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文科义综合高考中的地理试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84173883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9.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三年文科义综合高考中的地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近三年文科义综合高考中的地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近三年文科义综合高考中的地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近三年文科义综合高考中的地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近三年文科义综合高考中的地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三年文科义综合高考中的地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三年文科义综合高考中的地理试题(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回顾与反思教学回顾与反思济南市教学研究室济南市教学研究室 程菊程菊关于新教材实施过程中遇关于新教材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到的问题和对策济南市教学研究室 程菊教材的选用过程:省厅审批主编介绍教师论证教师打分市地研究实施遇到的问题和我们的做法:实施遇到的问题和我们的做法:1、实施中遇到问题、实施中遇到问题q课时不够,难以完成。(我们的做法)q如何把握教材?q如何上好地理课?q怎么评价和考试?q与高考的关系2、实施中的做法与反思:q旧瓶装新酒,追求稳妥,没有改革q想改革,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比较盲目q教学反思 实施后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1教学内容难以把握,课本上没有涉及,课程

2、标准没有明确说明的知识教材中出现是否要讲,程度如何把握?2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要深到什么程度?是否按高考深度并拓展,?3统考难度怎么定?是否以同步训练为依据?今后高考还分文理吗?高考如何考地理?4案例研究和课题研究是否必须开展?如何开展较好?课程进度能不能赶上?考试时是否涉及案例研究?5新教材对于初中所学知识点基本不详细涉及,但学生普遍遗忘较多,授课时不得不拿出太多时间去复习,学习初中内容,针对此情况能采取何措施。6课时紧张。必修教材有的章节将过去三章的内容压缩到一章改如何处理,如第二章第二节。7怎样进行地理学分的认定?8.教师的教学误区现象:认为课标可有可无;部分老师们内心有一种潜在的课标;认为

3、教材是至高无上的;将课标“标准”误认为是教学目标。课时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课时:2课时/周,1年半完成必修3个 模块; 4课时/周 ; 3课时/周(下半学期) 1年完成3个必修模块。顺序:先必修,后选修。自主选。问题和弊端:不利于教研、评价和管理。实施一轮后的调整:课时:2课时/周结构:山东省的高考方案出台,选修最少2个模块,这样我们调整为:必修、选修同时开设。教学进度安排:高一:必修1;必修2+选修3。高二:必修3+选修6;区域地理(初中)+复习山东省水平测试。高三: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怎么让教师尽快地把握教材?指导思想:合作分工、资源共享。指导思想:合作分工、资源共享。具体做法:以名师为核心进

4、行分工;重点学具体做法:以名师为核心进行分工;重点学校为龙头与普通学校交流进行合作,共同校为龙头与普通学校交流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完成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分工济南市教研室实验中学山师附中济南一中济南中学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教材二中历城二中九中实验中学合作交流资源共享课标与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设计困惑与问题辅助课件济南中学地理网济南市地理教学网页济南市地理教学网页中中学学地地理理教教学学网网站站中中学学地地理理教教学学网网站站承担的内容必修1四章内容:以章为单位【教学准备】备课建议、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建议一:研讨课标,立足于用好本版教材建议二:主要是自然地理

5、方面依据课标,整合其他版本,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例:例:“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不同版本,设置差异不同版本,设置差异较大较大人教版人教版v大气运动v气压带和风带v常见天气系统v全球气候变化v鲁教版鲁教版v组成与结构v受热过程v大气运动v气压带风带v天气系统中图版中图版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湘教版湘教版v受热过程v气压带风带v对气候影响v天气系统建议三:主要是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所学版本案例 了解过程把握方法;其它版本案例 检验、拓展、提升。方式:放给学生,老师引领例:“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课标要求)版本不同,案

6、例不同中中图图版版案案例例湘湘教教版版案案例例鲁鲁教教版版案案例例理解课程标准课标教材是如何应对课标要求的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分解把握知识: 培养能力: 体会感悟:教学内容分析做到“三准”:学生定位要准;教材把握要准;教法选择要准。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准备】情景问题探 究归纳迁 移推展举 例验证“疑疑”“学学”“思思”“用用”教学准备的基本要点:v 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 是否可以分解 ?v如何围绕核心的内容设计有效的问题 ?v如何组织和实施上述问题的解决 ?v依据学生知识和能力基础选择教学资源和制作教学媒体。v依据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准备教学预计和教学应

7、变。 如何上好地理课如何上好地理课1、如何上好地理课如何上好地理课2 2、好处理地理课堂教学的五种关系、好处理地理课堂教学的五种关系3 3、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4 4、探究学习的重点内容、探究学习的重点内容一、人本、科学、能操作的课堂一、人本、科学、能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设定:“有用的地理”、“学生需要的地理”、“科学的地理”是的基本出发点。 区别:“学生需要的地理”、“专家的地理”、“ 概念的地理”、“ 考试的地理”、“ 功利的地理”落脚点:“生活中的地理”或“有用的地理”知识内容和能力的设计:清晰、基本能在课堂和课后检验“方法与过程”的目标设计: 应尽可能

8、反映具体的活动过程和活动质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目标设计:切忌空洞、“上纲上线”, 应该是课堂确实可以达到、并努力想方法达到的目标。 明确:“科学的地理”是对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要求二、直白、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斯帝文认为 ,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提问至少包含两方面的特点:一 是清晰直白,最好用一个短句来提出问题 ,二是所提的问题涉及到知识的本质。 因此,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应该是一系列叙述简单、指向明确的问题的组合。 三、清晰、有层次的课堂教学组织清晰的教学指令 简单、直白的教学语言清晰地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 。但是,教师如果把知识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滴水不漏 , 很可能剥夺了学

9、生思考的权利,失去了培养学生加工地理信息能力的机会 ,达不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 简单的参与方式 学习的效度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 , 学习的质量直接与参与学习的方式有关。简单的参与方式:如阅读、思考、讨论等 。有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便于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同步地进入学习 ,开展合作 ,整体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复杂的参与方式: 小 品、游戏、演讲、答辩等 。需要学生预先准备 ,不能引导学生随时进入 ,不适合频繁地大范围地在课堂中使用,影响实际的学习效果。便利的课堂组织合作、交流、讨论、演示、交谈等都可以是好的课堂学习方式 , 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切换的前提是组织便利 ,可以随意“拆开”、“组

10、装”。便利的课堂组织便于学生随需要更改预设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一个复杂而且精细、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设计 ,未必能使大多数学生很好地发展、也未必是大多数教师能经常采用 ,时常看到很“热闹”的地理教学展示课 ,有小品、竞赛等学习活动 ,还采用了重新编排座位等课堂组织形式 ,但实际却与好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相去甚远。 四、即时、感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一是课堂教学提出的问题、提出的学习任务解决得怎么样 ? 二是看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是否合理 ,花费的时间是否恰当 ? 三是看教学是否促进了发展 ,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何谓好的课堂教学评价?好的教学 ,不应该终止于所提问题的解决 ,而应该引发新

11、的更深、更广的问题 , 没有完成预定教学任务却引出学习者深层问题思考的课堂同样可以也应该是好的课。对学生评价:即时评价、感性评价。 学生的表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好的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思维的即时激活状态 引入的活势问题的引入是否引起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的活态教学的过程是否已经激活: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否有效 ,是否是大部分学生参与的主动学习; 是否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效率地探索;是否是有感悟、有成功地探索。结尾的活意学生能否提出问题 ,为继续学习留下余地 ,有否继续探究学习地理的兴趣。结论: 激活头尾、 激活过程、激活思维 、 激活情感 , 这就是好的课堂的即

12、时评价要求 , 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感性、易操作。内容标准分值得分教学目标按照学习内容对目标进行分类, 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与课程标准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说明学生在完成某一目标时他实际要做什么, 并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0济南市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内容 标准分值得分教学过程 教学起点有利学生学习;教学方法有利学生参与教学; 教学手段有利提高教学效率;师生互动有利学生自主学习;注意教学反馈,对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有所准备。 40内容标准分值得分教师素养 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表述符合逻辑; 语言准确生动,讲普通话;态度自然亲切。 20特色 特别提示:好的地理课首先是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

13、教学 , 就是引导学生应用地理学科的思维、学科的情感特点、学科的科学价值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 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过程 。处理好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五种关系1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的关系2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3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4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的关系5处理好满堂灌于满堂问的关系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F进行单元教学,把知识结构交给学生F进行知识重组,把研究课题交给学生F进行媒体演示,把动脑动手交给学生 F进行讨论争辩,把研究分析交给学生 进行单元教学,把知识结构交给学生传统的做法是由节到章(单元),由一章(单元)到几章(单元)来完成单元教学。现在我们可以把一个单元的知识框告诉

14、学生,同时为学生扫除一些知识障碍,把教材提供的内容作为素材,学生从总体的掌握到部分的认识,而后再上升到整体掌握。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进行知识重组,把研究课题交给学生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可以启发、帮助学生把一个或几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列为几个专题,用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提供支持。这样就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进行媒体演示,把动脑动手交给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根本,但离不开教学技术现代化的辅助。在课堂向学生提供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观察的资料。媒体可以演示过去,预测未来,使学生在课堂把动脑和动手高度和谐地结合,这是学生学习

15、的实践基地。进行讨论争辩,把研究分析交给学生东西方教学各有特色,也有很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异是东方教学强调的权威性、不变性和唯一性。而西方教学强调的是从实际出发,有多变性、多样性,对知识的认同有客观性、平等性。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讨论式和启发式,把研究分析交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F讲解要有启发性、感染力F提问要有思考性、吸引力 F讨论要有针对性、驱动力 F练习要有实效性、激发力讲解要有启发性、感染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不是不要教师讲解,更不是不要教师指导,课堂的阵地、讲课的形式还是需要的。不过教师的讲解不能是照本宣科、平铺直接,不能简单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

16、灌输,而应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各类问题,对全班学生产生乐于思考的感染力。提问要有思考性、吸引力课堂上,离不开教师的提问,但教师的提问不能简单化、庸俗化,不能追求“应声如雷”,“举手如林”这样一种虚假的活跃。教师的提问关键在于思考性,并对全班学生有吸引力。讨论要有针对性、驱动力讨论是现代课堂中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但讨论式不是放羊式。讨论既不能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所限制,也不能漫无目的的随意发散。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让学生的讨论有主题、有方向、有目标。练习要有实效性、激发力练习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结果的体现,而且也是对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检验指标。教师在设计练习、

17、指导练习时应十分注重其实效性,十分强调对学生能产生激发的力量,同时还要注重练习的讲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F从不知到已知,进行探索F从已知到未知,进行推理F从个别到一般,进行归纳F从原则到具体,进行发散从不知到知,进行探索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知,让不知的学生知,这是一种知识接受被动过程,再加上评价的方法以考试为主,主要以衡量学生知识量的多少为标准,这样更强化了这种被动性。从不知到知,知识量的增加是必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索情趣和探索能力。从已知到未知,进行推理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

18、有一个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但是这种过程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是重在从已知到未知的转变,有的则重在如何从已知到未的过程。在侧重这个转变过程中学生推理能力得到了培养。不仅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如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个别到一般,进行归纳任何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都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我们往往采用从实例分析,到规律的提出和原理的形成这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注重的是记住规律和原理,并能用规律和原理解释问题(其实质上强化记住规律和原理)。在现代教学中,则应重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这个能力相对于记住现成的

19、规律和原理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从原则到具体,进行发散。传统的教学和评价,强调权威性和唯一性。长此以往,无形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唯书、唯上、唯权威的读书人。这样的人往往缺少的是个性和创造性。为了克服这方面的不足,在组织教学时,应十分重视从原则到具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学会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真正感到原则适用的范围和条件,感受到实际的丰富多彩,感受到任何原则均要发展和深化。从而敢于挑战书本、权威,善于抓住各种机遇进行发展格完善。构建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模块教学网络教学探究教学图释教学设计探究式课堂的六个步骤:设计探究式课堂的六个步骤:清楚确定教学的目标清楚确定教学的目

20、标辨别学生在研究议题辨别学生在研究议题/ /问题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时需要回答的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列明需要学习的概念及技能以及需要培列明需要学习的概念及技能以及需要培养的价值观及态度养的价值观及态度-准备与编辑学习资料准备与编辑学习资料决定教师在课堂内的角色决定教师在课堂内的角色落实学生的学习任务落实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资料从何而来?学习资料从何而来?1.1.避免拿来就用避免拿来就用2.2.适合进行探究适合进行探究3.3.根据学生进行设计根据学生进行设计教师的角色教师的角色1.1.作为促进者作为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传递者而不是知识传递者2.2.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3.3.创设情境创设

21、情境4.4.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精心设计学生活动5.5.6.6.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1.1.以较简单的习作开始以较简单的习作开始2.2.教师先提出引导问题教师先提出引导问题3.3.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4.4.安排学生分组工作安排学生分组工作, ,有利于加强学生探究有利于加强学生探究的信心的信心5.5.6.6.对开展探究教学的几点建议对开展探究教学的几点建议营造有利于探究教学的环境营造有利于探究教学的环境 - -硬环境,探究教学需要的物质条件,硬环境,探究教学需要的物质条件,如仪器设备、教学工具、经费、探究理如仪器设备、教学工具、经费、探究理念教材、活动空间念教材、活动空间 - -软

22、环境,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软环境,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更重要)社会各界(更重要)-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转变教学观念 - -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兴趣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兴趣 - -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改造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改造 - -引导学生排除干扰,使探究沿一定方引导学生排除干扰,使探究沿一定方向进行向进行 - -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辩论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辩论-探究教学总体安排要有一定的梯度探究教学总体安排要有一定的梯度 - -由易到难,逐步加大探究力度。由易到难,逐步加大探究力度。 开始年级:观察、测量、收集、解释开始年级:观察、测量

23、、收集、解释数据,提出假设,作出结论数据,提出假设,作出结论 高年级:开发性探究高年级:开发性探究 - -数量逐渐增多数量逐渐增多-探究教学设计从我国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探究教学设计从我国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出发 - -吸收教改经验吸收教改经验 - -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和水平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和水平强调探究教学同时,注意多种教学方法强调探究教学同时,注意多种教学方法 - -美国的实践表明,美国的实践表明,全面全面使用探究教学行使用探究教学行 不通不通 - -多种教学方法共用多种教学方法共用探究学习的重点内容 目前 , 地理探究学习已在新课程推进中得到积极的推广与应用 , 但同时也出现了“探究学习泛

24、化”的现象 ( 即在地理探究学习应用中未能充分考虑学校条件、教师素质、教学内容、学生能力、教学 时间等制约因素 ) 。可以说 , 这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地理探究学习的主旨。实际上 , 任何一种学习方 式都有其适应范围 , 探究学习更是如此 , 并不是所有地理课程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学习。 适宜探究学习的地理课程内容六大领域p确定与评价空间位置空间位置反映地理事物间的空间关系。空间关系的分析、辨识 , 需要学生读图获取和分析相关信息并得出结论。空间位置的学习还常常涉及对其优势与劣势的评价 , 评价过程中需要提出并验证假设。 可见 , 确定与评价空间位置适宜运用探究学习方式。 案例 1 关于城市的探究

25、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张美国东北部地图 , 图中包含自然景观 , 要素、自然资源和铁路线等信息。(1) 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自然景 观要素、自然资源和铁路线的分布状况 , 发现分布不 均 ;(2) 提出问题:教师让学生分析本区最大的城市建在何处 ?(3) 提出三种假设:第一种是考虑交通条件 , 城市应该建在内河运输、铁路运输方便的地点;第二种 考虑资源条件 , 城市应该建在有大铁矿的默萨比山 脉附近;第三种考虑农业生产 , 城市应该建在土地肥 沃、农业发达的依阿华地区;(4) 整理与分析: 根据上述三种假设 , 学生作出自己的选择;(5) 给出结论:说明选择的理由与依据;(6) 验证假设:

26、在地图上 , 查证这个城市是位于 密歇根湖南端的芝加哥 , 它是美国北方的交通枢纽 , 也是一个多功能的城市p揭示空间有序性 地理事物的空间有序性 , 指地理事物的空间排列状态、空间结构、空间格局等 ,观察、辨识、比较、归纳地理事物的空间有序性的过程 ,可以使学生受到地理科学方法的训练 , 有助于形成地理观点。空间有序性的特点在于有规律可循 , 循此规律 ,可以引导 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解答问题的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案例 2 给出一张非洲气候图、气压带风带分布图(1) 发现问题:让学生读图 , 观察气候类型分布 的特点 , 发现大体上以赤道为界线 , 向南北对称分 布 ;(2

27、) 提出问题:为什么非洲的气候类型对称分布 ? 其它的大洲是否也是如此 ?(3) 提出假设:与非洲的地形有关 ? 与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有关 ? 与非洲大陆所处的纬度位置有关 ? 与非洲大陆所处的海陆位置有关 ? 世界上的每 个大洲都是如此 ?(4) 信息处理: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 ,收集相关资料 , 并进行归纳与整理;(5) 回答与交流:学生对自己的回答进行解释 ,并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6) 验证结论: 教师给出世界气候分布图 , 让学生进行对比。 p揭示地理因果联系 地理因果关系指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地理成因 ,主要包括地理现象、地理分布、地理特征或地理 规律的原因等。地理因果关系知识

28、逻辑性强、有因 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便于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想 ,学生能够通过严密的推理进行分析与阐述 ,“以果探因”或“以因求果”均适合于地理探究学习。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探究主题 ,大尺度的成因在课堂上、短时期内学生无法完成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题目 案例 3总结世界小麦的主要产区的分布规律(l) 发现问题:引导给出产出小麦的主要大洲 ( 给出分布总面积、生产总量等数据更好 , 但不给出 具体地区 );(2) 提出问题: 各大洲的小麦分布不均;(3) 提出假设:引导学生思考小麦的分布可能 与自然要素 , 如气候、地形、土壤、河流 ( 水源 ) 等要 素有

29、关;(4) 收集资料:引导学生从影响小麦生产的因素入手收集资料;(5) 整理与分析:找出影响因素的共性 , 去除影响因素的差异性 ;(6) 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得出小麦的分布规律;(7) 验证结论:给出世界小麦分布图 , 看分布规律是否符合实际。p分析归纳地理过程规律以及预测地理过程 地理过程是反映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出现的动态变化 ,无论是对地理过程规律的归纳 ,还是对地理过程的预测,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地理事物变迁的过程 , 适合地理探究学习。关于这类主题的探究 , 重点不在于对地理规律知识的习得, 而在于领悟整个地理探究的过程 , 注重学会分析归纳的地理方法 ,注重学生提出假设或猜

30、想、得出与验证结论 案例 4预测风向的探究 在讲述东亚季风气候时 , 预测夏季风的方向 ?可以设计如下探究学习:准备材料 : 两个盆、温度表、空箱子、纸片或一束香、沙子、水(1) 引导学生将一个盆里装满水 ,另一个盆里 装满沙子。放一支温度表到水里 ,并同时将另一支 插入沙子中;(2) 学生把两个盆均放在阳光下 (510 分钟 );(3) 引导让学生预测哪个盆的温度会高一些 ,哪个会低一些 ? 认真观察 ,并做好记录;(4) 再将两个盆置于长方形的箱子 ( 可根据需 要自行设计 ) 中的两端 ,然后点燃纸片( 或点燃一束 香 ), 让学生大胆推测纸片产生的烟雾在箱内如何飘动;(5) 引导学生结

31、合温度的变化 , 总结风向运动的规律;(6) 以实验为例让学生预测东亚地区夏季风的风向。p解释与阐述地理要素的空间效应 地理要素的空间效应主要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是怎样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的?人文地理要素的变化是怎样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的?地是怎 样影响人的?人是怎样影响地的?等等。 地理要素的空间效应知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学生比较容易 提出具有探究价值和可能的问题 , 也比较容易获取相关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探究领域。关于这类问题的探究要把重点放在对空间效应的解释上,放在对现实问题原因的分析上。案例 5 关于天气现象的探究沙尘暴为例 不同时期同一地点 ( 发生沙尘暴的地方 ) 的景 观图片

32、,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 ( 有的地方有沙尘暴、有 的地方没有 ) 的景观图片。(1) 教师从不同角度总结出沙尘暴的特点 , 用不同的纸板来呈现 ;(2) 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地理景观图片中辨别哪些是沙尘暴 ?(3)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与依据 ;(4)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形成这种夭气现 象的原因 ?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什 么 ?(5) 提出假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降水、地 形、土壤、风力对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 进而提出假设;(6) 整理与分析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整理与分析信息;(7) 结论与交流:学生给出的结论可以以书面 的形式 , 也可以口头陈述(

33、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 , 可以以此为主题举行班会或辩论会 ) 。 p探索地理名称的来源、意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地理名称是地理实体的名称 ,以往我们更多注 重了它的静态意义 ,导致了死记硬背。许多教师认为地理名称不适合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 ,其实则不然。如果把地理名称赋予了动态的含义是可以进行探究的,例如地理名称的来源意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都可以进行探究。对地理名称进行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对地名的探究 ,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和可能的问题。 案例6在学习我国行政区划知识让学生比较省份名称与省会名称、省份名称与简称的关系。(1) 发现问题:省份名称与省会名称、省份名称与简称

34、有的相同 ,有的不同;(2) 提出问题:吉林省的简称是吉 , 而省会是长春市却不是吉林市 ? 为什么山东省的简称是鲁 ? 等 等 ( 教师可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 , 引导学生选 择比较熟悉的题目 );基本规律基本规律包括地球运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 必修必修1 1教材中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教材中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基本过程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案例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自然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案例分析方法运用于课程内容设计,即从同类中选

35、取隐含着本质性因素、基础性因素的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由个别的知识向类的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 案例研究和课题研究是否必须开展?如何开展较好?课程进度能不能赶上?考试时是否涉及案例研究?课题研究每个模块做一个或者二个课题可以与课程内容结合,如深圳案例案例研究-可以选做,-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可以作为考试的素材,以寒潮为例谈案例教学新课标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新课标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1 1)以课标为准,凸现学生掌握地理)以课标为准,凸现学生掌握地理 知识、获取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知识、获取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2 2)用)用教材

36、教而不是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教材教材。以上得出的结论:以上得出的结论:给教科书定位v给教师一个平台,教师可以选择, 如寒潮(“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v给学生一个体现课程标准的学习框架和步骤,如双系列的体系结构从教科书内容设计对评价、考试的思考课题:设计、把握到什么程度?探索案例研究章章课题课题一一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证据二二 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运动和能量交换模拟大气温室效应模拟大气温室效应三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差异性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影画出自然地理要

37、素之间的影响链响链四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影响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地理必修第一册:如何完成课题?以第2章课题2为例:探索的作用与思考每每节节前前设设计计有有一一个个“探探索索”活活动动,活活动动的的设设计计突突出出探探索索性性,力力求求有有新新意意。概概括括起起来来“探探索索活活动动”的的设设计计有有以下以下6 6种方式种方式: 以实验活动引入的探索(如模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实验活动引入的探索(如模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以以使使用用图图表表、模模式式图图引引入入的的探探索索(如如自自然然因因素素解解释释城城市市的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

38、 以以观观察察地地图图引引入入的的探探索索(中中关关村村为为什什么么成成为为科科技技园园区区的的首首选、欧洲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度变化的原因);选、欧洲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度变化的原因); 以景观图片和漫画等引入的探索(如以景观图片和漫画等引入的探索(如“乐在其中乐在其中”);); 以以资资料料例例举举引引入入的的探探索索(如如气气候候变变暖暖对对中中国国的的影影响响、丁丁渭渭造皇城);造皇城); 以选择、对比引入的探索(如寻找区域差异)。以选择、对比引入的探索(如寻找区域差异)。 实验活动引入实验活动引入 模式图引入模式图引入 地图引入地图引入 地图引入地图引入 漫画引入漫画引入 资料例

39、举引入资料例举引入 选择对比引入选择对比引入 资料例举引入资料例举引入探索是探究活动的一个环节,例如,提探索是探究活动的一个环节,例如,提问、寻找证据、分析证明问、寻找证据、分析证明每个探索都是新型地理考试的素材,上每个探索都是新型地理考试的素材,上面讲的六种方式也是六种寻找考试素材面讲的六种方式也是六种寻找考试素材的角度,可以为我们提供考试的思路的角度,可以为我们提供考试的思路案例研究的作用案例研究是更全面、完整的素材教师不一定都讲,但应该给学生布置必修一:案例研究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历法美国“生物圈2号”实验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厄尔尼诺科罗拉多大峡谷上海的“热岛”效应珠

40、穆朗玛峰地区垂直自然带青藏铁路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寒潮的功与过水资源与农业 前面提到问题1:课时紧张。 (必修教材有的章节将过去三章的内容压缩到一章改如何处理,如第二章第二节。) 解决的办法?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做到:不求系统案例研究重点培养能力高考的特点与应对策略能力立意不以现有的教科书为素材省内自己命题应对策略多长见识培养能力集中研究,适当准备我们的一些做法:v济南市统考难度怎么定?是否以同步训练为依据?v山东省学业水平怎样考?v山东省高考如何考地理?交流联系方式:交流联系方式: www.www.jnjyjnjy. .sdsd. .cncn/ /dilidili E-mail: jjshdjn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