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部制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大部制改革(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中国大部制改革 中国大部制改革前言前言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 明确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 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 减少行政层次, 降低行政成本, 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中国大部制改革一、一、“大部制大部制”的涵的涵义 1.涵义 “大部制”是指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即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
2、政成本。中国大部制改革 2.特征特征基于上述涵首先,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减少部门、机构的数量,降低行政成本;其次,能够有效地避免政府机构之间由于职能分工过细,导致政府职能交叉、重叠等引发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第三,由于实行相近业务的统一管理,因此可以防止部门之间沟通难、协调难等政府经常会遇到的通病。中国大部制改革 3.作用作用一是职能整合、运转协调。二是结构优化资源共享三是机构精简裁汰冗员四是统一领导一致行动中国大部制改革二、改革的理二、改革的理论背景背景 协同性理念公共服务理念民主理念生态环境理念中国大部制改革二、改革的理二、改革的理论背景背景 整体性治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为大部制改革奠定了深厚
3、的理论基础整体性治理理论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的指南! 备受学术界和政策层面推崇强调市场竞争%效率导向%顾客导向!将私营部门和工商企业的方法用于公共部门!一度使僵化的政府科层制有所改观! 提高了政府运作效率但与此同时!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的专业化% 结构化分工导致了严重的碎片化和部门利己主义中国大部制改革 制度制度变迁理迁理论制度制度变迁理迁理论是新制度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之一# 制度制度变迁理迁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代表人物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得者道格拉斯)诺斯斯认为!制度制度变迁是迁是一种新的制度一种新的制度对旧的制度的替代旧的制度
4、的替代过程程# 这种种过程之所以会程之所以会发生生!是因是因为相比旧的制度而言相比旧的制度而言!新新的制度更能适的制度更能适应经济社会的社会的发展展!更有效率更有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得注意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一种制度一旦形成! 不管是否有不管是否有效效! 都会在一定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制度选择!就好像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入一种特定的*路径路径+!制度制度变迁只能按照此路径走下去迁只能按照此路径走下去!即在制度即在制度变迁迁中存在路径依中存在路径依赖$中国大部制改革 第二次:1988年: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改革后人员编制减少了9700多人。
5、二、改革开放后的二、改革开放后的6次政府机构改革回次政府机构改革回顾中国大部制改革1988年:年:转变职能,下放能,下放权力,力,调整内部整内部结 构,精构,精简人人员; 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 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减员幅度18%。 中国大部制改革 中国大部制改革二、原因二、原因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要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必然会超着大部制管理方向迈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
6、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是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中国大部制改革1993年:政企分开,年:政企分开,转变职能,减少、能,减少、压缩工工业专 业经济部部门 国务院组成部门从原有的42个减少到41个; 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 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 减员幅度:20%。中国大部制改革二、改革开放后的二、改革开放后的6次政府机构改革回次政府机构改革回顾第四次:1998年:不再保留的部委有15个,新组建4个部委,3个部委更名。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中国大部制改革19
7、98年:年:转变政府政府职能,以撤并工能,以撤并工业专业经济 管理部管理部门为主主 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国务院各部门的内设机构减少1/4; 国务院机关人员由原来的3.3万人减少到1.6万人 减员幅度:50% 这次机构改革是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的改革。 中国大部制改革 中国大部制改革二、改革开放后的二、改革开放后的6次政府机构改革回次政府机构改革回顾第五次:2003年:设立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局,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中国大部制改革2003年:主要年:主要调整政府内部整政府内部组
8、织机制机制 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 新组建国资委、商务部、建立银监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大部制改革 中国大部制改革 第六次:200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实行大部制二、改革开放后的二、改革开放后的6次政府机构改革回次政府机构改革回顾中国大部制改革2008年:整合政府年:整合政府职能,建立大部能,建立大部门体制体制 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实行大部制: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 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大部制改革中国大部制改革中国大部制改
9、革三、三、2013年大部制改革年大部制改革 (一)(一)实行行铁路政企分开路政企分开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交通运通运输部部。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组建国家建国家铁路局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组建中国建中国铁路路总公司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不再保留不再保留铁道部道部中国大部制改革中国大部制改革(二)(二)组
10、建国家建国家卫生和生和计划生育委划生育委员会会 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 不再保留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三、三、2013年大部制改革年大部制改革中国大部制改革中国大部制改革 三、三、2013年大部制改革年大部制改革(三)(三)组建国家食品建国家食品药品品监督管理督管理总局局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保留国务院
11、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将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中国大部制改革中国大部制改革(四)(四)组建国家新建国家新闻出版广出版广电总局局 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监督管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和业务以及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的内容和质量,负责著作权管理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加挂国家版权局牌子。 不再保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三、2013年大部制改革年大部制改革中国大部制改革中
12、国大部制改革 三、三、2013年大部制改革年大部制改革(五)重新(五)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建国家海洋局将现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统筹协调海洋重大事项。国家海洋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国家海洋局承担。中国大部制改革中国大部制改革 三、三、2013年大部制改革年大部制改革(六)重新(六)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建国家能源局将现国家能源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国家电力监管委
13、员会。中国大部制改革中国大部制改革 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三、三、2013年大部制改革年大部制改革中国大部制改革中国大部制改革(一)我国(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体制改革的需要 探索实行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层次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做到统筹规划、总揽全局、法治保障等等有机结合。大部门体制可以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制度保障,并有效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干预。 市场经济的发展还要求放松规制,不断去除束缚社会生
14、产力发展的过度的政府管制,这就要求政府放弃对企业、产业和社会的过细、过度的监管,将政府工作的重心放到制订政策和服务提供上。四、大部制改革之:必要性四、大部制改革之:必要性中国大部制改革 四、大部制改革之:必要性四、大部制改革之:必要性(二)政府(二)政府职能能转变的需要的需要政府职能综合化政府职能缩小化政府职能下属化政府职能的分化政府职能的弱化中国大部制改革 四、大部制改革之:必要性四、大部制改革之:必要性(三)建三)建设服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型政府的需要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进一步整合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机构,并进行集中决策、统一标准、增强执行力度。大部门体制可以减少机构数量,实现职能整合,
15、减少议事协调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凸显政府为社会服务的本质。中国大部制改革四、大部制改革之:必要性四、大部制改革之:必要性(四)解决我国政府机构(四)解决我国政府机构现存存问题的需要的需要 由于我国目前政府机构设置数量多、类型多,且分工过细、性质趋同、职能相近,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推诿扯皮、协调困难,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大部制的建立有利于整合职能,理顺关系,强化决策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中国大部制改革(一)有利于减少(一)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我国目前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
16、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推诿扯皮,又导致职能分散、政出多门,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行“大部制”,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政府转向建设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政府,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最终“整合不同的体制,提供无缝隙的服务”。五、大部制改革之:意五、大部制改革之:意义中国大部制改革 五、大部制改革之:意五、大部制改革之:意义(二)有利于落(二)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制”,建,建设责任政府任政府 大部制强调的是部
17、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政府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鉴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有效划分和呼应,如果国务院将部门数量控制在20个以内,则地方各级政府就基本上能够做到与中央一样合理设置部门,有利于政令上通下达,便于管理的衔接和延续。中国大部制改革五、大部制改革之:意五、大部制改革之:意义(三)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三)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大部制将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应当将大部制改革放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来定
18、位和设计,综合考虑政府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推进我国政府组织变革。中国大部制改革(一)(一)权力整合力整合难 重叠的职能部门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整合这些行政资源,就像剥蚕丝一样,每一根丝都触动一大片官场神经,稍有不慎,不是形成权力真空,就是形成新的权力交叉、重叠,还会引起官场“地震”。 大部制下,相关几个部的权力重新洗牌,整合到一块,考验改革者的政治智慧和操作水平,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心细如丝,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确实不容易。六、大部制改革之:六、大部制改革之:艰巨性巨性中国大部
19、制改革 六、大部制改革之:六、大部制改革之:艰巨性巨性(二)人(二)人员分流分流难 机构精简和重组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分流人员是历次机构改革最为头疼的事。基本办法有四种,即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和优化结构。中国大部制改革六、大部制改革之:六、大部制改革之:艰巨性巨性(三)机制磨合(三)机制磨合难 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势大部委,可以打破现有部门利益格局,消解部门之间掣肘因素,压制部门利益追求冲动,从更宏观和科学的角度进行政策决策、执行和监督。 大部制不是几个“小部”的简单迭加,如果这样的话,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但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改革就没有意义。中国大部制改革六、大部制改革之:六、大部制改革之:艰巨性巨性(四)运行(四)运行监督督难 实行大部制管理后,由原来的几部委组成新部门,权力和财力势必更加集中,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能不能有效遏制部门利益,怎样防止因权力过度集中而产生的腐败问题,成为影响改革的一大关键因素。中国大部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