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原料质量判断一 玉米1.玉米的分类•白玉米 黄玉米 红玉米•粉质玉米 胶质玉米•高油玉米 高Lys玉米(近几年新产品)2.影响玉米质量的关键因素•水分•成熟度与容重•新鲜度与陈化 (脂肪酸,发芽率) 赤霉病玉米水泡过的玉米赤霉病玉米曲霉病玉米陈化玉米烘干玉米好玉米2.影响玉米质量的关键因素•霉变与霉菌毒素•新鲜度与陈化 陈化与陈化粮•烘干的程度(东北玉米)•水分 含杂率 成熟度与容重1.玉米的毒素情况2.河南一带玉米霉变严重3.霉变玉米2005年达30—40%4.霉变玉米仍是以赤霉病为主5.伏马毒素和黄曲霉毒素在呈上升趋势6.AFB1 : 85ppb7. 伏马毒素: 10-70ppm8. 呕吐毒素: 114 ppm玉米的毒素情况•赤霉病玉米的毒素情况(2003年河南玉米)F-2:24000ppb(2004年河南玉米)DON:150ppm 动物对毒素的敏感性 F-2: 猪:100-200ppb DON:猪:1ppm 禽类:5ppm T-2:霉菌毒素的分类• 赤霉烯酮F-2、呕吐毒素DON、 T-2毒素、伏马毒素-----田间毒素• 曲霉菌与青霉菌玉米(见实物) 黄曲霉毒素AFB1、赭曲霉毒素(OA) ----仓储毒素讨论•防霉剂 与霉菌毒素 吸附剂?•霉菌毒素 吸附剂的评价?•水分超标扣款方法? 玉米1500元/吨,合同水分<15%,到货水分16%,扣1%即扣15元/吨收购此批玉米.水分超标扣款方法•水分=15.93%,总能3753.7卡/克, (1500-15)/3753.7=0.39561元/卡•水分=14.93%,总能3808.7卡/克, 1500/3808.7=0.39384元/卡•0.39384元/卡 x 3753.7卡/克=1478.4元 应扣1500-1478.4=21.6元/吨•玉米1500元/吨,玉米水分=15%,热量=3900-3800卡/克 100卡热量=38.5-39.5元, 增加1个水分降低46-50卡的热量,应扣除17.7-19.7元/吨. • 增加1个水分扣款=1.2-1.3价格2.影响玉米质量的关键因素•霉变与霉菌毒素 赤霉病玉米与曲赤霉病玉米 F-2, DON, T-2, AFB1, OA•烘干的程度(东北玉米) 淀粉糊化与老化 单塔烘干与双塔烘干陈化与陈化粮•人们把玉米在自然条件下贮存过程中,营养成份自然的变质称为陈化,已经发生陈化的玉米,称之为陈化粮。
3.玉米的感观判定•看外观: 品种 产地 新鲜度与陈化 烘干与自然干 水分 霉变 虫蛀 破碎 杂质 药残• 测定含杂率 容重 >680g/L 测定不完善粒(霉变粒.破碎粒.热损伤粒病变粒.虫蛀粒.生芽粒 ),<5% <8%•对霉变玉米进行检查区分对霉变玉米进行检查区分•赤霉病玉米的毒素情况(2003年河南玉米)F-2:24000ppb(2004年河南玉米)DON:150ppm F-2: 猪:100-200ppb DON:猪:1ppm 禽类:5ppm T-2:4.玉米的理化检测•水分•霉菌毒素(估计与检测结合)•脂肪酸的测定•①试剂与溶液a.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1或0.02mol/L测定时配制,取10.0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mol/L]于100ml容量瓶内,用无水乙醇稀释到刻度,摇匀b.无水乙醇 AR级玉米脂肪酸值的测定②步骤称粉碎过40目筛的玉米样品10g(准确到0.0002g)于250ml干燥的具塞三角瓶内,加无水乙醇50.00ml,盖好塞子,室温下摇动30min,干过滤,弃去初滤液,用25ml比色管收集滤液25.00ml,将滤液倒入三角瓶内,再用50ml水分三次洗比色玉米脂肪酸值的测定管,将洗液倒入三角瓶,之后加酚酞(1g/L)指示剂3滴,用氢氧化钠标液[C(NaOH)=0.01mol/L]滴定到浅红色。
同时做空白③计算脂肪酸值(mgKOH/100g)=56.1×(V-V0)×C×100×2 m玉米脂肪酸值的应用脂肪酸值mgKOH/100g <50 好玉米 ( 30~40当年收获的好玉米) 50~70一般 70~100差一点 >100很差,不能做饲料,用于燃料乙醇含霉菌毒素玉米的采样玉米中DON的分布:(分布的非常不均匀)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2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DON平均值:4.843 42 43 41 44 44 44 42 41 45 41 43 41 43 42 43 43 42 42 44 如豆粕CP的分布:(均匀分布)CP平均值:42.60结论:任意3-5点就行。
含霉菌毒素玉米的采样玉米中霉菌毒素的分布:分布的非常不均匀结论:任意(3-5点)就会出现严重失误,抽几十点才行,不能按照常规采用法,要对霉变情况做出一个估计,才能采到有代表性的样品玉米质量小结•感观: 霉变.烘干.陈化.水分.杂.气味 .不完善粒•检测: 水分.脂肪酸.容重.霉菌毒素(AFB1. OA F-2. DON .T-2)•玉米要依据饲料品种分级储存和使用二.豆粕质量的判断1、加工过程对豆粕质量的影响●抗营养因子对饲料的影响●加工过程与抗营养因子的关系●热灌包对质量的影响2.品质判断 ●外观:小碎片状、黄色、有烤黄豆香味●尿酶活性(判断过生的方法)实验室测定(定性与定量方法)定性测定方法:0.2g豆粕+0.02g尿素+2-3滴酚红+20ml水于比色管内,盖好塞子,摇匀,室温(20-30℃)放置几分钟,观察颜色变化感观判断:色泽浅,取少许放在口内,有生豆的味道(偏生) 蛋白溶解度(判断过热的方法)●蛋白溶解度(判断过热的方法)•外观:呈现焦褐色•测定:蛋白溶解度(PS)•正常豆粕:PS>70%PS测定方法•测定方法:将样品粉碎过60目筛,取1.5g样 品 ( 精 确 到 0.0001g) , 加 50.00ml 0.2%KOH溶液,电磁搅拌20分钟,离心沉淀,取上清液10.00ml测定粗蛋白CP1。
CP1•计算:PS%= ×100 CPPS另需注意的问题: •陈化黄豆生产的豆粕:外观色泽暗,无香味,蛋白溶液度低•巴西转基因黄豆生产的豆粕:色泽偏红,注意不要误认为过热,反而应注意偏生的问题•过热与有效赖氨酸:蛋白溶液度在65%左右时,有效赖氨酸仍达96%以上,影响较小,生产乳猪料时偏熟的豆粕比偏生的要好三、次粉(三粉)(1)次粉在饲料中的作用(2)次粉存在的问题●贮存期限(15天-20天)●掺假严重:a.麦麸超微粉碎冒充次粉•b.掺滑石粉、石粉等(3)品质判断●水分:影响贮存期,通常应小于12%●灰分:好的次粉灰分小于2%,灰分的来源:麸皮中矿物质,掺假物●外观:有麦香味,浅色粉状物,如看上去很白,可能掺假(滑石粉、石粉),看上去麸皮很多,掺入超微粉碎的麸皮 次粉掺砂、滑石粉、石粉的测定方法: •称样品10g,放于250ml分液漏斗内,加四氯化碳100-150ml,充分摇动2分钟,放置静止30分钟,观察沉淀物的多少,如有少许几颗沉淀物,可忽略不计,若有许多,则将沉淀物放出,于已知重量的烧杯内,水浴上(通风处)蒸干四氯化碳,再放到80-90℃的烘箱内烘30分钟,称重,计算掺杂物的重量,并可根据掺杂物的外观,做一些定性实验,确认掺假物为何物质。
四、菜粕的量判质断•外观:黑褐色、黑红色、黄褐色的小碎片•抗营养因子:OZT+ITC•双低菜粕:指硫甙与芥酸较低的油菜籽制成的菜籽粕•一般:①硫甙的水解产物OZT+ITC≤4000 mg/Kg (ppm)•进口约为﹤1000 mg/Kg,国产1000-3000 mg/Kg (ppm)•②CP=37%以上(进口) CP=35~37%(国产 )品质判断: ①颜色与加热温度:颜色深,加工温度高,品质差? 2次菜粕质量很差? (Cp=39% )②双低(进口)菜粕:为黄(黄褐)色 国产双低:颜色偏红③区别由菜子饼制成的菜粕④溶剂油的残留⑤水分的高低五、棉粕质量判质断•外观:黄褐色、暗褐色、暗红色,具有棉籽的香味•品质判断:(1)外观:浅色的比深色的好(2)棉籽与棉绒的量(3)酸败味与AFB1AFB1≤50ug/Kg(ppb) (4 ) CP>40 ---43%H20<10% Ash<7%(用CCl4浮 选测砂份更 好) 棉酚900-- 1400PPM AFB1≤50ug/Kg棉粕品质判断•如何取样与制样:•籽与绒的量过多影响蛋白测定准确性 称样量. 过筛后分别测定八、油脂类1、油脂质量好坏的指标:●油脂变质的过程 被氧化及水解的程度●反映油脂质量的常用指标: 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丙二醛 假玉米蛋白粉的识别方法假玉米蛋白粉的识别方法a a 假玉米蛋白粉的组成假玉米蛋白粉的组成: : 玉米粉玉米粉 + + 蛋白精蛋白精 + + 染料染料 + + 部分玉米蛋白粉部分玉米蛋白粉b b 识别识别: :§看外观看外观, ,水中溶解的情况水中溶解的情况§在稀酸稀碱中变化情况在稀酸稀碱中变化情况§变色酸反应变色酸反应( (掺蛋白精的识别掺蛋白精的识别) )§( (掺铵盐掺铵盐. .尿素的识别尿素的识别) )§测氨基酸测氨基酸§镜检镜检④④ 赤霉病玉米的识别赤霉病玉米的识别§赤霉病玉米赤霉病玉米: : F-2: 24000ppb DON : 150ppm F-2: 24000ppb DON : 150ppm §玉米含赤霉病籽玉米含赤霉病籽:1/1000 1/200 1/100:1/1000 1/200 1/1002、油脂品质的判断●外观:正常的颜色、气味、比较澄清(植物油),不应混入其它杂质。
●水分:取少量放在烧杯内,电炉上加热,观察其变化情况●理化指标:酸价、过氧化值、碘价●油脂掺假识别1a.掺入矿物油:皂化法 取1ml样品油加1ml饱和氢氧化钠,再加30ml无水乙醇,电炉上回流3分钟,马上加30ml沸水,若变混浊,则掺了矿物油,否则没有掺矿物油,检出量﹥0.5%●油脂掺假识别2b.掺水:1静止,取桶底部的油可明显分层•2电炉上加热•3测定:烘箱法(105℃烘4小时),共沸物蒸馏法c.掺米汤KI-I2法取少量油样5ml于烧杯内,加5ml沸水,搅拌,滴加KI-I2若变兰色,则掺入米汤●油脂掺假识别3•d.豆油中掺入猪油、棕榈油•将油样50ml于瓶内,放入4℃的冰箱内约4小时,观察其变化,若成果冻状则掺假的豆油●油脂掺假识别4•e.测碘价•每种油脂的碘价均有其特定值,如鱼油在150以上,豆油在120-130之间,菜籽油为110,猪油为70-80,棕榈油30左右,若碘价与样品名称不相符则应查找原因●油脂掺假识别5h.鱼油(其它油脂)中含蛋白质、皂化物(脂肪酸钠)的识别: 取少量鱼油于烧杯内,加热,若白色物质不熔化,逐渐变黑,则为蛋白质,若不熔化,也不变色,则为皂化物。
●油脂掺假识别6•f.各种植物油均有其特效识别方法,具体方法以后再讲 谢谢 谢谢jiyuan1022@0532-867699561345523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