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泌尿系统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84177557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泌尿系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9章泌尿系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9章泌尿系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9章泌尿系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9章泌尿系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章泌尿系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泌尿系统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第9 9章章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第第1 1节节 肾肾第第2 2节节 输尿管输尿管第第3 3节节 膀胱膀胱第第4 4节节 尿道尿道Q&A1.1.泌尿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的组成?2.2.尿液的形成与排出去?尿液的形成与排出去?泌尿系统泌尿系统肾肾输尿管输尿管膀胱膀胱尿道尿道功能?功能? 排尿管道(变移上皮)排尿管道(变移上皮)功能:维持内环境恒定功能:维持内环境恒定 泌尿泌尿排水溶性代谢产物排水溶性代谢产物排水溶性代谢产物排水溶性代谢产物尿尿尿尿内分泌内分泌内分泌内分泌泌尿系统泌尿系统二、肾的位置二、肾的位置五、肾的微细结构五、肾的微细结构肾肾 髓髓 质质集合小管集合小管远直小管远直小管细段细段

2、远端小管远端小管 ( (直部、曲部直部、曲部) ): LM LM EM EM 细段细段:功能功能: :利于水、离子通透利于水、离子通透 功能:功能: 吸收水、吸收水、NaNa+ + 排排K K+ +,H,H+ +,NHNH3 3 曲部受激素作用曲部受激素作用集合小管集合小管集合小管集合小管集合小管集合小管1 1入球微入球微A A1. 球旁细胞球旁细胞特点特点:由入球微:由入球微A平滑平滑肌变成,肌变成,C内有分泌颗内有分泌颗粒。粒。功能功能:产生肾素:产生肾素(使使Bp)(三三) 球旁复合体球旁复合体 2 . 致密斑致密斑特点特点:远端小管近血管极远端小管近血管极 的上皮的上皮C C变成。变成

3、。功能功能:NaNa+ +离子感受器离子感受器 3. 球外系膜细胞球外系膜细胞 特点特点:肾小体血管极:肾小体血管极 三角区内三角区内C C团。团。功能功能:传递信息:传递信息 2 23 31 1入球微入球微A A致致 密密 斑斑六、肾的血液循环特点六、肾的血液循环特点肾肾A A来自腹主来自腹主A,A,血流量大血流量大; ;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 ;入球微动脉粗短入球微动脉粗短, ,出球微出球微 动脉细长动脉细长; ;直小血管与髓袢平行,直小血管与髓袢平行, 利于重吸收与尿浓缩利于重吸收与尿浓缩; ;弓形弓形A A小小叶叶间间A A入入球球微微A A球后球后Cap.Cap.网网

4、直小静脉直小静脉一、输尿管一、输尿管3个狭窄个狭窄腹部腹部盆部盆部二、膀胱二、膀胱膀胱底膀胱底膀胱尖膀胱尖膀胱体膀胱体膀胱颈膀胱颈前列腺前列腺输尿管口输尿管口尿道内口尿道内口膀胱三角膀胱三角第第3 3节节 肾脏生理肾脏生理一、肾脏的功能一、肾脏的功能二、尿液的生成过程二、尿液的生成过程三、尿液生成激素的调节三、尿液生成激素的调节四、尿液的储存及排放过程四、尿液的储存及排放过程排泄的概念排泄的概念: 机体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机体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 的代谢终物、多余的水分、无机物的代谢终物、多余的水分、无机物 和进入体内的异物等经血液运输到和进入体内的异物等经血液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5、。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原尿:是由肾小球滤出的去是由肾小球滤出的去蛋蛋 白质的血浆。白质的血浆。滤过作用滤过作用: 血液经过肾小球时血液经过肾小球时,血浆中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经滤过膜进的水和小分子物质经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的过程。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的过程。 1.滤过膜滤过膜是滤过的结构是滤过的结构基础,由毛细基础,由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及基膜和肾胞及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构成。(1)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的通透性: 取决于物质的分子量大小(机械取决于物质的分子量大小(机械屏障)和所带电荷(电屏

6、障)。屏障)和所带电荷(电屏障)。(2 2)滤过膜的面积:)滤过膜的面积: 正常两肾全部肾小球滤过面积正常两肾全部肾小球滤过面积约约1.5m2,滤过面积大且稳定,有利滤过面积大且稳定,有利于血浆滤过。于血浆滤过。2.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有效滤有效滤过压是过压是滤过的滤过的动力动力有效滤过压等于有效滤过压等于:肾肾 小小 球球 血血 浆浆 肾小囊肾小囊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胶胶 体体 血血 压压 渗透压渗透压 内内 压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计算: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计算: ( (单位单位mmHg)mmHg) 微穿刺法测的大鼠肾小球有关压力值微穿刺法测的大鼠肾小球有关压力值 肾小球毛细肾小球毛细 血浆血浆 肾

7、小囊肾小囊 有效有效 血管血压血管血压 胶压胶压 内压内压 滤过压滤过压入球端入球端 45 25 10 10出球端出球端 45 逐渐加大逐渐加大 10 逐渐下降逐渐下降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 *每分钟由两肾生成的原尿量。每分钟由两肾生成的原尿量。单位:单位:125ml/min 每天生成的原尿量:每天生成的原尿量:180L/d (1256024=180)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当动脉血压在当动脉血压在8080180mmHg180mmHg范围范围内变化时内变化时, ,由于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由于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机制,能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节机制,能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保持相

8、对恒定保持相对恒定, ,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基本不变。(1)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或肝肾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或肝肾疾病时疾病时,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有效有效滤过压增大滤过压增大, ,滤过率增加滤过率增加, ,尿量增多尿量增多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囊内压 当发生尿路梗阻时,如肾盂当发生尿路梗阻时,如肾盂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肿瘤压迫等,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肿瘤压迫等,可引起患侧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可引起患侧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压降低,滤过率减少。(2 2)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滤过膜通

9、透性和滤过面积: :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出现蛋白尿或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出现蛋白尿或血尿。血尿。 如:肾病综合征如:肾病综合征滤过膜面积减少出现少尿甚至无滤过膜面积减少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尿。 如:肾小球肾炎如:肾小球肾炎(3 3)肾小球血浆流量)肾小球血浆流量: :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 滤过率减少;滤过率减少;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 滤过率增加。滤过率增加。(二)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二)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重吸收的方式重吸收的方式-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和和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小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

10、上皮细胞将小管液中的溶质逆着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到血液管液中的溶质逆着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到血液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如葡萄糖、氨基酸、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维生素、K+、Na+、Ca2+等是主动重吸收。等是主动重吸收。 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是指小管液中的物质顺着浓度差或是指小管液中的物质顺着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到血液的过程,不需消耗能量。如电位差转运到血液的过程,不需消耗能量。如水、尿素和大部分水、尿素和大部分Cl-等则是被动重吸收。等则是被动重吸收。 2.2.重吸收的部位重吸收的部位 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物质种类最多、数量最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物质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因而是各类

11、物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大,因而是各类物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全部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全部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几乎都在近端小管重吸收;素)几乎都在近端小管重吸收;65 70的水和大部分无机盐均在此段被重吸收的水和大部分无机盐均在此段被重吸收4.4.影响肾小管和集合小管重吸收的因素影响肾小管和集合小管重吸收的因素 (1)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小管液中溶质浓度: 如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阻碍水的如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阻碍水的重吸收,因而尿量增多,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重吸收,因而尿量增多,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利尿。糖尿病患者的多尿与甘露醇等脱

12、水利尿剂的糖尿病患者的多尿与甘露醇等脱水利尿剂的作用都是这个缘故。作用都是这个缘故。 (2)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 近端小管重吸收量始终占滤过量的近端小管重吸收量始终占滤过量的6570,这种关系称为球这种关系称为球-管平衡。管平衡。其生理意义在于使终尿其生理意义在于使终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发生大幅度的变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发生大幅度的变动。动。(三)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的分泌作用(三)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或血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的过程称为分泌作用。肾小液中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的过程

13、称为分泌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具有分泌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具有分泌H+、NH3和和K+的作用的作用1.H+的分泌的分泌 H+的分泌具有排酸保碱的作用,对维持体内酸的分泌具有排酸保碱的作用,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2.NH3的分泌的分泌 NH3的分泌可促进的分泌可促进H+的分泌,也可重吸收的分泌,也可重吸收NaHCO3,同样具有排酸保碱作用。,同样具有排酸保碱作用。三、尿液生成激素的调节三、尿液生成激素的调节(一)抗利尿激素(一)抗利尿激素(ADH)1.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部位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部位 由下丘脑视上核(主由下丘脑视上核(主要)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

14、成和分泌,经下丘脑垂体束要)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和分泌,经下丘脑垂体束输送到神经垂体贮存,当机体需要时释放入血。输送到神经垂体贮存,当机体需要时释放入血。 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其作用主要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液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浓缩,尿量减少。3.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 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循环血量减少。效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循环血量减少。(1)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当血浆

15、晶体渗透压增高时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增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时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增加;反之,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加;反之,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和释放减少。 例如:当人体缺水时(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血浆例如:当人体缺水时(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强,则抗利晶体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强,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增加,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增加,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明显增强,而尿液浓缩,尿量减少。的重吸收明显增强,而尿液

16、浓缩,尿量减少。 相反,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相反,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小,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小,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明显减少,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明显减少,尿液稀释,尿量增多,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大量饮清水尿液稀释,尿量增多,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2)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当循环血量增加时,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当循环血量增加时,抑制抗利尿激素

17、分泌和释放;循环血量减少时,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放;循环血量减少时,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如大失血时,因循环血量减少,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如大失血时,因循环血量减少,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使水重吸收增加,故尿量减少。和释放,使水重吸收增加,故尿量减少。 下丘脑或下丘脑垂体束病变时,引起抗利尿下丘脑或下丘脑垂体束病变时,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障碍,尿量显著增加,每日可达激素分泌和释放障碍,尿量显著增加,每日可达10L以上称为尿崩症。以上称为尿崩症。(二)醛固酮(二)醛固酮1.醛固酮的分泌部位醛固酮的分泌部位: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所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所分泌的一种类固醇

18、激素。2.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集合管上皮细胞对Na+主动重吸收和主动重吸收和K+的排出,具有的排出,具有保保Na+排排K+作用;同时也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Cl-和水的重吸收,维持和水的重吸收,维持正常血容量的作用。正常血容量的作用。 3.醛固酮的分泌调节醛固酮的分泌调节:醛固酮的分泌受肾素醛固酮的分泌受肾素-血血管紧张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血醛固酮系统和血Na+、血、血K+浓度的调浓度的调节。节。(1)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 肾素主要球旁细胞分泌,当循环血量减少时,肾素主要

19、球旁细胞分泌,当循环血量减少时,肾血流量减少,使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兴奋、肾血流量减少,使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兴奋、致密斑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素分泌增加致密斑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素分泌增加。肾素可作用于血浆中有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可作用于血浆中有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原(主要在肝脏产生)生成血管紧张素(主要在肝脏产生)生成血管紧张素,后者经,后者经过转换酶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过转换酶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再经过氨基肽酶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再经过氨基肽酶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血血管紧张素管紧张素和血管紧张素和血管紧张素都具有收缩血管和刺都具有收缩血管和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作用,其中刺激醛固酮分泌作用激醛固酮分泌的作用,其中刺激醛固酮分泌作用最强的是血管紧张素最强的是血管紧张素,收缩血管作用最强的是,收缩血管作用最强的是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四、尿液的储存及排放过程四、尿液的储存及排放过程 感受器为膀胱内壁压力感受器;感受器为膀胱内壁压力感受器; 初级中枢是骶髓;初级中枢是骶髓; 高位中枢包括脑干和大脑皮层;高位中枢包括脑干和大脑皮层; 排尿反射是一种正反馈过程。排尿反射是一种正反馈过程。 尿频尿频 尿潴留尿潴留 尿失禁尿失禁排尿反射的过程:略排尿反射的过程: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