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优化教育秩序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力于优化教育秩序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致力于优化教育秩序的致力于优化教育秩序的义务教育学校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管理标准管理标准颁布教育部8月2日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要着力建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个人的关系,全面推进管办评分离,不断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1986年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来,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2007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99;2011年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保障了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2、的权益,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管理标准的出台背景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系统要围绕教育治理体系建设
3、、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管办评分离政府宏观管理,就是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创新方式,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学校自主办学,明确权利责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社会广泛参与,就是教育质量要接受社会评价,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政府、学校、社会,管、办、评三者之间,权责边界既应当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对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十八大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从中央顶层设计的高度对义务教育办学改革提出了刚性要求,提供了强大动
4、力。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需要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难题,解决起来涉及多个部门职责、涉及多种政策配套、涉及多方利益调整,靠原来的单项改革办法或局部突破套路已难以奏效,必须推进综合改革。缩小办学水平差异全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差距大的问题,探寻学校发展的底线,从管理标准的角度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政府要加强标准建设标准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要依据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用标准加大投入、加强监督、加强约束,从根本上减少管理中的随意性。2013年教
5、育部制定了标准与指南制定和发布规程,强化对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学校建设、经费投入、教师编制、教育质量、仪器设施、专业教学、语言文字等标准,加快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标准体系。二、管理标准针对问题实施素质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实施素质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学校办学行为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不规范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须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须加强欠发达地区初中辍学率高欠发达地区初中辍学率高不同学校间水平相差较大不同学校间水平相差较大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水平不高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水平不高问题梳理怎样考察与检验学校办学质量?怎样衡量与评估学校办学规范?怎样科学地实施“管办评”分离?办学行为不规范,国家课程方案得不到有
6、效落实,违规补课多、考试多、作业多,课业负担重、体罚学生、学校纪律秩序、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心理、招生、收费、安全隐患等问题管理标准解决问题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规范招生入学工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维护校园安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问题解决策略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推动实现学校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教育部组织专家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制订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管理标准的制订对于深化我国教育综合改革、落实规划纲要、规范办学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三、管理标准的现实意义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科学治理的现实需要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科学
7、治理的现实需要3实现管理育人、构建和谐校园的迫切要求实现管理育人、构建和谐校园的迫切要求2落实规划纲要、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落实规划纲要、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1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校关系的具体体现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校关系的具体体现4(一)制订管理标准是落实规划纲要、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学校管理的要求,确定了“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的具体发展任务。制订管理标准,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相关要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和检验标准,成为加强学校管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抓手,将有效促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二
8、)制订管理标准是实现管理育人、构建和谐校园的迫切要求。制订管理标准,有利于指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发挥管理的育人功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制订管理标准是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科学治理的现实需要。当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学校在管理上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办学行为不规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乱招生、乱补课、乱收费,存在安全隐患等。制订管理标准,解决了学校管理“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为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有利于地方教育部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四)制订管理标准是转变政府职
9、能、理顺政校关系的具体体现。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管办评分离,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制订管理标准符合教育领域简政放权的总体要求,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监督、指导和服务的重要手段,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学校治理体系,关注学校这种教育组织的运行和治理状况,关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关注学校运行的规则体系。学校治理体系,涉及学校法人的内部治理结构,涉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问题,还涉及到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与社会(社区)关系。学校治理体系学校与政府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
10、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优化教育秩序 可以大体上把教育秩序分为三等: -没有教育秩序; -有基本的教育秩序,但未达到“优”的程度; -有经过优化了的教育秩序。四、管理标准的制定过程Company Logo广泛征广泛征求各方求各方意见意见领会领会国国家教育家教育政策文政策文件要求件要求和精神和精神发挥专发挥专家工作家工作组智库组智库作用作用总结提总结提炼学校炼学校管理基管理基层实践层实践经验经验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指挥及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以便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
11、组织目标的过程。什么是标准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具有强制性。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一)总结提炼学校管理基层实践经验管理标准所提出的92条管理要求是对各地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有关规定的科学总结和高度凝练。辽宁省制定了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提出12个方面36条规定。湖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提出23条具体规定。(二)领会国家教育政策文
12、件要求和精神管理标准起草过程中,先后搜集了40余部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并对文件相关内容进行整理研究,使标准的有关要求有了政策依据。2014年4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标准文本,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根据近期发布的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文件的最新提法,对相应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三)发挥专家工作组智库作用教育部组建了由行政人员、高校教授、专业研究人员和中小学校长等各方面代表组成的专家工作组,并委托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全程参与具体起草工作。专家工作组力图体现系统、完整、科学、合理,前瞻、引领、切合
13、、可操作、可实现等关键词,确定了每条标准的选择依据:要体现“关爱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和“公平”、“参与”两大取向,既面向当前学校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反映中国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四)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在管理标准制定过程中,先后通过正式发函、召开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将管理标准发给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爱生学校实验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督学班和部内有关司局,征求了教育管理人员、中小学校长、高校教授、港澳地区专家学者、教育科研人员等各方代表的意见,根据征求意见情况对标准文本进行了反复修改。Well-Rounded Development of All Children全体儿童的全面
14、发展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Safe, Healthy& protection安全健康与保护安全健康与保护Harmonious & Participant 参与与和谐参与与和谐Inclusive & Equitable 全纳与平等全纳与平等Effective Teaching & Leaning有效的教与学有效的教与学Dimensions of Child-Friendly Schools in ChinaDimensions of Child-Friendly Schools in China中国爱生学校维度框架中国爱生学校维度框架中国爱生学校的维度与主要领域中国爱生学校的维度与主要领域中国爱生学
15、校维度一:全纳与平等维度二:有效的教与学维度三:安全健康与保护维度四:参与与和谐1.儿童平等入学儿童平等入学机会的保障机会的保障2.尊重学生的差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异性和多样性1.培养自信、主培养自信、主动、乐学和学有动、乐学和学有成就的学生成就的学生2.建设有动机的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知能兼备的专业化爱生教师队伍 3.创造优质的教与学过程 4.提供爱师的、 开放的、远程教学支持系统 1. 提供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2. 开展以技能为基础的健康安全教育3. 有组织的体育活动4. 有应急避险的安全管理2.形成儿童参与形成儿童参与的途径与方法的途径与方法2.基于儿童参与基于儿童参与的、和谐的学校的
16、、和谐的学校管理与制度建设管理与制度建设3.基于儿童参与基于儿童参与的的 和谐的校外和谐的校外关系关系4.基于参与的、基于参与的、和谐的校长领导和谐的校长领导力提升力提升.性别平等的教育性别平等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标准是办学行为准则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管理标准既应考虑办学条件的改善,更要强调学校内涵的提升。本标准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也是对学校和校长进行考评的重要依据。本标准将推动学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五、管理标准的基本理念育人为本,全面发展育人为本,全面发展1安全和谐,充满活力安全和谐,充满活力3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促
17、进公平,提高质量2依法办学,科学治理依法办学,科学治理4(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要贯彻在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坚持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最终“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规划纲要中把促进公平作为当前的国家教育政策,因此要在学校的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学生发展、师资培养等方面,渗透公平的教育观,并
18、以此在指导各项管理工作。(三)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世界人权宣言中指出: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料和协助。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应帮助儿童获得必要的保护和协助,让儿童在幸福、亲爱和谅解的气氛中成长,培养儿童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的能力。管理标准把“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作为学校管理基本理念,正是为了营造一种育人环境,达到教育的本质,即最充分地发展人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依法办学,科学治理”是时代对学校管理提出的要求,学校要在传统经验办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学校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的办学
19、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六、管理标准的内容框架标准标准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营造和谐安全环境营造和谐安全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内容6项管理职责: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22项管理任务:92条管理要求,力争涵盖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一)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更高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
20、综合改革”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管理管理职责职责管理任务管理任务管理要求管理要求一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落实招生入学方案,公开范围、程序、时间、结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3.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编班过程邀请相关人员参加,接受各方监督。4.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严
21、格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免费的规定。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5.执行国家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学籍管理。6.执行学生考勤制度,每天统计学生到校、上课信息,实行缺勤跟踪。7.及时将学生辍学情况书面上报主管部门,在义务教育年限内为其保留学籍,在学籍系统中进行标注。8.主动联系辍学学生家长,针对辍学原因,积极帮助学生返校。满足需要关注学生需求9.制定保障教育公平的制度,通过宣传栏和校园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不让一名学生因学习、家庭、身体、性别等因素而受到歧视。10.坚持合理便利原则满足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并为其学习、生活提供帮助。11.创造条件为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建
22、立资源教室,配备专兼职教师。12.为需要帮助的儿童提供情感关怀,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寄宿制学校可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配备服务人员。(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我国教育改进发展进入到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道德品质1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让学生熟
23、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5.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统筹课程资源,落实全员责任,体现综合育人。16.创新德育形式,开展适合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17.在学校管理各个环节分层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18.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9.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20.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
24、学习习惯。2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2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23.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使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24.制订并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每年举办全员参与的运动会。25.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开展学生体检或体质健康监测,重点监测学生的视力和营养状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质体能健康状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6.配齐体育教师,加强科学锻炼指导和体育安全管理。有效利用体育场地和设施器材,满足学生体
25、育锻炼需要。27.科学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家校配合指导好学生课外活动,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28.保障室内采光、照明、通风、课桌椅、黑板等设施达到规定标准,端正学生坐姿,做好眼保健操,降低学生近视率。提高学生艺术素养29.按照国家要求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课。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艺术爱好。30.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配备艺术教师,设置艺术教室和艺术活动室,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满足艺术教育基本需求。31.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32.充分利用社会艺
26、术教育资源,利用当地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33.增加学生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适当布置学生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观念,掌握初步劳动技能。34.为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劳动创造机会,采用“校园加农户”等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卫生保洁、绿植养护、种植养殖等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劳动。35.充分利用各类综合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学工、学农等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寒暑假布置与劳动或社会实践相关的作业。36.指导学生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完成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育
27、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37.要求教师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38.引导教师加强学习,阅读经典,提高修养。要求教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39.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40.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1.关心教师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经常组织形式多
28、样的活动,定期安排教师体检。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4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练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43.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修,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44.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制定班主任队伍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交流和培训,提高班主任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落实班主任工作量计算、津贴、奖励、表彰等待遇和保障。45.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规范汉字书写,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46.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制订教师培训规划,指导教师制定
29、专业发展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47.按规定将培训经费列入学校预算,支持教师参加必要的培训,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48.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发挥校本研修基础作用。49.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包括: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30、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50.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51.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交流活动。52.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组织开发校本课程。53.引导教师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54.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个别化学习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
31、施,提高教学有效性。55.建立基于过程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环节,主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56.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7.合理控制作业量,布置分层作业,创新作业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58.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对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开展检查,改进教育教学。59.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况。60.减少考试次数,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
32、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提供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61.按照规定配置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建立资产台账,定期维护保养。62.建立图书馆(室)、实验室、功能教室等的使用管理制度,面向学生充分开放,提高使用效益。(五)营造和谐安全环境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分别从学校建设、政府责任、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各主体违法应承担的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五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63.积极借助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专业组织,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组织
33、教职工学习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落实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64.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食品饮水安全、设施安全和活动安全。有校车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校车安全管理制度。65.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应对溺水、交通事故、不法分子入侵、校园暴力、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66.配备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67.将校舍安全信息等录入国家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并及时更新,定期对校舍、食堂、厕所、体育场地和器材、消防设施、饮用水设施等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卫生隐患。校舍安全隐患要向主管
34、部门及时书面报告。68.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按要求配备专兼职医务人员,落实日常卫生保健制度。69.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安全、卫生教育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健康教育70.有计划地开展生命教育、防灾减灾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71.普及疾病预防、饮食卫生常识以及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知识。 72.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自救自护能力。营造尊重包容的学校文化73.树立尊重差异的意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营造多元包容、和睦相处的环境。74.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引导学生依法上网、文明上网、
35、健康上网、安全上网。75.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合理布置和设计校园,有效利用空间和墙面,建设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功能。76.每年通过科技节、艺术节等形式,因地制宜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六)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第三十八条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六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77.每年组织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增强法治观念,提升依法治校能力。78.依法制定学校章程,
36、规范学校治理行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79.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实施方案,客观评估办学绩效。80.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便捷规范的办事程序,完善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81.指定专人负责学校法制事务,或聘请专业机构、人员作为法律顾问协助学校处理法制事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82.定期召开校务会议,民主决策学校重大事项。83.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84.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及学校发展的重要事项,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85.设置信息公告栏,公开校务信息,保证教职工、学生、相关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86.落实学校领导接待日
37、制度,设立校长信箱,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听取学生、教职工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87.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或参与学校治理。88.建立师生申诉调解机制,畅通师生权利的救助渠道。构建和谐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89.完善家长委员会,设立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治理,形成育人合力。90.引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密切学校与社区联系,促进社区代表参与学校治理。91.主动争取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支持学校改革发展。92.有序开放学校体育文化设施,服务社区居民。七、管理标准的主要特点1 1突出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突出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2 23 34 45 56 67
38、78 8关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关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导向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导向切实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切实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高度关注教师队伍建设高度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强调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强调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关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关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9 9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一)基于现实问题解决的逻辑起点基于现实问题解决的逻辑起点管理标准起草组先后对我国义务教育学校中普遍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和分析,经历了一个广泛收集、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过程。通过
39、运用社会科学普遍采用的“问题树”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当前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形成了关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阶段、水平、质量和存在问题的基本判断。(二二)着力构建学校治理体系的制定思想着力构建学校治理体系的制定思想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关注学校这种教育组织的运行和治理状况,关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关注学校运行的规则体系。二是学校外部治理体系,不仅涉及学校法人的内部治理结构,涉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问题,还涉及到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与社会(社区)的关系。(三三)思想引领与实践导向并重的内容体系思想引领与实践导向并重的内容体系作为义务教育阶段
40、的学校管理标准,既应该具有思想超前性、理念的先进性,又应该具有实践的约束力、规范性。要能够对办学主体进行思想引领,同时,又要能够为办学者提供实践依据。教育行政管理者则可以依据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用标准加大投入、加强监督、加强约束,从根本上减少管理中的随意性。(四四)注重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的实施要求注重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的实施要求依据国际上制定各种管理标准的惯例,这次管理标准没有提出一些空洞的教育理念,而是采用了层层分解的方法,把若干先进的管理理念分解成为具体的、细节化的管理要求,力图最大限度做到精细化、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在第59条中提出“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八、管理标准的实施要
41、求实施要求是对管理标准如何使用的说明,明确了管理标准的适用范围,从各级教育部门如何使用标准、义务教育学校如何落实标准、教育督导部门如何开展专项督导等角度和层面对管理标准的贯彻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管理标准的落实指明了方向。实施要求实施要求1 1本标准是对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鉴于全国各地区的差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标准和本地实际提出实施意见,细化标准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促进当地学校治理水平的提升。实施要求实施要求2 2本标准对学校治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
42、机构要将本标准作为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广大校长和教师充分了解基本要求,掌握精神实质,指导具体工作。实施要求3学校要将本标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依据,树立先进的学校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校长和教师要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规范自身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把标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实施要求4教育督导部门应按照本标准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开展督导评估工作,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媒体反映8月6日,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下称标准),对学校管理提出“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等六项要求。对
43、此,教育学者认为,大部分标准只是汇总了此前的规定,仅通过行政指令来约束学校,效果并不乐观。专家意见标准将由北京市海淀区等七个地区试点实行,共约1600所义务教育学校参与。教育专家表示,试点前景并不可观。“2010年纲要公布后官方做了很多试点,基本没有任何效果”。他认为,从长久来看,学校通过专业的方式自主生成管理规范,才是改善学校管理的合理模式。社会质疑一个学校必须做到的最基本的东西还要试点先行,很奇怪;一个办学的基本规范,专家还不抱希望,太寒心。为什么不真正开明一点,强化自主,社会考评,家长判断,这点小事咋就这么难?根在哪?前景预测这次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国家标准”,应该说是为学生减负、关注学
44、生个性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尝试,但这一新尝试,很有可能以失败告终,让标准成为摆设。总体看来,这些规定,其实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教师师德规范,以及提前若干次颁布的减负令、禁止择校相关规定的汇总,而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再将其汇总起来,作为标准发布,能起到治理效果吗?专家建议首先需要政府向学校放权,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不能由行政部门参与、干涉学校具体办学,要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业化和校长公选;其次,需要学校内部行政向师生放权,建立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由教师委员会对教师进行同行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由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促进学校尊重学生权利,不得违规出台规定、乱收费。建立管理标准实验区教育部确定北京市海淀区、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江苏省泰州市、山东省威海市、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贵州省贵阳市7个地市、区县为管理标准实验区。共有约1600所义务教育学校,占全国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千分之六。总 结要为尽可能多的青少年提供尽可能充分的、平等的、有秩序的、成本较低的、优质的教育服务。要为社会大众获得这种优质的教育服务创造平等的制度条件。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