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左思陶渊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二首左思陶渊明(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课 诗二首 咏史八首之二 n 西晋 左思左思简介n 左思(约250-305) 西晋文学家。字太冲,临淄(今属淄博)人。左思出身寒门,自幼发奋读书,不事交游。下笔著文,辞藻壮丽,屈居下位,郁郁不得志。呕心沥血,构思10年,写成著名的三都赋。三都赋不胫而走,轰动一时。豪贵之家,竞相传抄,使洛阳纸价为之上涨。“洛阳纸贵”的成语即源于此。 咏史诗,作品中写自己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抗争,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充满了反抗压迫,追求自由解放的浪漫意识,始终贯注了豪迈的气概,钟嵘称为“左思风力”。以咏史的方式抒写怀抱,将咏史与抒怀结合,借古讽今,抒发个人怀抱,运用典故又恰当贴切,借古讽
2、今又思致深刻。 文集散佚,后人集辑有左太冲集。八王之乱中避难翼州,因病去世。 咏史组诗共 8首n借“咏史”表现寒士的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课文选其中第二首,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之情。对比n1 涧底松 和 山上苗 对比。(自然现象)n 涧底松 怀才不遇的寒士 比喻 n 山上苗 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n2 世胄 与 英俊 的对比 (社会现象)n 这种不合理的现状由来已久。 现实n3 金张与 冯公对比 (历史人物对比)n 影射现实n1 和 2 是喻体与本体的关系n涧底松 山上苗n英俊 世胄n3和2 是 历史(影射)与现实(被影射)n的关系n 冯公 -英俊 金张世胄主旨出现在第2层对比n金张藉旧业
3、 七叶珥汉貂n冯公岂不伟 白首不见招此诗情感基调n感情激愤n感伤n高亢n赞颂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n作于诗人归隐之后,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n第五首写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然自得的心境。陶渊明简介n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n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史上称“田园诗人”。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诗桃花园诗等。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
4、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 此诗n融 叙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n 写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n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n 说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n 抒情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n 于一体n前四句:事理中融情,透露诗人恬淡心境。n后四句:写景(农村自然风光),景中寓情,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解释n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n古语有之:“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n采菊:
5、超脱尘世,洁身自好的情趣。n悠然: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心境。设问:自问自答n问君何能尔?n心远地自偏。n 能举例吗?“见”换成“看”、“望”好不好?n为什么不能换?“见”表明不经意。n“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n那些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n南山即庐山。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n直接抒情:“忘言”之中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情中有理,感受中蕴含人生的哲理。n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n思考: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欲辨已忘言”的事物或问题。饮酒感情基调n悠闲恬淡。n“见” 不经意的目力直管到“飞鸟相与
6、还”。n陶诗主体风格:平淡自然。n另一种风格:豪情愤懑。n (如读山海经)读山海经n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翻译n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古代炎帝有女名女娲,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n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翻译n精卫口含小小的木块n将要填平深深的大海n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n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n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n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n徒然胸怀昔日的雄心n美好的时刻怎可期待作业n1课课练相关章节。n2书74页练习。n3背诵默写这两首诗。n4 拓展:陶渊明归园田居n 左思 咏史娇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