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语教学研究方法总论

m****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46.50KB
约38页
文档ID:584344799
外语教学研究方法总论_第1页
1/38

Structure of the talk¡Purposes for choosing such a topic ¡Approache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How to make your research more scientific?¡Quantitative Research¡Qualitative Research¡How to write an experimental/survey report?¡Where do the topics for research come from?¡The criteria of a good topic¡How to search and review the relevant literature¡Recommended books on research methodology 选择这样一个题目的出发点¡为什么选择讨论这样一个题目?为什么选择讨论这样一个题目? 外语教学研究的两种方式¡定性研究:根据研究者个人的经验、直觉和其他人的理论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性质进行探究的研究方式它具有主观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重复性、难以证伪性,因而“缺乏科学性”。

¡定量研究:在个人经验、直觉和其他人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假设,并采用实证方法(如实验、调查等),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式,因此具有科学性 但是,两者之间没有优劣之分首先,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采用的研究方式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外语教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一个学科,所以更适合用定量方式进行研究其次,定性研究如果态度认真,方法具有系统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给定量研究以启迪事实上,许多定量研究的假设都是从定性研究中得来的 如何使研究更具有科学性?¡第一,科学的态度定性研究并非信口开河,研究者感觉是什么,就说什么这充其量只能被称为经验总结定性研究的基础是对客观现象相当全面的观察和相当充分的证据的积累,或者是对相关研究全面的总结和拓展如,Rebecca Oxford & Jill Shearin’s “Language Learning Notivation: Expand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8, i (1994)¡第二,科学的方法所谓科学的方法,就是按照科学的程序和规范来从事研究。

定性研究也需要一些事实证据来支持所提出的论点,而这些证据只能来自调查研究同时,研究者应该注意观察所研究的现象,并随时做好记录关于定量研究,我们将在下面进一步论述 定量研究—科学的方式(1)¡科学研究方式的特点:(1)操纵/控制,即对一些因素进行操纵,而对另外一些因素则加以控制,以便能够更清楚地探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设计阶段首先要确定哪个(些)是自变量,哪个(些)是因变量前者是由研究者操纵的因素,而后者则是由前者产生的结果例如,假如我们要对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研究,教学方法就是需要操纵的自变量,而教学效果则是因变量,而需要控制的干扰变量包括智力、性别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研究失败(随机化是控制这些变量的科学方法)例如,有个农场主,养了四条狗,其中有一条偷吃鸡蛋,为了探明究竟是哪一条狗偷吃了鸡蛋,农场主每天只将其中一条狗放出来,这样最多三天后就可以将偷鸡蛋的狗查出来2)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即用可测量的步骤或者操作来定义所研究的问题在上例中,我们首先要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操作定义,如语法翻译法、听说法等 定量研究—科学的方式(2)¡究竟按照怎样的步骤去实施教学才是语法翻译法呢?当然,这种操作定义必须有理论和实践依据。

另外,还必须对教学效果进行操作定义:用什么指标来测量教学效果呢?语言学习水平?如何定义语言水平?等等3)可重复性(replication),即不同的人按照相同程序进行研究,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这是科学所必需的但是,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众多因素错综复杂,都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可重复性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标准然而,假如类似的研究有多人重复,而且多数研究都得出类似的结论,这个结论应该是科学的、可信的¡研究应该遵循基本步骤包括:观察、形成假设、验证假设 定量研究—控制实验(1)¡控制实验:包括随机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前者是需要经过随机化过程处理并对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的的一种实验设计例如,假如我们要对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研究,起码要将被试分成两组,各接受一种教学方法如何才能保证两组被试同质呢?¡--随机分组,可先将被试随机编号,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将被试分组否则,可能导致其他混淆因素(confounds)的介入,从而影响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例如,智力并非是这个研究要探讨的一个因素,因此需要得到控制,通过随机化过程可以将这个因素排除,最终学习成绩的差异就可以假定是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的结果。

但是,随机化还可以应用于下列情况例如,词汇的意义有的抽象,有的具体,根据心理学家的看法,前者比后者更容易记忆这种看法是否正确?这种抽象性与具体性对学习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 定量研究—控制实验(2)这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问题为此目的我们选取了一个100词(具体、抽象各50个)但是,如何呈现给被试,如何避免首尾效应,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首先,可以将这100个词随机分成5—10组(根据实际情况,每组10—20个),然后以随机方式向被试呈现若干次,然后测量被试首次记忆获得量和延迟回忆量 前者是被试间设计,而后者则是被试内设计,因为后者中只有一组被试参加了实验¡所谓准实验设计,指可以用随机实验设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但是又不能满足控制实验严格要求的一种实验方式实际上,这种实验设计在教学研究中运用非常广泛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因素是无法通过随机化来控制的例如,我们如果以在校学生为被试进行教学研究,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打乱现有班级,重新分组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采用准实验设计 定量研究—控制实验(3) 仍以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研究为例来说明。

我们可以选取三个自然班,一个为控制班,两个为实验班,分别接受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但是,由于我们不知道这三个班是否同质,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予以测量实验前可以采用由权威机构设计的考试对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测试,称之为前测(pretest)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进行第二次测验然后比较三组两次测验的得分之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但是这种实验设计有其弱点:第一,无法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成熟、被试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智力、性别等);第二,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推断应该更加谨慎 定量研究—控制实验(4)¡控制实验研究的步骤第一,实验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首先要给要研究的“概念”(也叫构念,construct)以操作定义,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哪些变量是需要控制的等然后,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程序进行实验,需要哪些仪器,应该采用哪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等实验设计好之后还应该进行试测,找出设计中的漏洞,并予以弥补第二,实验实施即按照实验设计,按部就班地将整个实验完成,并收集或者记录所有相关数据第三,统计分析采用适合研究设计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撰写研究报告(下面详细讨论) 定量研究—其它应该考虑的因素(5)¡测试。

语言测试是一门非常复杂的专门学问,并非是任何人都有资格设计试题的,尤其是用于科学研究用的试题所以,目前可以使用的具有权威性的考试包括:TOEFL、GRE、专业四、八级考试以及非英语专业的四、六级考试后两者虽然权威性差一些,但总比自己设计的要效度高一些¡如测量的指标是写作和口语,则应根据实验设计制定出严格的评分标准,参加评分的人数一般要3—5人(而且必须是语言水平极高者),其中一般包括至少一名NATIVE SPEAKER(即使不参与评分,起码做个顾问)¡样本大小每组一般为最少30人左右,根据实验设计要求(如考察因素的多少),适当增加人数 定量研究—调查(1)¡调查的种类:问卷调查和访谈前者根据所使用问卷的设计和性质,有些是定量研究,有些则是定性研究凡是采用需要赋值的自陈量表(self-statement scale or inventory)的调查,一般来说都是定量研究,需要将调查结果与语言教学的其他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这种研究一般是相关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研究所探查的并非是事物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而是一种相关关系例如,外语水平与第一语言水平,两者是不同性质的两种东西,无法采用比较平均数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而是采用统计学上的相关分析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有些调查工具只包含一些开放式问题,这种调查则是定性研究(下面再详细讨论) 定量研究—调查(2)¡进行问卷调查的步骤与注意的问题第一,选定适合研究目的的问卷;第二,选择一个数十人较小样本进行预试(pilot study),以便找出问卷中不适合的条目,予以更换或者删除;第三,实施大规模调查第四,收集并整理数据第五,统计分析最后,撰写调查报告¡问卷调查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问卷的选择凡是与人的心理过程有关问卷,研究者一般不能随便自行设计因为设计问卷是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研究者既需要对所调查领域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又需要通晓高级统计技术,同时在问卷的编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程序来进行就外语教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问卷而言,建议尽量采用国外有关专家设计并经过实验验证过的问卷在使用前,必须首先译成汉语,并进行试测,对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条目根据经验结合访谈结果予以改造 定量研究—调查(3) 第二,样本大小总的来说,样本不应小于300人,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中包含的其它分类变量的数量(如性别、专业、家庭背景等),适当增加人数 第三,背景信息一般来说,问卷中都应包含调查对象的某些个人信息。

如你对性别和年龄感兴趣,问卷中就应要求调查对象提供相关信息第四,指导语撰写应合乎规范,语气应礼貌,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告知调查对象研究的目的,并承诺严格保守机密(尤其是调查内容涉及个人隐私或者一些可能对他们不利的内容时例如,有些题目设计调查对象对教师的喜爱程度等),以取得他们最大程度的合作 定量研究—几种统计方法介绍¡方差分析包括T检验和F检验,是考查两组或者两组以上平均数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统计分析方法这两种方法的使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第一,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可用方差齐性检验公式对此进行检验如果不符合正态分布,可以考虑使用非参数检验第二,数据出自同一样本整体,也就是说比较的各组数据应该具有可比性例如,不能用这两种方法对被试的外语成绩和语文成绩进行比较¡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假如几组数据并非同质,那么就只能探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统计方法,目的是找出多个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关于统计问题,可阅读任何一本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科书,可以学习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定量研究—几个数据的含义¡P值,即概率值P=.05的含义是,在95%的情况下可以拒绝0假设;P=.01是在99%的情况下可以拒绝0假设;P=.001是在99.9%情况下可以拒绝0假设。

这三种情况都被认为是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这就是所谓的显著性(significance)¡r值,相关系数r=1表示两种变量之间具有直接线性关系;r=-1表示两种变量具有相反的线性关系;r=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没有关系其它一些数值的含义是: r=.1,两个变量相关性较小,“软”行为科学中的相关性多在这个范围内;r=.3,两个变量具有中等相关性,这种相关关系已经能够为比较敏感的观察者直接观察到,性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即在此列;r=.5,两个变量之间相关较大,如能力和成就之间的相关具有类似概念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即属此列这就是所谓的意义性(meaningfulness) 定性研究¡在外语教学与语言学领域中,定性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其他一些人的理论对某些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二是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对某些现象进行揭示前者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综述非常相似这种文章的要求是文献要全,并用自己的观点作为主线来对一些有混淆的理论问题予以澄清后者主要指用调查方法来获取信息,对某一问题进行阐述社会语言学中民族学方法即属于此列课堂互动分析也属于此列¡关于访谈,应该做到充分准备,事先将与研究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找出来,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也可以采用开放式问卷形式进行,这样可以比较经济地获得足够的信息 研究报告的写作¡一般来说,研究报告由下列各个部分组成:一是引言,主要对选题的意义以及大致思路做一概述;二是文献综述,主要对前人在所研究课题上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在承认前人贡献的同时,找出其研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假设这一部分中常犯的错误是,象记流水帐似地叙述别人的研究正确的做法是,围绕着一个个主题展开讨论第三部分一般是方法,对研究的对象、研究使用的工具、研究程序以及数据收集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描述第四部分则是研究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解释,必要时应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并做出合理的解释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或者意义例如,研究结果对外语教学实践有何现实知道意义等 如何获得研究的课题?¡个人或者其他人的工作实践或者经验¡前人的研究结论许多定性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都值得通过实证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重复别人的研究这里所说的重复不是鹦鹉学舌似地将别人的研究拿过来,而是采用别人的方法和研究程序,对另外一种环境中的另外一批被试进行研究许多问题只有通过无数人的重复研究才能弄清楚,获得最终真理¡下面我们将对选题与文献搜寻进行详细的讨论。

何谓好的课题?¡好的课题应该是可研究的(researchable),符合下述标准:¡第一,可验证性,即研究问题中所包含的变量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评估或者测量的这取决于是否具有经过充分的信度与效度分析表明行之有效的测量工具如果有,则工作可得到简化;如没有,则将面临挑战,需要在充分梳理前人研究文献和对专家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一定理论的测量工具¡可行性,即是否具备研究所需要的财力物力、时间精力以及其他必要的支持¡价值与意义,即研究问题对本专业、社会有多大的价值,是否对理论有贡献或者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影响课题选择的因素(1)¡选择课题应遵循“漏斗原则”,即从比较模糊的想法,逐渐明晰化,直到获得有研究价值的题目,最终转化为可行、可验证、有价值的研究影响课题选择因素包括:¡第一,以往的研究经验与研究技能研究者首先应该对此做出现实的评估,明确自己在研究方面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如果课题所要求的技能目前尚不具备,而且短时期内无法弥补,则应考虑暂时放弃该课题的研究¡第二,周围是否有所选择课题方面熟悉的专家如果能在专家的研究领域选择研究课题,可以最大地发挥专家的作用,少走很多弯路 影响课题选择的因素(2)¡第三,所选择课题研究的目标。

如果研究的目标是为了毕业或者尽快发表文章,则应避生就熟,尽量按照自己以前的研究路线来展开研究;如果是为了学习新的技能,以便将来有更大的发展,则应努力克服遇到障碍,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和基础理论¡第四,以往的研究很多人在做硕士阶段已经对某个领域有一定了解,也基本掌握了研究的方法,此时为了实际的目的和其他因素,可能的话,尽量沿着以往的研究路线继续下去 影响课题选择的因素(3)¡第五,个人兴趣如果对某个领域有个别的浓厚的兴趣,抱以极大的热情,如经过理智的思考认为可行,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但是,切勿被自己的情感蒙蔽了眼睛¡第六,重要的社会需求中国的外语教学中目前有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语法教学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特别有兴趣,经过理智的思考认为可行,可以进行所选择课题的研究 课题的选择(1)¡总的原则:对教学理论与实践应该有开放的头脑,勤于思考,发现和进一步完善可能的研究课题想法来自于课堂、同事、学生、教学实践、学术会议以及专业期刊文章的阅读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寻找课题:¡第一,阅读专业期刊,尤其本领域内近十年内权威性过期刊物与手册等阅读专业文献时,应特别关注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建议部分这是一个烦琐耗时的过程,但是别无他法。

因为阅读相关文献是确定研究领域,找到并完善研究课题的有效途径即使课题得自于其他来源,相关文献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 课题的选择(2)¡第二,征询专家意见专家可以是同事、自己的老师,也可以是在其他场合认识的业内人士,甚至国际上知名的专家学者多数研究者,尤其是国际知名学者,对本领域其他研究者的求教、求助,一向非常热情,而且慷慨大方互联网在这个方面可以派上很大用场¡第三,理论验证关于外语教学的理论理论有很多,但是关于其可推广性的实证研究却并不很多,有些理论在目标语环境中有研究,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环境中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国外的很多研究都可以以中国学习者为对象加以重复这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验证理论的普适性,另一方面,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第四,对实践经验进行进一步考察很多好的研究问题都来自于一线教学实践,有时,一些教学方法之所以得以长期使用,只是处于习惯,并未得到恰当的实证研究的验证切记:研究可以服务于实践,反而言之,实践也可以服务于研究 课题的进一步完善(1)¡大致的课题一旦确定,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进一步细化所选择的题目,将其转化为可行、可验证和有意义的研究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进一步缩小研究的范围,找出可能的变量。

选题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宁可小题大做”,将某个问题放在一个大的视野中研究深、研究透;“切勿大题小做”,面面俱到,肤皮潦草有时,所选择的课题可能涵盖数个研究领域,每个领域又可包含无数研究,某一具体研究只能是本领域的一张快照,无数快照构成其全貌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变量的数量,单因素研究现在在外语教学领域已经很少见了,因为影响外语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单纯从某一方面来考察它,未免失之偏颇,而且高级统计技术的发展,使对多个变量关系的考察成为可能 课题的进一步完善(2)¡第二,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确定变量Remember: Nothing is as practical as a good theory缺乏理论指导的研究,其价值是大打折扣的,通过阅读本领域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文章,可以为研究提供方向和框架若要将某个题目转化为实际研究,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提供关于研究重要性、必要性和变量有说服力的逻辑根据一般应该回答如下几个问题:具体变量选择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些研究问题?解释所假设的关系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应该注意的是:指导研究的理论可能来自于其他相关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等 文献的搜索与综述(1)¡文献的重要性:(1)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前沿,从而使自己的研究具有独特性,为本学科做出实质性的贡献;(2)对本领域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有更为客观清醒的认识,择其适合于本研究的方法采用之,从而克服以往研究的缺陷。

文献综述的要求是:(1)全面;(2)具体,紧紧围绕所研究的主题;(3)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批判 文献的搜索与综述(2)¡文献的搜索乃一个循环往复,有时从表面上看甚至是尝试-错误的过程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文献,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文献过多;二是文献过少如果第一次搜索只找的十篇相关文献,说明你的选题要么太专业,以往研究非常少,要么搜索方式有问题如果文献过多(达数千篇),说明题目太泛,应该进一步增加关键词,缩小搜索的范围,找出相关性最大的文献假如你的研究中有三个变量,与这三个变量相关的文献如下图所示:兰色部分为相关性最大的文献,黄色次之,红色部分则是与本研究没有直接相关性的文献 文献的搜索与综述(3) 文献的搜索与综述(4)¡时刻不要忘记下面的问题:¡为什么要将这个研究或者参考书目包括进来?¡这个研究是否可以加强研究的逻辑根据?¡以下是文献的可能来源:专业手册、年度综述报告、期刊上的评论性文章、专业人士、专业搜索引擎、交叉学科搜索引擎、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重要作者、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即将出版的专著(多见于专业期刊的有关栏目)、博士论文、政府文件 文献的搜索与综述(5)¡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应对内容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分类、归纳与整理,这样既有利于发现以往研究的空白点,找出其缺陷,同时有利于综述部分的写作。

以下是对文献进行分类与归纳整理的各个方面(根据研究需要,可选择其中几个方面):(1)研究问题;(2)自变量与因变量;(3)主要假设;(4)被试人数;(5)被试的性别与民族;(6)方法问题与局限性;(7)主要发现;(8)重要的引文;(9)阅读过程中产生想法;(10)需要查阅的新的参考文献;(11)文献中构念的测量;(12)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完善本研究的建议;(13)研究设计:被试间、被试内、问卷调查等等 文献的搜索与综述(6)¡关于论文写作问题,请参阅Heppner & Heppner (2009),限于时间,不再详细讨论 几本研究方法方面的书¡Heppner, P. P. & Heppner, M. J. 2009 . Writing Your Thesis, Dissertation & Research.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Judd, C. M. 1991.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Relations. Fort Worth, Philadelphia, San Diego etc.: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Christensen, L. B. 1977. Experimental Methodology. Boston, London, & Sydney: Allyn and Bacon, Inc.¡McDonough, J. & McDonough, S. 2000.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James Dean Brown. 2000. Understanding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Jenny Thomas & Mick short. 2001. Using Corpora for Language Researc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Anthony Woods, Paul Fletcher and Arthur Hughes. 2000. Statistics in Language Studi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time and attention ¡Thank you very much!!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