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人体胚胎学概要课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84301163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章-人体胚胎学概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13章-人体胚胎学概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13章-人体胚胎学概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13章-人体胚胎学概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13章-人体胚胎学概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章-人体胚胎学概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章-人体胚胎学概要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出版社 经管分社 1 解剖学基础第第13章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人体胚胎学概要教学内容和要求了解:胎儿的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变化。理解:受精;卵裂、胚泡、植入和蜕膜;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胎膜。掌握:脐带;胎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1 出版社 经管分社 2 解剖学基础第一节第一节 生殖细胞与受精生殖细胞与受精一、生殖细胞一、生殖细胞在男性睾丸生精小管内,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两次成熟分裂后,形成 4个精子。精子为单倍体细胞,其中 2个精子的核型为 23,X,另外 2个精子的核型为 23,Y(图 13-1)。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是性染色体。2 出版社 经管分社 3 解剖学基础图 13-1 精子和卵子发生

2、过程示意图3 出版社 经管分社 4 解剖学基础二、受精二、受精受精是指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一)受精的过程受精一般发生在排卵后 24小时内,受精的部位通常在输卵管壶腹部。正常成年男性一次可射出 3 5亿个精子,但是,只有 300 500个最强壮的精子才能从阴道穿过子宫内腔到达输卵管壶腹部。4 出版社 经管分社 5 解剖学基础图 13-2 受精过程5 出版社 经管分社 6 解剖学基础(二)受精的意义受精具有以下意义:受精使卵子的代谢由缓慢转入旺盛,启动细胞不断分裂。受精使细胞的染色体恢复成 23对(恢复成二倍体细胞),其中,23条来自精子,23条来自卵子,双亲的遗传物质随机组合,这样

3、,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新个体既保持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又具有与双亲不完全相同的性状。6 出版社 经管分社 7 解剖学基础受精决定新个体的遗传性别。带有 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发育成女性;带有 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则发育成男性。7 出版社 经管分社 8 解剖学基础第二节第二节 胚泡形成和植入胚泡形成和植入一、卵裂与胚泡形成一、卵裂与胚泡形成受精卵形成后,一边向子宫方向移动,一边进行细胞分裂,称卵裂。卵裂时,细胞数目越来越多,细胞体积越来越小。卵裂所形成的细胞,称卵裂球。在受精后第 3 天,卵裂球数目达12 16个时,形状像桑葚,称桑葚胚。8 出版社 经管分社 9 解剖学基础图 13-3

4、排卵、受精、卵裂和植入示意图9 出版社 经管分社 10 解剖学基础图 13-4 植入过程10 出版社 经管分社 11 解剖学基础二、植入与蜕膜二、植入与蜕膜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植入在受精后第 5 6 天开始,到第 11 12 天完成。植入的部位通常在子宫底或子宫体上部。植入时,内细胞群一侧的滋养层与子宫内膜接触,分解蛋白水解酶,溶解子宫内膜,形成一个缺口,然后胚泡陷入缺口内,包埋在子宫内膜中(图 13-4)。11 出版社 经管分社 12 解剖学基础植入后的子宫内膜改称为蜕膜。蜕膜分 3 部分:位于胚泡深面的称基蜕膜;位于胚泡表面的称包蜕膜;其余部分称壁蜕膜(图 13-5)。12

5、出版社 经管分社 13 解剖学基础图 13-5 植入与蜕膜的关系13 出版社 经管分社 14 解剖学基础第三节第三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一、三胚层的形成一、三胚层的形成约在受精后第 7天,在胚泡植入过程中,内细胞群的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了两层细胞。靠近滋养层的一层柱状细胞称上胚层,靠近胚泡腔的一层立方细胞称下胚层。由上、下胚层构成的椭圆形盘状结构称胚盘,也称二胚层胚盘,它是胎儿的原基。胚盘的上胚层面称背侧面,下胚层面称腹侧面。14 出版社 经管分社 15 解剖学基础图 13-6 第3周初胚的剖面15 出版社 经管分社 16 解剖学基础外胚层。这样,在第 3周末,三胚层胚盘形成,

6、3个胚层都起源于上胚层(图 13-8、图 13-9)。图 13-7 胚盘(背面) 图 13-8 胚盘上胚层细胞迁移示意图16 出版社 经管分社 17 解剖学基础二、三胚层的分化二、三胚层的分化分化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的现象。在胚胎发育的第 4 8周,3个胚层逐渐分化形成各种器官的原基。17 出版社 经管分社 18 解剖学基础(一)外胚层的分化脊索形成后,诱导其背侧中线的外胚层增厚呈板状,称神经板。神经板中央沿长轴下陷形成神经沟,沟两侧边缘隆起,并相互靠拢愈合而形成神经管(图 13-10、图 13-11)。神经管头尾两端的开口,分别称前神经

7、孔和后神经孔,它们在第四周被封闭。神经管的头部膨大,以后分化为脑;尾部细长,以后分化为脊髓。18 出版社 经管分社 19 解剖学基础图 13-10 胚盘横切(示中胚层的早期分化和神经管的形成)19 出版社 经管分社 20 解剖学基础(二)中胚层的分化中胚层细胞在脊索两旁从内侧向外侧依次分化为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和侧中胚层。另外,还有一些散在的中胚层细胞,称间充质细胞,分化为部分结缔组织、肌组织、心、血管和淋巴管等。20 出版社 经管分社 21 解剖学基础图 13-11 人胚背面观(示体节和神经管的形成)21 出版社 经管分社 22 解剖学基础(三)内胚层的分化随着胚体的形成,内胚层被包入胚体

8、形成原始消化管,将来分化为消化管、消化腺、呼吸道、肺、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等处的上皮组织。22 出版社 经管分社 23 解剖学基础第四节第四节 胚体的形成胚体的形成伴随三胚层的分化,胚盘边缘向腹侧卷折,扁平状的胚盘逐渐变为圆柱状的胚体。外胚层包在胚体外表,其边缘逐渐靠拢,最终在胚体腹侧中心(成脐处)会聚;内胚层被卷入胚体内部。胚体形成后,就凸入羊膜腔内,浸泡在羊水中。至第 8周末,胚体外表已可见到眼、耳、鼻的原基及发育中的四肢,初具人形(图 13-12)。23 出版社 经管分社 24 解剖学基础图 13-12 人胚矢状切面(示胚体头尾两端的卷折)24 出版社 经管分社 25 解剖学基础

9、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胎膜和胎盘是胚胎的附属结构,总称衣胞,对胚胎起着营养、保护、呼吸、排泄等作用。胎儿娩出后,它们即与子宫分离并排出体外。25 出版社 经管分社 26 解剖学基础一、胎膜一、胎膜胎膜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和脐带等。(一)绒毛膜绒毛膜由滋养层和衬于其内面的胚外中胚层组成。胚胎早期,整个绒毛膜表面的绒毛均匀分布,以后,由于与包蜕膜相贴的绒毛膜供血不足,绒毛逐渐退化消失,称平滑绒毛膜;与基蜕膜相贴的绒毛膜供血充足,绒毛反复分支,生长茂密,称丛密绒毛膜(图 13-13)。26 出版社 经管分社 27 解剖学基础图 13-13 胎膜的变化27 出版社 经管分社 28 解剖

10、学基础(二)羊膜羊膜是半透明的薄膜。早期,羊膜附着于胚盘的边缘,羊膜腔位于胚盘的背侧。随着胚盘向腹侧卷折,羊膜的附着缘也移向胚体的腹侧,羊膜腔也向腹侧扩展,最后,胎儿完全游离于羊膜腔内。羊膜腔的逐渐扩大,使羊膜和平滑绒毛膜逐渐靠拢、融合,胚外体腔最终消失(图13-13)。28 出版社 经管分社 29 解剖学基础(三)卵黄囊卵黄囊是连于原始消化管腹侧的一个囊状结构,由内胚层和包在外面的胚外中胚层组成。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是人造血干细胞的发源地,而内胚层则是生殖细胞的发源地。29 出版社 经管分社 30 解剖学基础(四)脐带脐带是胚胎脐部与胎盘间的一条圆索状结构,长约 50 cm。脐带表面覆盖羊膜,

11、内面主要有一对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它是母体胎盘与胎儿之间的血管通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当羊膜腔向胚体腹侧扩展时,羊膜包绕体蒂、卵黄囊等结构就形成了脐带(图 13-13)。30 出版社 经管分社 31 解剖学基础二、胎盘二、胎盘(一)胎盘的结构胎盘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子宫的基蜕膜构成,呈圆盘形(图 13-14)。足月胎儿的胎盘重约 500 g,直径 15 20 cm,中央厚,周边薄。胎盘的胎儿面光滑,有羊膜覆盖,其中央处附有脐带。胎盘的母体面粗糙,有 15 30个胎盘小叶。胎盘小叶之间有由基蜕膜构成的胎盘隔。胎盘隔之间的腔隙称绒毛间隙,其内充满母体血液,绒毛浸在母体血中(图 13-15)。3

12、1 出版社 经管分社 32 解剖学基础图 13-14 胎膜、蜕膜与胎盘32 出版社 经管分社 33 解剖学基础图 13-15 胎盘的形态图 13-16 胎盘结构与血循环模式图33 出版社 经管分社 34 解剖学基础(二)胎盘的功能1.物质交换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血中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2.分泌激素(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孕激素和雌激素(3)人胎盘催乳素34 出版社 经管分社 35 解剖学基础第六节第六节 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一、胎儿心血管系统的结构特点一、胎儿心血管系统的结构特点胎儿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房间隔上

13、有卵圆孔,房间隔的左心房面有卵圆孔瓣;在肺动脉干和主动脉弓之间有一条大血管动脉导管相连;在胎盘与髂内动脉之间有一对脐动脉相连;在胎盘与肝之间有一条脐静脉相连,脐静脉在肝内延续为一条大血管静脉导管,静脉导管与下腔静脉相通(图 13-17)。35 出版社 经管分社 36 解剖学基础二、胎儿血液循环二、胎儿血液循环来自胎盘的富含氧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经脐静脉流入肝后,大部分经静脉导管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小部分经脐静脉在肝内的分支进入肝血窦,与来自肝门静脉的血液混合后,再经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36 出版社 经管分社 37 解剖学基础三、胎儿出生后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三、胎儿出生后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胎儿出生后,胎盘血液循环停止,肺开始呼吸,心血管系统发生以下变化:脐静脉闭锁,成为肝圆韧带;脐动脉大部分闭锁,小部分保留成为膀胱上动脉;静脉导管闭锁成为静脉韧带;肺动脉的血液大量进入肺,动脉导管闭锁成为动脉韧带;由于肺静脉的血液大量流入左心房,左心房压力升高,卵圆孔瓣紧贴房间隔,封闭了卵圆孔,并在房间隔的右面形成卵圆窝。37 出版社 经管分社 38 解剖学基础图 13-17 胎儿血液循环模式图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