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八节33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84142476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第八节33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一章第八节33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一章第八节33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一章第八节33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一章第八节33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八节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第八节33(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第一章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 第八节第八节 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考纲点击考纲点击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E。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常见题型是判断修辞手法运用的正误、优劣,运用修辞手法、仿写、扩写或缩写等。高考修辞,重方法的运用,轻术语的识记,单独出题较少,多与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结合起来考查,更多的是与语言连贯和句式变换、仿写等结合起来考查。即使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的,往

2、往是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命题趋势命题趋势 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在主观题中使用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或仿写句子,如2009年江苏卷第4题,2009年辽宁卷第17题。在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中考查某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如2009年湖北卷第17题,2009年全国卷第17题,2009年重庆卷第12题(1)等。 高考对于“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考查,多与对其他文字表述能力的考查结合在一起进行。今后的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近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将是以后几年修辞命题的一大

3、热点。在作文命题中也有可能涉及修辞,准确理解作文题目(或材料)中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对于准确审题有很重要的作用,如2009年北京卷“隐形的翅膀”,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从试题取材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料的,主要是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以作为修辞题的材料,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进入修辞性试题。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考点整合考点整合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考试大纲限定考查九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正确运用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和掌握这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

4、”。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2)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作比较)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表猜测)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列举) (3)比喻的种类

5、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前面。四周的山把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

6、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4)比喻的注意点 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咱们老实,才有

7、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2)借代的种类特征代本体。例如: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用“子曰诗云”代四书五经之类)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物)专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用“鲁迅”代鲁迅的作品)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用“眉”代人的头)高考总

8、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用“扫帚”“水桶”代清扫街道的工具)原料代成品。例如:阿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用“银的”“铜的”代银币和铜钱)地名代本体。例如: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用“华尔街”代美国垄断资产阶级) (3)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4.夸张 (1)夸

9、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夸张的种类 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 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注意点 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5.对偶

10、(1)对偶的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2)对偶的种类 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11、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2)排比的种类 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

12、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反复 (1)反复的特点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2)反复的种类 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8.设问 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自问自答)

13、又如: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问而不答) 9.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可用感叹号。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 问而无答的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 例如:这对于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再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受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2)问而有答的反问。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

14、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金题透析金题透析 (2009年海南、宁夏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答:_答案:(示例)这一望无际的竹子,长得郁郁葱葱,刺破蓝天,是一首嘹亮的歌,一幅绿色的画,把激情演绎得光芒四射。解题指津:仿写追求“形似”这只是其表,追求“神似”才是其根本。考生仿写时要注意首先要在句式上、语气上、修辞上、风格上与例句保持一致。解析:考查仿写和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例

15、句形式上,有四个分句,采用“的,是的,的,把”的句式,修辞上采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三种修辞手法的出现顺序必须与原句相同。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考点训练考点训练 1.(2010年广东六校联考)下列对联中,最适合张贴在学校门前的一联是( )A.白衣红心称妙手,高术精艺治难疾B.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C.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D.藏三代甲骨魂宝,萃千秋金石精华2.(2010年天津月考)班里要办一个庆祝建国60周年的专栏。请你为该专栏写一副对联。上下联总计不少于10个字,不超过24个字。 (不写横批。“60周年”可不出现。只写一句不给分)答:_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技巧点

16、拨技巧点拨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复习方法复习方法 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2.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3.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论文是为了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4.修辞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语言素材会大有用处。5.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

17、考思维能力,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差。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应试技巧应试技巧 1.特征对照法 恰当地运用修辞格,关键是要掌握多种辞格的基本特点。辞格的外部形式语言表达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必须体现出该辞格的基本特征。原句子运用了什么辞格,仿造时,我们运用得是否恰当,就要用该辞格的基本特征去对照。 2.语境协调法 恰当地运用辞格,最重要的是要切合其语境。辞格运用得恰当与否,要看它与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环境气氛是否相适应。如人物的心情在连绵的秋雨中变得很烦闷,描述此情此景为“秋雨跳着欢乐的舞”则显然不妥。再如在丰收的日子里,描写

18、“稻子低下沉甸甸的脑袋,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也显然与收获的喜人气氛不协调。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3.事理相符法 恰当地运用修辞,还要注意其表达的内容,包括事与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体现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像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像比喻,喻体选择要恰当,就近几年考试涉及的比喻而言,考生最大的失误就在于喻体选择的错误;像层递,几个并列事物之间需存在步步推进、依次排列的逻辑顺序,否则就缺乏条理性。 4.文体统一法 恰当地运用修辞,还要注意和文体相统一。这主要是在写作中,有些修辞手法只能用在某些文体类的文章中,其他文体的文章就不宜用。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甚至不

19、用夸张。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写作导航(九)写作导航(九)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一、命题作文的命题类型主要有三种 (一)完全式命题作文,即题目+要求。题目通常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一个句子,“要求”则是若干说明,规定本次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字数等。如2009年四川省的高考命题作文“熟悉”、湖南省“踮起脚尖”等。 (二)材料式命题作文,即材料+题目+要求。这种类型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命题方式,就是先给出一段材料,而后给出命题,再提出写作“要求”。这种形式与话题作文极为相似,应该说是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嫁接。既有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又具备命题

20、作文的限制性,这类命题很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2009年高考北京、重庆、江苏、山东都采用了材料式命题作文。 (三)半命题作文,即给出一个有空白的句子,考生可以自主添加词语,形成完全式命题作文,题后也有相关的写作要求。如2009年湖北卷作文题目:请以站在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福建卷作文题目:“这也是一种 _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一)抓住题眼,确定重点。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必须找准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称“题眼”。抓住“题眼”,是确立文章写作中心和采用文体的关键。词语式命题如“他们”、“尝试”等,这类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审题时,要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

21、延,要切入题意的深层。短语式标题往往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在自然中生活”、“举手投足之间”。这类命题限制性更多,审读题眼尤为重要。如“心灵的选择”,抓住题眼“心灵”,才会理解不能写一般的选择,而是要写“心灵”深处产生的触动、挣扎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这样才能切合题意。句子式标题常常以一个观点式的形式出现,如“不要轻易说不”,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立意的中心,但要抓住关键词“轻易”,才能更好地把握作文重点,突出中心。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二)由表及里,揭示寓意。标题的含义往往是多方位的,有浅表的,也有深层的;有明言的,也有隐含的。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命题者

22、拟出一个作文题,常常不只是要求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还要求我们写出包含在题目中的深层含义。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寓意。如2009年高考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翅膀”是比喻帮助人腾飞的要件,“隐形”是指别人看不见,“隐形的翅膀”可以理解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亲人朋友的关怀和鼓励等。2007年高考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是美好的事物,是无形的而又可感的、令人愉悦的东西。又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泓清泉”指语文带给我的心灵的润泽。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

23、实为虚,进行提高和深化;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还有些命题虚实兼备,写作时需要虚实结合。如2009年高考湖南卷踮起脚尖,实指是人为了提高自身高度,脚尖着地;虚指是寄寓人们要脚踏实地,全力拼搏,努力争取达到更高的标准。又如2006年高考辽宁卷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作文题。实指是,如写“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虚指是,写要承担责任要团结协作(“并肩作战”);别人给我们打下的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如2006年高考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

24、“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也可以写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四)把握内涵,梳理关系。几年前有些高考作文命题是由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的关系型作文命题,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一步与一生、人与路等。一般有依存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层进关系、取舍关系等。如2006年高考江苏题,“人与路”是一个思辨型命题,考

25、生要搞清人与路之间的关系。抓住第一句启示语,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抓住第二条启示语,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盲目模仿。抓住“路”的比喻义,将“路”理解成奋斗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等等。这样审题,在写作时就会思路畅通,得心应手。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五)添加词语,构成语境。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用“添加词语,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使作文更好地紧扣中心。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熟悉,审题时可以在词语后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熟悉的身影”、“熟悉的胡同”、“熟悉的笑容”等;也可以添加内容

26、,使命题更具体,如“熟悉胡同的往事”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往需要综合运用。 例文:第一章 第八节例文.doc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写作训练写作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视野: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现代汉语词典)。据了解,在生物界,动物不同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行走(飞翔)的空间和速度。请以“视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但必须按一种规范文体写作;不得另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几只蜜蜂和苍蝇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有目标地朝着光亮

27、拼命、扑腾的蜜蜂最终衰竭而死,而无目的地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是什么葬送了蜜蜂?是它对既定方向的执著,是它对趋光习性这一规则的遵循。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固执和执著在这个世界中的变数。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不是对规则的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不能否认执著对人生精神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变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请以“执著与变通”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3.阅读

28、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棵小草,生长在一棵大树旁。一天,小草对大树讲:“哎,你知道吗?其实我原来也是一棵大树,后来我嫌树大招风,就改做小草了。”“是这样吗?”大树有些不信。 “谁骗你呀!过去我做大树的时候,树上的鸟儿可多了,每天唧唧喳喳的,真心烦,也有些孩子太顽皮,净往我身上爬,唉,真没办法。”小草说着,还叹了口气,好像真有那么回事儿似的。大树听了,心里觉得好笑,便打趣道:“唉,其实我原来也是一棵小草。后来怕有人踩,不得已才做了一棵大树。”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祝祝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