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三、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三、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v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v清末新政及其破产的刺激v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形成与壮大v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盾激化v政治上:加强控制清政府,
2、干涉中国内政1903年,清政府任俞廉三任山西巡抚,“驻京英、美、法三国公使联名照会政府,略谓晋省传教最盛,今简俞廉三顽固性成之人,为该省巡抚,将来教案之起,正未有艾,请另简他员补授,以为防患未然云云,遂令俞廉三退官。”1904年,清政府任命胡廷斡署山东巡抚,就因德国公使反对而改调杨士骧。赫德等外聘人员依然控制着中国一些要害部门。v军事上:加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日俄战争(190405),清政府“局外中立”,签订了朴次茅斯条约,沙俄保留在东北的势力范围,日本取得了沙俄在南满的权益。英国侵略西藏(190304),签订拉萨条约:赔偿军费50万磅,拆除中印边界炮台和山寨,开放商埠。1906年,清政府与英国
3、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v经济上:控制交通,掠夺资源,垄断金融掠夺水陆交通运输权,控制中国的交通命脉。霸占矿产,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开办和扩充银行业务,操纵和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中国通商口岸由1899年的45个,增加到1911年的82个,并在其中16个城市设立租界v日本朝日新闻:铁路所布,即权利所及。凡其他之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操纵于铁路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尤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之权;有一切权,则凡其地官吏,皆我颐之奴,其地之民,皆我刀俎之肉。v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加深了清廷的统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加深了清廷的统治危机治危机时报纸评论道:
4、“新政”是“以貌不以心新,以浮不以实新,以外不以内新,以伪不以真始”。皇族内阁:13名大臣,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清朝末代统治者清朝末代统治者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v1、资产阶级革命力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其骨干力量戊戌维新和清末新政促进了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兴办学堂、派留学生为其新兴知识分子提供了来源海外华侨新军帮会v孙中山(孙中山(1866年)的一生年)的一生18781885: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18851894:投身于改良祖国的社会活动1894广州起义18941895:革命思想的确立与兴中会的成立18951905:武装起义与同盟会的成立1905191
5、1: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19111912:担任临时大总统19131916:领导反袁斗争,推翻洪宪帝制。19171918:领导护法运动,19191922:第二次护法运动,再造民国19231924:改组国民党,进行国民革命19241925:北上宣言,病逝北京v孙中山早年的几个标志性事件1894,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1894,设立兴中会,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6,伦敦蒙难,成为革命领袖之象征1905,设立同盟会,是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v但当孙中山最后知道“上书请愿”的方式走不通以后、当他深切知道“改良主义”的手法达不到
6、以后,他又回归到革命的路线。这个分野,也就是从“改良”观点到“革命”观点的分野;这个分野,它的最后爆破点是上李傅相书的失败。李敖,孙中山研究,P12-131883年的孙中山年的孙中山“倡言革命倡言革命”的的“四大寇四大寇”(杨鹤龄、孙中山中山、陈少白、尤列少白、尤列)18961896年年1010月,孙中山被清政府驻英公使馆诱捕,在囚禁室中给老师康德月,孙中山被清政府驻英公使馆诱捕,在囚禁室中给老师康德黎的求援信黎的求援信. .孙中山用英文撰写的孙中山用英文撰写的伦敦被难记伦敦被难记 1897 1897年春在英国年春在英国出版出版18981898年孙中山(中排中)在横滨。年孙中山(中排中)在横滨
7、。前排中平山周,后排宫崎寅藏。前排中平山周,后排宫崎寅藏。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组织工作v革命思想的宣传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邹容革命军:论述革命发生的原因、意义、方法,提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我今日之中国欲脱离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之名国、地球上之主人翁,不可不革命。”v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和清政府的卖
8、国行径,号召人民起而反抗。“于今好比火线相连,只要一处放火,就四处响应;遍中国二十二行省,都如天崩地坼一般,没有一块干净土了。”帝国主义“把我们十八省都划在那各国的势力圈内,丝毫也不准我们自由”;“须知这瓜分之祸,不但是亡国罢了,一定还要灭种”。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对这样的政府,“除革去卖国之旧政府,建设救国之新政府外,其道未由”,必须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v革命团体的成立同盟会(东京)华兴会(长沙)光复会(绍兴)科学补习所(武汉)共10多个革命团体光复会光复会 光复会首领蔡元培、章太炎光复会首领蔡元培、章太炎华兴华兴会会 孙中山与留比学生合影,孙中山与留比学生合影,190
9、51905同盟会成立合影,同盟会成立合影,1905 1905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孙中山与同盟会新加坡分会会员合影,孙中山与同盟会新加坡分会会员合影,19061906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章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章程v民族主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种族革命)v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政治革命)v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3、三民主义学说、三民主义学说v民族主义来源有二,一是农民阶级的民族反抗思想,二是西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主要内容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的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的思想影响民众心
10、理,引起大众共鸣的是民族主义。排满成为革命的焦点。v民权主义来源:一是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学说;二是中国传统官制,特别是考试和监察制度。“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来分作两次去做。”五权宪法: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三个阶段:军政、训政、宪政v民生主义来源:中国古代井田制、地主阶级的改革方案;西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家的地租论(尤其是美国人亨利乔治的单一税主张)内容:核定地价,现有地价仍归地主,革命后的增值归国家所有;国家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土地。两湖留日学生创办的早期革命刊物(两湖留日学生创办的早期革命刊物(190219
11、02、19031903)早期革命刊物早期革命刊物革命宣传的主阵地,革命宣传的主阵地,19051905年年1111月创刊月创刊孙中山为孙中山为民报民报撰写的撰写的发刊词提出发刊词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孙中山给孙中山给民立报民立报的题词的题词孙中山给孙中山给民立报民立报的英文题词的英文题词留日学生传入留日学生传入湖北军、学界的革命书刊湖北军、学界的革命书刊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v革命派:孙中山,民报v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新民丛报v论战的主要内容:要不要排满和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种族革命)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政治革命)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革命)如何认识近
12、代中国改良与革命这两种方案?v首先,从历史的前进运动来看,革命和改良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和手段。不能进行抽象的优劣评论。一个国家究竟走革命还是改良的道路,完全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包括社会政治状况、阶级力量状况等现实国情所决定的。v其次,革命的发生是要有条件的,当统治者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革命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辛亥革命时期,民族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腐朽的清王朝已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事实证明,清王朝已经没有能力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没有能力实行正确有效的国内改革,推翻这个政府已是历史进步的必然。v最后,在当时的中国,不存在走改良道路的现实可能性。改良一般是在现有体制
13、中进行的,能否实行改良或者能否成功,要看现有体制是否有力量,是否允许改良,是否有改良的诚意。而清末新政并不具有这些条件。三、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三、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封建帝制的覆灭、封建帝制的覆灭v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新政推动各省商办铁路的发起1911年5月清廷改行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官绅商民和平保路革命党、哥老会借保路策动武装起义清廷弹压,四川局势失控v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1911.10.10,武昌首义至1912年底,13省市宣布起义,脱离清廷统治1912.1.1,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2.12,清帝退位,帝制终结v各地响应的不同情况:1、革命党人领
14、导新军、会党发动起义,得到各方迅速响应,政权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2、在立宪派的影响下,地方行政长官宣布独立,如江苏、广西。3、革命党人举行起义取得政权,又转交给立宪派和旧官僚,如湖北、浙江。4、先宣布独立,后又取消独立,如山东。孙中山为筹集革命经费以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名义发行的孙中山为筹集革命经费以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名义发行的债券,债券,19051905黄花岗起义前黄花岗起义前, ,黄黄兴致孙中山、冯兴致孙中山、冯自由绝笔书自由绝笔书黄黄花花岗岗七七十十二二烈烈士士墓墓 v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保路运动宣传漫画保路运动宣传漫画武昌起义前武昌起义前绘制的军用绘制的军用地图
15、地图清朝官吏乘火车从汉口逃跑清朝官吏乘火车从汉口逃跑成立湖北军政府成立湖北军政府湖北军政府发布的安民告示湖北军政府发布的安民告示民立报民立报关于各地响应情况的报道关于各地响应情况的报道2、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v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权性质资产阶级政权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三种势力的联合政权v政权掌握在革命派手中陆军总长黄兴、外交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都是老同盟会员内务总长程德全、实业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汤寿潜是江浙立宪派领袖司法总长伍廷芳和财政总长陈锦涛是专家学者“部长取名,次长取实”:次长全都是留学日本、欧美的青年知识分子,多为同盟会骨干在43名参议员中,同盟会员33人,自治学社1人,
16、与革命派有密切联系的绅士1人,立宪派只有8人黎元洪黎元洪 张謇张謇 v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典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大总统和总理、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自由v颁布的法令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保护人民权利方面:选举、参政等“公权”与居住、言论、出版、集会、宗教等“私权”。法律方面:焚毁刑具,停止刑讯;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贩卖人口;社会改革方面:禁止蓄辫、缠足、赌博、鸦片。发展实业方面:颁布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和措施,废除苛税,鼓励实业,奖励华侨在国内投资文化教育方面:提倡以自由平等友爱
17、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清代学制弊端,禁止小学读经,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禁用清政府颁布的教科书v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
18、.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3.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推动了社会风俗演变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5.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6.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亚洲第一个共和国)3、辛亥革命的结束v袁世凯和辛亥革命的结束帝国主义虚假“中立”,寻找新代理人以华治华清政府重新启用袁世凯,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南北议和,名为君宪共和之争,实为权力地位之争(北方代表唐绍仪,南方代表伍廷芳)孙中山让位袁世凯v孙中山为何让位给袁世凯袁世凯的实力和地位帝国主义积极支持袁世凯夺权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压力革命派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分化袁、孙的社会影响差异v辛亥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19、国内民族革命绅士革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革命成败的衡量标准v标准应该是从革命运动的最本质特征中概括抽象而成的具有普遍性品格的理论原则。v运动的基本目标目标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是否完成使命是否完成?这是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v运动是否形成积极的成果?成果是否得到巩固和保成果是否得到巩固和保存?存?革命的过程是破和立的过程。立的内容和形式就成为衡量革命成败的重要方面。v运动后的社会发展总趋势和该运动的基本思想理论、路线是否保持一致?所谓的“失败”v革命运动一开始就遭到敌对势力镇压,组织被摧毁,队伍被打散,再也无力东山再起,从此星流云散,消声匿迹。v形成一定规模的社会
20、改造实效,但遭到敌对势力的镇压;运动的主要力量被打败或被摧毁,再也无力恢复;运动中形成的积极成果均被彻底取消;反动势力重新恢复原有的统治,社会秩序经过震荡重新复原。v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完成了运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并形成一定的实效,但由于其指导思想、运动目标、运动的方法手段错误,违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v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有“终结”,但不是“失败”。“中国已经脱去了旧的外壳,但是还没有获得新生”。v辛亥革命是胜利还是失败?判断的依据:一是历史事实。二是正确科学的历史观。v第一,辛亥革命已经胜利完成了推翻清王朝,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的历史任务v第二,辛亥革命形成的积极成果临时约法一系列的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得到保留和发展。v第三,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运动,它有发生、发展和终结的过程,它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后,让位于新的运动,以新的形式在前进过程中寻求发展。v关于辛亥革命运动的下限,即终结点,v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南京临时政府北迁。v1913年9月1日,革命党人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v1918年5月21日护法战争失败。山东巡抚时代的袁世凯山东巡抚时代的袁世凯 清末的袁世凯清末的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