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介学教学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译介学教学思路(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基本编写思路及教学意基本编写思路及教学意图图第一节: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翻译一、早期比较文学研究视野中的翻译二、东方比较文学的崛起与翻译地位的上升三、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教学目的:背景,关系演变,1、早期比较研究中没有翻译研究的位置、早期比较研究中没有翻译研究的位置例:第一部专著比较文学(波斯奈特)狄泽林克:“在法国比较文学学派中,甚至直到进入20世纪,大量关于影响研究和关系研究的专著虽然也涉及文学翻译,但对所有翻译问题的真正核心问题几乎都漠然置之。”(比较文学导论 )2、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开始关注翻译研究、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开始关注翻译研究例:梵第
2、根比较文学论3、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重视并进而提升其地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重视并进而提升其地位位例:巴斯奈特比较文学批判导论“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过时了。女性研究、后殖民理论和文化研究领域的跨文化研究,已经从整体上改变了文学研究的面貌。从现在起,我们应当把翻译研究(翻译学)视作一门主导学科,而比较文学只不过是它下面的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领域而已。”(苏珊(苏珊 巴斯奈特巴斯奈特比较文学批判导论比较文学批判导论1993 )译介学的基本立场:跳出单纯的两种语言文字转换的层面,从文化层面,确切地说,从跨文化交际的层面上去审视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问题,包括语言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失落、增添、扭曲,也
3、包括文学、文化的跨民族、跨国界的传播、接受和影响及其背后的各种文化因素的制约等问题。严格而言,译介学的研究不是一种语言研究,而是一种文学研究或者文化研究,它关心的不是语言层面上出发语与目的语之间如何转换的问题,它关心的是原文在这种外语和本族语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伸等问题,它关心的是翻译(主要是文学翻译)作为人类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第二节:创造性叛逆与翻译一、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二、创造性叛逆的类型三、创造性叛逆与文学经典的形成目的:理论出发点,意义与价值建议:鼓励学生搜集不同观点的文章,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甚至交锋1.1.创造性叛逆创造性叛逆( (Cr
4、eative Treason)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指语言)里;说翻译是创创造造性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交流;还因为它不仅生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第二次生命。2、对创造性叛逆的发挥与阐释、对创造性叛逆的发挥与阐释创造性叛逆的四种类型创造性叛逆的四种类型个性化翻译,误译与漏译,节译与编译,转译与改编创造性叛逆的三个主体创造性叛逆的三个主体译者,读者,接受环境争议点:争议点:接受环境不具行为能力,能成为“创造性叛逆”的主体吗?3、对创造性叛
5、逆的接受与误读、对创造性叛逆的接受与误读a) 以创造性叛逆为题的论文统计2001年以前:7篇2002年:8篇2003年:6篇2004年:5篇2005年:9篇2006年:21篇(另有一部专著) 2007年:21篇2008年:22篇(刘小刚收集整理)b)翻译界、学术界的反应全盘否定,认为“创造性叛逆”是在鼓励、甚至在“教唆”胡译、乱译基本肯定,但认为存在“好的”创造性叛逆和“不好的”创造性叛逆,甚至提出应有“破坏性叛逆”的说法,以与“创造性叛逆”区分。同时还有人开始探讨创造性叛逆的“度”。“创造性叛逆的提法具有原创性,把这当作一般规律,是十分警策,而且是有学理基础的。先生此见,极具启发性,它使我想
6、得更远。其实这不仅是译介,而是一切引进外国思想的规律。从严复引进天演论开始,就是创造性的误读和创造性的反叛。鲁迅笔下的国民劣根性,本是西方传教士罗列中国人种种缺点,经日本人的转译,到了鲁迅手里,又成了对于中国传统的消极文化价值观念的批判。就是毛泽东引进共产主义的学说,也是创造性的反叛。日本人、西方人讲孔夫子、老子、莫不如此。在文学上,庞德的意象派引进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也是从误读到创造性的反叛。”(孙绍振)第三节:文化意象的失落与变异一、中外文学和文化中的文化意象二、翻译与文化意象的失落、扭曲、变异三、文化意象的的跨民族传递目的:关注文学翻译中的具体问题,引发对文化译入、译出问题的关注Mi
7、lky Way 银河、天河(另有银河、天河(另有“牛奶路风波牛奶路风波”)Milky Way 译成“牛奶路”引发鲁迅对赵景深的笔伐,赵译成中国翻译界百年笑话:“天上闪耀着光明的亮星,牛奶路很白,好像是礼拜日用雪洗过的一样。”(赵译)“整个天空点缀着繁星,快活地眨眼。天河那么清楚地显现出来,就好像有人在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汝龙译)试比较:李清照“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记梦)A thousand sails dance in the fading Milky Way (美译:一千张帆在渐渐退隐的仙奶路上舞动)The Silver River fades, sails on sails
8、dance on high (许译:银河正在退去,成千上万张船帆在高处舞动)思考:牛郞织女故事英译时该如何处理“银河”?第四节:翻译文学与跨外文学关系研究新视角一、文学的跨国传播及其身份认同二、翻译文学概念及其国籍归属三、文学翻译史与翻译文学史目的:辨清三个概念“翻译文学”、“文学翻译史”、“翻译文学史”,展示文学关系研究新领域翻译文学概念:文学翻译的产品性质:1、翻译文学与非文学翻译产品的差别2、文学作品的一种存在形式3、不等同于外国文学4、国别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建议:围绕“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展开讨论1、寻找判断文学作品国别归属的依据、寻找判断文学作品国别归属的依据题材?语言?传播地域?作
9、者(作家)的国籍?2、对翻译文学性质的探讨、对翻译文学性质的探讨提出“翻译文学与改编一样,是文学作品一种存在形式”翻译文学一方面归属于国别文学,但另一方面又有它相对独立的归属,即翻译文学史;王树荣:汉译外国作品是“中国文学”吗?(书城杂志1995.2)施志元:汉译外国作品与中国文学(同上,1995.4)刘耘华:文化视域中的翻译文学研究(外国语,1997.2)张南峰:从多元系统论的观点看翻译文学的国籍(外国语2005.5)对翻译文学史编写原则的探讨对翻译文学史编写原则的探讨翻译文学史的性质:文学史文学史三要素:作家、作品、事件区分翻译文学史与文学翻译史三、译介学研究的意义1.明确文学翻译和翻译文
10、学的性质以及后者的归属,确立翻译文学以及翻译家的地位;2.明确翻译文学史的性质,区分了翻译文学史与文学翻译史的差别;3.揭示了文学、文化跨国、跨民族传播、接受、影响的译介规律。引出话题: 中国文学文化如何才能走出去?我国翻译家“完全有能力、有水平”把中国作品译介给世界。文章作者还进一步指出:“要指望由西方人出钱来弘扬中华文化,那是一厢情愿,万不可能。”文章最后,作者满怀热情地说:“因此,只要我们编得好,译得好,市场肯定不成问题,前景一定无比灿烂。”(中华读书报2003年1月29日)事实与此相反:红楼梦杨译本的遭遇英文版中国文学半个世纪的发行情况中国外文出版社熊猫丛书的编辑与发行葛浩文翻译的莫言
11、作品的成功译介学研究发现:中西文化交流中存在着译介学研究发现:中西文化交流中存在着的两个特殊现象或事实,也即的两个特殊现象或事实,也即“时间差时间差”(time gap)和和“语言差语言差”(language gap)时间差时间差,指的是中国人全面、深入地认识西方、了解西方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而当代西方人对中国开始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就是最近这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罢了。语言差语言差,指的是操汉语的中国人在学习、掌握英语等现代西方语言并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方面,比操英、法、德、西、俄等西方现代语言的各西方国家的人民学习、掌握汉语要来得容易时间差时间差提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当今西方各国的
12、中国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的普通读者,其接受中国文学文化的水平相当于我们国家严复、林纾那个年代的阅读西方作品的中国读者。语言差语言差使得我们国家能够有一批精通英、法、德、西、俄等西方语言并理解相关文化的专家学者,甚至还有一大批粗通这些语言并比较了解与之相关的民族文化的普通读者,而在西方我们就不可能指望他们也有许多精通汉语并深刻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专家学者,更不可能指望有一大批能够直接阅读中文作品、能够轻松理解中国文化的普通读者。这两个事实告诉我们,在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在西方国家中国文学和文化典籍的读者注定还是相当有限的,能够胜任和从事中国文学和文化译介工作的当地汉学家、翻译家也
13、将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的同时,还必须关心和支持国外的汉学家和翻译家,同时关注如何在译入语国培育中国文学、文化的接受群体的问题。四、对重新定义翻译的基本构想提示我们应该重新定位翻译,现在通行的翻译定义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了,现在已经到了重新定义翻译的时候了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辞海辞海1980)翻译:把已说出或写出的话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语言文字卷字卷1988)牛津英语词典“translation”一词的释义 (a)“The action or process of turning
14、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also, the product of this; a version in a different language”(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行为或过程;亦指这一行为的结果;用另一种语言表述出来的文本) (b)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taining the sense ”(把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并保留原意 )葛岱克:“翻译,就是让交际在进行中跨越那些不可逾越的障碍:语言障碍、不了解的编码(形码)、聋哑障碍(手语翻译)。”“翻译的作用就是借助与文本匹配或相关的工具或资料让产品、理念、思想等得到(尽可能广泛的)传播”。(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第5页)1.基本形态的描述(雅氏三分法)2.基本对象的描述(语言文字、手/旗语等、各种形码)3.不同手段、方式的描述(人工/机辅、独立/合作)4.本质及目标的描述(达成有效的跨语言文化交际)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