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学总论PPT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85096428 上传时间:2024-09-01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6.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学总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学总论PPT课件(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第二篇 病毒学病毒学第第2222章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基本性状第第2323章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第2424章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第2525章章 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 第第2626章章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第第2727章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 第第2828章章 肝炎病毒肝炎病毒第第2929章章 虫媒病毒虫媒病毒 第第3030章章 出血热病毒出血热病毒第第3131章章 疱疹病毒疱疹病毒 第第3232章章 反转录病毒反转录病毒第第3333章章 其他病毒其他病毒 第第3434章章 朊粒朊粒杨杨 娥娥 第第2222章章 病毒的基

2、本性状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病毒(Virus)(Virus)微小微小简单简单一种核酸一种核酸活细胞内寄生活细胞内寄生复制复制非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病毒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人类传染病人类传染病75%75%由病毒引起由病毒引起有些病毒传染性极强,流行很广,有效药物少,可有些病毒传染性极强,流行很广,有效药物少,可引起世界大流行;引起世界大流行;有些病毒可引起持续性感染;病后可出现后遗症;有些病毒可引起持续性感染;病后可出现后遗症;与某些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密切相关;与某些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流行广泛,新的病毒还不断地被发现。流行广泛,新的病毒还不断地被发

3、现。第一节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第一节病毒的大小与形态大小:以大小:以纳米(纳米(nm)作为计量单位作为计量单位 20300nm,可通过滤菌器。,可通过滤菌器。观察工具:电子显微镜观察工具:电子显微镜葡萄球菌(1000nm) 牛痘病毒300250nmABCDEFG立克次体450nm衣原体390nmA、大肠杆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6595nm)B、腺病毒、腺病毒(70nm)C、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30nm)D、乙脑病毒、乙脑病毒(40nm)E、蛋白分子、蛋白分子(10nm)F、流感病毒、流感病毒(100nm)G、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病毒的形态:病毒的形态:多样化多样化病毒体:病毒

4、体:指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指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颗粒。毒颗粒。基本形态有五种。基本形态有五种。球形(近似球形)球形(近似球形) 如人类及动物病毒如人类及动物病毒杆形(丝状)杆形(丝状) 如植物病毒如植物病毒弹形弹形 如狂犬病毒如狂犬病毒 砖形砖形 如痘病毒如痘病毒蝌蚪形蝌蚪形 如细菌病毒(噬菌体)如细菌病毒(噬菌体)砖形(痘病毒)(痘病毒)子弹形(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蝌蚪形(噬菌体)(噬菌体)杆状(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第二节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一、病毒的结构一、病毒的结构 基本结构 辅助结构核衣壳核衣壳核酸核酸衣壳衣壳壳粒壳粒包

5、膜包膜蛋白质蛋白质多糖多糖脂类脂类病毒体结构模式图病毒体结构模式图壳粒壳粒衣壳衣壳核心(核样物)核心(核样物)核衣壳核衣壳包膜包膜包膜病毒包膜病毒包膜子粒包膜子粒一、病毒的结构一、病毒的结构(一)(一)核衣壳核衣壳 nucleocapsidnucleocapsid病毒体基本结构病毒体基本结构, , 由核心和衣壳构成核衣壳。由核心和衣壳构成核衣壳。有些病毒还有有些病毒还有包膜包膜。有包膜的病毒称为包膜病毒,有包膜的病毒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病毒体称为裸露病毒。无包膜的病毒体称为裸露病毒。 核衣壳核衣壳-核心(核心( core )成分:成分:核酸核酸+ +功能蛋白功能蛋白分类分类dsDNA ssD

6、NAdsDNA ssDNAdsRNA (+)ssRNA (-)ssRNAdsRNA (+)ssRNA (-)ssRNA功能:功能: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命特征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命特征。决定病毒的特性决定病毒的特性病毒复制病毒复制具有感染性具有感染性 核衣壳核衣壳衣壳衣壳(capsid) 核衣壳核衣壳衣壳衣壳(capsid)成分:壳粒成分:壳粒-蛋白质蛋白质对称型结构:对称型结构: 2020面体立体对称面体立体对称 螺旋对称螺旋对称 复合对称复合对称功能:功能: 保护病毒核酸保护病毒核酸 参与感染过程参与感染过程 具有抗原性具有抗原性衣壳所含壳粒数目及对称方式不同,可作为病毒鉴别和分类的依据衣壳

7、所含壳粒数目及对称方式不同,可作为病毒鉴别和分类的依据。二十面体立体对称螺旋对称螺旋对称复合对称复合对称 包膜包膜 (envelopeenvelope) 包膜包膜包膜包膜 核酸核酸核酸核酸基质蛋白基质蛋白基质蛋白基质蛋白 糖蛋白糖蛋白糖蛋白糖蛋白 包膜刺突刺突 包膜包膜 (envelopeenvelope)成分成分脂质层脂质层:脂质:脂质+ +少量糖类,对脂溶剂敏感少量糖类,对脂溶剂敏感刺突层刺突层:病毒糖蛋白、刺突:病毒糖蛋白、刺突 spikespike功能功能具有抗原性,构成病毒的表面抗原具有抗原性,构成病毒的表面抗原具有与宿主细胞膜亲和及融合的性能,参具有与宿主细胞膜亲和及融合的性能,参

8、与入侵与感染与入侵与感染保护核衣壳保护核衣壳包膜的有无可作为鉴定病毒的依据。包膜的有无可作为鉴定病毒的依据。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结构核心核心核心核心 衣衣衣衣 壳壳壳壳包包包包 膜膜膜膜EnvelopeEnvelope核核核核 衣衣衣衣 壳壳壳壳NucleocapsidNucleocapsid病毒颗粒病毒颗粒病毒颗粒病毒颗粒VirionVirion刺刺刺刺 突突突突 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结构 基本结构 辅助结构核衣壳核衣壳核酸核酸(DNA/RNA)衣壳衣壳(蛋白质)蛋白质)壳粒壳粒螺旋对称螺旋对称立体对称立体对称复合对称复合对称包膜包膜蛋白质蛋白质多糖多糖脂类脂类核心:核心:核酸(基因组核酸(基因组g

9、enomegenome)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复制)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复制 壳粒壳粒capsomere:capsomere: 衣壳衣壳capsid capsid 保护、介导、抗原性保护、介导、抗原性包膜包膜envelopeenvelope,包膜子粒,包膜子粒peplomere:peplomere:(刺突(刺突spikespike)保护、介导、抗原性保护、介导、抗原性存在形式多样存在形式多样大小悬殊大小悬殊(5(5400 Kb)400 Kb)重叠基因,具有真核重叠基因,具有真核基因的特点基因的特点复制方式多样复制方式多样部分核酸具有感染性部分核酸具有感染性DNAdsDNAssDNAdsRNARN

10、AssRNA( (正、负链)正、负链)分节段分节段RNARNA线状、环状线状、环状 1 1病毒核酸病毒核酸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结构蛋白结构蛋白 组成病毒体的成分组成病毒体的成分 衣壳蛋白衣壳蛋白多肽亚单位,有良好的抗原性多肽亚单位,有良好的抗原性 包膜蛋白包膜蛋白糖蛋白糖蛋白 基质蛋白基质蛋白连接衣壳蛋白与包膜蛋白的部分,连接衣壳蛋白与包膜蛋白的部分, 有跨膜及锚定功能区(有跨膜及锚定功能区(M M基质蛋白)基质蛋白) 非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 病毒内病毒内酶(药物作用的酶(药物作用的靶位靶位) 感染细胞内感染细胞内特殊功能蛋白(抑制宿主细胞)特殊功能蛋白(抑制宿主细

11、胞) 2 2病毒蛋白质:病毒蛋白质: 3 3脂类和糖脂类和糖 主要存在包膜中。主要存在包膜中。 功能功能 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第三节病毒的增殖第三节病毒的增殖特点:特点: 必须在必须在易感的活细胞易感的活细胞内进行。由宿主内进行。由宿主细胞提供病毒缺乏的酶系统、能量及原细胞提供病毒缺乏的酶系统、能量及原料等物质条件。料等物质条件。 以以自我复制自我复制方式进行。以病毒基因为方式进行。以病毒基因为模板复制出子代病毒基因。模板复制出子代病毒基因。(一)复制周期(一)复制周期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基因组复制,到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基因组复制,到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称

12、为一个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称为一个复制周期复制周期。吸附吸附(Adsorption)(Adsorption)穿入穿入(Penetration)(Penetration)脱壳脱壳(Uncoating)(Uncoating)生物合成生物合成(Biosynthesis)(Biosynthesis)装配与释放装配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Assembly and Release)吸附吸附穿入穿入生物合成生物合成组装与成熟组装与成熟释放释放1 1吸附吸附先吸附易感细胞方可穿入先吸附易感细胞方可穿入 (1 1)静电结合静电结合 先接触,随机、可逆。先接触,随机、可逆。 (2 2)

13、再吸附再吸附 宿主细胞表面特异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特异受体与V V体表面配体位点的结合,特异体表面配体位点的结合,特异, ,不可逆。不可逆。 2 2穿入:穿入: (1)(1)吞饮进入吞饮进入 无包膜无包膜V V; (2)(2)融合进入融合进入 有包膜有包膜V V; (3)(3)核酸直接进入核酸直接进入 噬菌体。噬菌体。3 3脱壳:脱壳:病毒核衣壳进入细胞,经蛋白酶降病毒核衣壳进入细胞,经蛋白酶降解衣壳,核酸游离并进入细胞的一定部位。解衣壳,核酸游离并进入细胞的一定部位。4 4生物合成:生物合成:早期基因转录、翻译,产生必早期基因转录、翻译,产生必须的须的复制酶和非结构蛋白复制酶和非结构蛋白( (

14、早期蛋白)早期蛋白);然后;然后开始病毒核酸的复制,并转录、翻译产生病开始病毒核酸的复制,并转录、翻译产生病毒毒结构蛋白(晚期蛋白)结构蛋白(晚期蛋白)。 6 6大类型大类型: 双链双链DNADNA病毒病毒 单链单链DNADNA病毒病毒 正单链正单链RNARNA病毒病毒 负单链负单链RNARNA病毒病毒 双链双链RNARNA病毒病毒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区域:区域:DNADNA病毒病毒 核内(除痘病毒)核内(除痘病毒) RNARNA病毒病毒 胞质(除流感病毒和部分副粘病毒)胞质(除流感病毒和部分副粘病毒) 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合成病毒核酸病毒核酸 子代核酸子代核酸 解链复制解链复制 细

15、胞细胞细胞细胞核内核内核内核内mRNA 早期蛋白早期蛋白(控制蛋白、酶蛋白控制蛋白、酶蛋白)mRNA 晚期蛋白晚期蛋白(结构蛋白、酶蛋白结构蛋白、酶蛋白)双链双链DNADNA病毒:病毒:细胞核内合成细胞核内合成DNADNA,胞质中合,胞质中合成病毒蛋白。成病毒蛋白。5 5组装、成熟与释放:组装、成熟与释放:l病毒种类不同,核酸、蛋白质在细胞内组装的病毒种类不同,核酸、蛋白质在细胞内组装的 部位和方式不同部位和方式不同(1) DNA(1) DNA病毒病毒 大多在细胞核内组装;痘病毒除外大多在细胞核内组装;痘病毒除外 RNARNA病毒病毒 大多在细胞质内组装;大多在细胞质内组装;(2) (2) 裸

16、露病毒裸露病毒装配成核衣壳为成熟的病毒体装配成核衣壳为成熟的病毒体; ; 包膜病毒包膜病毒须包有细胞膜或核膜方为成熟的病毒体须包有细胞膜或核膜方为成熟的病毒体(3) (3) 释放方式:释放方式: 包膜病毒包膜病毒出芽释放出芽释放 裸露病毒裸露病毒破胞释放破胞释放 逆转录病毒复制示意图(二)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二)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1 1病毒的异常增殖病毒的异常增殖(1 1)顿挫感染顿挫感染 abortive infectionabortive infection 由于宿主细胞提供条件不足,导致进入的病毒不能由于宿主细胞提供条件不足,导致进入的病毒不能完成复制周期完成复制周期, ,使得感染中断使

17、得感染中断, ,称为称为顿挫感染顿挫感染。 该细胞称为该病毒的非容纳细胞。该细胞称为该病毒的非容纳细胞。 (2 2)缺陷病毒缺陷病毒 defective infectiondefective infection 由于基因组不完整或因某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复由于基因组不完整或因某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复制出完整有感染性病毒颗粒的病毒称为制出完整有感染性病毒颗粒的病毒称为缺陷病毒缺陷病毒 该病毒在复制时,需要伴随着另一种病毒以弥补缺该病毒在复制时,需要伴随着另一种病毒以弥补缺陷病毒的不足,使之增殖出完整的病毒体。这种有辅陷病毒的不足,使之增殖出完整的病毒体。这种有辅助作用的病毒被称为助作用的病毒被称

18、为辅助病毒辅助病毒。 缺陷病毒缺陷病毒HDVHDV2 2干扰现象干扰现象 interferenceinterference 定义:定义: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常发生一种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常发生一种V V抑制抑制另一种另一种V V复制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复制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l类型:类型:异种异种V V间干扰;同种间干扰;同种V V间干扰间干扰 同型同型V V间干扰;同株间干扰;同株V V间干扰间干扰( (自身干扰自身干扰) )l机理:机理:(1)(1)干扰素产生;干扰素产生;(2)(2)竞争干扰:第一种竞争干扰:第一种V V破坏细胞表面受体或改变细胞代破坏细胞表面受体或改变细

19、胞代谢途径,阻碍另一种谢途径,阻碍另一种V V的侵入和转译;的侵入和转译;(3)(3)缺陷干扰颗粒缺陷干扰颗粒(DIP)(DIP):产生缺陷病毒不能复制,却能产生缺陷病毒不能复制,却能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胞,称为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胞,称为DIPDIP。(3 3)干扰现象的医学意义:)干扰现象的医学意义: 干扰现象能阻止、中断发病,也可以干扰现象能阻止、中断发病,也可以使感染终止,导致宿主康复,是机体非使感染终止,导致宿主康复,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异性免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使用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时,要注在使用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时,要注意疫苗病毒间的干扰和与野病

20、毒之间的意疫苗病毒间的干扰和与野病毒之间的干扰,避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干扰,避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第四节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病毒的基因组较简单病毒的基因组较简单互相重叠互相重叠有内含子有内含子病毒株病毒株病毒型别病毒型别 由抗体进行血清学分型由抗体进行血清学分型病毒准株病毒准株群体中的个体差异群体中的个体差异病毒变异体病毒变异体( (表型表型) )病毒突变体病毒突变体一、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常发生基因组碱基序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常发生基因组碱基序列置换、缺失或插入,引起基因突变。列置换、缺失或插入,引起基因突变。由基因突变而导致病毒表型性状改变的由基因突变而

21、导致病毒表型性状改变的毒株称为突变株。毒株称为突变株。1010-4-41010-8-8碱基置换碱基置换碱基置换碱基置换碱基缺失碱基缺失碱基缺失碱基缺失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碱基插入碱基插入碱基插入碱基插入表型改变表型改变表型改变表型改变1 1条件致死性突变株条件致死性突变株 只能在某种条件下增殖,而只能在某种条件下增殖,而在另一种条件下不能增殖的病毒株。在另一种条件下不能增殖的病毒株。例:温度敏感突变株例:温度敏感突变株(Ts)(Ts):也称条件致死性突变株:也称条件致死性突变株 低温低温28-35(28-35(容纳性温度容纳性温度) )复制增殖复制增殖 高温高温373740(40(

22、非容纳性温度非容纳性温度) )死亡。死亡。 例如:小儿麻痹糖丸例如:小儿麻痹糖丸2 2缺陷型干扰突变株(缺陷型干扰突变株(DIMDIM) 因病毒基因组中碱基因病毒基因组中碱基缺失突变引起,其特点:缺失突变引起,其特点: (1 1)不能单独复制,必须在辅助病毒(通常是野毒)不能单独复制,必须在辅助病毒(通常是野毒株)存在时才能复制;株)存在时才能复制; (2 2)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3 3宿主范围突变株(宿主范围突变株(hrhr突变株)突变株) 指病毒指病毒基因组的改变,影响了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基因组的改变,影响了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范围,突变株可感染野生型毒

23、株不能感染范围,突变株可感染野生型毒株不能感染的细胞,用于制备的细胞,用于制备减毒疫苗减毒疫苗,如狂犬疫苗,如狂犬疫苗4 4耐药突变株耐药突变株 因病毒酶基因的突变使药因病毒酶基因的突变使药物作用的靶酶特性改变,使病毒对药物不物作用的靶酶特性改变,使病毒对药物不敏感。敏感。二、基因重组与重配二、基因重组与重配 重组重组recombinationrecombination:几种几种有亲缘关系有亲缘关系的病毒的病毒在感染同一细胞时,经相互作用后可发生基因在感染同一细胞时,经相互作用后可发生基因重组。重组时病毒核酸则通过分子断裂交叉连重组。重组时病毒核酸则通过分子断裂交叉连接,使核酸分子内部重新排列

24、。接,使核酸分子内部重新排列。重配重配reassortmentreassortment:分节段的分节段的RNARNA病毒病毒基因组基因组之间(如流感病毒),可通过基因片段的交换,之间(如流感病毒),可通过基因片段的交换,使子代基因组发生突变,这种过程称为重配。使子代基因组发生突变,这种过程称为重配。发生率高于重组。发生率高于重组。三、基因整合三、基因整合 integrationintegration指病毒基因组与宿主细胞基因组发生重组,指病毒基因组与宿主细胞基因组发生重组,称为称为整合整合。既可引起病毒基因的变异,也可引起宿主既可引起病毒基因的变异,也可引起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的改变细胞染色体基

25、因的改变肿瘤肿瘤的发生。的发生。四、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四、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1. 1. 互补作用和加强作用互补作用和加强作用 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其中一种病毒的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其中一种病毒的基因产物促使另一病毒增殖。基因产物促使另一病毒增殖。 2. 2.表型混合与核壳转移表型混合与核壳转移 性状不稳定性状不稳定 两种以上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两种以上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 两种衣壳和胞膜互相交换,形成镶嵌的胞两种衣壳和胞膜互相交换,形成镶嵌的胞膜和衣壳,仅基因产物发生交换膜和衣壳,仅基因产物发生交换表型混合表型混合; 无包膜发生的表型混合无包膜发生的表型混合核壳转移核壳转移。

26、应通过传代确定新性状的稳定性,区分是基因重应通过传代确定新性状的稳定性,区分是基因重组还是表型混合。组还是表型混合。病毒遗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病毒遗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在研究病毒致病性中的作用在研究病毒致病性中的作用最保守序列最保守序列在诊断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在诊断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芯片技术芯片技术在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在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靶向药物靶向药物在预防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在预防病毒感染中的应用疫苗设计疫苗设计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病毒载体病毒载体在遗传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作用在遗传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作用第五节第五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破坏病毒胞膜;破

27、坏病毒胞膜; 蛋白变性;蛋白变性; 损伤核酸损伤核酸一、物理因素一、物理因素 1. 1. 温度:多耐冷不耐热;温度:多耐冷不耐热; 2. pH2. pH:多在:多在pH5-9pH5-9的范围内,比较稳定;的范围内,比较稳定; 3. 3. 射线和紫外线:射线:致死性灭活;射线和紫外线:射线:致死性灭活; 紫外线:灭活后可复活紫外线:灭活后可复活 ( (光复活光复活) )。 二、化学因素二、化学因素 1.1.脂溶剂:有包膜病毒敏感,乙醚作用最佳;脂溶剂:有包膜病毒敏感,乙醚作用最佳; 2.2.酚类:蛋白变性;酚类:蛋白变性; 3.3.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病毒都很敏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病毒都

28、很敏 4.4.抗生素与中草药:抗生素与中草药: 抗生素:无作用;抗生素:无作用; 中草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草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第六节第六节 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分类目,科,亚科,属,种目,科,亚科,属,种分类的依据分类的依据分类的依据分类的依据 1 1 1 1核酸类型与结构核酸类型与结构核酸类型与结构核酸类型与结构(DNADNADNADNA或或或或RNARNARNARNA,单链或双链、分子量、基因数),单链或双链、分子量、基因数),单链或双链、分子量、基因数),单链或双链、分子量、基因数) 2 2 2 2病毒体的形状和大小;病毒体的形状和大小;病毒体的形状和大小;病毒体的形状和大小; 3

29、3 3 3衣壳对称性和壳粒数目;衣壳对称性和壳粒数目;衣壳对称性和壳粒数目;衣壳对称性和壳粒数目; 4 4 4 4有无包膜;有无包膜;有无包膜;有无包膜; 5. 5. 5. 5. 抗原性;抗原性;抗原性;抗原性; 6. 6. 6. 6. 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宿主范围、传播途径和致病性)。(繁殖方式、宿主范围、传播途径和致病性)。(繁殖方式、宿主范围、传播途径和致病性)。(繁殖方式、宿主范围、传播途径和致病性)。亚病毒亚病毒(subvirus)(subvirus) 1 1类病毒类病毒(viroid) (viroid) 植物病毒,单链杆状植物病毒,单链杆状RNARN

30、A分子,分子,仅由仅由250-400250-400个核苷酸组成,无包膜或衣壳。个核苷酸组成,无包膜或衣壳。 细胞核内增殖,利用宿主细胞细胞核内增殖,利用宿主细胞RNARNA多聚酶多聚酶复制;复制; 对核酸酶敏感,对热、有机溶剂抵抗力强;对核酸酶敏感,对热、有机溶剂抵抗力强;2 2卫星病毒卫星病毒(satellites) (satellites)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 (1)(1)可编码自身衣壳蛋白。可编码自身衣壳蛋白。 (2)(2)拟病毒拟病毒(Virusoid)(Virusoid): 由由500-2000500-2000个核苷酸组成,单链个核苷酸组成,单链RNARNA分子。分子。 需利用其蛋白衣

31、壳。需利用其蛋白衣壳。 与辅助病毒关系与辅助病毒关系 基因无同源性。基因无同源性。 干扰其增殖。干扰其增殖。 3 3朊粒朊粒(prion)(prion): 蛋白侵染子,直径蛋白侵染子,直径25nm25nm,长,长100-200nm100-200nm的的 杆状蛋白、无核酸。杆状蛋白、无核酸。 特点:特点:(1)(1)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 (2)(2)潜伏期较长。潜伏期较长。 (3)(3)对理化作用抵抗力强。对理化作用抵抗力强。 在人和动物中引起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在人和动物中引起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 慢性退化性疾病:人克雅氏病,库鲁病。慢性退化性疾病:人克雅氏病,库鲁病。思考题思考题1 1 名词

32、解释:名词解释:virion virion (病毒体)(病毒体)virus virus (病毒)(病毒) defective virusdefective virus(缺陷病毒)(缺陷病毒)abortive infection(abortive infection(顿挫感染顿挫感染) interference) interference(干扰现象)(干扰现象)2 2简答题简答题 (1 1)举例简述病毒的形态。)举例简述病毒的形态。(2 2)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3 3)简述病毒的复制周期。)简述病毒的复制周期。(4 4)简述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简述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33、。(5 5)简述病毒的增殖特点。)简述病毒的增殖特点。3 3论述题:论述题:(1 1)试述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学功能。)试述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学功能。(2 2)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相比,病毒的基因组有哪些特点)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相比,病毒的基因组有哪些特点 第第2323章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病毒的感染与免疫l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指病毒侵入机体,在易感组织细胞内复指病毒侵入机体,在易感组织细胞内复制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为病毒感染制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为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viral infection)。可引起局部和全身不同程度。可引起

34、局部和全身不同程度的病变。的病变。 l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感染后常因病毒种类、宿主状态不同感染后常因病毒种类、宿主状态不同而发生轻重不一的具有临床表现的疾病,称为病毒而发生轻重不一的具有临床表现的疾病,称为病毒性疾病性疾病(viral disease)(viral disease)。l有时虽发生病毒感染,但并不形成损伤或疾病。有时虽发生病毒感染,但并不形成损伤或疾病。病毒感染三要素病毒感染三要素 病毒的致病性病毒的致病性 机体的感受性:种属特异性;机体的感受性:种属特异性; 后天获得的免疫状况;后天获得的免疫状况; 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 第一

35、节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病毒的致病作用一、病毒感染的一、病毒感染的 传播方式传播方式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1.1.水平传播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horizontal transmission) 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或从动物到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或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所导致的感染。动物再到人的传播所导致的感染。 (1)(1)呼吸道:吸入,流感呼吸道:吸入,流感V V、腮腺炎、腮腺炎V V。 (2)(2)消化道:食入,甲肝消化道:食入,甲肝V V、脊灰、脊灰V V。 (3)(3)泌尿生殖道:接触,泌尿生殖道:

36、接触,HSV-HSV-,HIVHIV。 (4)(4)皮肤损伤:叮咬、注射,乙脑皮肤损伤:叮咬、注射,乙脑V V,乙肝,乙肝V V。 有些病毒仅引起局部感染,有些则通过病毒血有些病毒仅引起局部感染,有些则通过病毒血症引起全身感染。症引起全身感染。 2.2.垂直传播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vertical transmission) 指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指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方式。 (1)(1)经胎盘:乙肝经胎盘:乙肝V V、风疹、风疹V V、CMVCMV、HIVHIV等。等。 结果:流产、死胎、先天感染或畸形结果:流产、死胎

37、、先天感染或畸形 (2)(2)经产道:经产道:HSV-HSV-,乙肝,乙肝V V等等常见的与胎儿先天性感染有关的病毒:常见的与胎儿先天性感染有关的病毒: 风疹病毒;风疹病毒;CMVCMV;HSVHSV;HIVHIV;HBVHBV感染过程与结局:感染过程与结局: 局部感染:局部感染:病毒病毒入侵部位增殖入侵部位增殖局部疾病局部疾病 如:鼻病毒,普通感冒;如:鼻病毒,普通感冒; 轮状病毒,腹泻;轮状病毒,腹泻; 全身感染:病毒全身感染:病毒血、淋巴系统、血、淋巴系统、N N系统系统 靶器官靶器官涉及全身或多种组织与器官,涉及全身或多种组织与器官, 引起功能障碍。引起功能障碍。 如麻疹病毒。如麻疹病

38、毒。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表现在细胞与机体两个水平表现在细胞与机体两个水平(一)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一)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1. 1. 1. 1. 杀细胞效应杀细胞效应杀细胞效应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fect)(cytocidal effect)(cytocidal effect)(cytocidal effect) 病毒在宿主细病毒在宿主细病毒在宿主细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完毕,可在很短时间内一次释放大量子代病胞内复制完毕,可在很短时间内一次释放大量子代病胞内复制完毕,可在很短时间内一次释放大量子代病胞内复制完毕,可在很短时间内一次释放大量子代病毒,细

39、胞被裂解死亡。多见毒,细胞被裂解死亡。多见毒,细胞被裂解死亡。多见毒,细胞被裂解死亡。多见无包膜、杀伤性强无包膜、杀伤性强无包膜、杀伤性强无包膜、杀伤性强的病毒的病毒的病毒的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1. 1. 杀细胞效应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fect)(cytocidal effect) 机制:机制:(1)(1)阻断细胞核酸与蛋白质合成阻断细胞核酸与蛋白质合成 (2)(2)引起细胞溶酶体释放水解酶引起细胞溶酶体释放水解酶 (3)(3)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 (4)(4)细胞的细胞器受损。细胞的细胞器受损。 临床表

40、现:对组织细胞破坏严重,往往引起临床表现:对组织细胞破坏严重,往往引起明显的病理生理变化,多数为急性感染。明显的病理生理变化,多数为急性感染。 细胞病变作用(细胞病变作用(CPECPE) 在体外培养的细胞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中, ,接种杀细胞性病毒后,经一段时间可在接种杀细胞性病毒后,经一段时间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变圆、堆积、坏死、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变圆、堆积、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瓶壁脱落等现象。 A.正常细胞正常细胞B.CPE细胞细胞2. 2. 稳定状态感染稳定状态感染( (steady state infection)steady state infection)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

41、制后,不引起细胞裂解死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后,不引起细胞裂解死亡。多见亡。多见有包膜病毒有包膜病毒,常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常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对细胞损伤较慢,如流感病毒。对细胞损伤较慢,如流感病毒。 2. 2. 稳定状态感染稳定状态感染( (steady state infection)steady state infection) (1) (1)细胞融合:感染细胞与邻近细胞融合,有利细胞融合:感染细胞与邻近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扩散;形成多核巨细胞。于病毒扩散;形成多核巨细胞。 (2) (2) 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细胞表面细

42、胞表面血凝素血凝素红细胞红细胞吸附吸附红细胞吸附红细胞吸附3. 3. 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形成 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显微镜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 (inclusion body)inclusion body), 可作为诊断依据可作为诊断依据。本质:本质: 病毒颗粒的聚集;病毒颗粒的聚集; 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 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反应物。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反应物。海马神经元内基小体海马神经元内基小体 (LMH-E(LMH-E

43、染色染色 嗜酸性嗜酸性 高倍高倍 ) )内基小体内基小体病毒本身病毒本身编码蛋白编码蛋白 诱诱导导因因子子 死亡死亡基因基因细胞膜出现细胞膜出现鼓泡鼓泡 细胞核浓缩细胞核浓缩 激激 活活 染色体染色体DNADNA被降解被降解 激发激发激发激发细胞细胞细胞细胞4 4细胞凋亡细胞凋亡 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属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属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属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属正常的生物学现象。正常的生物学现象。正常的生物学现象。正常的生物学现象。5 5基因的整合与细胞转化基因的整合与细胞转化 某些某些DNADNA病毒和反转录病毒在感染中可将基因病

44、毒和反转录病毒在感染中可将基因整合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导致细胞转化,增殖于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导致细胞转化,增殖变快,失去细胞间接触抑制。变快,失去细胞间接触抑制。 细胞转化也可由细胞转化也可由病毒蛋白诱导发生病毒蛋白诱导发生,与肿瘤形成,与肿瘤形成 密切相关。密切相关。RNA-cDNA RNA-cDNA RNA-cDNA RNA-cDNA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DNADNADNADNA全部全部全部全部DNADNADNADNA片段片段片段片段细胞遗传性改变细胞遗传性改变细胞遗传性改变细胞遗传性改变细胞转化细胞转化细胞转化细胞转化 肿瘤发生肿瘤发生肿瘤发生肿瘤发生

45、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1 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2 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CTLCTL杀伤靶细胞,造成组织器官损害,即杀伤靶细胞,造成组织器官损害,即型超型超敏反应敏反应。 失去对自身和异已抗原的识别功能失去对自身和异已抗原的识别功能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 3. 3. 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INF-rINF-r、TNF-aTNF-a、IL-IL-1 1等细胞因子大量产生,可导致代谢紊乱;等细胞因子大量产生,可导致代谢紊乱; 4.4.免疫抑制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某些病毒感染可抑制免

46、疫功能某些病毒感染可抑制免疫功能 . .激活补体激活补体III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病毒抗原病毒抗原抗体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复合物沉积IIIIII型型(三)病毒的免疫逃逸(三)病毒的免疫逃逸 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是病毒毒力的另一重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是病毒毒力的另一重要因素。要因素。 病毒可能通过病毒可能通过逃避免疫监视、防止免疫激逃避免疫监视、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发生活或阻止免疫发生等方式来逃脱免疫应答。等方式来逃脱免疫应答。 1.1.编码特异抑制免疫反应蛋白质;编码特异抑制免疫反应蛋白质; 2.2.形成合胞体使病毒在细胞间传播逃避抗形成合胞体使病毒在细胞间传播逃避抗体作用。体作用。 如如:

47、 :乙肝病毒可抑制干扰素的转录,阻断抗乙肝病毒可抑制干扰素的转录,阻断抗病毒蛋白的表达。病毒蛋白的表达。 (见教材(见教材P223 P223 表表23-223-2)三、病毒感染的类型三、病毒感染的类型显性、隐性感染显性、隐性感染 急性、持续性感染急性、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慢性感染 潜伏感染潜伏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一(一) )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1.1.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inapparent infection) )病毒病毒侵入机体,有感染但缺乏临床症状者侵入机体,有感染但缺乏临床症状者 医学意义医学意义医学意义医学意义:(

48、1):(1):(1):(1)常见,可成为传染源;常见,可成为传染源;常见,可成为传染源;常见,可成为传染源; (2)(2)(2)(2)是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方式。是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方式。是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方式。是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方式。 2.2.2.2.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apparent infection)(apparent infection)(apparent infection):病毒侵入机病毒侵入机病毒侵入机病毒侵入机体在易感细胞内增殖,产生组织损伤和毒性产物,体在易感细胞内增殖,产生组织损伤和毒性产物,体在易感细胞内

49、增殖,产生组织损伤和毒性产物,体在易感细胞内增殖,产生组织损伤和毒性产物,机体表现出临床症状者。机体表现出临床症状者。机体表现出临床症状者。机体表现出临床症状者。 P224P224P224P224表表表表23-323-323-323-3形成原因:形成原因:病毒毒力弱、机体防御较强,病病毒毒力弱、机体防御较强,病病毒毒力弱、机体防御较强,病病毒毒力弱、机体防御较强,病 毒不能大量增殖,未造成细胞、组织严重损毒不能大量增殖,未造成细胞、组织严重损毒不能大量增殖,未造成细胞、组织严重损毒不能大量增殖,未造成细胞、组织严重损 伤;或最终不能侵入靶细胞。伤;或最终不能侵入靶细胞。伤;或最终不能侵入靶细胞

50、。伤;或最终不能侵入靶细胞。 (二)急性病毒感染二)急性病毒感染(acute viral infection acute viral infection ) 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恢复后体内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恢复后体内不存在病毒。不存在病毒。 病原消灭型感染病原消灭型感染 如普通感冒、甲型肝炎。如普通感冒、甲型肝炎。 (三)持续性病毒感染(三)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 病毒在体内持续数月、数十年,或终生带毒,病毒在体内持续数月、数十年,或终生带毒, 而症状可有可无,

51、亦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而症状可有可无,亦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类型有:类型有: 1.1.慢性感染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chronic infection) 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毒在体内仍持续存在,达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毒在体内仍持续存在,达数月至数年,症状轻微或缺乏。数月至数年,症状轻微或缺乏。 如:慢性乙肝如:慢性乙肝 2. 2.潜伏感染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latent infection) 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可有少数病毒基因组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可有少数病毒基因组 存在于特定的细胞内,不活动,但在一定诱因影存在于特定的细胞内,不活动,但

52、在一定诱因影 响下,又可呈现增殖性感染,称为潜伏感染。响下,又可呈现增殖性感染,称为潜伏感染。 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水痘水痘水痘恢复恢复诱因诱因脊髓后根神经节脊髓后根神经节急性感染急性感染 潜伏感染潜伏感染 3.3.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slow virus infection) 特征:特征:潜伏期长,数年数十年潜伏期长,数年数十年 发病为慢性进行性加重发病为慢性进行性加重 多以死亡而告终多以死亡而告终 常见病毒:朊粒常见病毒:朊粒、HIVHIV、麻疹病毒麻疹病毒-SSPESSPE四、肿瘤和病毒四、肿瘤和病毒 许多病毒和

53、肿瘤发生有密切关系!许多病毒和肿瘤发生有密切关系!1.1.肯定的,肿瘤由病毒感染所致:肯定的,肿瘤由病毒感染所致: HPV-HPV-人疣人疣人类嗜人类嗜T T细胞病毒细胞病毒- -人人T T细胞白血病细胞白血病2.2.密切相关的:密切相关的: HBV-HBV-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 EBV-EBV-鼻咽癌、淋巴瘤鼻咽癌、淋巴瘤 HPV16-HPV16-宫颈癌宫颈癌第二节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抗病毒免疫 u固有免疫固有免疫 干扰素干扰素,NK,NK细胞细胞, ,先天不感受性,屏障作用先天不感受性,屏障作用u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 病毒中和抗体病毒中和抗体 血凝抑制抗体血凝抑制抗体 补体

54、结合抗体补体结合抗体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细胞毒性T T细胞细胞, CD4, CD4+ +Th1Th1细胞细胞固有免疫固有免疫干扰素干扰素(Interferon, IFN)(Interferon, IFN) 定义:定义: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胞胞胞( ( ( (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体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体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体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体细胞) ) ) ),诱导细胞产,诱导细胞产,诱导细胞产,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

55、疫功能的糖生的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的糖生的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的糖生的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的糖蛋白。蛋白。蛋白。蛋白。 分类分类: :IFN类型类型主要来源主要来源 特点特点I型型IFN人人WBC抑制病毒抑制病毒作用作用III IFN人成纤维人成纤维C II型型IFNTC免疫调节免疫调节作用作用III 作用机理作用机理不是直接杀灭病毒不是直接杀灭病毒 IFN细胞基因细胞基因抗病毒蛋白抗病毒蛋白(蛋白激酶蛋白激酶,2-5腺嘌呤核苷合成酶腺嘌呤核苷合成酶)自身和邻近细胞自身和邻近细胞降解病毒降解病毒mRNA抑制病毒蛋白合成抑制病毒蛋白合成抑制病毒组装

56、、释放抑制病毒组装、释放抑制病毒复制抑制病毒复制中断病毒感染;限制病毒扩散中断病毒感染;限制病毒扩散 生物学活性生物学活性: : 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抑制病毒感染、阻止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抑制病毒感染、阻止 病毒在体内扩散、促进痊愈病毒在体内扩散、促进痊愈; ; 调节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功能;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IFN IFN作用特点作用特点: :产生需要诱生剂产生需要诱生剂间接作用间接作用广谱广谱种属特异性和细胞选择性种属特异性和细胞选择性 2 2NKNK细胞:细胞:是一种是一种不受不受MHCMHC限制限制,也不依赖,也不依赖 抗体的具有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抗体的具有杀伤作用的免

57、疫细胞。 功能:功能:(1)(1)非特异地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非特异地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2)(2)杀伤肿瘤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3)(3)某些自身细胞某些自身细胞 机理:机理: (1)(1)释放穿孔素溶解靶细胞释放穿孔素溶解靶细胞 (2)(2)释放肿瘤坏死因子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TNF-、) (3) (3)改变靶细胞溶酶体稳定性改变靶细胞溶酶体稳定性 (4)(4)活化靶细胞核酸内切酶,降解活化靶细胞核酸内切酶,降解DNADNA二、适应性免疫:二、适应性免疫:( (一一)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 主要作用细胞外游离的病毒主要作用细胞外游离的病毒 1 1中和抗体:中和抗体:病毒某些表面

58、抗原的抗体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 , 与病毒与病毒结合后可消除其感染能力结合后可消除其感染能力 机理:机理: (1)(1)封闭与细胞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封闭与细胞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 (2)(2)改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吸附改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吸附 (3)V+Ab(3)V+Ab免疫复合物,易于被吞噬、清除免疫复合物,易于被吞噬、清除 (4)V+Ab(4)V+Ab激活补体,溶解病毒。激活补体,溶解病毒。IgM、IgG、IgA特点比较:特点比较: IgGIgG: MWMW小,可通过胎盘;小,可通过胎盘; 出现较晚,维持时间长;出现较晚,维持时间长; 中和能力比中和能力比IgMIgM强;强; IgMI

59、gM:MWMW大,不能通过胎盘。大,不能通过胎盘。 出现最早;出现最早; 中和能力不如中和能力不如IgGIgG强,固定补体能强。强,固定补体能强。 IgAIgA:分泌型:分泌型IgAIgA(SIgASIgA),粘膜固有层浆细胞),粘膜固有层浆细胞 产生,在局部中和病毒,阻止病毒从局产生,在局部中和病毒,阻止病毒从局 部粘膜侵入,局部免疫起主要作用。部粘膜侵入,局部免疫起主要作用。 2 2 2 2非中和抗体:非中和抗体:非中和抗体:非中和抗体:与病毒内部抗原或某些表面抗原与病毒内部抗原或某些表面抗原与病毒内部抗原或某些表面抗原与病毒内部抗原或某些表面抗原结合结合结合结合, , , ,不能中和病毒

60、感染性不能中和病毒感染性不能中和病毒感染性不能中和病毒感染性, , , ,但具但具但具但具诊断诊断诊断诊断意义意义意义意义血凝抑制抗体:血凝抑制抗体:血凝抑制抗体:血凝抑制抗体:表面含有血凝素的病毒,可刺激机表面含有血凝素的病毒,可刺激机表面含有血凝素的病毒,可刺激机表面含有血凝素的病毒,可刺激机体产生抑制血凝现象的抗体。如乙脑病毒,流感病体产生抑制血凝现象的抗体。如乙脑病毒,流感病体产生抑制血凝现象的抗体。如乙脑病毒,流感病体产生抑制血凝现象的抗体。如乙脑病毒,流感病毒毒毒毒补体结合抗体:补体结合抗体:补体结合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由病毒内部抗原或病毒表面非中和由病毒内部抗原或病毒表面非中和由

61、病毒内部抗原或病毒表面非中和由病毒内部抗原或病毒表面非中和抗原所诱发,可通过调理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抗原所诱发,可通过调理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抗原所诱发,可通过调理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抗原所诱发,可通过调理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作用。作用。作用。(二)细胞免疫:(二)细胞免疫:主要靠主要靠CTLCTL、致敏、致敏TCTC释放的多种淋巴因子发挥作用释放的多种淋巴因子发挥作用 1. CTL1. CTL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分泌分泌穿孔素(溶穿孔素(溶C C素)素) 在受感染的靶在受感染的靶C C膜上形膜上形 成小孔成小孔/ /通道通道 C C受损。受损。 分泌分泌颗粒蛋白酶颗粒蛋白酶

62、CTL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C C裂解或凋亡裂解或凋亡2 2辅助性辅助性T(Th)T(Th)细胞:细胞: 可促进可促进B B细胞生长与分化,活细胞生长与分化,活化化CTLCTL及巨噬细胞及巨噬细胞, ,释放细胞因子释放细胞因子. . 3. 3.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CD4+TCD4+T细胞细胞 大量抗病毒因子大量抗病毒因子(-IFN(-IFN、TNFTNF等)等)分泌分泌抑制病毒复制清除抑制病毒复制清除抑制病毒复制清除抑制病毒复制清除靶细胞内病毒靶细胞内病毒靶细胞内病毒靶细胞内病毒激活激活激活激活T T T T细胞细胞细胞细胞(CTL(CTL(CTL(CTL、Th)Th)Th)T

63、h)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NKNKNKNK细胞细胞细胞细胞三 抗V免疫持续时间 获得持久免疫的原因:获得持久免疫的原因: V V引起全身性感染,并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引起全身性感染,并有明显的病毒血症; V V的型别少,的型别少,AgAg性稳定、单一;性稳定、单一; 不易或很少发生突变不易或很少发生突变获得短暂免疫的原因:获得短暂免疫的原因: 表面感染,无病毒血症;表面感染,无病毒血症; 病毒型别多;病毒型别多; 病毒病毒AgAg易变异;易变异;第第2424章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与防治原则与防治原则第一节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形态学检查病毒包

64、涵体细胞病变等 分离培养常用细胞培养也可用动物接种或鸡胚接种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常用有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和试验等。病毒核酸检测常用病毒核酸杂交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成败关键成败关键! !原则:原则:尽早采取尽早采取 无菌收集无菌收集部位适宜部位适宜 冷藏速送:冰块或干冰冷藏速送:冰块或干冰 50%50%的甘油缓冲盐水的甘油缓冲盐水 抗生素抗生素双份血清标本: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双份血清标本: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检验标本检验标本杀灭杂菌杀灭杂菌( (青链霉素青链霉素) )动物接种动物接种出现病状出现病状鸡胚接种鸡胚接种病变或死亡病变或死亡细胞培

65、养细胞培养细胞病变细胞病变 鉴定病毒种型鉴定病毒种型接种接种病毒分离的一般程序:病毒分离的一般程序: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一)病毒的分离培养(一)病毒的分离培养1 1动物接种动物接种 最早的病毒分离方法,最早的病毒分离方法,不常用不常用。根据病毒种类不同,选择敏感动物及适宜接种部根据病毒种类不同,选择敏感动物及适宜接种部位。常用动物有小鼠、大鼠、豚鼠、兔、猴等,位。常用动物有小鼠、大鼠、豚鼠、兔、猴等,接种途径有鼻内、皮内、皮下、脑内、腹腔、静接种途径有鼻内、皮内、皮下、脑内、腹腔、静脉等,接种后逐日观察动物发病或死亡。脉等,接种后逐日观察动物发病或死亡。缺点:繁琐;动物对

66、很多人病毒不敏感;感染后缺点:繁琐;动物对很多人病毒不敏感;感染后症状不明显,体内潜在病毒感染症状不明显,体内潜在病毒感染动物接种动物接种2 2鸡胚培养鸡胚培养 鸡胚对多种病毒敏感,常选用鸡胚对多种病毒敏感,常选用孵化孵化9-149-14天的鸡胚。天的鸡胚。绒毛尿囊膜:绒毛尿囊膜:天花病毒、痘病毒、人疱疹病毒天花病毒、痘病毒、人疱疹病毒尿囊腔:尿囊腔: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羊膜腔:羊膜腔:流感病毒初次分离培养鉴定流感病毒初次分离培养鉴定卵黄囊卵黄囊:嗜神经病毒:嗜神经病毒3 3细胞培养细胞培养 最常用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方法方法 将离体活组织块或分散的活细胞置于将离体活组织块或

67、分散的活细胞置于培养容器内,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合适的营培养容器内,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合适的营养液、酸碱度及温度等)继续保持活性甚至养液、酸碱度及温度等)继续保持活性甚至能分裂繁殖,常用来分离培养病毒,称为组能分裂繁殖,常用来分离培养病毒,称为组织培养。织培养。按生长方式分单层细胞培养和悬浮细胞培养按生长方式分单层细胞培养和悬浮细胞培养按细胞来源、染色体特征及传代次数可分为按细胞来源、染色体特征及传代次数可分为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及传代细胞系。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及传代细胞系。 (1 1)原代细胞:)原代细胞:来源于动物胚,鸡胚或人胚的肾、来源于动物胚,鸡胚或人胚的肾、肺等正常细胞制备。肺等正常

68、细胞制备。(2 2)二倍体细胞株:二倍体细胞株:指细胞在体外可传代指细胞在体外可传代5010050100代后仍保持二倍染色体数目的单层细胞株,代后仍保持二倍染色体数目的单层细胞株,常用人胚肺建立,用于人类病毒的分离和制备病常用人胚肺建立,用于人类病毒的分离和制备病毒疫苗。毒疫苗。(3 3)传代细胞系:)传代细胞系:在体外可持续繁殖传代的细在体外可持续繁殖传代的细胞系,大多由癌细胞和二倍体突变细胞建立,如胞系,大多由癌细胞和二倍体突变细胞建立,如HepHep一一2 2、HelaHela、BHKBHK细胞等,这些细胞被广泛应细胞等,这些细胞被广泛应用,并可在液氮中长期冻存留用。用,并可在液氮中长期

69、冻存留用。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指标: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指标: (1 1)细胞病变效应)细胞病变效应 (CPECPE)。)。Syncytium formation in cell culture caused by RSV (top), and measles virus (bottom). 病毒感染细病毒感染细胞与邻近细胞融合胞与邻近细胞融合(2 2)红细胞吸附)红细胞吸附 (HAdHAd) 具有血凝素(具有血凝素(HAHA)的病)的病毒(流感病毒等),使受染细胞膜含有病毒血凝素毒(流感病毒等),使受染细胞膜含有病毒血凝素抗原成分,能与红细胞结合出现红细胞吸附现象,抗原成分,能与红细胞结

70、合出现红细胞吸附现象,以检测是否有病毒在细胞内增殖。以检测是否有病毒在细胞内增殖。(3 3)病毒干扰作用:一种病毒的感染可干)病毒干扰作用:一种病毒的感染可干扰感染同一细胞的另一种病毒增殖,从而抑扰感染同一细胞的另一种病毒增殖,从而抑制后者产生制后者产生CPECPE。(4 4)细胞代谢的改变)细胞代谢的改变 病毒感染细胞的结病毒感染细胞的结果可使培养液的果可使培养液的PHPH值改变。值改变。(二)病毒的鉴定(二)病毒的鉴定1 1病毒形态学观察病毒形态学观察 2 2病毒血清学鉴定病毒血清学鉴定 3 3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 HRVSARS-CoV(三)病毒的数量与感染性测定(三)病

71、毒的数量与感染性测定1 15050组织细胞感染量组织细胞感染量(50%tissuecultureinfectiousdose,TCID50)概念概念: : 测定病毒感染细胞后引起测定病毒感染细胞后引起50%50%细胞病变或死亡的最细胞病变或死亡的最小病毒量。小病毒量。方法方法: :一般是将病毒悬液作一般是将病毒悬液作1010倍的系列稀释,分别接种细倍的系列稀释,分别接种细胞,经一定时间后观察胞,经一定时间后观察CPECPE、血细胞吸附等指标,以、血细胞吸附等指标,以能使能使50%50%细胞感染的病毒的最高稀释度作为终点。最细胞感染的病毒的最高稀释度作为终点。最后用统计方法计算出后用统计方法计算

72、出50%50%组织细胞感染量。组织细胞感染量。用途用途: : 测定感染性病毒的量和毒力测定感染性病毒的量和毒力(三)病毒的数量与感染性测定(三)病毒的数量与感染性测定2红细胞凝集试验(血凝试验) 将含有血凝素的病毒接种鸡胚或感染细胞后,收集其鸡胚羊水、尿囊液,作不同浓度的稀释,加入动物红细胞,如出现红细胞凝集,以出现50%凝集的最高稀释度作为血凝效价,可测定病毒的含量。 (三)病毒的数量与感染性测定(三)病毒的数量与感染性测定3 3空斑形成试验:空斑形成试验:原理:原理:适当浓度的感染性病毒在覆盖琼脂的细胞层上产适当浓度的感染性病毒在覆盖琼脂的细胞层上产生可见和可数的局部病灶称为生可见和可数的

73、局部病灶称为蚀蚀斑。一个斑。一个蚀蚀斑是由一斑是由一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增殖而形成的,由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增殖而形成的,由蚀蚀斑的数目可以斑的数目可以计算出原始标本中感染性病毒的含量。计算出原始标本中感染性病毒的含量。用途:用途: 测定感染性病毒量测定感染性病毒量 单位单位: PFU (plaque forming unit)/ml: PFU (plaque forming unit)/ml 由一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增殖而形成的一个空斑称为空由一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增殖而形成的一个空斑称为空斑形成单位。斑形成单位。 分纯病毒分纯病毒PLAQUEASSAYPLAQUEASSAYPLAQUEASSAYPLAQU

74、EASSAYPLAQUEASSAYPLAQUEASSAY用途:用途: 测定感染性病毒量测定感染性病毒量 单位单位: PFU (plaque forming unit)/ml: PFU (plaque forming unit)/ml 由一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增殖而形成的一个由一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增殖而形成的一个空斑称为空斑形成单位。空斑称为空斑形成单位。 分纯病毒分纯病毒蚀(空)斑形成试验(plaque assay) 三、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三、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1 1中和试验:中和试验:病毒在活体内或在细胞培养中被特异病毒在活体内或在细胞培养中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既可测患者血

75、性抗体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既可测患者血清中抗体的滴度,也可鉴定未知病毒。清中抗体的滴度,也可鉴定未知病毒。2 2血凝抑制试验血凝抑制试验 相应抗体与病毒结合后,阻抑了相应抗体与病毒结合后,阻抑了病毒表面的血凝素与红细胞结合,抑制了血凝现象。病毒表面的血凝素与红细胞结合,抑制了血凝现象。既可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又可用来鉴定病毒的型既可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又可用来鉴定病毒的型与亚型。与亚型。3 3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用已知病毒可溶性补体抗原来检用已知病毒可溶性补体抗原来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的抗体,作为近期感染的指标。测病人血清中相应的抗体,作为近期感染的指标。4 4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凝胶

76、免疫扩散试验 用半固体琼脂糖进行的抗用半固体琼脂糖进行的抗原、抗体的沉淀反应。原、抗体的沉淀反应。四、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四、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一)形态学检查(一)形态学检查 1 1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 直接查病毒颗粒直接查病毒颗粒 2 2普通光镜检查普通光镜检查 查包涵体查包涵体(二)病毒成分检测(二)病毒成分检测 1 1病毒蛋白抗原检查病毒蛋白抗原检查 。 2 2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 直接查病毒核酸成分。直接查病毒核酸成分。(1 1)核酸扩增技术:)核酸扩增技术:(2 2)核酸杂交技术:斑点杂交)核酸杂交技术:斑点杂交 原位杂交等原位杂交等(3 3)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

77、片技术 (4 4)基因测序)基因测序(三)早期抗体检测(三)早期抗体检测检测病毒特异性检测病毒特异性IgMIgM抗体抗体p香港大学专家:患者鼻咽标本香港大学专家:患者鼻咽标本VeroVero细胞培养细胞培养CPE CPE EMEM观察:观察:冠状病毒冠状病毒p随后加拿大和美国随后加拿大和美国CDCCDC等等SARSSARS国际协作组的多国际协作组的多个实验室也培养出了个实验室也培养出了冠状病毒冠状病毒p利用利用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法将分离病毒与将分离病毒与SARSSARS患者血患者血清进行清进行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反应呈,反应呈阳性阳性p从冠状病毒基因组的保守区设计引物,采用从冠状病毒基因组的

78、保守区设计引物,采用RT-PCRRT-PCR方法从培养上清中扩增出了方法从培养上清中扩增出了冠状病毒基冠状病毒基因因测序测序经经GenbankGenbank数据库同源性比对,发现数据库同源性比对,发现同源性为同源性为64%64%左右左右SARSSARS冠状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冠状病毒的分离和鉴定p加拿大专家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加拿大专家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与已知发现与已知人和动物的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差异较大人和动物的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差异较大确定确定为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一种新的冠状病毒。p荷兰的病毒学家:用这种冠状病毒感染猴子荷兰的病毒学家:用这种冠状病毒感染猴子出现了与出现了与SARSSARS病人相

79、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病人相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再次从动物学实验证实引起再次从动物学实验证实引起SARSSARS的病原体是的病原体是这种冠状病毒这种冠状病毒pWHOWHO将其命名为将其命名为SARSSARS冠状病毒冠状病毒SARSSARS冠状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冠状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第二节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一、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一、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1 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 常用的有乙型脑炎、狂犬、甲肝、常用的有乙型脑炎、狂犬、甲肝、流感等灭活疫苗。流感等灭活疫苗。2 2活疫苗(减毒疫苗)活疫苗(减毒疫苗) 常用的有脊髓灰质炎、常用的有脊髓灰质炎、流感、麻疹

80、等减毒活疫苗。流感、麻疹等减毒活疫苗。3 3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 :化学提取或人工合成疫苗化学提取或人工合成疫苗 流流感病毒血凝素感病毒血凝素1818个氨基酸肽、狂犬病毒刺突糖个氨基酸肽、狂犬病毒刺突糖蛋白等。蛋白等。 一、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一、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4 4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使用使用DNADNA重组生物技术,把编重组生物技术,把编码病毒特异性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定向插入细菌、码病毒特异性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定向插入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充分表达,经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充分表达,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重组乙肝疫苗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重组乙肝疫苗5

81、. 5. 重组载体疫苗用减毒活病毒或减毒活细菌作重组载体疫苗用减毒活病毒或减毒活细菌作为载体,将编码特定病原体免疫原性蛋白的基为载体,将编码特定病原体免疫原性蛋白的基因插入载体,作为疫苗输入机体可预防特定病因插入载体,作为疫苗输入机体可预防特定病原体原体二、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二、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1 1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 血清丙种球蛋白血清丙种球蛋白用于某些病毒性用于某些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疾病的紧急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用于特定病毒的紧急预防。用于特定病毒的紧急预防。2 2细胞免疫制剂细胞免疫制剂 主要有干扰素、白细主要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胞介素

82、、肿瘤坏死因子等。第三节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治疗病毒感染的治疗抗病毒药作用机理:抗病毒药作用机理:与病毒竞争细胞表面的受体,阻止病毒的吸附;与病毒竞争细胞表面的受体,阻止病毒的吸附;阻碍病毒穿入或脱壳;阻碍病毒穿入或脱壳;阻碍病毒生物合成;阻碍病毒生物合成;增强宿主抗病能力的物质;增强宿主抗病能力的物质;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有抗病毒作用;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有抗病毒作用; 如大青叶、板蓝根如大青叶、板蓝根. .抗病毒治疗原则:抗病毒治疗原则: - - 抑制病毒复制;抑制病毒复制; - - 增强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促进消灭病毒感染的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促进消灭病毒感染的细胞; 临床抗

83、病毒治疗的局限性针对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对潜伏状态的病毒无效。某些病毒易突变,易出现耐药毒株数量较少1. 1. 核苷类药物:用合成的异常嘧啶取代病毒胸腺核苷类药物:用合成的异常嘧啶取代病毒胸腺嘧啶,抑制病毒复制或导致缺陷病毒。嘧啶,抑制病毒复制或导致缺陷病毒。 无环鸟苷无环鸟苷(ACV)(ACV),叠氮胸苷,叠氮胸苷(AZT)(AZT), 碘苷碘苷(IDU(IDU,疱疹净,疱疹净) ),病毒唑,病毒唑( (三氮唑核苷三氮唑核苷) ) 2. 2. 病毒蛋白酶抑制物病毒蛋白酶抑制物 沙喹那韦沙喹那韦(saquinavir)(saquinavir),利托那韦,利托那韦(ritonavir) (

84、ritonavir) 吲哚那韦吲哚那韦(indinavir) , (indinavir) , 奈非那韦奈非那韦(nelfinavir)(nelfinavir) 3. IFN3. IFN、IFNIFN诱生剂、细胞因子、中草药诱生剂、细胞因子、中草药4. 4.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 反义寡核苷酸(反义寡核苷酸(asONasON,反义,反义RNARNA);); 干扰干扰RNARNA(Si RNA) Si RNA) 核酶(核酶(ribozymeribozyme)5. 5. 治疗性疫苗治疗性疫苗 重点掌握:重点掌握: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的复制周期异常增殖和干扰现象:顿挫感染,缺陷病毒,干扰现象异常增殖和干扰现象:顿挫感染,缺陷病毒,干扰现象遗传与变异:条件致死性突变株,缺陷型干扰突变株,重组遗传与变异:条件致死性突变株,缺陷型干扰突变株,重组与重配,整合与重配,整合传播方式:垂直传播传播方式:垂直传播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感染类型:持续性病毒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感染类型:持续性病毒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干扰素:定义,分类,抗病毒活性干扰素:定义,分类,抗病毒活性中和抗体中和抗体病毒的分离培养程序,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病毒的分离培养程序,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CPE,CPE,红细胞吸附红细胞吸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