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专药物效应动力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85355232 上传时间:2024-09-02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5.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专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02专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02专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02专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02专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2专药物效应动力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专药物效应动力学(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药理学总论药理学总论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讲授内容:讲授内容: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前瞻思考?前瞻思考?什么是什么是 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物作用两重性、对症治疗、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物作用两重性、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对因治疗、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应、特异质反应?什么是什么是 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极量、半数有效量、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极量、半数有

2、效量、半数致死量、效能、效应强度、治疗指数、安全范围?半数致死量、效能、效应强度、治疗指数、安全范围?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的作用、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第一节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l 药物作用:药物作用:药物对药物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l药理效应:药理效应:药物引药物引起的机体反应结果。起的机体反应结果。NE-R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心率加快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血压升高 药理效应药理效应机体器官

3、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兴奋兴奋(stimulationorexcitation)使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提高或增强使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提高或增强(亢进亢进)如:兴奋药如:兴奋药(stimulatorsorexcitants)抑制抑制(depressionorinhibition)使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降低或减弱。使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降低或减弱。(麻痹麻痹)如:抑制药如:抑制药(depressantsorinhibitors)兴奋与抑制兴奋与抑制药物作用的性质:药物作用的性质:特异性特异性药物化学反应的专一性决定药物作药物化学反应的专一性决定药物作用的特异性。用的特异

4、性。选择性选择性药物的较小剂量使某个组织器官产生明显药理作用药物的较小剂量使某个组织器官产生明显药理作用时,其它组织器官无明显改变的现象。时,其它组织器官无明显改变的现象。如:阿托品如:阿托品特异性阻断特异性阻断M受体受体选择性不高,副作用多选择性不高,副作用多选择性的基础选择性的基础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差异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差异组织生化功能的差异组织生化功能的差异细胞结构的差异细胞结构的差异选择性是相对的,与药量有关选择性是相对的,与药量有关咖啡因咖啡因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延脑延脑脊髓脊髓CNS二、药物作用的基本方式:二、药物作用的基本方式:直接作用直接作用 药物作用于靶位后所产生的效应药物作用于靶位

5、后所产生的效应间接作用(继发作用)间接作用(继发作用) 由药物的某种作用而引发的另一作用由药物的某种作用而引发的另一作用 肼屈嗪肼屈嗪血管扩张血管扩张/ /血压血压 反射性心率反射性心率 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局部作用局部作用 药物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药物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全身作用全身作用 药物自用药部位吸收入血后分布到全身而产生的作用药物自用药部位吸收入血后分布到全身而产生的作用 毒扁豆碱毒扁豆碱滴眼,缩瞳滴眼,缩瞳 腺体分泌腺体分泌 局部作用全身作用治疗作用治疗作用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对因对因治疗治疗对对症症治治疗疗毒毒性性反反应应副副反反应应停停药药反反应应后后遗遗效效应应变变态态反反应应特特异

6、异质质反反应应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一)治疗效果(一)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ect):):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机体恢复正常。理过程,使患病机体恢复正常。(二)不良反应(二)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 凡不符合用药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甚至危害的反应。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甚至危害的反应。定义:定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治治疗疗作作用用对因治疗对因治疗

7、(etiologicaltreatment)亦称亦称治本治本,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对症治疗(symptomatictreatment)亦)亦称称治标治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或减,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或减轻患者痛苦。轻患者痛苦。补充治疗补充治疗(supplementarytherapy)或称替或称替代治疗代治疗用药目的在于补充体内营养或代用药目的在于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的不足。谢物质的不足。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disease):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疾病。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疾病。不不良良

8、反反应应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1. 1. 副反应副反应 (Side reaction)(Side reaction)可预知可预知可与治疗作用互相转化可与治疗作用互相转化部分副反应可预防部分副反应可预防特点特点:不不可避免(固有作用)可避免(固有作用)口干唾液分泌扩瞳心率解痉抑制瞳孔括约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内脏平滑肌松弛阿 托 品(Atropine)M受体阻断药2.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toxic reaction)指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指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9、一般比较严重。应,一般比较严重。(药理作用的延伸(药理作用的延伸)特点:特点:用量大;用量大;可预知;可预知;应避免。应避免。毒性反应分类:毒性反应分类:(1)急性毒性()急性毒性(acutetoxicity)因使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因使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作用。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功能。生的毒性作用。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功能。(2)慢性毒性()慢性毒性(chronictoxicity)长期用药因药物蓄积而逐长期用药因药物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作用。常损害肝、肾、造血器官、内分泌渐发生的毒性作用。常损害肝、肾、造血器官、内分泌器官。器官。(3)特殊毒性特殊毒性(specialto

10、xicreaction),也也称称“三致反应三致反应”,是药,是药物损伤细胞遗传物质物损伤细胞遗传物质所致的特殊毒性作用所致的特殊毒性作用或潜在性毒性作用。或潜在性毒性作用。致癌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变致突变(mutagenesis)3.后遗效应后遗效应(residual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存的生物效应。4.停药反应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回跃反应,停,回跃反应,停药反跳)药反跳)用药过程中突然停药或减量太快,使原有疾病加重的现象。

11、用药过程中突然停药或减量太快,使原有疾病加重的现象。例:巴比妥类例:巴比妥类5. 5.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allergic reaction)少数经过应用某药致敏的病人对该药发生的一种特殊反应。少数经过应用某药致敏的病人对该药发生的一种特殊反应。特点:特点:仅见于过敏体质病人;仅见于过敏体质病人;反应性质:与药理效应和剂量无关;反应性质:与药理效应和剂量无关;药理性拮抗药无效;药理性拮抗药无效;致敏物质:药物、代谢产物、制剂杂质。致敏物质:药物、代谢产物、制剂杂质。6.特异质反应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特异质病人对)特异质病人对某种药物反应异常

12、增高,应用小剂量即出现某种药物反应异常增高,应用小剂量即出现剧烈的药物反应甚至中毒症状。剧烈的药物反应甚至中毒症状。特点:特点:非免疫反应非免疫反应高敏体质高敏体质与剂量有关与剂量有关症状与药物固有作用有关症状与药物固有作用有关药理性拮抗药有效药理性拮抗药有效遗传性遗传性胆碱酯酶胆碱酯酶缺乏者缺乏者使用使用琥珀胆碱琥珀胆碱可致呼吸肌麻痹和窒息。可致呼吸肌麻痹和窒息。7.7.继发反应继发反应 ( (治疗矛盾治疗矛盾) )(Secondary reactionSecondary reaction)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二重感染(菌群交替)如:二重感染(菌群交替

13、)葡萄球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 伪膜性肠炎伪膜性肠炎肠炎、鹅口疮肠炎、鹅口疮25 药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物即毒物,利弊并存,必必须权须权衡,正确衡,正确应应用用 根据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剂量可分:根据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剂量可分:l无效量无效量 (none effective dose) (none effective dose) l最小有效量最小有效量 (minimum effective dose) (minimum effective dose) l有效量有效量 (effective dose) (effective dose) l极量,最大治疗量极量,最大治疗量(maximum

14、therapeutic dose)(maximum therapeutic dose) l最小中毒量和中毒量最小中毒量和中毒量 (minimum toxic dose) (minimum toxic dose) l最小致死量和致死量最小致死量和致死量(minimum lethal dose) (minimum lethal dose) 第二节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物的量效关系剂量剂量最最小小中中毒毒量量最最小小致致死死量量最最小小有有效效量量无效量无效量常用治疗量常用治疗量中毒量中毒量致死量致死量极极量量Dose-effectrelationship(量效关系):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

15、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Dose-effectcurve(量效曲线):(量效曲线):以药理效应的强度为纵坐标,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以药理效应的强度为纵坐标,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得出的曲线,即为量效曲线。得出的曲线,即为量效曲线。药物药物剂量剂量大小大小血药血药浓度浓度高低高低药理药理效应效应强弱强弱Dose-effectrelationship(量效关系)(量效关系)图图31药物作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用的量效关系曲线量反应量反应(gradedresponse):药物药理效应的药物药理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

16、化,可用具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应的百分率表示。分率表示。量反应的量效曲线量反应的量效曲线效能效能(efficacy,最大效应,最大效应,maximalefficacy,Emax)-增加药物剂量而效应不增加。增加药物剂量而效应不增加。反映药反映药物内在活性大小。物内在活性大小。当效应增强到最大程度后虽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继续当效应增强到最大程度后虽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或效能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或效能(efficacy)。效价强度效价强度(potency)-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

17、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反映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反映药物与受体亲和力。重要概念:重要概念: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 ED50):能引起:能引起50%最大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剂量。反应强度的药物剂量。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50% lethal dose, LD50):能引起:能引起50%试验动试验动物死亡的药物浓度。物死亡的药物浓度。阈值阈值Slope最大效应(效能)最大效应(效能)Maximal EffectED5050%效价强度效价强度PotencypD2pD2EmaxEmax 质反应质

18、反应(quantal response or all or none response)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即药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即药理效应是用阳性或阴性表示。理效应是用阳性或阴性表示。频数分频数分布曲线布曲线累加量累加量效曲线效曲线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量(50%effectivedose,ED50)能引起能引起50最大效应(量反应)或最大效应(量反应)或50阳性反应(质反应)阳性反应(质反应)时的药量。时的药量。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50%lethaldose,LD50)能引起

19、能引起50动物死亡的药量。动物死亡的药量。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TI)评价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安全性TI=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量ED50重要概念:重要概念:1.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TI)LD1/ED99。其距离越大。其距离越大越安全。越安全。TI=2.安全范围安全范围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量ED50ED95LD5之间的距离,或之间的距离,或安全范围较治疗指数更可靠。安全范围较治疗指数更可靠。安全性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100400TherapeuticIndex4001004概率单位

20、概率单位概率单位概率单位ED50LD5050A药药B药药药物剂量药物剂量% of E% of Emaxmax99治疗指数:治疗指数:A=B安全范围:安全范围:ABED99ED99A药药A药药B药药B药药LD1LD11第三节第三节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Interaction of Drugand Receptor一、受体的概念一、受体的概念受体受体(receptor,R):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特异性配体,首先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特异性配体,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

21、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药理效应。配体配体(legend):体内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也称第一信使。体内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也称第一信使。a)内源性内源性激素、神经递质、血管活性物质激素、神经递质、血管活性物质b)外源性外源性二二.受体的特性受体的特性特异性特异性特定受体只与特定配体结合,产生特定效应,特定受体只与特定配体结合,产生特定效应,不被其他生理信号干扰(极高的识别能力)。不被其他生理信号干扰(极高的识别能力)。敏感性敏感性(高亲和力)(高亲和力)受体只需与很低浓度配体结合即受体只需与很低浓度配体结合即能产生显著效

22、应。能产生显著效应。饱和性饱和性每一细胞或一定量组织内,受体数量一定,配每一细胞或一定量组织内,受体数量一定,配体达一定浓度时,最大结合值不随配体浓度增加而增加。体达一定浓度时,最大结合值不随配体浓度增加而增加。多样性多样性同一类型受体分布在不同细胞产生不同效应。同一类型受体分布在不同细胞产生不同效应。调节性调节性受体的数量或反应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常受配受体的数量或反应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常受配体体 的影响。的影响。可逆性可逆性 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结合后可以解离,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结合后可以解离,得原来的配体。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可被其他特异性配体置得原来的配体。受体与配体的结合

23、可被其他特异性配体置换。换。受体占领学说受体占领学说由由Clark于于1926年提出:年提出:受体必受体必须与药物结合才能被激活并须与药物结合才能被激活并产生效应。效应的强弱与被占领的受体数量成正比,全部受产生效应。效应的强弱与被占领的受体数量成正比,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出现最大效应。体被占领时出现最大效应。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占领同样比例的受体,但产生的实际上,占领同样比例的受体,但产生的效应相差甚远。效应相差甚远。 Ariens(1954年年)对经典的受体学说提出了对经典的受体学说提出了修正。药物与受修正。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仅需要体结合不仅需要亲和力亲和力(a

24、ffinity),而且还需具而且还需具内在活性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方具产生效应的能力。方具产生效应的能力。受体占领学说修正受体占领学说修正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作用强度作用强度K KD D反映亲和力大小,反映亲和力大小,K KD D与亲和力成反比;与亲和力成反比;pD2(pD2(亲和力指数亲和力指数, =-logK, =-logKD D) ) : :产生产生50%50%最大效应时的激动剂的摩最大效应时的激动剂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尔浓度的负对数(EC(EC5050的负对数的负对数) )。与亲和力成正比与亲和力成正比亲和力亲和力 (Affinity)(Affin

25、ity)E Emaxmax100% -100%100% -100%DRDR R RT T 内在活性内在活性 (Intrinsicactivity,)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激活受体的能力激活受体的能力E E= = 效能效能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激动药激动药(agonist)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受体而产生效应。完全激动药完全激动药(1)部分激动药部分激动药(partialagonist):):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

26、活性较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弱(1)的药物。的药物。例如:例如:镇痛新既有激动吗啡受体作用,又有拮抗吗啡受体作用,故镇痛新既有激动吗啡受体作用,又有拮抗吗啡受体作用,故镇痛作用较弱但成瘾性较小。镇痛作用较弱但成瘾性较小。部分激动药部分激动药(partialagonist)【特点】【特点】 KD值不小,值不小, 0 100%,具有激动药和拮抗药的,具有激动药和拮抗药的双重特性双重特性。 + +高浓度部分激动药高浓度部分激动药高浓度部分激动药高浓度部分激动药激动药激动药激动药激动药+ +低浓度部低浓度部低浓度部低浓度部分激动药分激动药分激动药分激动药E ElogClogC拮抗药拮抗药 ant

27、agonist antagonist (0 0)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竞争性拮抗药竞争性拮抗药 competitive antagonistscompetitive antagonists非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 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s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s降低其亲和力,而不改变内在活性(降低其亲和力,而不改变内在活性( Emax Emax不变);不变);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行右移;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行右移;竞争性拮抗药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可逆性结合。与

28、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可逆性结合。竞争性拮抗药的作用强度通常用拮抗参数竞争性拮抗药的作用强度通常用拮抗参数pA2表示。表示。pA2值的大小值的大小反映竞争性拮抗药对相应激动药的拮抗程度。反映竞争性拮抗药对相应激动药的拮抗程度。 在实验系统中加入拮抗药后,若在实验系统中加入拮抗药后,若2倍浓度的激动药所产生的倍浓度的激动药所产生的效应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激动药引起的效应,则所加入拮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激动药引起的效应,则所加入拮抗药的摩尔浓度抗药的摩尔浓度(mol/L)的负对数称为的负对数称为pA2值。值。ElogC激动药激动药低浓度拮抗药低浓度拮抗药高浓度拮抗药高浓度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

29、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antagonists)非竞争性拮抗药多指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相对不可逆非竞争性拮抗药多指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它能引起受体构型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的,它能引起受体构型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而激动药不能竞争性对抗这种干扰。体的正常结合,而激动药不能竞争性对抗这种干扰。pD2是非竞争拮抗剂的亲和力参数是非竞争拮抗剂的亲和力参数。激动药激动药激动药激动药低剂量拮抗药低剂量拮抗药低剂量拮抗药低剂量拮抗药高剂量拮抗药高剂量拮抗药高剂量拮抗药高剂量拮抗药ElogC总结: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拮抗药总结: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拮抗药左图左图竞

30、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影响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影响右图右图非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影响非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影响箭头表示当拮抗药浓度增加时,激动药量效曲线的移动方向箭头表示当拮抗药浓度增加时,激动药量效曲线的移动方向或激动药水平降低或激动药水平降低长期用拮抗药长期用拮抗药受体与配体作用过程中,其有关的受体数目、亲和力受体与配体作用过程中,其有关的受体数目、亲和力和效应力的变化。和效应力的变化。受体脱敏受体脱敏(receptordesensitization):长期用激动药长期用激动药受体数目、亲和力、内在活性受体数目、亲和力、内在活性 敏感性、反敏感性、反应性应性如:

31、异丙肾上腺素如: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治疗哮喘受体增敏受体增敏(receptorhypersensitization)如:普萘洛尔如:普萘洛尔下调和上调(受体密度改变)下调和上调(受体密度改变)五五 、受体的调节、受体的调节六、受体类型六、受体类型1. G蛋白耦联受体蛋白耦联受体2.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4.细胞内受体(甾体激素、甲状腺激素、细胞内受体(甾体激素、甲状腺激素、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维生素A)5.其他酶类受体其他酶类受体 肽链,肽链,7 7个个-螺旋反复穿过细胞膜螺旋反复穿过细胞膜 氨基酸组成不同导致配体特异性

32、氨基酸组成不同导致配体特异性 细胞内部分有细胞内部分有GPGP结合区结合区1、G蛋白耦联受体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分类蛋白分类兴奋型兴奋型G蛋白蛋白(stimulatoryGprotein,Gs)激活激活AC使使cAMP抑制型抑制型G蛋白蛋白(inhibitoryGprotein,Gi)抑制抑制AC使使cAMP磷脂酶磷脂酶C型型G蛋白蛋白(PIPLCGprotein,Gp)激活磷脂酰肌醇特异的激活磷脂酰肌醇特异的PLC转导素转导素(transducin,Gt)及及GoGo参与参与Ca2+及及K+通道的调节通道的调节离子通道按生理功能分类,可分离子通道按生理功能分类,可分为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配体门控

33、离子通道及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电压门控离子通道。2、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4-54-5个亚单位个亚单位(肽链)组(肽链)组成,反复成,反复4 4次次穿过细胞膜穿过细胞膜受体活化受体活化离子通道开放离子通道开放膜去极化膜去极化或超极化或超极化 胰岛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胰岛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的蛋白激酶的活性活性,称为酪氨酸激酶受体,称为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kinasereceptor)。胞内有可被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胞内有可被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受体变构,酪氨酸磷酸化,激活酪氨酸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受体变

34、构,酪氨酸磷酸化,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引起一系列细胞内信息传递。蛋白激酶,引起一系列细胞内信息传递。3、酪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如类固醇激素等,在细胞内有相应的受体,称为细胞如类固醇激素等,在细胞内有相应的受体,称为细胞内激素受体内激素受体(cellnuclearhormonereceptor)。所形成的激。所形成的激素受体复合物,在细胞核中产生作用。素受体复合物,在细胞核中产生作用。4、细胞内激素受体、细胞内激素受体5、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在生理状态下可与细胞因子形成高亲和力结合,它们在在生理状态下可与细胞因子形成高亲和力结合,它们在体内的受体称为细胞因子受体体内的受体称为细胞因

35、子受体(cytokinereceptor)。如:白细胞介素、红细胞生成素、催如:白细胞介素、红细胞生成素、催乳素以及生长激素乳素以及生长激素七、七、细胞内信号转导细胞内信号转导细胞外信号如何进入细胞内?细胞外信号如何进入细胞内? 通过膜上的信号系统,增加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浓度通过膜上的信号系统,增加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浓度而发挥作用。而发挥作用。第一信使:第一信使:多肽类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配多肽类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配体)(体)(包括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两大类)等细包括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两大类)等细胞外信使物质。胞外信使物质。第二信使:第二信使: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第一

36、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的信息分子。息分子。G蛋白(信号转导及放大)、蛋白(信号转导及放大)、cAMP、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肌醇磷脂、钙离子。第三信使:第三信使:负责细胞核内外信息传递的物质,包括生长负责细胞核内外信息传递的物质,包括生长因子、转化因子等。参与基因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因子、转化因子等。参与基因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肿瘤的形成等过程。肿瘤的形成等过程。第第二二信信使使系系统统示示意意图图本本章章思思考考题题1.什么是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理效应选择性什么是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理效应选择性与药物与药物作用特异性的关系?作用特异性的关系?2.药理效应与疗效、副反应之间的关系?药理效应与疗效、副反应之间的关系?3.从药物的量从药物的量-效曲线可获得哪些重要信息?效曲线可获得哪些重要信息?4.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的内涵?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的内涵?5.反映激动药内在活性和亲和力的参数?反映激动药内在活性和亲和力的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