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第一页,共七十三页苏虹安徽医科大学 第十三章伤害(shānghài)流行病学(InjuryEpidemiology)第二页,共七十三页目录(mùlù)第一节:概述(ɡàishù)第二节:流行特征与研究(yánjiū)现状第三节: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第四节:伤害的预防与控制01020304第三页,共七十三页重点难点※伤害的分类※伤害发生的原因(yuányīn)及影响因素※伤害的预防与控制第四页,共七十三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第五页,共七十三页1.定义及内涵的演变2.伤害的分类3.伤害发生(fāshēng)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一)本节内容(nèiróng)第一节概述(ɡàishù)第六页,共七十三页凡因能量(机械能、热能(rènéng)、化学能等)的传递或干扰超过人体的耐受性造成组织损伤,或窒息导致缺氧,影响了正常活动,需要医治或看护,称之为伤害一)伤害(shānghài)的定义第一节概述(ɡàishù)第七页,共七十三页。
经医疗单位诊断(zhěnduàn)为某一类损伤或因损伤请假(休工、休学、休息)一日以上我国的伤害(shānghài)诊断标准第一节概述(ɡàishù)第八页,共七十三页(二)伤害(shānghài)的分类第一节概述(ɡàishù)(1)按照造成伤害的意图分类:①故意伤害:指有目的有计划(jìhuà)地自害或加害于他人所造成的伤害,近年来倾向于将这一类伤害统称之为暴力(violence)②非故意伤害:指无目的(无意)造成的伤害,主要包括车祸、跌落、烧烫伤、中毒、溺水、切割伤、动物叮咬、医疗事故等第九页,共七十三页(2)按照(ànzhào)伤害的性质分类:①国际疾病分类(ICD)②国际伤害外部原因分类(ICECI)③中国疾病分类(CCD)第一节概述(ɡàishù)第十页,共七十三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ICD-10伤害发生部位(bùwèi)分类表-1伤害发生部位ICD-10编码编码所有部位伤害T00-T07头部损伤S00-S09颈部及胸部损伤S10-S29腹部、下背、腰椎和骨盆损伤S30-S39肩及上肢损伤S40-S49下肢损伤S70-S99第十一页,共七十三页。
第一节概述(ɡàishù)ICD-10伤害发生(fāshēng)部位分类表-2伤害发生部位ICD-10编码编码多部位损伤T00-T07未特指身体部位的损伤及异物进入T08-T19烧伤、灼伤及冻伤T20-T35各类中毒T36-T65自然和环境引起的伤害T66-T78创伤的早期并发症、医疗意外的并发症T79-T88损伤、中毒及其他后遗症T90-T98第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ICD-10伤害发生的外部原因(yuányīn)分类表-1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分类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分类ICD-10编码编码损伤与中毒的全部原因V01-Y98交通事故V01-V99跌倒W00-W19砸伤、压伤、玻璃和刀刺割伤、机器事故W20-W31、W77火器伤及爆炸伤W32-W40异物进入眼或其他腔口、切割和穿刺器械损伤W41-W49体育运动中的拳击伤及敲击伤W50-W52动物咬伤或动、植物中毒W53-W59、X20-X29潜水或跳水意外、溺水W65-W74窒息W75-W84暴露于电流、辐射和极度环境气温及气压W85-W99第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ICD-10伤害发生的外部原因(yuányīn)分类表-2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分类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分类ICD-10编码编码火灾与烫伤X00-X19暴露于自然力量下(中暑、冻伤、雷击等)X30-X39有毒物质的意外中毒X40-X49过度劳累、旅行及贫困X50-X57暴露于其他和未特指的因素X58-X59自杀及自残X60-X84他人加害X85-Y09意图不确定的事件Y10-Y34刑罚与战争Y35-Y36药物反应、医疗意外、手术及医疗并发症Y40-Y84意外损伤后遗症及晚期效应Y85-Y89其他补充因素Y90-Y98第十四页,共七十三页。
第一节概述(ɡàishù)ICECI模块(mókuài)和内容总述模块模块内容内容编码编码级别级别核心C意图C12伤害机制——完整版C23伤害机制——精简版M12致伤工具/物C33伤害发生地点C42伤害发生时所从事活动C52饮酒情况C61精神类药物的使用C71第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ICECI模块(mókuài)和内容总述模块内容编码级别暴力V自害最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V12以前的自杀企图V21施暴者与受害人关系V32施暴者性别V41暴力性质V53法律干预的方式V62冲突的类型V71第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ICECI模块(mókuài)和内容总述模块内容编码级别交通T交通方式T12伤者的角色T21致伤人/物T32交通事故类型T41第十七页,共七十三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ICECI模块(mókuài)和内容总述模块内容编码级别地点P室内/室外P11具体地点P21户型P31主人的角色P41医疗服务模式P51学校类型P61市区范围以内/市区范围以外P71第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ICECI模块(mókuài)和内容总述模块内容编码级别运动S运动/锻炼活动的类型S12运动阶段S22个人防护措施S31外界保护措施S41职业O受伤时的工种O11职业分类O21第十九页,共七十三页。
第一节概述(ɡàishù)核心模块(mókuài)与附加模块(mókuài)的关系(ICECI,WHO2004)第二十页,共七十三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CCD损伤和中毒外部(wàibù)原因分类表内容CCD-87编码损伤和中毒全部原因E1机动车交通事故E2机动车以外交通事故E3意外中毒E4意外跌落E5火灾E6由自然与环境因素所致的意外事故E7溺水E8意外的机械性窒息E9砸死E10由机械切割和穿刺工具所致的意外事件E11触电E12其他意外效应和有害效应E13自杀E14他杀E15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伤害发生(fāshēng)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致病因子动能(dòngnéng)热能电能辐射能化学能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影响(yǐngxiǎng)因素宿主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种族(zhǒngzú)、职业等心理行为特征:饮酒、安全带、心理因素等其他:如疲劳、疾病等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2002年中国不同(bùtónɡ)人群佩戴安全带的情况(刘娜2005)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三页。
第一节概述(ɡàishù)2001年重庆部分地区不同(bùtónɡ)交通事故类型安全带使用情况(人数)事故类型驾驶员使用死亡受伤未使用死亡受伤正面碰撞112850侧面碰撞101730角碰111173追尾631048合计9566201百分率(%)3.21.823.571.5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产(shēngchǎn)环境生活环境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第二节流行特征(tèzhēng)与研究现状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三页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伤害(shānghài)造成的死亡约500万人,1500万人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800万人终生残疾2008年的资料显示,全球伤害总死亡率约为76.1/10万;2013年的数据略有降低,死亡率约为66.9/10万一)全球流行(liúxíng)特征第二节流行(liúxíng)特征与研究现状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第二节流行(liúxíng)特征与研究现状1.地区分布(fēnbù)总体上来说,发展中国家的伤害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2008年世界各地区故意伤害和非故意伤害的估计死亡(sǐwáng)人数(WHO,2011)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三页第二节流行特征与研究(yánjiū)现状2008年世界各地区各种类型伤害的估计(gūjì)死亡人数(WHO,2011)第三十页,共七十三页第二节流行特征与研究(yánjiū)现状2008年部分国家(guójiā)的伤害标化死亡率(1/10万)国家伤害总死亡率交通事故跌倒淹死中毒火灾自伤德国25.25.74.60.50.90.39.1厄瓜多尔81.420.43.94.02.41.18.2刚果140.342.45.75.011.95.715.1荷兰22.14.04.00.40.90.37.4加拿大32.17.83.70.82.10.69.9柬埔寨65.216.75.27.40.80.74.6喀麦隆110.632.64.74.36.45.89.0肯尼亚116.428.24.74.14.44.210.1立陶宛119.715.511.99.420.02.831.2马尔代夫22.22.41.87.30.20.81.1墨西哥56.613.12.62.31.20.74.5纳米比亚160.353.410.25.12.48.222.3南非72.120.22.01.20.64.87.4日本24.68.42.20.60.70.24.5瑞士30.53.87.50.61.97.512.6意大利24.68.42.20.60.70.24.5伊朗89.743.83.31.32.93.53.7印度99.118.723.55.91.45.119.1智利45.512.44.32.51.42.010.7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三页。
第二节流行特征与研究(yánjiū)现状2.人群分布总的来说,伤害的发生有年龄依赖性,表现为0~14岁伤害发生率较低,15岁以后伤害死亡率攀升,并维持在一个(yīɡè)较高的水平,65岁以后伤害死亡率则再次攀升其中0~14岁的儿童期,伤害死亡率变化规律呈现反向趋势,即0~1岁最高,伤害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三页2008年世界部分国家分性别(xìngbié)年龄伤害死亡人数第二节流行特征与研究(yánjiū)现状国家男性女性0~14岁15~59岁≥60岁0~14岁15~59岁≥60岁阿富汗720016400120065004000800阿塞拜疆2001800300100500200澳大利亚1003400170010010001600奥地利01400130004001100白俄罗斯1008900220010018001200巴西500099100147002900149008900比利时1002200150007001600丹麦08007000300800哥伦比亚1700320003100100040001000哈萨克斯坦90017000150050038001000加拿大2005600290010019003000喀麦隆24006800130020004600900肯尼亚4500201002700290019001600南非1900180003100150050002200日本5002140025300300720018900瑞士01000120003001100意大利2006900740010015008400印度7040042730013100056900175300119400智利20046001500100800700(WHO,2011)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三页。
2014年美国分年龄(niánlíng)性别伤害死亡率(1/10万)第二节流行(liúxíng)特征与研究现状(CDC,2014)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第二节流行特征与研究(yánjiū)现状3.时间分布随着危险职业从业人员的减少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工具和道路等的安全性能的提高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性伤害和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有逐步(zhúbù)下降的趋势,但总体伤害死亡率下降不明显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第二节流行特征(tèzhēng)与研究现状美国1999-2014年年龄(niánlíng)调整伤害死亡率变化趋势(CDC,2014)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第二节流行特征与研究(yánjiū)现状YLL:早亡所致生命年损失(sǔnshī);YLD:伤残所致生命年损失(HaagsmaJA,2015)伤害原因发生率变化YLD率的变化YLL率的变化交通伤害−10(−6~−12)−32(−36~−27)−15(−23~8)道路伤害−7(−9~−3)−31(−36~−26)−13(−22~−7)其他交通伤害−23(−27~−18)−35(−38~−31)−36(−45~−25)非故意伤害(非交通伤害)−13(−12~−14)−28(−33~−23)−40(−45~−29)跌落−1(−3~2)−28(−35~−21)−13(−35~1)溺水−27(−30~−25)−38(−41~−34)−52(−59~−12)火灾、高温−31(−35~−27)−37(−40~−34)−48(−56~−33)中毒−27(−29~−26)−37(−39~−34)−44(−65~35)机械外力−16(−18~−14)−30(−33~−27)−43(−55~−12)医疗不良反应−2(−3~0)−6(−7~−4)−6(−24~12)动物接触−32(−34~−29)−36(−39~−33)−46(−56~−9)异物0(−1~2)−19(−23~−15)−30(−45~0%)其他−3(−5~−1)−16(−18~−13)−33(−41~−15)故意伤害−13(−11~−16)−34(−39~−29)−22(−29~−15)自伤−28(−29~−28)−39(−42~−35)−18(−33~−14)人际暴力−11(−14~−9)−33(−37~−27)−24(−24~−10)合计−20(−25~−15)−37(−45~−30)−30(−34~−24)1990—2013年不同类型(lèixíng)伤害发生率及其引起YLL和YLD率的变化(%)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三页。
第二节流行(liúxíng)特征与研究现状中国(zhōnɡɡuó)居民伤害谱模式图(CDC,2005)(一)我国流行(liúxíng)特征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第二节流行(liúxíng)特征与研究现状地区分布在城乡分布上,城市与农村的伤害死亡均排在死因顺位的第5位,农村高于城市城市人群伤害死亡的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坠落、中毒、他杀(tāshā)、溺水、火灾和烧伤农村人群伤害死亡的原因依次为:自杀、交通事故、溺水、意外坠落、中毒、他杀、火灾和烧伤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三页第二节流行特征与研究(yánjiū)现状注:资料(zīliào)来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死因城市农村男女合计男女合计机动车交通事故12.835.189.0422.978.7515.97机动车以外交通事故5.371.933.069.473.066.32非故意中毒2.501.221.863.742.052.91非故意跌落8.135.236.6911.836.219.06火灾0.580.270.431.150.540.85自然环境因素所致非故意事故0.180.090.140.240.170.20溺水3.402.122.767.044.095.58非故意机械性窒息0.790.320.561.540.731.14砸死0.690.110.401.640.230.95由机械切割和穿刺工具所致的非故意事故0.210.060.130.250.060.16触电0.900.110.511.720.200.97其他非故意事故和有害效应4.092.413.267.423.615.54自杀5.304.334.829.098.058.58他杀0.710.340.520.820.410.622012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不同性别人群(rénqún)的伤害死亡率(1/10万)第四十页,共七十三页。
第二节流行(liúxíng)特征与研究现状人群(rénqún)分布2000年、2005年、2010年以及2012年四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结果显示,男性因伤害死亡约是女性的2倍男性和女性均以交通事故致死居首位而不同年龄阶段,主要的伤害致死原因各异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第二节流行(liúxíng)特征与研究现状时间分布1995—2008年间(niánjiān)中国伤害死亡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以自杀率的下降比例最高中国前5位伤害死因排序为道路交通伤害、自杀、跌落、溺水和非故意中毒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第二节流行(liúxíng)特征与研究现状2000—2008年中国(zhōnɡɡuó)伤害死亡率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第二节流行特征(tèzhēng)与研究现状2000—2008年中国(zhōnɡɡuó)主要伤害类型的死亡率(1/10万)类别2000年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全死因合计604.04604.45603.20525.75561.03574.45伤害合计56.5352.0852.5552.2754.7254.89道路交通伤害16.3016.1014.7512.5614.5314.01自杀16.5014.1313.8810.1110.079.49非故意跌落6.556.306.427.447.427.41溺水5.024.886.664.514.364.36非故意中毒3.112.422.822.812.682.98他杀1.901.061.361.211.230.98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三页。
第二节流行特征与研究(yánjiū)现状(三)伤害流行病学的重要性1.人类的主要死亡(sǐwáng)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伤害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原因2.具有常见、多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3.其中自杀对社会的危害比较大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第二节流行(liúxíng)特征与研究现状(四)伤害(shānghài)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我国伤害流行病学的进展萌芽期(1986—1998年)形成期(1999—2005年)发展期(2006年至今)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第三节伤害的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研究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三页第三节伤害的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研究(一)资料的收集(shōují)1.死亡资料2.发病资料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第三节伤害(shānghài)的流行病学研究(二)测量指标1.伤害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1)伤害发生率:指单位时间内(通常是年)伤害发生的人数与同期(tóngqī)人口数之比,是进行伤害研究与监测常用的指标‰ 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三页。
第三节伤害的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研究(2)伤害死亡率:指因伤害致死的频率可以(kěyǐ)计算伤害的总死亡率,也可以(kěyǐ)按照伤害的种类计算分年龄别、性别等人群特征的死亡率第五十页,共七十三页第三节伤害的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研究2.伤害造成的损失(sǔnshī)程度的测量指标(1)潜在减寿年数(niánshù)(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对不同地区的PYLL进行比较时可用PYLL率(PYLLR),即每1000人口的PYLL两个地区的人口构成如果不同,比较前需做率的标化,计算标化PYLL率(SPYLLR)‰‰‰i:年龄组(通常计算其年龄组中值)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第三节伤害(shānghài)的流行病学研究•标化潜在寿命损失(sǔnshī)年数:其中,表示标准(biāozhǔn)人口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表示观察人群各年龄组人口构成;N表示某人群总人口数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第三节伤害(shānghài)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因早死所致生命年损失(yearsoflifelost,YLL)和疾病所致的伤残引起(yǐnqǐ)的健康生命损失年(yearsoflifelivedwithdisability,YLD)两部分。
2)伤残调整(tiáozhěng)寿命年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第三节伤害(shānghài)的流行病学研究2013年全球不同年全球不同(bù tónɡ)种类伤害的种类伤害的YLL、、YLD、、DALY(每百万(每百万))伤害原因YLLYLDDALY交通伤害 68.810.279.0道路交通 64.78.673.3其他交通伤害 4.11.65.7非故意伤害(非交通伤害) 84.321.6105.9跌落14.712.827.5溺水21.20.421.6火灾、高温11.11.212.3中毒4.50.074.5机械外力10.33.814.0医疗不良反应5.20.25.4动物接触3.90.44.3异物6.70.37.0其他6.72.69.3故意伤害55.51.156.6自伤 34.90.235.2人际暴力20.60.821.4战争与冲突2.23.96.1合计 210.836.8247.6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第三节伤害的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研究(三)伤害(shānghài)的监测1.伤害(shānghài)监测2.伤害监测系统(1)提供伤害的描述性流行病学资料,同时提供病因分析的资料(2)随时间和地理分布的改变,伤害发生呈暴发或聚集的趋势(3)提供干预成功的资料(4)确认伤害发生最危险的人群(5)对伤害发生严重的地区和今后趋于严重的地区进行预防活动的指导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三页。
第三节伤害的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研究全国伤害资料(zīliào)来源1.全国死亡登记(生命统计资料)2.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医疗记录-急诊室记录-入院或出院(分开)的统计资料-法医和医疗检查员的报告-中毒控制中心记录3.公安局-机动车事故-故意伤害:他伤、攻击、强奸、虐待、自杀4.特定监测系统5.保险公司6.政府部门(卫生、工业、公安、矿务、农业等)-工人的补偿要求-年度报告-社会服务系统对儿童虐待事件、残疾人的报告-专门调查(如全国家庭调查)7.工业与商业,包括运输公司8.司法系统(如法院工作记录)9.学校(如学生健康档案、学生因伤病缺勤记录)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第三节伤害的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研究(四)伤害(shānghài)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1.伤害经典(jīngdiǎn)的流行病学方法2.新的流行病学方法(1)病例交叉设计(2)巢式病例对照研究(3)捕捉-标记-再捕捉法(CMR)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三页第四节伤害(shānghài)的预防与控制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第四节伤害(shānghài)的预防与控制(一)预防(yùfáng)策略1.三级预防2.主动干预与被动干预3.Haddon伤害预防(yùfáng)的十大策略4.“5E”伤害预防综合策略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三页。
第四节伤害的预防(yùfáng)与控制1.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全人群策略(cèlüè),高危人群策略(cèlüè),健康促进策略(cèlüè)(2)二级预防(3)三级预防2.主动(zhǔdòng)干预与被动干预第六十页,共七十三页第四节伤害的预防(yùfáng)与控制3.Haddon伤害预防(yùfáng)的十大策略(1)预防危险因素的形成(2)减少危险因素的含量(3)预防已有危险因素的释放或减少其释放的可能性(4)改变危险因素的释放率及其空间分布,可减少潜在性致伤能量至非致伤水平(5)将危险因素从时间、空间上与被保护者分开(6)用屏障将危险因素与受保护者分开(7)改变危险因素的基本性质(8)增加人体对危险因素的抵抗力(9)对已造成的损伤(sǔnshāng)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0)使伤害患者保持稳定,采取有效的治疗及康复措施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第四节伤害(shānghài)的预防与控制4.“5E”伤害预防(yùfáng)综合策略(1)教育预防策略(educationstrategy)(2)环境(huánjìng)改善策略(environmentalmodificationstrategy)(3)工程策略(engineeringstrategy)(4)强化执法策略(enforcementstrategy)(5)评估策略(evaluationstrategy)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三页。
第四节伤害(shānghài)的预防与控制(二)预防措施1.四步骤(bùzhòu)公共卫生方法(1)就问题的规模、特点、范围和后果,在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搜集数据2)确认问题的原因,以及提高或降低个人(gèrén)遭遇问题的风险因素,并察看如何来修正这些因素3)基于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信息,设计、实施、监控和评估旨在预防问题的干预措施4)分发关于干预有效性的信息;在更大规模上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评估更大规模干预工作的成本有效性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第四节伤害(shānghài)的预防与控制四步骤公共卫生(ɡōnɡɡònɡwèishēnɡ)方法示意图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第四节伤害的预防(yùfáng)与控制2.Haddon模型(móxíng)Haddon伤害预防(yùfáng)模型简表伤害发生时间阶段伤害发生条件伤害预防主要内容发生之前宿主遴选合格司机致病因子上路前车辆安全检查,特别是车闸、轮胎、灯光环境公路的状况及维修发生之中宿主司机的应变能力和乘车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致病因子车辆内部装备(尤其是轮胎)性能环境路面状况与路边障碍物发生之后宿主防止失血过多,妥善处理骨折致病因子油箱质地的改善与防止漏油环境车祸急救、消防、应急系统与措施结局宿主伤害严重程度制定和预防死亡致病因子车辆损坏度评价及修复环境公路整治与社会、家庭经济负担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三页。
第四节伤害的预防(yùfáng)与控制2.Haddon模型(móxíng)(1)根据伤害发生的阶段,Haddon提出按伤害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之后三个阶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2)根据发生的不同阶段,针对致病因子、宿主(sùzhǔ)和环境开展针对性的预防第六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第四节伤害的预防(yùfáng)与控制3.安全(ānquán)社区定义:指具有针对所有人、环境和条件的积极的安全和伤害预防项目,并且(bìngqiě)作为国家制定的包括政府、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的地方社区宗旨:为了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各类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类伤害的发生创建安全社区、积极开展安全社区活动能够通过创建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伤害的隐患第六十七页,共七十三页第四节伤害的预防(yùfáng)与控制(三)我国伤害(shānghài)防控政策方针伤害预防控制的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老年人跌倒干预(gānyù)技术指南》第六十八页,共七十三页。
第四节伤害的预防(yùfáng)与控制伤害预防控制具体措施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积极预防伤害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对伤害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加强伤害预防有关的社会动员,提高全社会预防伤害的意识伤害预防与医疗急救、康复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结合(jiéhé)起来,形成伤害防治网络第六十九页,共七十三页第四节伤害(shānghài)的预防与控制我国伤害预防控制存在的不足认识不足无独立(dúlì)的组织机构,专业队伍缺乏,经费投入少部门间没有建立相互协作关系理论与实践脱离,学术研究的成果很难应用于现实工作中救治体系不完善第七十页,共七十三页小结(xiǎojié)伤害流行病学(injuryepidemiology)是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描述伤害的发生频率及其分布,分析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干预和防制措施,并对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门流行病学分支学科其主要目的是确定伤害的重点种类,阐明分布,探讨(tàntǎo)危险因素,制订防制策略与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第七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第七十二页,共七十三页内容(nèiróng)总结流行病学伤害机制——精简版。
市区范围以内/市区范围以外其他意外效应和有害效应2008年世界各地区故意伤害和非故意伤害的估计死亡人数(WHO,2011)美国(měi ɡuó)1999-2014年年龄调整伤害死亡率变化趋势(CDC,2014)非故意伤害(非交通伤害)−28 (−33~−23)−28(−35~−21)−44(−65~35)−6(−24~12)−30 (−45~0%)−28(−29~−28)小结第七十三页,共七十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