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中药中医整体护理与中医护理程序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63.50KB
约138页
文档ID:584341960
中医中药中医整体护理与中医护理程序_第1页
1/138

中医整体护理与中医护理程序 中医整体护理• 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是在中医学论的指导下,运用整体观念,开展辨证施护,并将现代护理观念与中医护理观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地适合现代社会开展的需求,为人类祛除病痛、保持健康、益寿延年,提供多元、优质的护理效劳 一、中医整体护理的观念• 中医整体护理是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及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遵循辨证施护原那么,按照标准的护理程序,根据人的身心需要、社会及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有方案的全面的护理指导和护理实践活动 二、中医整体会护理的理论根底• 中医整体护理的理论根底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长期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其理论根底受到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肝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根底,以辨证施护为诊断护理特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肝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四诊与辨证等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中医整体护理模式• 中医整体护理模式是在整体观念下实施辨证施护的有效形式在中医学整体观、辨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人是一个以肝腑、经络、气血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人病情、个体状况、心理。

•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辨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综合判断出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确定施护原那么,制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现代护理的框架结构由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方面组成,十分重视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影响中医将人、人和环境、人与所处的社会因素等视作统一的整体 •护理不仅仅是进行疾病护理、机体护理,还要满足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特别 强调心理情志方面的护理,突出反映了中医整体护理、辨证施护模式“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鲜明特征 四、整体护理的特点•〔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实施中医整体护理的指导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天人合一 〞 的关系,人乃是形神统一之有机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环境整体互动的关系、中医学认为,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机能,对生理或病理的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灵枢•邪客» 篇所言:“人与天地相应也〞 •人体的功能状态是人对内外环境作用的综合反响,包含了人体生命活动的丰富信息,表达了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与意识、精神、情感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反映出个体的、动态的、整体的和多样性的特点 •因此,在中医,在中医实践中,首先要遵循“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整体观念,不但要考虑疾病本身的问题,还要考虑外界环境对人健康的影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进行整体护理 •〔二〕辨证施护的护理观 辨证施护的护理观是中医整体护理具体表达在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辨证施护是中医整体护理的核心,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 •“证〞的诊断,是根据四诊所得信息综合归纳,科学地反映出病人临床某一阶段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具有宏观整体的特点;证得辨证,是确立护理原那么、制定护理方案的依据 •根据辨证的结果,明确证型与健康问题,遵循“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和“因人制宜〞的原那么,制订出个体的护理方案。

在施护过程中,采用中医防治疾病的护理措施,结合现代护理的方法实施护理方案,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使病人得到全身心的最正确护理 •〔三〕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阴阳平衡的健康观是中医整体护理的根本目标中医学认为,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阴平阳秘〞是生命的根本 •这种平衡状态手腕维持与内外环境相关,如体质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和环境因素等树立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对维护和促进健康,从而到达“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的目标 •“病〞是人体阴阳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一定的时间内的失衡状态的反映中医护理重在调整病人的失衡状态,既要祛邪,又要扶正,强调机体正气的作用,用于调整机体调整功能状态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恢复或维持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中医护理的这种重视保持人体平衡状态,既表达出人的个体维持健康生命活动理念和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对社会环境而言,也深层次的蕴含着对和谐社会追求的时代性 •〔四〕“治未病〞的的预防观、养生观 “治未病〞的的预防观、养生观是实施中医整体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 •中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有“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认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筹锥,不亦晚呼!〞〔锥:兵器〕,指出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中医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对开展整体护理实施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在“预重于治〞的思想指导下,对人们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宣传“未病先预〞、“既病预变〞的卫生知识、具体方法和对健康意义的理解,从而遵循养生之道,树立新的健康理念,形成养生益寿的良好习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预病功能,防止疾病开展 •预防、养身、“治未病〞的理念和行为,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社会交往息息相关,除提高个人预防,养生意识外,医护专业人员和专业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普及相关的知识,做到提高全体国民体质 •〔五〕四诊与传统疗法的独特性 四诊与传统疗法是施护中医整体护理的重要手段中医学对疾病的诊察有独特之处,即望、闻、问、切是种诊察方法,是中医护理评估、观察病情的主要和独具特色的方法 •护士通过四诊的手段收集病人健康和疾病的有关资料,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了解,以便为明确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方案和辨证施护提供依据 •中医有许多独特的治疗及护理技术如针法、灸发、拔火罐、推拿法、刮痧法、放血发等,这些中医传统疗法对于促进病人在早日康复,都是行之有效的,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平安可靠、适应症广、疗效明显等特点。

•而且直接渗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饮食调养,太极拳、推拿按摩、拔罐、刮痧及浴疗等护理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被病人、家属和社区人们掌握运用 五、中医整体护理的开展趋势•开展祖国中医传统医学应以〞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继承发扬、开拓创新〞为目标,这也是中医整体护理开展所一贯遵循的 •中医护理的优势,表达在动态平衡的整体健康理论体系,丰富多样的中医护理方法,通俗易懂的护理知识,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低本钱的护理效费比等 •随着社会的经济开展,健康水准的提高,以及从现代护理概念的更新与转变来看,中医整体护理的运用与实施也在进一步完善与开展,在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的根底上,总结经验,更新观念,充实内容,为人们提供着更优质的护理效劳 •趋势一:中西医结合护理更加紧密并不断开展 趋势二:中医护理的开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中医护理原那么•中医护理原那么是在对护理对象施护过程中应遵循的总原那么,它是以中医根本理论为指导,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中医“治疗原那么〞在护理学中的具体运用和进一步延伸 一、预防为主•〔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即在哦疾病发生之前做好预防工作,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

任何疾病的发生开展都是正气与邪气双方矛盾斗争的结果,正气从以下2个方面做好防护工作 1.提高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1〕调摄情志:人的精神活动、情志变化与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关系密切长期的或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超过人所能调节的生理范围时,可使人的气血逆行、阴阳失衡而发生疾病,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由此可见,大喜大悲都可伤及五脏,都可成为致病因素,所以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就要有健康的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乐观的态度,豁达的性格,这样可使气机通畅、气血调和,增强肝脏的功能,对预防疾病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2〕起居有度: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劳逸相结合,是强身健体的重要原那么,也是保证病人早日康复的根本要求过分的劳逸、不节的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导致人体机能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源所在 •作为护士,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地作息制度,安排病人适度的休息和活动,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身体机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中,帮助其早日康复 •〔3〕加强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等动物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用以强身健体。

•当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康观念不断更新,人们更加注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通过体育多种多样的锻炼形式,调畅气机、疏通气血、滑利关节,进而加强人的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4〕药物预防:中医典籍«内经»中有用小金丹预防疫病的记载;公元16世纪初,人们已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近年来,人们常用贯众、板蓝根煎剂预防流感、流脑,用茵陈、栀子预防肝炎,用马齿苋预防痢疾等获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 2.防止病邪侵袭•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直接因素,所以做好未病先防还应从各方面注意防止病邪侵袭,如讲究个人卫生,注意保护环境卫生,注意气候的变化,注意病人的消毒隔离,防止病邪侵袭的有效方法 〔二〕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向纵深方向开展和传变疾病的发生、开展、传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假设不能早期发生、早期治疗,病情会由轻至重,病位会由浅至深,甚至会由某一肝脏累及另一肝脏,乃至多个肝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治疗越来越困难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领先实脾〞即肝病往往会影响到脾的功能,当肝病未及脾时,在治疗和护理上就应注重脾胃的调理,以防止肝病进一步累及到脾。

•所以,在疾病发生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掌握疾病传变的规律和途径,几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情进一步开展 二、护病求本•护病求本是遵循“治病求本〞的治疗原那么,抓住引起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针对本质因素实施护理,是辨证施护的根本原那么之一如便秘这一健康问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护理时辨证寻因,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由肠胃积热所致便秘,护理时汤药宜偏凉,饮食忌大蒜、辣椒、酒等食物,饮大黄茶水以泄通便,针刺治疗用泻法;由阴寒凝滞所致便秘,护理时汤药宜热服,饮食宜温热,多食热饮或热果汁,忌食生冷瓜果,针刺治疗用补发,并配合灸发以温通下焦 •临床疾病复杂多变,护理中应根据病症的标本缓急,灵活掌握运用“急那么护其标、缓那么护其本〞的护理原那么;根据病症的本质与现象逆从的不同,掌握“正护、反护〞的护理原那么 〔一〕急那么护其标、缓那么护其本•1.急那么护其标 当标兵甚急,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解决当前健康问题,即先护其标如风寒感冒的病人突发呕吐,频频发作,影响进食进药,在护理上应立即采取针刺中脘,足三里,掌心自上而下按摩病人胃脘部等护理措施 •此时假设不解决标的问题,不但病人痛苦、不舒服,并且可影响本病的治疗。

如月经不调的病人发生崩漏,流血不止,此时护理上应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止血抢救的准备,同时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血脱的发生 •2.缓那么护其本 对标病甚急经治疗护理趋缓,或标病不甚急时,应辨证寻本施护同时做好一般护理,如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加强体育锻炼等 •增强人体正气,调节阴阳平衡,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如气虚引起的月经不调一证,护理评估时没有发生血脱的危险, •此时在护理实施上应针对其根本病因〔气虚〕进行调护,注重病人对补虚饮食的需求,可经常食用参氏大枣粥,适当增加牛奶、鸡蛋猪肝等营养丰富的食物摄入,来补气养血,从根本上提高人的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这正是缓那么护其本的护理原那么的表达标本缓急的护理原那么在护理过程中应普遍遵循,又要灵活掌握在一定条件下,标和本可互相转化,所以应视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假设标病本病兼见,且病势都危急或都不急时,可标本同护 〔二〕正护与反护•1.正护 又称逆护法,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均为正护法 •适用于疾病的本质与现象一致的病症,如寒证、热证、虚证如高热的病人,在护理上应注意房间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降温设备,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如用冰袋或湿冷毛巾敷在大血管走行的地方等方法以散热,中药汤剂宜凉服或是微温服,不宜热服。

•在饮食上宜选用清补类的膳食,可多饮清凉饮料果汁或以西瓜汁、梨等凉性瓜果蔬菜味辅食,忌食性温热的牛、羊肉等,这正是热者寒之的护法而寒证得病人,那么应采用与其相反地护理原那么 •2.反护 又称从护法,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究其实质,是在“治病求本〞发那么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护理的方法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护理方法,适用于疾病的本质与形象相反的病证 •例如真寒假热证用热因热用法护理,病人表现里寒外热、手足厥冷身反不恶寒、面赤等病症, •护理时应温热的护法护其真寒,做好四肢保暖,给热性饮料及温性食物,汤药温服,那么热象自然消退;真热假寒证用寒因寒用法护理,病人出现四肢厥冷、脉沉的假寒证,但有壮热、口渴而喜冷饮小便短赤的真热证, •护理时应予清热降温,给清凉饮料及凉性食物、中药冷服等,假寒病症自能消失;真虚假实证用塞因塞用法护理,病人脾虚不运所致的脘腹胀满,时胀时减,喜按,纳呆,无水湿 •食积留滞现象,舌淡,脉虚无力,就得用健脾益气,以补开塞的方法治疗和护理,如给山药粥、茯苓粥,大枣粥等补中气,并配合针灸、推拿等疗法 •以加强疗效,振奋脾气,脾气健运,那么腹胀自消;实性同泄病症用通因通用法护理,病人食积腹泻,护理时应控制食量,给山楂、莱菔子粥等消导泻下的护理措施,那么腹泻自止。

三、扶正祛邪•疾病发生、开展是正气和病邪之间消长的过程,邪胜正那么病进,证胜邪那么病愈因而在在制定护理方案、护理实施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 〔一〕扶正•即扶助人的正气,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到达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这一原那么适用于虚证,应根据病症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常见健康问题乏力,嘱病人减少活动量,多休息,以保持体力;适当安排文娱活动,消除患病期间的紧张、焦虑情绪,有利于扶助正气;在饮食上,多吃用一些补气养血、滋阴壮阳的食物,如大枣、花生、海参、桂圆、甲鱼、黑木耳等 〔二〕祛邪•即祛邪侵犯到人体的病邪,可使用驱逐邪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消除病邪到达邪祛病愈的目的,适用于以实邪为主要矛盾的症候,可分别采用发汗、攻下、清热、祛寒等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外感表证者,宜用发汗解表;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消食导滞或吐法等 •扶正祛邪原那么在护理上具体运用时,要注意扶正不留邪和祛邪不伤正 •如气虚感冒者,应忌吃补养之品或药物,以防留邪;表证病人在用汗法祛邪时,应以周身汗出表解为度,切忌大汗漓淋而伤正;阳明腑实证病人采用通里攻下法时,应以腑通热退汗止为宜,不可腹泻频数而伤正等。

四、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临床上一种病可包括几种不同证,不同的病在其开展过程中也可以出现同种证,护理时以证为准,确定施护方法,采用“同病异护〞或“异病同护〞 •这种针对疾病开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护理方法,是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一〕同病异护•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邪性质不同、机体反响各异,或处于不同病程阶段,表现的症候也不一样,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如同为感冒一病,有风寒、风热不同 •风寒者,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那么,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饮热粥或热汤以助汗出、给予豆豉汤,生姜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法; •风热者,根据“热者寒之〞的护理原那么,室温宜低而湿度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 〔二〕异病同护•异病同护是指不同疾病在开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症候,可采用相同的护理措施如脱肛、子宫下垂是不同疾病,但辨证同属中气下陷证 •护理中都采用升提中气法,注意休息,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多做缩肛运动,食用黄氏,党参炖目鸡,薏苡仁粥、茯苓粥以益气健脾,多吃蔬菜水果及芝麻,花生、核桃等富含脂类及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针刺百会、关元补中益气。

五、三因制宜•三因制宜即在护理的全过程中,药根据季节,地域、病人个体情况的不同而制定不同护理原那么和措施 〔一〕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而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人与自然有着密切关系一年四季中,人的阴阳盛衰,气机升降,肝腑功能都是在不停地变化着的,每一变化都有其方向和趋势在治疗和护理中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如春夏季节阳气升发,新陈代谢随着季节而日趋旺盛,这时在饮食,用药护理上应注意保护阳气,多吃清淡、升津、解暑之品为佳,服解表药后可不加盖衣被或啜热稀粥,以免升泄太过,耗伤阳气;秋冬季节由热转凉,气候枯燥,自然界也闭藏为主,人体顺其势阴藏与内,阳气不外泄,即可多食滋阴润肺滋阴潜阳之品,顺其收敛之气直补元阴元阳 〔二〕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环境特点来制定护理方案和措施由于地域不同,人体对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点 •南方人长期居住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皮肤较薄,腠理开泄,宜患暑湿之邪为患的疾病,如痈肿疮疡、湿痹等,护士应做好预防暑湿疾病的卫生宣教工作 •指导病人多食解暑利湿之品,北方人长期居住枯燥寒冷的环境中,宜患燥邪、寒邪为患的疾病,如哮喘、寒痹、冻伤等,在护理上应注意保暖,多食高热量的食物及生津止渴的水果和饮料。

〔三〕因人制宜•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和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而选用不同护理方法,如老人体质以虚者居多,以补为宜;小儿气血未充,肝腑娇嫩,用药宜轻,不可峻补峻攻;对妇女护理,还应考虑到经、带、胎、产等特殊情况 •体质上有强弱和寒热之偏,阳虚、阴虚之体,护理上在安排病室,调节温,湿度,饮食、起居等方面也有不同 •三因制宜充分表达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特点,三者密不可分,要灵活掌握,只有具体情况分析才能实施有效的护理 中医护理程序•〔一〕中医护理程序概念 中医护理程序是从中医整体观出发,通过四诊结合体验,收集有关疾病发生、开展资料,进行分析,对所得信息归纳推理 •按照中医的辨证得出所属何病、何证,进行科学评估,从而提出护理诊断/健康问题,遵循护理原那么,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和所需采取的护理措施,并对施护的每个环节和步骤进行和反响的动态过程 •中医护理程序的实质是将整表达辨证观贯穿在施护的全过程,与临床辨证论治是协调一致的 •护理程序是一个持续循环的系统,各步骤按逻辑顺序进行,不会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重叠。

循环反复的动态的螺旋式开展的一个整体 •〔二〕中医护理程序步骤 中医护理程序分五个步骤,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方案、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 评估诊断方案实施评价中医护理步骤程序 二、中医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是护理通过四诊及护理体检、实验室检查、查阅资料和文献资料等方法,系统地、动态地收集、组织、核实以及记录与护理对象有关资料,客观确定病人健康状态的过程 •护理评估时护理程序的第一步骤,但始终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全过程,是护理程序的根底 •〔一〕收集资料 1.目的 2.资料种类。

3.资料来源 4.资料的内容 5.收集资料的方法 •〔二〕整理分析资料 1.分类 分类的方法较多,现代护理常用的是按需要层次和健康型态分类 2.筛选 将所有收集的全部资料加以选择,挑选与病人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的局部,集中要解决的问题 3.分析 初步运用中医辨证思维,在根本分清寒、热、实及病因、病位的根底上,参照中医护理评估资料的分类内容,目的是发现健康问题,为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标准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三、中医的护理诊断/健康问题–中医护理诊断是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护理评估,对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作出的临床判断是护士确定护理应到达的预期目标、选择具体护理措施的根底 •护理诊断为护理程序的第二步骤可使用辨证的方法对护理评估的进一步确定护理诊断的范围一定是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或缓解的问题,是选择施护措施到达整体健康平衡目标的重要依据 •中医护理诊断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护理对象素体、生活起居、气候变化、饮食、情志、家庭及社会等诸多因素差异,分析导致出现阴阳失调,肝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生命活动根本功能及情神形异常等健康问题 〔一〕中医护理诊断的组成•中医护理诊断的组成包括诊断名称、含义、诊断依据和相关因素四局部 •1.诊断名称: 即问题陈述局部,是对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概括性描述及其接受护理实施后产生反响的描述如寒热异常:恶寒发热;饮食调理的需要;不寐;便秘;乏力等 2.含义 :是指诊断名称所要表达内容的一种清晰、恰当的描述如护理诊断: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身体不适,或干扰了正常的生活方式为表达内容 •3.诊断依据:是作出护理诊断的临床判断根据。

护理诊断的依据主要是病症、体征及危险因素诊断依据视其在特定诊断中重要程度分为主要和次要两种: 〔一〕主要依据:是指形成某一特定诊断时必须具备的症候表现,为诊断成立的必要条件如高热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是护理诊断“壮热〞的主要诊断依据 •〔二〕次要依据:是指在形成诊断时,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症候表现,对形成护理诊断起支持作用,为诊断成立的辅助条件如发热时出现面红耳赤、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数等,为护理诊断“壮热〞的次要依据 •4.相关因素:是指影响个体健康状况的直接因素、促发因素或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是促成护理诊断成立和维持的原因或情境通常相关因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病位、病性因素:是机体在疾病开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反响。

〔2〕治疗因素:治疗过程中病人的知我感觉 〔3〕情志因素:指病人的心理感受 〔4〕环境因素:指当时环境和情境以及有关人员 〔5〕年龄因素:指病人机体成熟的情况 •如病人不寐:病因、病位、病性因素可与心脾气虚、血虚,不能滋养心神或与睡前饮用浓茶,咖啡有关;治疗因素可与应用抗抑郁药物有关;情志因素可与思虑过度有关;环境因素可与噪音,灯光刺激有关:年龄因素可与年老肾气衰弱,水不济火,虚火扰心等有关 〔二〕中医护理诊断/健康问题的陈述方式•中医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有“三局部陈述〞和“两局部陈述〞两种合作性问题陈述有固定方式 1.三局部陈述 用于现存的护理诊断。

由“诊断名称+症候表现+相关因素〞组成,相关因素与连接词“与......有关〞表示例如饮食异常:口渴,与热伤津液有关;寒热异常:恶寒发热,与外邪侵袭,卫阳被遏,卫表失和有关 •2.两局部陈述 由“诊断名称+相关因素〞组成,常用“与......有关〞等词语连接两局部陈述有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用于现存的,有危险的和可能的护理诊断诊断名称用简单的、确切食物、简明的中医术语说明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相关因素是对引起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或可疑因素等描述,例如有跌仆损伤的危险,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有关, •②用于现存护理诊断的简写、陈述方式主要以病症作为护理诊断的名称,与病症有关的病因病机,证型为相关因素。

例如咳嗽,与痰热壅肺,导致肺气失宣有关;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腹泻,与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有关 •3.合作性问题陈述 合作性问题是指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病人出现并发症,需要护士进行监测,设法预防,并需要在医护双方的共同合作下,才能得以妥善处理的健康问题,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合作性问题有固定的陈述方式,是以“潜在并发症〞作为前提表示如潜在并发症:血脱、亡阳 〔三〕中医护理诊断/健康问题的类型与排列顺序•中医护理诊断过程中,根据护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划分护理诊断类型,相对应合理地确定护理诊断的排列顺序,要科学区分“轻、重、缓、急〞 •应随病情变化而动态的改变在于治疗、护理方案无冲突的情况下,可考虑病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予以优先解决;现存问题优先解决,但不要无视潜在的有危险性问题 〔四〕中医护理诊断/健康问题的特点•1.表达始终以遵循中医整体观、辨证观为指导的特点 中医护理学以中医根本理论为指导,在对病人的认识、观察、护理等方面均遵循表达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3.遵循中西医结合的原那么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中医护理临床是按照中西医结合的工作模式进行,因而中医护理诊断/健康问题也就不可能脱离中西医结合模式。

•2.具有独特的中医术语描述特点 中医学有其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护理诊断/健康问题所使用的护理诊断名称是与中医学理论相对应的 •4.注重相因相宜的原那么 中医护理诊断/健康问题的提出,应实事求是,针对性要强,具有可操作性不牵强附加,符合中医护理的临床实际和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那么,以有利于护理措施和辨证施护的实施 〔五〕中医护理诊断的内容•中医护理诊断/健康问题的内容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提出护理诊断/健康问题 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方案是根据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要到达的消除、减缓或预防健康问题的目标和预期效果,所采取的具体护理措施和步骤包括设定护理目标或预期效果,选择护理措施 •〔一〕确定护理目标〔预期效果〕 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定,通过护理活动到达预期的护理效果,解决健康问题,使病人到达新的健康状况 •〔二〕制定护理方案 制定护理方案是围绕病人已明确的护理诊断,为使护理对象到达目标而设计的工作工程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响方案是否诊断密切相关,病人是否愿意接受,是否有新的健康问题发生,从而及时调整某些诊断及实施方案。

五、中医护理实施•护理实施即使护过程,是具体落实各项护理方案和措施的过程,也是护理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内容包括:执行护理措施,继续收集资料,进行早期评价及记录等 •〔一〕实施方法 1.直接给护理对象提供护理 2.鼓励很协助护理对象参与护理活动 3.与其他医务人员合作来实施方案 4.教育护理对象或家属进行护理 •5.监督指导护理对象或家属进行护理 6.与护理对象商议,选择出院后适宜的健康机构和社团组织,必要时协助护理对象与这些部门取得联系。

•〔二〕实施内容 1.按方案的内容执行护理措施 2.通过护理评估继续收集资料,评价现有诊断的状态,不断发现新的护理问题,制定新的方案很措施 •3.及时、准确地进行护理记录,内容包括护理诊断的主要依据,护理措施的主要依据,实施方案后病人及家属的反映,病程中出现哪些新的需要解决的健康问题如病情变化、病人神情状态 •特殊检查后的反映、药物的副作用、手术后伤口情况等,病人和家属的需求,护士长和总责任护士查房的指导意见,医师对病人护理上提出的要求,出院小结等 •〔三〕实施护理措施的本卷须知 1.主要护理措施应由制定护理方案者执行 2.在实施任何护理措施之前,要重新对病人进行评估,以决定病人是否仍需要这项措施。

•3.护理活动应以病人为中心,尽可能适应病人的需要,在实施护理措施时,应考虑病人的信仰、价值观、年龄健康状况和环境 4.在执行医嘱时,应明白医嘱的意义,了解治疗方案,并对执行医嘱的措施负有责任 •5.应鼓励病人积极主动参加护理活动病人主动地参与活动能增强病人的独立和自我控制意识 6.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与病人交流,适时给予教育、支持和抚慰,使病人易懂的语言做好各种解释工作 •7.根据病人的情况及时修改护理措施。

8.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并做好记录 9.护理措施必须平安,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六、中医护理评价•护理评价是对评估的客观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案的可行性、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有方案的系统的检验 •〔一〕评价内容 1.目标实现与否 分为目标充分实现、目标局部实现、目标未实现 2.评价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 3.重审护理方案 •〔二〕评价时间和方法 1.评价时间 〔1〕及时评价:护理进行护理评价程序的每一步骤或每项措施后,根据病人的反映及病情变化进行评价。

一般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价 •〔2〕阶段评价:责任护士进行一个阶段工作后进行阶段评价,同级护理相互评价;护士长和总责任护士定期进行查房,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医院或护理部组织质量检查小组进行护理质量评价 〔3〕最终评价:病人出院或转科、死亡后的总体评价 •〔2〕评价是方法 是用四诊的方法分析对照施护前后病人的有关疾病健康资料,对其进行辨证分析以得出结论,从而确定维持或修正、补充原护理诊断/健康问题或提出新的护理诊断/健康问题 •再据此对护理方案进行不断的充实和修该,然后实施新的护理方案和观察护理效果,直至到达预期目的。

•通过以上中医护理程序五个步骤的实施过程,可看出进行中医整体护理的关键,在于能否运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等理论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及时发现病人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随时观察评价实施效果,修订护理方案,使病人得到综合的、动态的、连续性的护理,以促进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谢谢欣赏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