂的渗透作用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另一个作用是渗透作用,在产品涂抹在皮肤上使用的时候,利用它改变液滴与皮肤、毛孔之间的接触角,使产品能够顺利地在皮肤表面铺展开,进一步穿过毛孔渗透人深层的真皮组织中发挥护肤的作用。其他作用其他作用分散作用洗涤作用柔软作用抗静电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