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学习目标:1、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异同。2、学会写通讯。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杂交水稻之父 袁 隆 平籼(xin)稻黔(qin)阳衣钵(b)矢(sh)志不移兵不解(ji)甲鉴于:鉴于:考虑到。大相径庭: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矢志不移: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夜不能寐: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觉。寐,睡、睡着。劫后余生: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功成名就:功成名就:指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成就了。就,达到。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
2、交水稻研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袁隆平为什么要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答:身为教农作物栽培学的袁隆平,看见农民向福财为了换水稻良种来回走了四十公里,他心里难受,觉得是自己的失职.2、在研究中袁隆平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解决的?答: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其进行异花授粉十分不易。 解决方法:研究出“三系”培育发。 文化大革命袁隆平培育出来的秧苗被破坏了。 解决方法:抢救仅存的几棵秧苗。3、袁隆平做出了哪些惊人的成绩?答:培育出水稻品种五百多个;1976年198
3、9年杂交水稻种植增到两亿亩;十三年杂交水稻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一十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1987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在巴黎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颁发给了袁隆平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袁隆平具有怎样的品质呢?袁隆平具有坚强的毅力,执着的精神,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道路上,不畏任何困难,具有失志不移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通讯:是新闻文体之一,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详细地报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他比消息更详细地报道具有新闻意义的事件、经验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文体。通讯
4、的分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通讯的特点:真实性、客观性、时间性、形象性通讯的介绍本文属于一篇什么通讯?本文属于人物通讯本文的主要特点:1、运用典型事例来写人。 2、生动的细节描写。 3、用数字说话。文中描写了袁隆平研究历程中的哪些典型事例?描写这些事例有什么作用呢?典型事例典型事例:1、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走了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 水,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 2、提出与当时学术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最 终通过“三系”培育获得成功。 3、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 的遭遇,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作用作用:鲜明展现了袁隆平不畏任何艰难困苦
5、、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文中对袁隆平进行了哪些细节描写?文中对袁隆平进行了哪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细节描写:文中第23、24、25自然段。作用:使袁隆平的形象更加饱满,给读者留下更 生动的形象。文中介绍袁隆平所作贡献时运用了一文中介绍袁隆平所作贡献时运用了一系列具体的数字,有什么作用?系列具体的数字,有什么作用?作用:使事件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更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第一段(1):导语,总概括。第二段(240):主体第一层(211):袁隆平的简介及其创造的动力。第二层(1226):袁隆平的研究历程。第三层(2740):袁隆平研究所获得的巨大成果和他所获荣誉。通讯与消息
6、的异同相同点:相同点:都是新闻的主要文体,都要求具有严格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不同点不同点:1、选择不同,消息选择广泛,可大可小。通讯要选择含量较大的真实典型材料。 2、表述详略不同,消息的内容表述简单概括。通讯内容表述比较复杂详尽,讲究场面和细节描写。 3、表达方式不同,消息多用叙述,而通讯的结构与一般记叙文章相同,基本上按时间、逻辑及二者结合的顺序安排结构。第一:主题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文章的开头、高潮、结尾才会有依据。第二:选对材料。要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最有吸引力的材料。第三:人事合一。写任何通讯都要即写人又写事,不能光写事不写人或只写人不写事,写事不写人,事件不够清晰,写人不写事,人物不够生动。第四:角度新颖。写作方法要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穿插人物对话、自叙等,即可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用第一人称,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多种角度来报道新闻事实。以开学为题材,写一篇通讯。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