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锦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84178305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8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知识锦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全知识锦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全知识锦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全知识锦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全知识锦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知识锦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知识锦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知识安全知识安全知识安全知识有了安全,我们才能享有人的一切最基本的权利;有了安全,我们才能以休闲的心情漫步;有了安全,我们才能以坚定的意志去攀登人生的阶梯,安全是一种尊严,安全是一种文明,安全是一种文化,安全是一笔财富,安全是一种幸福。 人资中心 2011/03F 交通安全篇交通安全篇F 自然灾害篇自然灾害篇F 预防盗抢篇预防盗抢篇F 日常生活伤害日常生活伤害F 应急事件处理应急事件处理交通安全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提醒交通安全提醒严格按照道路交通规则行事。一定在人行道上行走,尽量靠右行走,十字路口必须见绿灯再通行。坚决杜绝酒后驾车和无证驾驶!坚决杜绝酒后驾车和无证驾驶!横过马路不要匆忙。先观察

2、各种车辆状况,待车辆稀少空隙再沿斑马线过马路。横过马路先观察左边路况,行到道路中央再观察右边路况,必要时举手示意车辆让行。遇到事故应立即报警施救,自觉接受交警检查,不要围观。驾驶摩托车和电动车时不抢道、不超速、戴好头盔。提问提问交通事故报警电话?非高速公路是否要系安全带?如果汽车内的人员系好安全带,在可能导致死亡的车祸中,生还几率会增加15%。参考数据:全球现有机动车9亿辆,其中汽车造成交通受伤率47%,每年交通事故死亡数均超过10万人,重要原因是不系安全带、不良道路环境、不好驾驶习惯等,其中1/4是车内人员被抛出车外致死,当时多数驾驶员没有系安全带。自然灾害篇地震雷击台风地震地震国多数专家认

3、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四处开阔、安全的地方。身体应采取的姿势:1、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3、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4、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地震发生时,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

4、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避震室内避震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1、沿下、坚固家具附近;2、墙墙根、墙角;3、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注意:千万不要跳楼、跳窗,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室内避震室内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

5、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户外避震户外避震台风台风台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在室内,人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野外遇到台风,应迅速向台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台风已经到达眼前时,应寻找低洼地形趴下,闭上口、眼、用双手、双臂保护头部,防止被飞来物砸伤。乘坐汽车遇到台风,应下车躲避,不要留在车内。雷击雷击遇到雷雨天气应尽快到室内躲避,不滞留阳台、广场。远离大树、电杆,在室内也要远离门窗,不要多人挤在一起。有雷电时不用

6、手机、电话、电视等带电设备,最好拔掉室内电源。如何预防抢盗如何预防抢盗首先,要注意对家庭财产的保密。家中的贵重物品、现金、债券及股票等,不能轻易露底。不要将家中钥匙随便交给他人使用,防止居心不良的人从中偷配钥匙,寻机行窃;如果匙丢失,要马上换锁;不能与萍水相逢、不明底细的人交往,更不能带到家中来做客,防止“引狼入室”外出时,尽量不要带大量现金;当人多拥挤时,千万不要只顾抢购物品、车票而忽视提包安全,要用手、身体护住财物,并时刻警惕身边举止不正常的人当你把皮包放在自行车的车筐里,挂在车把上或是夹在后架上时,要把“包”设法与自行车拴在一起,锁起来,要不然,坏人拿着太方便了!到路边买东西千万不要把包

7、放在车上,以免坏人借机偷盗。夜深人静的时候行路,应注意有没有人尾随,发现有人尾随,应往明亮处及人多处走。如发现有人一直尾随,就找机会报警。夜间要将门窗关闭,切忌开窗睡觉;适当安装一些防护网、报警器等安全设施。如何预防抢盗如何预防抢盗夜间要将门窗关闭,切忌开窗睡觉;适当安装一些防护网、报警器等安全设施。如发现楼道灯不亮了,应先给物业公司打电话,或者争取和邻居一起上楼.最可行的办法是跟附近的朋友打手机保持联系,这样遇到险情可以及时报警。家中长期无人时,要把电话接线拔掉,将门铃的电池卸下,并请邻居代取报箱中的报纸信件,以免长时间响铃或报箱塞满报纸暴露家中无人。晚上的门窗务必关好,天再热也不能放松警惕

8、,盗贼往往乘虚而入的,不要以为这样的事情离你很遥远,其实盗贼就在你身边。遇到入室盗贼尽量不要与其搏斗(除非你是警察或者有专业搏斗训练),按照刑警的经验,盗贼都是持刀入室的。我们的生命远远贵重于我们的财产。提醒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首先自保。比如我们迅速关上反锁卧室门,而不是急于求证歹徒是否被吓走,或者与歹徒正面冲突。日常生活高楼火灾逃生电梯被困逃生家庭生活安全楼内火势难以控制时,应尽快撤离火场并报警。逃生开门前应先能摸门把手,把手发烫,则表明外边火热凶猛,还不能马上打开门。大火或烟雾已封锁房门出口时应退守房间,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等待消防队员前来营救,若大火尚有距离,应尽快逃生。火灾

9、发生时,一定要冷静面对。如果火灾初起时被发现,可趁火势很小之际,用灭火器、自来水等灭火工具前去扑灭。通过浓烟区时,尽可能以最低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避退,如墙角、桌底等。还可以选用绳索、窗帘等从低楼层窗口慢慢滑出火区,不要从高楼跳下。逃生不要往电梯走,因为电梯往往容易因断电而造成“卡壳”,电梯也容易形成“烟囱效应”,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熏呛而窒息。楼道和楼梯均有“安全出入”指示灯,逃生应首选楼梯,进入楼梯间后,在确定下楼层未着火时,可以向下逃生,而不应往上跑,火灾的“烟囱效应”将使火势迅速向上蔓延,使进入者晕头转向。高楼火灾如何逃生高楼火灾如何逃生电梯被困怎么办?电梯

10、被困怎么办?突然被困在发生故障电梯里,千万不要慌张,及时通过对讲系统联系电梯救援中心、机房,等待专业人员救援,或者直接拨打119或110报警。同时,电梯开门时不在平层位置,此时试图跳、爬出轿厢同样是危险的,可能会坠入电梯井道。不要扒撬电梯轿厢上的安全窗或强行扒门。要合理控制情绪,科学分配体力,耐心等待救援,才是成功脱困的最好途径。电梯出现异常速度时,乘客应手扶轿壁,并侧身双腿保持弯曲,以减轻对电梯急停的不适应。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要运用电梯墙壁作为脊椎的防护。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马上停止继续下坠。电梯高速下落时电梯高速下落时 应曲膝、踮脚、双臂

11、展开、扶壁应曲膝、踮脚、双臂展开、扶壁 家庭所用电器的总功率必须小于进户线的总功率,防止因线路超负荷引起短路造成火灾。外出家中无人时,必须将所有电源断开,避免因电器长时间通电发热引起火灾。使用液化气时,现场必须有人监护,防止因刮风或液体将火扑灭,造成液化气泄漏,发生爆炸。使用燃气热水器前保证浴室的通风,务必打开窗户和排气扇,洗澡后应及时关闭液化气或天然气。家中不要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家庭生活安全家庭生活安全应急事件处理应急事件处理 热水烫伤立即用冷水冲患处使之冷却,并脱去患处的衣服。高处坠落,要立即使坠落者平静躺下;如有外伤,可用清水或药皂清洗伤口,用纱布包扎。脱臼:让伤者保持舒服的姿势

12、,用冷水敷患处,绝不能热敷。中暑:迅速将中暑者移到通风凉爽处,解开上衣,用凉水擦头或用酒精擦身,中暑的让其多饮凉水,伴以十滴水等解暑药。食物中毒:找救护车的同时,给患者灌服温水、盐水或牛奶;用手指等物品伸进患者嘴中刺激咽喉使其呕吐。飞来物击中眼睛;用干净水冲洗眼睛,不要用手探,如果眼睛出血,可轻敷纱布,再加上一层冷湿布,用绷带缠好。忌气体泄漏,一旦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气阀和炉具开关并打开门窗,此时不要开关室内任何电器或使用室内电话,发现邻居家燃气泄漏应立刻敲门通知,切勿使用门铃。如果发生火灾、交通事故、治安事故,应立即向当地消防、公安、交通部门联系请求援助:火警电话:火警电话:119 交通肇事:交通肇事:122 急救电话:急救电话:120 盗警电话:盗警电话:110 播种平安,收获幸福!播种平安,收获幸福!人资中心温馨提醒您:关注生命安全,风雨路上,我们一路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