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1汉族概述及风俗习惯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84542107 上传时间:2024-08-3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4021汉族概述及风俗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04021汉族概述及风俗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04021汉族概述及风俗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04021汉族概述及风俗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04021汉族概述及风俗习惯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4021汉族概述及风俗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021汉族概述及风俗习惯(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1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2年年4月月29日日W-2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一、汉族的概况汉族的得名汉族的得名-因朝代而得名因朝代而得名(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周围和部分苗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而逐渐形成的。其先民经夏、周围和部分苗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而逐渐形成的。其先民经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已形成了以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已形成了以“华华”、“夏夏”的单称或的单称或“华

2、华夏夏”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民族相区别。汉以后,周边的各民族即以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民族相区别。汉以后,周边的各民族即以“汉人汉人”称为中原人,逐渐地汉族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称)称为中原人,逐渐地汉族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称)。汉族是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汉族是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秦汉时形成的统一与稳定的民族。时形成的统一与稳定的民族。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W-3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一、汉族的概况一、汉族的概况汉族的语言汉族的语言汉族语言简称汉族语言简称汉语汉语,属,属汉藏

3、语系汉藏语系民族意识萌芽民族意识萌芽-汉民族虽说形成于秦汉,其民族自我意识的萌芽却很早,汉民族虽说形成于秦汉,其民族自我意识的萌芽却很早,这种民族自我意识萌芽于这种民族自我意识萌芽于战国战国,秦、赵、燕三国筑长城拒匈奴即是这种民,秦、赵、燕三国筑长城拒匈奴即是这种民族自我意识的表现。族自我意识的表现。汉民族国家的出现汉民族国家的出现-先民华夏族,在春秋战国以前,主要是分散在各个先民华夏族,在春秋战国以前,主要是分散在各个诸侯国中。到春秋之际,诸夏联盟诸侯国中。到春秋之际,诸夏联盟“攘夷攘夷”,使汉民族的形成跨出了最为,使汉民族的形成跨出了最为关键的一第步。再到战国,散居于各诸侯国的诸夏,彼此间

4、在社会、经济、关键的一第步。再到战国,散居于各诸侯国的诸夏,彼此间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来往更加密切,彼此间的融合也加快。加上外族的入侵,共文化等方面的来往更加密切,彼此间的融合也加快。加上外族的入侵,共同抵御外族就使得各诸侯国走向统一成为必然。这样,随着秦灭六国,诸同抵御外族就使得各诸侯国走向统一成为必然。这样,随着秦灭六国,诸夏联成一体,汉民族便首先以国家的形式出现了。夏联成一体,汉民族便首先以国家的形式出现了。W-4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一、汉族的概况一、汉族的概况汉民族的形成汉民族的形成秦汉形成说秦汉形成说-秦统一中国后,汉民族形成了

5、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秦统一中国后,汉民族形成了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而秦的活和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而秦的“南戌五岭,北筑长南戌五岭,北筑长城,以备胡越城,以备胡越”等一系列国防措施,无疑就是在汉民族与周边民族之等一系列国防措施,无疑就是在汉民族与周边民族之间,特别是与北方匈奴之间筑起了一道藩篱,这样,汉民族便在长城间,特别是与北方匈奴之间筑起了一道藩篱,这样,汉民族便在长城以内的广大疆域初步确定了一个共同活动区域。以内的广大疆域初步确定了一个共同活动区域。秦末,匈奴族乘农民起义之机,大举南侵,占领了河套以南,于是汉秦末,匈奴族乘农民起义之机,大举南

6、侵,占领了河套以南,于是汉一建立,就面临与匈奴的疆域之争。汉民族为了巩固其疆域,不断加一建立,就面临与匈奴的疆域之争。汉民族为了巩固其疆域,不断加强对边防、尤其是长城这道藩篱的经营。西汉大规模的抗击匈奴和修强对边防、尤其是长城这道藩篱的经营。西汉大规模的抗击匈奴和修筑长城,是汉武帝是进行的。筑长城,是汉武帝是进行的。W-5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一、汉族的概况一、汉族的概况汉民族的形成汉民族的形成与秦一样,汉朝筑长城是伴着谪民戍边和屯田同时进行的,与秦一样,汉朝筑长城是伴着谪民戍边和屯田同时进行的,长期大规长期大规模的向长城沿线移民屯田,使长城沿线

7、以内的地方渐渐产生了许多汉模的向长城沿线移民屯田,使长城沿线以内的地方渐渐产生了许多汉民族的居民点,结果改变了长城纯粹是战争防御线的局面,而形成了民族的居民点,结果改变了长城纯粹是战争防御线的局面,而形成了名符其实的南北民族区域分界线。于是,汉民族在形成了共同语言、名符其实的南北民族区域分界线。于是,汉民族在形成了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状态的同时,又形成了以长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状态的同时,又形成了以长城以南为广大疆域的共同地域。至此,汉民族的形成也就宣告完成城以南为广大疆域的共同地域。至此,汉民族的形成也就宣告完成。因此,汉民族形成于秦汉之际,是中原农

8、业民族在共同抵御周边异族因此,汉民族形成于秦汉之际,是中原农业民族在共同抵御周边异族的长期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秦汉长城的建造,无疑是汉民族形成的长期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秦汉长城的建造,无疑是汉民族形成完成的重要标志。完成的重要标志。W-6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一、汉族的概况一、汉族的概况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阶段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汉民族形成的准备阶段汉民族形成的准备阶段(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战国时期)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

9、期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即一部(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宋辽金元时期宋辽金元时期(民族的融合主要是在边疆区进行,不仅有(民族的融合主要是在边疆区进行,不仅有有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而且有大量的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有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而且有大量的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第四阶段:第四阶段:民族大融合是在清代民族大融合是在清代(奠定了现在中国的疆域和以汉民族(奠定了现在中国的疆域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基础)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基础)W-7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

10、1117一、汉族的概况一、汉族的概况汉民族形成后的特征汉民族形成后的特征-分布格局变化较大分布格局变化较大-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活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活-政治文化上发展较快政治文化上发展较快-汉人的信仰风俗大致相同,宗亲观念浓重汉人的信仰风俗大致相同,宗亲观念浓重W-8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一、汉族的概况一、汉族的概况汉民族形成后的特征一汉民族形成后的特征一分布格局变化较大分布格局变化较大-秦汉已出现汉人往边疆迁徙、边疆民族往内地迁徙人口的现象。秦汉已出现汉人往边疆迁徙、边疆民族往内地迁徙人口的现象。到南北朝,就形成了中国各民族大杂居的基本格局。到南

11、北朝,就形成了中国各民族大杂居的基本格局。W-9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一、汉族的概况一、汉族的概况汉民族形成后的特征二汉民族形成后的特征二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活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活-自古以来,汉人一直是农耕民族,如战国时汉人的农耕兼有淮河自古以来,汉人一直是农耕民族,如战国时汉人的农耕兼有淮河以北旱地的农耕与淮河以南水田农耕的特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以北旱地的农耕与淮河以南水田农耕的特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整个汉民族最基本的经济成分,并延续了成为整个汉民族最基本的经济成分,并延续了2000多年。多年。W-10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12、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一、汉族的概况一、汉族的概况汉民族形成后的特征三汉民族形成后的特征三政治文化上发展较快政治文化上发展较快-一方面,汉文字得到统一与规范化。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成为通行一方面,汉文字得到统一与规范化。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成为通行的主要字体,汉子至此已规范化。另一方面,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得到的主要字体,汉子至此已规范化。另一方面,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得到确立。汉武帝完成了儒法合流,推行确立。汉武帝完成了儒法合流,推行“推明孔氏抑拙百家推明孔氏抑拙百家”的政策,的政策,确立了孔孟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这一思想的大变化,不仅对汉人社确立了孔孟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这一思想的大变化,

13、不仅对汉人社会历史而且对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都产生极深刻的影响。会历史而且对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都产生极深刻的影响。W-11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一、汉族的概况一、汉族的概况汉民族形成后的特征四汉民族形成后的特征四汉人的信仰风俗大致相同,宗亲观念浓重汉人的信仰风俗大致相同,宗亲观念浓重-汉人的信仰观念以敬天祭祖为核心,同时也相信万物有灵与风水汉人的信仰观念以敬天祭祖为核心,同时也相信万物有灵与风水观念。多种宗教与万物有灵崇拜兼容并包的态势,是汉人宗教发展的观念。多种宗教与万物有灵崇拜兼容并包的态势,是汉人宗教发展的一大特点。一大特点。-西汉末年从

14、印度通过西域传入佛教,其中的佛教经典、教规、仪西汉末年从印度通过西域传入佛教,其中的佛教经典、教规、仪式与教派,影响到汉人和其它各民族的文化、思想、风俗等各个方面式与教派,影响到汉人和其它各民族的文化、思想、风俗等各个方面-东汉时道教在汉人社会中形成,到南北朝时在许多民族中得到了东汉时道教在汉人社会中形成,到南北朝时在许多民族中得到了传播。传播。-总之,汉族既重视全民族、全国的历史、又重视宗姓的谱牒,南总之,汉族既重视全民族、全国的历史、又重视宗姓的谱牒,南北朝许多内迁的民族已融入汉人之中,因而同样形成根深蒂固的、同北朝许多内迁的民族已融入汉人之中,因而同样形成根深蒂固的、同姓同宗的宗亲观念。

15、姓同宗的宗亲观念。W-12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二、汉族的风俗习惯二、汉族的风俗习惯日常礼俗日常礼俗汉族人热情好客,讲究礼貌,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汉族人热情好客,讲究礼貌,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尊敬长者,尤其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和社会工作中,晚辈见长辈一般尊敬长者,尤其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和社会工作中,晚辈见长辈一般行行称呼礼,如称呼礼,如大伯、大叔、大婶大伯、大叔、大婶等。等。汉族人善交际,汉族人善交际,逢年过节及婚丧嫁娶之时有相互送礼逢年过节及婚丧嫁娶之时有相互送礼表示敬意之俗。表示敬意之俗。送礼的形式很有讲究:送礼的形式很有讲究:小孩过满月小孩过满月

16、,朋友之间一般送小孩衣服、鸡蛋、,朋友之间一般送小孩衣服、鸡蛋、蛋糕外加红糖;娘家除送礼外还要送几斤白面;蛋糕外加红糖;娘家除送礼外还要送几斤白面;办喜事办喜事,朋友、同志之间一般要,朋友、同志之间一般要“凑份子凑份子”;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春节期间走亲访友,除带些水果烟酒外,如家中有小孩,还要给孩子,除带些水果烟酒外,如家中有小孩,还要给孩子“压岁钱压岁钱”;W-13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二、汉族的风俗习惯二、汉族的风俗习惯饮食习俗饮食习俗北方的汉族人多以北方的汉族人多以面食面食为主(如馒头、花卷、烙饼、面条、饺子)为主(如馒头、花卷、烙饼、面条、

17、饺子)南方的汉族人以南方的汉族人以大米大米为主(有粥、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为主(有粥、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W-14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二、汉族的风俗习惯二、汉族的风俗习惯饮食习俗饮食习俗饺子饺子是北方汉族人最爱吃是北方汉族人最爱吃的一种面食(旧岁子与新的一种面食(旧岁子与新岁子时相交之际称为岁子时相交之际称为“交交子子”,大年夜吃有馅的面,大年夜吃有馅的面食,曾称为食,曾称为“交子交子”,久,久而久之,就叫做而久之,就叫做“饺子饺子”)粘糕粘糕(年糕)是我国南方(年糕)是我国南方汉族人春节普遍使用的食汉族人春节普遍使用的食品

18、(有大吉大利之意,预品(有大吉大利之意,预祝新的一年生产、生活祝新的一年生产、生活“年年高年年高”)W-15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二、汉族的风俗习惯二、汉族的风俗习惯饮食习俗饮食习俗汉族有汉族有饮酒喝茶饮酒喝茶的习俗。的习俗。饮茶饮茶-我国是茶的故乡,始于神农时代,我国是茶的故乡,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汉族人饮茶,有多年了。汉族人饮茶,有严格的敬茶礼节,注重一个严格的敬茶礼节,注重一个品品字。字。俗话说:俗话说:酒满茶半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请客人喝茶,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19、请客人喝茶,要要将茶杯放在将茶杯放在托盘托盘上左手端出,右手扶着茶上左手端出,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盘的边缘,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手的前方,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笑,眼睛注视对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时给客人添水添水。客人则需善。客人则需善“品品”,小口,小口啜饮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W-16全国职业教育数字

20、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二、汉族的风俗习惯二、汉族的风俗习惯饮食习俗饮食习俗酒酒汉族传统的特产酒汉族传统的特产酒-米酒,用糯米酿制。米酒,用糯米酿制。在封建社会,它是在封建社会,它是祭祀神灵和祖先的祭祀神灵和祖先的重要供品。重要供品。在汉族的重要节日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品。在汉族的重要节日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汉族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宴。酒可以助兴,可以增加汉族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宴。酒可以助兴,可以增加欢乐的气氛,至今还在不少地区流行的饮酒时的欢乐的气氛,至今还在不少地区流行的饮酒时的“猜猜拳拳”、酒令、酒令”、“酒曲酒曲”等活动。等活动。有些饮酒活动形成独特

21、的文化习俗有些饮酒活动形成独特的文化习俗-如汉族中广泛流传的如汉族中广泛流传的除夕饮屠苏酒除夕饮屠苏酒,端午节饮雄黄酒端午节饮雄黄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重阳节饮菊花酒等等,蕴含着汉族人民深厚的自然天等等,蕴含着汉族人民深厚的自然天道和人文观念,至今仍为人们称道。道和人文观念,至今仍为人们称道。酒是汉族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中传达感情,增酒是汉族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中传达感情,增强联系的一种媒介。在汉族强联系的一种媒介。在汉族姑娘出嫁临行前要饮别亲姑娘出嫁临行前要饮别亲酒酒,新郎新娘入洞房要饮交杯酒新郎新娘入洞房要饮交杯酒等等。等等。W-17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

22、YKC201117二、汉族的风俗习惯二、汉族的风俗习惯民居民居传统民居传统民居-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都是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室内采光坐北朝南,注重室内采光;以木梁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见长。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落多为四合院式。东北东北-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和屋顶,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和屋顶,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主要是为了保暖;陕北陕北-根据

23、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根据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窑洞不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窑洞不仅冬暖夏凉仅冬暖夏凉; 南方的汉族南方的汉族-以木建房为主,讲究飞檐以木建房为主,讲究飞檐重阁和律卯结构。重阁和律卯结构。W-18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二、汉族的风俗习惯二、汉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汉族人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又有一

24、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 W-19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二、汉族的风俗习惯二、汉族的风俗习惯禁忌禁忌春节期间,晚辈给长辈拜年春节期间,晚辈给长辈拜年磕头只能磕单数磕头只能磕单数,不能磕双数(因为只有,不能磕双数(因为只有给死者磕头时才是双数)给死者磕头时才是双数)逢年三十,逢年三十,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过三十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过三十,只有初一后才能回娘家,只有初一后才能回娘家春节期间吃饭时,禁止说春节期间吃饭时,禁止说“没有没有”两字两字初一吃饺子时,初

25、一吃饺子时,必须剩几个必须剩几个,以示年年有余,以示年年有余用餐时,用餐时,禁止把筷子插在饭中间禁止把筷子插在饭中间(因为只有给死者上供品时才这样做)(因为只有给死者上供品时才这样做)禁忌用手中的筷子敲打饭碗和其他东西禁忌用手中的筷子敲打饭碗和其他东西汉族人尤其是渔民吃鱼汉族人尤其是渔民吃鱼禁忌把鱼在盘中翻身禁忌把鱼在盘中翻身饭后,饭后,禁忌把碗扣在桌子上禁忌把碗扣在桌子上W-20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编号:ZYKC201117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汉族主要源于、汉族主要源于 、 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苗蛮、苗蛮、 、戎狄等部落联盟而逐渐形成。、戎狄等部落联盟而逐渐形成。2、汉族的语言简称、汉族的语言简称 ,属,属 语系。语系。3、 汉族大年夜有吃有馅面食的习惯,曾称为汉族大年夜有吃有馅面食的习惯,曾称为“ ”,久而久,久而久之,就叫做之,就叫做“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汉族的主要禁忌有哪些?汉族的主要禁忌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