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学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制造2025学习材料(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52025目录页工业4.0到来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工业4.0工业4.0的发展历程第四次工业革命系统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第三次工业革命用电子和IT技术实现制造流程的进一步自动化第二次工业革命随着基于劳动分工的、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制造设备的出现18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现在1784年第一台纺织机1870年第一条生产线美国辛辛那提屠宰场1959年第一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工业1.0:机器制造,机械化生产;工业2.0:流水线,批量生产,标准化;工业3.0:高度自动化,无人/少人化生产;工业4.0:网络化生产,虚实融合。工业4.0的概念工业4.
2、0的概念通过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将工厂与工厂内外的事物和服务连接起来,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构建新的商业模式的产官学一体的项目。“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工业4.0简介发展优势在生产能力上,工业4.0将确保仅一次性生产,且产量很低时的获利能力,确保工艺流程的灵活性和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工业4.0将使人的工作生涯更长,工作与生活更加平衡,高工资时产业仍有强大竞争力。实现方式主
3、要是通过深度应用CPS(信息物理系统),总体掌控从消费需求到生产制造的所有过程,由此实现高效生产管理。工业4.0三大主题123u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u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务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u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工业4.0三大趋势在未来,生产过程中
4、的每一步都将在虚拟世界被设计、仿真以及优化,为真实的物理世界包括物料、产品、工厂等建立起一个高度仿真的数字“双胞胎”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完美融合生产网络在未来的只能工厂中,产品信息都将被输入到产品零部件本身,他们会根据自身生产需求,直接与生产系统和设备沟通,发出下一道生产工序指令,指挥设备进行自组织生产。这种自主生产模式能够满足每个用户的“定制需求”制造运行管理系统(MOM)将帮助生产价值链中的供应商获得并交换实时的生产信息。供应商所提供的全部零部件都将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顺序到达生产线。三大趋势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业4.0应用场景减少能耗当前汽车车身激光焊接生产线运行具有间歇性。间歇期各种设备的能
5、耗占总能耗的12%。工业4.0之下,采用“网络唤醒模式”,可大幅减少间歇期能耗。工业4.0应用场景生产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当前产品设计已被高度固化,客户不可以将跨一款车的雨刷器用于跨厂商的其它车型。工业4.0之下,设计、生产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完成端到端的从客户需求到加工制造等各方面的配置,以较低的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产量很低仍能获利的一次性生产,为客户生产该款雨刷器。工业4.0应用场景动态生产线当前汽车生产线也是高度静态配置,不可能将同一厂商不同产品组的部件相互置换。比如,客户不能将同是大众品牌下的保时捷的坐椅用于大众其它车型。工业4.0之下,将形成动态生产线,实现车辆的混装并确保匹配。
6、工业4.0简介远程维护服务在工业4.0之下,生产系统将如同“社会机器”,以类似于社交网络的方式运转,自动连接到云平台搜索合适的专家处理问题。专家将通过集成的知识平台,通过移动设备更有效地进行传统的远程维护服务。中国距离工业4.0还有多远中德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领2014年10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德国期间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联合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领,重点突出了双方在制造业就“工业4.0”计划的携手合作。双方将以中国担任2015年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合作伙伴国为契机,推进两国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借鉴了德国的工业4.
7、0计划,我国也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2015年5月19日正式印发,在部分地区已经展开了试点工作,要在2025年对制造业完成升级转型。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用人成本的上升,我国的制造业亟需转型。虽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工业4.0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相信就在不远的未来大家就会体验到工业4.0带来的便利!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工信部表示,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
8、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步,将指导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总理对此说了啥?“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自从2014年12月被首次提出来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5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2025”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将在国际合作中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与,利用国际产能合作等机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希望有关国家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倡导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共同反对保护主义。中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世界。中国制造2025发展形势和环境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
9、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
10、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第一章发展形势和环境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背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
11、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
12、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发展形势和环境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
13、、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
14、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
15、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
16、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
17、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第二章战略方针和目标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
18、设对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强的历史跨越。中国制造2025基本方针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质量为先质
19、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结构优化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20、人才为本人才为本。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中国制造2025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针对制
21、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破。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
22、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
23、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第二步:到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
24、业体系。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类别指指标2013年年2015年年2020年年2025年年创新能力新能力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880.951.261.68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1(件)0.360.440.701.10质量效益量效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283.183.584.585.5制造业增加值率提高-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7.5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6.5左右(“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两化融合两化融合宽带普及率3(%)3750708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
25、普及率4(%)5258728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27335064绿色色发展展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18%比2015年下降34%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22%比2015年下降4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23%比2015年下降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2657379第三章任务和重点战略任务和重点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