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ppt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五五章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概念、 作用、内容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资料的收 集与整理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概念、作用与内容的概念、作用与内容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概念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概念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指在一个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对全区域各类土地的利用类型、质量,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土地的生产率和利用率等方向所作的分析,明确本区域土地资源潜力及特点,以及土地利用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规划依据。
2、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作用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作用 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起点和重要依据。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可以掌握规划区域的以下情况: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与布局特点;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果;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 1、土地利用数量、质量、结构分析 2、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土地后备资源及其潜力分析 4、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5、土地利用宏观经济效益分析 6、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 7、土地利用现状评述第二节第
3、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一、政策、决策资料的收集一、政策、决策资料的收集二、历史、现状等文字资料的收集与评价二、历史、现状等文字资料的收集与评价 (一)气候条件 (二)水资源条件 (三)土地资源条件 (四)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五)骨干性工程措施情况 (六)社会经济资源情况三、测绘图件的收集三、测绘图件的收集 目前,我国全部土地都已被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所覆盖,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应根据规划区域的大小,采用相应的比例尺。如:省级:1100万;县级或相当于县级的范围:15万或110万。 为了取得较详细的地形、地物资料,工作底图也可选用l2.5
4、万、1l万等大比例尺图件。 卫星遥感图和平面影像图等将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图件。 四、资料整理与评价四、资料整理与评价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一、土地利用数量、质量和结构分析一、土地利用数量、质量和结构分析 (一)农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分析 1.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耕地耕地是指人们经常翻耕、耙耘,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土地,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作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间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新开垦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海涂、荒草地、盐碱地。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内容:耕地面积及其在土地
5、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菜地、旱地的面积及在总耕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水资源状况及灌溉条件;分析计算各类作物占用耕地的面积及所占比例;计算区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并将其与全国、省、同类县 的平均 水平比较,说明该区域人均耕地的多少。 耕地质量的好坏是耕地肥力、水土流失情况、坡度情况、 涝洪灾害情况、生产力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综合反映。耕地质量分析是分析各种质量的耕地在总耕地中所占的比例,以揭示区域耕地的整体质量。 2.园地利用现状分析 园地园地是指以采集果、叶、根、茎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园地又分为果园、桑园、
6、茶园、橡胶园和其它园地。 园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 园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各类园地面积和分布状况,各类园地面积占总园地面积的比例,园地的生产情况及人均占有量,以及园地商品率。3.林地利用现状分析 林林地地是指生长乔木、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点在内的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林地又分为有林地、灌木林、蔬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作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资源,提高地力,提供木材,解决农村燃料等作用。 林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内容是: 林地面积及其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比例,并对林地内部结构、数量
7、、分布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于有林地可进一步分析说明其中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经济林的面积及各自在有林地中所占比例。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本区域各类林业用地的基本情况及开发利用状况,阐明规划区域内林地的整体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的潜力。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本区域各类林业用地的基本情况及开发利用状况,阐明规划区域内林地的整体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的潜力。 4.牧草地利用现状分析 牧草地牧草地是指以生长草本植被为主,用于牧业生产的土 地。它又分为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草地的生产水平决定于气候、土壤与水源条件,也决定于草种 结构、草质和管理水平。 牧草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 牧草地面积及其占该区
8、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并对牧草地内部结构、数量、分布、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二级地类占牧草地总面积的比例。同时分析各类草地的产草量,自然条件,载畜量等具体内容,说明本区域牧草地的主要种类、特点、生产水平、发展潜力等。(二)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及结构分析 1.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现状分析 居居民民点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是指城乡居民点及其居民点以外的独立工矿、国防和名胜古迹等用地。 分析的主要内容内容是: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及其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并分析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内部的城市用地、集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盐田、特殊用地的面积及在区域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中的比
9、例;进一步分析研究城市和农村居民点中的人均用地面积,户均用地面积,工矿用地单位产品产量占地面积,用此说明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基本情况,居民点及独立工矿内部土地存量及存在问题,为非农业建设用地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2.交通用地现状分析 交交通通用用地地是指居民点以外的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分析主要内容内容包括: 交通用地面积及其在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例,其中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等用地的面积及其在交通用地中所占的比例;分析交通密度、通车里程、道行能力、道路等级等现有交通网是否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水域现状分析 水域水域是指陆地
10、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垦殖三年以上的滩地,海滩中的耕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水域中又分为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平、苇地、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物、冰川及永久积雪。 水域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内容包括: 水域面积及其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河流水面,湖泊、水库、坑塘水面,苇地、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物、冰川及永久积雪面积及其在水域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并进一步分析研究河流水面,水库水面,湖泊水面,坑塘水面的利用率,水产养殖的产量、产值情况;分析研究滩涂的可开垦率以及开发后土地的质量状况,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未利用土地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分析 未利用土地未
11、利用土地是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未利用土地又分为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和其它未利用土地。 未利用土地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内容包括: 未利用土地面积及其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未利用土地的主要类型及其比例;可开发利用土地类型、面积及分布状况,适宜开发利用方向、开发利用潜力及存在的制约因素等。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在各类用地分析的基础上,收集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土地利用资料,采用纵向对比的方法对土地利用面积、结构、分布的演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三、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 土土地地后后备备资资源源潜潜力力分分析析就是要弄清各类可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开发
12、利用方向,为确定本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战略,制定土地后备资源开发规划,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土地开发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奠定基础。四、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反映土地利用是否充分、科学合理,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净面积和毛面积之比、复种指数、森林覆盖率、农林牧用地比、人均占有土地、人均占有农林牧用地数量和生产、生活用地之比等方面。 1.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率率 它是已利用土地面积和土地总面积的百 分比,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资源潜力的指标。即: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2.土地垦殖率土地
13、垦殖率 它是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土地的开发程度以及种植业的发展程度。即: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3.农农业业用用地地率率 是指大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大农业的发展程度。即: 农业用地率=农业用地面积/总土地面积100%4.耕耕地地复复种种率率 是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耕地的利用效率和程度。即:耕地复种率=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总耕地面积100%5.粮粮食食作作物物复复种种率率 是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粮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映粮占耕地的利用效率。即: 粮食作物复种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占耕地
14、面积100%6.建建设设用用地地率率 是建设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建设用地占地情况。即:建设用地占地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交通 用地面积)100%7.载载畜畜量量 是指每平方公里草原所放养的牲畜头数,反映牧区草原利用程度。即: 载畜量=放养各种牲畜总头数/放牧草原面积(km2) 草场载畜量指数=草场实际载畜量/草场容许载畜量8.水水面面利利用用率率 是指已利用的水面面积占水面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水面利用的程度。即: 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五、土地利用宏观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单位土地面积的社会总产值,社会净产值及
15、总收入单位土地面积的社会总产值,社会净产值及总收入。 2.单单位位播播种种面面积积的的产产量量 是指单位土地播种面积生产 的物质产品数量,用以反映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即:单位面积产量=某作物产量/某作物播种面积3.单单位位农农业业用用地地总总产产值值 用以反映农业技术措施效果和土地利用情况。即: 单位农业用地总产值=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 用地面积4.单单位位耕耕地地面面积积的的产产量量(产值) 用以综合反映耕地的农业技术水平和利用水平。5.单单位位土土地地面面积积净净产产值值 用以表明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动创造的价值水平。即: 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农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 资料价值)/土地面
16、积6.单单位位土土地地面面积积纯纯收收入入(土地盈利率) 用以表明单位土地面积的收入水平和对社会的贡献。即:单位土地面积纯收入=(农产品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7.单单位位面面积积草草地地畜畜产产品品产产量量 用以表明单位面积草地的生产能力。8.单单位位面面积积水水面面水水产产品品产产量量(产值) 用以表明单位面积水面的生产能力或生产水平。即:单位面积水面水产品产量(产值)=水产品产量(产值)/全部可利用水面9.人人均均占占有有各各类类农农产产品品产产量量 包括粮、棉、油、瓜菜、肉、蛋、奶、鱼、果品等,用以反映本区域人民对各类农产品的占有水平和消费水平。10.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 是
17、反映农业经济发展和经济效果的综合指标,它是按农村总人口平均的农村经济纯收入。即:农村人均经济纯收入=农村个人所得总收入/农村人口六、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 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生生态态效效益益是指根据生态平衡规律,通过土地开发利用所创建新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七、土地利用现状评述 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现现状状评评述述,实际上就是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土地利用做出结论,明确区域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后备资源潜力,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并弄清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本方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本方法1、动态变化分析法2、指标对比分析法3、定性和定量
18、分析法4、图上分析法5、静态分析法6、动态分析法7、横向分析法8、纵向分析法9、单项分析法10、综合分析法等1、动态分析法利用不同时间的调查、统计资料和数据,总结分析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利用语言阐述动态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列表分析动态变化情况;绘图分析动态变化情况和趋势;或综合运用。2、指标对比分析法利用相同指标体系,从纵向(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或横向(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衡量社会、经济某项指标的高低、好坏、变化的快慢及程度等(土地利用合理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果等)。可运用语言表述对比、列表对比、绘图对比等形式。3、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指对于某些可量化指标,利用计算出的具
19、体数量衡量指标的程度,如土地开发程度、土地经济效益等;定性分析指对于某些指标不能具体量化,只能用语言给以定性表述,如对生态条件改善的描述等。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通常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静态分析法和单项分析法,即采用定性描述与单项定量指标评价相结合,从静态角度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比例结构及空间聚散程度等。单项分析的主要指标:1、各级地类比重%100= =土地总面积土地总面积某级地类总面积某级地类总面积某级地类比重某级地类比重2、各地类人均面积= =总人口数总人口数某级地类总面积某级地类总面积某级地类人均面积某级地类人均面积3、各地貌类型区各地类比重%100= =某地貌类型区总
20、面积某地貌类型区总面积某地貌类型区某地貌类型区某级地类总面积某级地类总面积某地貌类型区某地貌类型区某级地类比重某级地类比重4、各坡度级耕地比重%100= =耕地总面积耕地总面积某坡度级耕地面积某坡度级耕地比重5、各海拔高度范围耕地比重%100= =耕地总面积某海拔耕地面积某海拔高度范围耕地比重三、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方法采用纵向分析、定量分析、动态分析,利用历年各地类面积动态变化资料,用定量指标,从纵向和动态角度分析评价各类土地资源面积变化状况及其规律,尤其是耕地和非农建设用地变化及其规律的分析评价。采用指标:1、各地类年均变化量= =该时段年数某时段某地类变化面积某地类年均变化量2、各地类人
21、均面积变化量末期人均面积- -= =基期人均面积某地类人均变化量3、人均(户均)城镇用地面积变化量末期人均城镇用地面积- -= =基期人均城镇用地面积人均城镇用地变化量4、人均(户均)村庄用地面积变化量末期人均村庄用地面积- -= =基期人均村庄用地面积人均村庄用地变化量5、交通密度变化量末期交通密度- -= =基期交通密度交通密度变化量6、森林覆盖率变化量末期覆盖率- -= =基期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变化量四、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通常采用定量分析、横向分析、单项分析,即利用有关数据资料,采用定量的单项指标,通过与相邻或上级相应指标的横向比较,评价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常用指标: 1、土地利用率用已利
22、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表示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资源潜力的指标。2、土地垦殖率用耕地面积与总土地面积之比,反映土地的开发程度及种植业的发展程度。3、农业用地率指大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大农业的发展程度。4、耕地复种率(复种指数)用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其所占耕地面积之比,反映耕地的利用效率和程度。5、粮食作物复种率用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粮食作物占耕地面积之比,反映粮占耕地的利用效率。6、森林覆盖率用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土地的林业利用程度。7、草地载畜量指单位面积草原所放养的牲畜头数,反映牧区草原利用程度。草地面积各类放牧牲畜总头数草地载畜量
23、= =8、水面利用率指已利用水面占总水面面积的百分比,反映水面利用的程度。9、建设用地率指建设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建设用地占地情况。10、建筑容积率指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总面积之比,用以说明城镇土地利用程度。%100= =用地总面积建筑总面积建筑容积率11、建筑密度(建蔽率)即建筑覆盖率,指一定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与建设用地总面积之比,用百分比表示,用以说明建筑分布的疏密程度及土地利用率。其他还有:人均(户均)居民点用地面积;耕地灌溉率;单位耕地机械动力数;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单位耕地用工量;单位土地资金集约度;单位产值占地率;交通密度等。五、土地利用
24、效益(生产率)分析 土地生产率指土地现状利用水平下的生产能力,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通常采用定量分析、横向分析、单项分析和综合分析,即采用定量的单项分析指标或多项定量指标综合分析,通过现状土地生产率分析,与其他相同条件区域生产率比较,可评价本区域生产率的高低;与生产潜力比较,可得出生产潜力的大小,为发展生产提供依据。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单位土地收益多少或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收益;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指标有人均商品量、商品率(为社会提供物质需求的需要)、人均税金、人均资源量、人均耕地、人均林地、人均绿地等,为社会提供满足需求的各种资源量越多,土地开发利用越好;土地利用生态效益:
25、指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造成某种影响的效应。主要指标有: 1、经济效益指标土地产出率;土地利用产投比;单位土地盈利率等2、社会效益指标人均各业用地面积;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总收入等3、生态效益指标水土流失面积指数;土地沙化面积指数;土地盐渍化面积指数;受灾面积指数;林地覆盖率等单位播种面积产量:用以反映农业技术与精耕细作水平。 单位面积产量=某作物产量/该作物播种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量或产值:用以综合反映耕地的农业技术水平和利用水平。 单位耕地面积产量或产值=总产量或产值/ 耕地面积单位农业用地总产值:用以反映农业技术措施效果和土地利用情况。单位土地面积净
26、产值:用以表明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动创造的价值水平。单位土地面积纯收入(土地盈利率):用以表明单位面积土地的收入水平和对社会的贡献。单位面积草地畜产品产量:用以表明单位面积草地的生产能力。单位水面水产品产量或产值:用以表明单位水面的生产能力或生产水平。全部可利用水面本区域水产品产值或产量单位水面水产品产值或产量= =人均占有各类农产品产量:包括粮、棉、油、瓜菜、肉、蛋、奶、鱼、果品(干鲜果)等,用以反映本区域人民对各类农产品的占有水平和消费水平。农村人均纯收入:是按农村总人口平均的农村经济纯收入,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效果的综合指标。六、土地潜力分析通常采用定量分析、静态分析和单项分析,即采用静态
27、的、定量的单项指标分析,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增产潜力和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主要指标:高产(中低产)田比重;单位面积高产(中低产)田产量;低产果(茶)园比重;未成林造林地比重;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低产水面比重;后备土地资源比重;人均后备土地资源数量等。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评述(分析报告)土 白地 蕉利 镇用 二现 零状 零图 五 年 土地利用现状评述是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从量的分析过渡到质的认识的过程。通过现状评述,要总结区域土地利用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找出土地利用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今后合理利用土地的设想。主要内容:一、基本情况概述 包括地理位置、行政辖区、自然条件、
28、经济条件、生态条件等。1、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地貌类型、地势走向、海拔等);水资源(河流、湖泊及有关水文、水资源数据);气候气象;土壤(土壤类型、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等);植被(森林、草原等天然及人工植物情况);水文地质等。 2、经济条件行政区划与人口(总人口、城镇与农村人口数及所占比重、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数及所占比重);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发展水平(如国民经济历年总产值、总产量、总收入等);主要产业的生产情况(产量、产值);交通运输、水利、能源;城镇分布状况等。3、生态条件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情况;土壤污染情况;草原退化现象;土地荒漠化现象等。二、二、土地利用分析1、土地利用历史沿革
29、与现状主要介绍社会、人口、行政辖区历史变化过程和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特点等历史变化过程利用多年土地利用统计资料,分析土地面积、用地结构和布局变化,归纳土地变化和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政策因素的变化规律,从动态变化中得出土地利用的特点、经验和成就。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各种用地结构特点、问题和分布规律,土地利用结构的历史变化及利用趋势,土地利用总的结构特点和问题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分析土地利用率的特点、问题,后备土地资源,已利用土地的潜力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各种用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评价,指出问题及原因总结土地利用特点3、总结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是土地利用现状
30、分析的目的和核心。如:人地矛盾;各部门是否争地;结构是否失调;建设用地比例是否合理;土地利用权属界线是否清晰;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土地利用方式集约或粗放是否恰当;水土资源是否平衡;土地利用的生态指标(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土地盐渍化、沙化、低产田比例及分布等、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否良好。4、提出土地利用建议调整用地结构的设想:在总结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设想。总体上建设用地比例要适当控制,合理调整农林牧比例及分布,用地结构必须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途径,如改善土地组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增加投入(如水利设施),改良土壤等。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建议,如经济效益方面,加
31、速改革,搞好土地开发,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开源和节流,加强土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第五节 珠海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土地利用空间演变过程(一)1980年代:起步阶段城市建设主要是单中心连片式的扩张,以围绕澳门附近的几个组团的开发为主。(二)1990年代前期:扩张阶段建设用地扩张特点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转变,并逐渐形成了东、西两个片区的开发建设模式。 (三)1990年代后期:停滞阶段由于投资、项目的分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发展动力不足,建设用地扩张与前一阶段没有本质变化,延续了多点分散布局的特点。(四)2000年以来:稳步阶段从2000年开始,市计划工作会议决定重点开发金鼎、唐家、南湾
32、、横琴、淇澳等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取得稳步发展,但空间格局没有多大变化,不同的是,这一阶段开发建设重点由东区向西区转移,西区的高栏港区、斗门区建设用地增长较快。(五)土地利用空间演变规律1980s年代是特区起步阶段,以围绕澳门周边地区的开发为主,形成了以香洲为主的中心城区;1990s前期是珠海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形阶段,西区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并促使了城市空间结构向多中心的发展转变,但这一时期西区仍然处于相对弱小的地位,是一个以中心城区为强中心,西区为弱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1990s后期是一个相对停滞阶段,处在调整阶段;2000以来,西区进一步得到开发,逐渐发展成为和中心城区相当的一个强中心,城
33、市空间结构逐渐均衡化。 二、珠海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土地利用空间分布1、总体分布情况 :土地利用面积最大的是斗门区,其次为金湾区,万山区最小。农用地面积最多的也是斗门区,其次为金湾区、香洲区、万山区。建设用地最多的是香洲区,而未利用地最多的则是金湾区。土地利用结构上来看,农用地比例最大的是斗门区,占70以上;建设用地比例最大的是万山区,占50左右;而未利用地比例最大的是金湾区,占20以上;香洲区三大类土地利用的结构相对较为平衡。 2、农用地分布情况 耕地、园地最多的是斗门区,林地最多的是香洲区,其他农用地最多的也是斗门区。金湾区的耕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都比较多,均位居第二。万山区农用地
34、面积较少,其中最多的是林地。 农用地利用结构上看,耕地比例较高的是斗门区和金湾区;园地比例斗门区最高,其次为香洲区、金湾区;林地比例最大的是万山区,其次为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其他农用地比例最大的是斗门区,其次为金湾区、香洲区。 珠海市农用地数量和结构分析 地地类名称名称香洲区香洲区万山区万山区斗斗门区区金湾区金湾区合合计耕地耕地1468.83 0.00 10137.35 6395.28 18001.46 园地园地1422.83 0.00 4629.84 1460.62 7513.29 林地林地15006.18 2069.26 10802.39 10878.38 38756.21 草地草地4
35、.20 0.00 5.27 222.59 232.06 其他其他农用用地地4808.26 0.46 19617.44 9503.48 33929.64 农用地合用地合计22710.29 2069.72 45192.29 28460.35 98432.66 珠海市农用地数量和结构分析 3、建设用地分布情况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香洲区最多,其次为金湾区、斗门区、万山区;交通用地最多是金湾区,其次为香洲区、斗门区;水利设施用地最多的是斗门区,其次为香洲区、金湾区。从结构上看,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占绝大部分,比例均在80以上,其中万山区几乎所有建设用地都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仅有少量,合
36、计不到15公顷的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交通用地金湾区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斗门区、香洲区;水利设施用地比例最大的是斗门区,其次是香洲区、金湾区。珠海市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 地地类名称名称香洲区香洲区万山区万山区斗斗门区区金湾区金湾区城城镇用地用地7605.21 379.14 2087.09 2679.98 农村居民点村居民点672.92 18.01 2494.08 1063.28 独立工独立工矿用地用地3643.19 452.56 4649.07 5646.43 特殊用地特殊用地1023.07 3333.66 51.44 618.46 交通运交通运输用地用地1205.90 7.63 1
37、082.29 1979.68 水利水利设施用地施用地646.69 7.40 848.81 375.50 建建设用地用地14796.98 4198.40 11212.79 12363.33 占建占建设用地用地总量百分比量百分比34.76%9.86%26.34%29.04%珠海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形势分析珠海市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 4、未利用地分布情况 未利用地分布最多的是金湾区,其次是斗门区、香洲区、万山区。其中裸土地较多的是斗门区和金湾区;裸岩、石砾地较多的是金湾区和香洲区;河流水面最多的是斗门区,但金湾区和香洲区也拥有大致相当的河流水面;滩涂最多的是金湾区,其次是香洲区,斗门区滩涂相
38、对较少;其他类型的未利用地香洲区面积较大,其次是金湾区。 从结构上看,裸土地比例较大的是斗门区和金湾区;裸岩、石砾地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均在67之间;河流水面斗门的比例最大,达70以上,其次为香洲区、金湾区;滩涂比例最大的是金湾区,达50以上,其次为香洲区,40左右,斗门区仅有10左右。 (二)土地利用空间结构1、农用地空间结构、农用地空间结构珠海市农用地空间分布上主要有“一大二小”三大片组成:西区陆域片、横琴南屏片和唐家湾片,此外还有呈点状分布的多个海岛组成。归结起来农用地的空间结构可用“一大二小,三片多点”来形容。 2、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呈带状,中部的“南水红旗南屏拱北吉
39、大香洲前山唐家湾” 北部是“平沙乾务井岸白焦” 南部是三灶镇的一个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地带 一条南北走向的分布带:“井岸白藤湖红旗三灶” 3、未利用地空间结构 珠海市未利用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分别是三灶横琴集中区、唐家湾东北部集中区、平沙南水集中区和担杆镇集中区。其中三灶横琴集中区是珠海市未利用地分布最为集中地区,集中了全市60以上的未利用地。珠海市未利用地的空间结构表现为“一个中心,四个集中点”。(三)现状存在问题1、土地利用效益不高、土地利用效益不高工工业业用用地地经经济济效效益益约约为为650万万元元/公公顷顷,在在珠珠三三角角地区属于偏低;地区属于偏低; 2、海岛开发利用程度低、海岛开发利用程度低由由于于目目前前科科技技水水平平和和投投资资实实力力所所限限,海海岛岛资资源源的的开发利用程度仍然不高。开发利用程度仍然不高。 3、闲置土地较多、闲置土地较多4、耕地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矛盾突出、耕地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矛盾突出珠海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