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闻传播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84105100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6.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新闻传播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全球新闻传播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全球新闻传播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全球新闻传播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全球新闻传播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新闻传播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新闻传播史(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新闻传播史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李彬 教授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2005春春本课件的增强版将使您准备讲义的工作变得轻松自如! 多达400页的演示文件 详尽的文字资料 大量的插图 珍贵的图表购买热线:jc-进入简化版课件进入简化版课件课程纲目课程纲目第一章 导论追寻新闻传播的“光荣与梦想”第二章 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第三章 17世纪:新闻事业的“创世纪”第四章 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第五章 19世纪(上):从政党报刊到商业报刊第六章 19世纪(中):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第七章 19世纪(下):大众社会与大众报刊第八章 20世纪(上):电子媒介之

2、广播篇第九章 20世纪(中):电子媒介之电视篇第十章 20世纪(下):电子媒介之网络篇第十一章 结语全球化与大众传播 第一章第一章导论导论追寻新闻传播的追寻新闻传播的“光荣与梦想光荣与梦想” 新闻传播学是近代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际,才开始逐步生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门学科。19世纪末德国等地开设了世界最早的新闻课程,同时进行新闻研究。19世纪末我国新闻传播学随着新闻事业的兴起而诞生。 历史:姚公鹤上海报业小史(1917)新闻传播学 理论:徐宝璜新闻学(1919) 业务: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 徐宝璜,字伯轩,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新闻界的泰斗。在中国新闻史和中国新闻学史上,他都享

3、有盛誉,被称为“中国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 方汉奇新闻学1994年版序返回返回课程纲目课程纲目何谓历史何谓历史一种“不言而喻”的史观 :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事情,已经僵死的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历史研究就是想方设法趋近这一客观存在,以尽可能详尽的史料展现其本原的面貌,复现其本真的情景。而20世纪以来的现代史学(历史科学和历史哲学)的要义,就在于对历史是一种定型的存在而史学就是对这种存在的准确描绘等常识观的突破。 遗憾的是新闻传播史研究对这种变革似乎反应迟钝, 甚至不无隔膜。即使西方的一些经典的新闻传播史 著述也同样滞后,如埃默里父子的美国新闻史。新史学的三大命题新史学的三大命题 当

4、代史学研究的新动向和新发展以20世纪为起点,尤以二战结束为标志,概言之为三个命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 小结小结 三个命题: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真)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善) 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美) 它们的共同特征一言以蔽之,就是将历史从鸡零狗碎的“断烂朝报”或编年史的“木乃伊”,变成洋溢着青春、生命与活力的“有机体”,变成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活生生图景,从而为人生在世提供富有意义的价值参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概括难免存在简化倾向 有时甚至挂一漏万。如法国年鉴学派主张“总体 史”。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5、何谓新闻传播史何谓新闻传播史从含义上讲,新闻传播史同样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指人们在新闻传播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另一个层面指人们对这些活动的回忆与思考。其中,前者可称为新闻传播史本体,后者可称为新闻传播史认识。就本体而言,新闻传播史是客观的、外在的,是独立于人的意志和行为的;就认识而言,新闻传播史又是主观的、内在的,并且只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中,只取决于人的所知所识,所思所想。 新闻传播史这一概念说来说去仅指新闻传播史认识,至于新闻传播史本体则如“无限大”等概念,只在理论上成立而在实际中不存在。既然新闻传播史只是流变不居、与时俯仰的认识,而非一去不返、永恒不变的本体,那么新闻传播史与当代的

6、关联便顺理成章,新闻传播史不属于消亡的过去而归于生成的现实便成为显而易见的结论。与此相应,新闻传播史对新闻传播实践也起着类似个人记忆的作用。诚然,并非每个新闻从业者都学过新闻传播史,都读过新闻传播史的书籍,但只要他们不“出局”,就会在潜移默化、点点滴滴的专业活动中,随时随地获得这种必不可少的记忆,并且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保持这种记忆。 第二章第二章 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 第一节 历史与新闻史第二节 新闻事业第三节 口头传播时期:从口语到文字第四节 文字传播时期:从文字到印刷返回返回课程纲目课程纲目第一节第一节 历史与新闻史历史与新闻史 人类传播交

7、流的演化:手势口语文字印刷 电子研究人类传播历程的意义: 这是一种渐进兼突变的进程,这是一种习焉人察的变迁。其中蕴含着许多发人深思的哲理,其中流传着无数可歌可泣的传说。极而言之,不参透传播衍变的奥秘,便难以把握人类历史的脉搏;不缕清这张无形网络的经纬,就无法揭示它所维系的社会。 新闻传播史研究的新途径新闻传播史研究的新途径 一方面为了避免蹈袭当今新闻传播史研究的故途,另一方面也为了探索一条通达真知的新径,本书在阐述全球新闻传播的起源、发展及意义时,将遵循伏尔泰撰写路易十四时代所奉行的宗旨,“撇开浩如烟海的细枝末叶,对这些剧烈变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让人只看到重大事件,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看到导

8、致这些事件的精神”。也就是说,我们将把新闻传播史置于广博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并力图揭示新闻传播活动与社会变迁的关联。 伏尔泰像第二节第二节 新闻事业新闻事业(一)什么是新闻事业?所谓新闻事业,就是通过诸如小册子、新闻信、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和书籍等媒介,对新闻以及相关的评论和特稿材料进行采集(collection)、编写(preparation )与播发(distribution)。 不列颠百科全书 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新闻事业区别于人际新闻传播活动,有以下特征:(1)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2)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手段;(3)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员;(4)面向社会,具有

9、广泛的社会影响。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事业的起源新闻事业的起源 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现代文明的发展 “第二次浪潮的产物” :第二次浪潮始于18世纪,以工业革命为契机,离开农场,涌向大城市寻找生机。 托夫勒 传播就象血液流经人的心血管系统一样流过社会系统,为整个有机体服务,根据需要有时集中在这一部分,有时集中在另一部分,保持接触和平衡以及健康,我们已经习惯于生活在传播的汪洋大海中,以致于很难设想要是没有传播我们将怎样生活。 人类传播历程人类传播历程依次出现 互相补充互相叠加第三节第三节 口头传播时期:从口头到文字口头传播时期:从口头到文字 一、语言与社会:口头传播手写传播现代新闻事业多种传播方式并存语

10、言(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像影子与实体一样不可分割社会群体组成的需要社会群体组成的需要交流的需要是群体互助的需要交流的需要是群体互助的需要语言的需要来源于交流的需要 语言与社会同时出现语言与社会同时出现社会何时出现? 社会与语言的关系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人类脱离动物界的在于凭借语言组成社会语言(传播)的起点就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起点思考:由于交流的需要,由于交流的需要,语言产生于人类语言产生于人类社会化的进程中,社会化的进程中,而后便成为人类而后便成为人类社会化以及整个社会化以及整个社会的复杂与扩社会的复杂与扩大化的催化剂。大化的催化剂。口头传播覆盖了整个人类传播史,是人类社会产生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传播

11、方式。手写阶段以及印刷与电子阶段在时间上都是人类近代发展史中出现的传播方式。语言传播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手段的发明 弥补口语传播的不足之处:记录性差和传播距离短。非语言传播可分为如下两大类:1、结绳、原始绘画、象征符号。2、篝火、鼓声、口哨、驿马及驿使。原始绘画原始绘画 非语言手段中的各类图形,可以说是一种原始文字,又称图画文字。原始绘画的意义首先在于传播,而不在于欣赏。 “清晨,三位印安猎手离开湖边的棚屋去打鹿,因为他们肚子饿了。”文字传播时期文字传播时期 语言的产生开辟了口头传播的纪元,文字的发明拉开了手写传播的帏幕 。 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文字发明,是文明发展中的根本

12、性的重大事件。它使人们能够把行政文献保存下来,把消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也就使中央政府能够把大量的人口组织起来。它还提供了记载知识并使之世代相传的手段。 巴勒克拉夫主编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手抄新闻手抄新闻通过文字递传的新闻,可以通称为手抄新闻或书写新闻 。 全球新闻传播史有了文字就产生了超出语言时空范围的信息传播。 陈力丹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古罗马的每日纪闻:公告类新闻,“历史上第一份官方的报纸”古罗马的“新闻信”:最早的民间报纸 第三章第三章 17 17世纪:新闻事业的世纪:新闻事业的“创世纪创世纪”第一节 印刷与印刷新闻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萌芽第三节 新闻事业的第一次“狂飙突进” 返回返回

13、课程纲目课程纲目第一节第一节 印刷与印刷新闻印刷与印刷新闻 人类的传播之河从口头传播、手写传播流淌到印刷传播阶段,印刷媒介的诞生使新闻传播活动产生意义重大的飞跃,从此人类的新闻传播便开始从无序走上有序,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新闻事业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新闻传播。纸张和印刷机纸张和印刷机莎草纸(papyrus),是一种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水生植物,古埃及人用它的茎杆制成光滑平展、易于书写的“纸”,这种纸一直沿用到中世纪初。其制作工艺是:把新鲜的草杆切成需要的长度,剥去绿皮,然后把其消成片,平展开,互相略微交叠,摊在吸水布上,吸水布上再铺一层莎草片,上面又盖一张吸水布,如此等等。然后捶击大约两

14、个小时,使莎草片凝成一张薄纸,最后是把纸压平、晾干。这些纸可以连在一起做成纸卷,纸卷可以很长。公元4世纪,羊皮纸取代莎草纸“伊斯兰教的传播使埃及出口的莎草纸锐减。此前,莎草纸出口到波尔多和马赛,供学校和官僚行政使用。然而,公元659年至679年的墨洛温王朝时期,莎草纸却被羊皮纸取代。公元716年之后,莎草纸已经荡然无存。”其制作工艺是:牛羊生皮放进石灰水泡,浸透,去毛,在架子上凉干。然后用水和浮石打磨,直至平滑。最后,成品按照标准的薄木版切割成块,上面打蜡,用苇管笔书写。希腊和罗马都通用这种笔。羊皮纸对折,毛面对毛面,制订成册。 美国的独立宣言和解放宣言都是写在羊皮纸上的。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造

15、纸术的西传隋唐时期造纸术的传播途径:中国阿拉伯帝国西班牙欧洲各地。至14、15世纪取代羊皮纸纸张普及的意义为印刷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蔡伦蔡伦约翰古登堡(Johannes Gutenberg),是德国美因兹的一位工匠,1428年离开家乡,到斯特拉斯堡度过近20年。其间,大约在1440至1450年间,他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发明了一套包括铸字盒、冲压字模、铅活字、油墨、木制印刷机等工艺的金属活字印刷法。按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印刷术被称为德国对文明的伟大贡献;在它发明的初期曾以德国技艺(the German Art)而著称。它在由美因兹的一位金匠约翰古登堡于14401450年之间发明后,便

16、伴随着传教热情以及精明的商业意识传播开来,其间主要是由德国人并且主要是沿德国商人的贸易路线传播。古登堡本人则以其印行的四十二行版圣经(1456)、三十六行版圣经以及一部畅销的百科全书而享有盛名。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时代背景 文艺复兴: 各种创造朝气蓬勃,对书籍的浓厚兴趣成为时代的需要 宗教改革: 把宗教的权威从罗马教廷转向圣经 ,印刷圣经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圣经圣经的印刷的印刷早期印刷物的3/4都是圣经宗教改革旨在破除罗马教廷对人精神的专制统治马丁路德:每个基督徒都有同上帝直接对话的权利由德国拓展至整个西方世界 四十二行圣经 1455年 新闻事业原始形态的产生新闻事业原始形态

17、的产生最早的新闻传单: 1482土耳其侵犯欧洲新闻等最早的记者: 皮特罗阿伦提诺(Pietro Arentino)最早的期刊: 法比信使(Mercurius Gello-Belgicus)第二节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萌芽新闻事业的萌芽时间:十七世纪地点:北大西洋背景:现代文明地理大发现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要求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宗教改革文化逐渐脱离开宗教英国清教徒革命标准英语的传播读者群扩大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成立市场经济兴起商品(包括信息)流通相对自由 定期报刊的兴起定期报刊的兴起与早期新闻媒介比较公开发行 内容博杂定期出版代表资产阶级公共域出现现代社会信息骤增的趋势 定期性

18、是现代报刊的一大基本要素与基本特征 只有当信息定期公开发送,也就是说能为大众所知晓的情况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可言哈贝马斯杂志的出现杂志的出现学人杂志:教诲月刊,1633,约翰里斯特(德)学者杂志,1665,德尼德-萨洛 (法)哲学学报,1665,英国皇家学会 消遣娱乐杂志: 法国信使:关于各种有趣有益之书籍和事物的轻松而又严肃、深刻而又易懂的观点学人杂志和法国信使学人杂志和法国信使第三节第三节 新闻事业的第一次新闻事业的第一次“狂飙突进狂飙突进” 革命背景之一:“统治者的极端行为” 统治者的管制许可制(License) 检查制(Censorship)惩处制(Punishment)“发明了印

19、刷,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 (T卡莱尔 )如火如荼的报业如火如荼的报业 星法院废除“各式各样的小册子享受充分的自由,可以随便流通”(基佐)1642年出版了2000多份小册子1645年发行了700多份报纸在1640年到1660年之间,小册子和报纸加起来一共是2.2万份”。 报刊中开始大量刊登国内新闻 广告的出现广告的出现影响:使报刊逐渐从初始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 The Public Advertiser公共广告人1657年英国第一个巧克力广告弥尔顿与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论出版自由约翰弥尔顿生于1608年,死于1647年作为诗人,名望仅次于莎士比亚。他对古代文化、文艺复兴和民间传统给予很大的热爱。他

20、的代表作包括得乐园、失乐园、力士参孙等。作为政论家,他写下了论出版自由、为英国人民声辩等名篇。弥尔顿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政论家 苏联大百科全书牛津公报牛津公报第一张第一张“新闻纸新闻纸” 牛津公报牛津公报 创刊原因:1665年,伦敦爆发鼠疫,宫廷仓皇前往牛津。牛津地处偏僻,消息闭塞,政府决定创办一份官方报纸。出版24期后,随宫廷迁回伦敦,改名伦敦公报 特点:单张散页形式,头版上方有报头,每版分两栏。一改“书”、“刊”的形式。重时效性、真实性。 评价:历史上第一张真正的报纸。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余波,其与革命一起把英国新闻事业推进一大步,更为别国新闻事业树立样板,注入生机。 第四章第四章 1

21、8 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第一节 英国的日报与杂志 第二节 美国报业:起源与发展第三节 法国大革命年代的报业(17891794)第四节 18世纪的“高级报纸”返回返回课程纲目课程纲目第一节第一节 英国的日报与杂志英国的日报与杂志18世纪英国新闻事业的总体情况君主立宪政体制度下的王国政府君主立宪政体制度下的王国政府 对新闻事业实行的管制措施对新闻事业实行的管制措施在经济上依靠政府的政党报刊杂在经济上依靠政府的政党报刊杂 志占统治地位志占统治地位实行印花税法案、津贴制、法律制裁等实行印花税法案、津贴制、法律制裁等; ;使报刊成为政党间政治斗争的工具使报刊成为政党间政治

22、斗争的工具, ,而不而不具有现代西方报纸的大众化和商业性具有现代西方报纸的大众化和商业性; ;英国报刊种数英国报刊种数少、报价高、少、报价高、销量低、新闻销量低、新闻事业发展缓慢事业发展缓慢日报的发展日报的发展“光荣革命”后,由于封建王国政府与议会相互妥协和制约,使得英国报业重又焕发了革命年代的勃勃生机。三大有利因素:政局动荡,工商业日趋繁荣许可证法的废除 “咖啡馆”的兴盛印刷出版业有了进一步的自由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新闻,讨论时事,从而扩大报业的读者群杂志的勃兴日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与信息基础1711年全国发行2250000份,1753年,增至7000000份;1724年日报仅有3家,而至1776

23、年增至53家。内容也开始涉及到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英国第一家日报:英国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每日新闻1702年3月11日由E马利特创刊,又译每日科兰特。半张,单面印刷,每页两栏。新闻无标题。内容以荷文、法文消息为主,无本国消息。类似于新闻书。坚持客观报道。创刊号:本报创办的目的,在于迅速、正确而公正地报道国外新闻,不加评论。而且相信读者的智慧,对刊登消息的确切含义,一定会有正确判断。马利特曾说:“报纸的义务在于将事实叙述出来,结论应有读者来做。” 外国新闻传播史 比较八十年以前的新闻书,并无多大进步。第一期计有新闻10段,2段告白, 104行。新闻都标明了出处,告白说明创刊目的。李瞻世界新闻史杂

24、志的勃兴杂志的勃兴英国财政部1711年的统计,当时英国杂志的每周销量为44,000份,全年则达2,250,000份,差不多平均每十人一份杂志。规模及影响远远超过报纸,不妨说这一时期英国报业的主流是杂志。 原因:由于当时的政治干预(宣传、检查)和技术手段等原因使得报纸对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等受到很大影响。无法发挥其优越性吸引读者。当时的杂志刊期很短,一般杂志通常8页,前1、2页为论文、社论。后1、2页为广告,中间为消息。当时杂志分为两类:以评论和检查者为代表的新闻时政类杂志;以闲谈者和旁观者为代表的文化生活类杂志。笛福与笛福与评论评论1703年,因发表了一本反对宗教迫害的小册子消灭不

25、同教派的途径(the Shortest way With Dissenters),结果锒铛入狱,还被戴枷示众三天。 但却受到百姓们的献花、祝酒。还写出了枷锁颂(Hymn to the Pillory),并有了创办评论的打算。笛福文风:笛福文风: 我的写作原则,是假设对五个不同职业的群众说话。二是每个人都能听懂。 笛福 笛福的天才在于它能做到呈现而不是讲述故事。事实就直截了当地摆在读者面前,其间的道德评论则像是邻居的指指点点。作者巧妙地隐藏起来,这种效果是通过一种平铺直叙和高超的朴实无华的文体所达到的。 雅克巴尔赞 斯威夫特的斯威夫特的检查者检查者 乔纳森乔纳森斯威夫特斯威夫特:英国国教的神职人

26、员,后来 做到。属于当时英国的第一等级阶层。杰出的小说家和诗人,善于反讽。文章幽默风趣, 常使用口语。本有望做高官,但由于其生性孤傲, 鄙视权贵,以及他的宗教观点受到质疑,因此 1713年被派到北爱尔兰担任都柏林圣帕特里克大教堂的副教长。并因为同情北爱尔兰人民而投入他们的反压迫斗争,直至1745年去世。其间写了著名的格列佛游记、书本大战、育婴刍议等。以及一些具有“作为政治理论家和经济学家的远见卓识的”时文。检查者检查者:是执政党托利党的舆论台柱,也是政党报刊,与评论对立。1710年创刊,斯威夫特为第一任主编,直到1714年。其间他经常以尖刻泼辣的文章批判辉格党。绅士杂志绅士杂志绅士杂志(The

27、 Gentlemans Magazine)创刊于1731年,一直发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14年,历时约两个世纪。绅士杂志是英国第一份综合性月刊,由爱德华凯夫(Edward Cave)创办于伦敦。是英国杂志史上发行最久、最负盛名的权威月刊。该刊以“合众为一”为信条,每月选登各类图书和小册子的优秀文章,惹得不少刊物仿效.该刊还是第一份以“杂志(Magazine)”为刊名的刊物,“杂志”(magazine)一词泛指期刊,就是由于此刊的名望所致。 约翰逊博士约翰逊博士约翰逊博士和笛福、斯威夫特、艾迪生、斯梯尔一样,都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英国19世纪思想家托马斯卡莱尔,称他是“全英格兰最伟大的

28、灵魂”。约翰逊博士是位奇才,也是位怪人。 约翰逊博士最杰出的贡献,是编纂了第一部英文字典。这部字典对现代英语的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编写了阿比西尼国拉赛拉斯王子传、诗人传、艾琳以及其它许多被众人赞赏的名著。 印花法案的产生印花法案的产生1712年的印花税法案,内容由四个要点:1、所有报刊,自1712年8月1日起,一律征收印花税。税率:半张或小于半张者,每份赋税半便士,超过一张4页而不及六张者,每期每张赋税两先令,超过六章之书籍税单报表均免税。2、广告每项赋税12便士,官办伦敦公报一同。但书籍及单独发行之广告免税。3、纸张税:进口纸每令征税1先令到16先令,本国纸4便士到1先令六便士。4、所有报纸

29、,均需向印花税局注册。出版报刊,每张均注明发行人的姓名住址,如有不符,罚款20磅。如不赋税,吊销出版权。 新闻自由新闻自由英国报业争取新闻自由的历程充分证明新闻自由是现代报业的灵魂,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在泛美新闻协会的会章中规定:没有新闻自由的地方,就没有民主政治。 英国新闻自由的演进:1、要求出版自由2、要求意见自由3、要求新闻自由美国报业:殖民地时期美国报业:殖民地时期起源条件 艰苦的环境起源的核心地带:新英格兰地区挑战应战工商阶层广告、信息新闻适应催化支持波士顿新闻信波士顿新闻信时间:1704地点:波士顿创办人:约翰坎贝尔(JohnCampbell)特点:a.将坎贝尔手抄新闻信印刷出

30、版,成为其手抄新闻信的延续 b. 不受官方检查而几乎无人阅读 c. 没有时效性 d.有谣传的专栏 e.第一次出现付费广告富兰克林兄弟富兰克林兄弟詹姆斯富兰克林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物一个粗暴的哥哥一个不无才气的作者一个用行为破除陈规、为殖民地报业发展注入活力的出色报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一个被“蹂躏”的弟弟一个深孚众望的全知全能人物一个使美国新闻行业变为受人尊重行业的业界领袖宾夕法尼亚公报宾夕法尼亚公报“蛇的漫画”用简洁凝炼、触目惊心的形象激起读者的情绪,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曾格事件曾格事件 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创办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被捕。安德鲁汉密顿为其辩护。汉密顿

31、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最后陪审轩不顾法官的阻挠,裁定曾格无罪。 意义:树北美殖民地争新闻自由之丰碑。托马斯托马斯潘恩(潘恩(ThomaeThomae Paine Paine)常识背景:保皇分子势力猖獗内容:批判英国的殖民暴行,主张北美独立、建立共和政体,号召人民拿起武器影响:“独立”二字深入人心,革命浪潮势不可挡危机背景:大陆军一连串的军事失败使人民情绪低落内容:激励人民奋起作战影响:军心大振,取得“特伦顿之战 ”的胜利,扭转了时局没有常识,就不可能有美利坚合众国;没有危机,我们就不可能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 。第三节第三节 法国大革命年代的报业(

32、法国大革命年代的报业(1789178917941794) 一、基本情况 1、革命前 2、革命后二、马拉及其人民之友报(1789)三、人权宣言第十一条 人权宣言人权宣言第十一条第十一条人权宣言诞生于大革命爆发的1789年。全称是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共计17条。其核心精神,其实就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与博爱的思想。其中,第十一条涉及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问题,全文如下: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基本意思有两点:第一要有言论出版自由,第二要为此担负责任。这两点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1965年,美国

33、新闻学者约翰梅里尔(John C.Merrill)做过一项研究。他将100份高级报纸,按四个等级排成一个金字塔“梅里尔高级报纸金字塔”。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梅里尔又完成一部专著高级报纸(The Elite Press),对这100份高级报纸的历史、现状及特征分别进行了论述。 他从世界各国的众多报刊中,遴选出100份高级报纸, 然后又将它们又分成高低四组。第一组有10份,包括人民日报、真理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第二组有20份,包括华盛顿邮报、朝日新闻、消息报等;第三组有30份,包括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第四组有40份,包括金字塔报、大公报等。 梅里尔高级报纸金字塔梅里尔高级报纸金字塔第五

34、章第五章1919世纪(上):从政党报刊到商业报刊世纪(上):从政党报刊到商业报刊 第一节 美国的政党报刊及其“黑暗时期”第二节 别开生面的商业报刊第三节 商业报刊背景透视返回返回课程纲目课程纲目第二节第二节 别开生面的商业报刊别开生面的商业报刊一、美国的三大便士报一、美国的三大便士报1本杰明戴和纽约太阳报(1833)2詹姆斯戈登贝内特和纽约先驱报(1835年)3霍勒斯格里利和纽约论坛报(1841)4查尔斯达纳和亨利雷蒙德小詹姆斯戈登贝内特“假使我要把它头尾颠倒,就得头尾颠倒!” 英国的泰晤士报(英国的泰晤士报(The TimesThe Times)创刊时间:1785年 创办者:约翰沃尔特 (沃

35、尔特第一) 背景:工业革命的影响、报业独立化的趋势创刊时:每日环球纪事报非独立时期:四版的揭丑小报独立时期:“独立于党派之外” 世界“第一报纸”默多克时期:大报小报两种版式独立时期(沃尔特第二以后)独立时期(沃尔特第二以后)原因:工业革命,国力上升 中产阶级兴起,成为其代言人 经营有方表现:托马斯巴恩斯:“下九流”无冕之王”约翰德莱恩 :声震英伦享誉全球拉塞尔:专业记者,独家新闻,军事新闻默多默多克时期克时期默多克1200万英镑收购1、报纸价格大幅下降2、编辑方针有所调整3、人员管理求新求变4、市场促销花样繁多 大报+小报政党报刊小结政党报刊小结1、三大特征: 标榜独立;注重新闻; 企业化经营

36、2、三点说明:商业报刊不等于大众报刊;商业报刊之兴不等于政党报刊之亡;商业报刊的独立性不等于绝对独立第三节第三节 商业报刊背景透视商业报刊背景透视一、社会背景二、思潮背景1、约翰洛克自由思想的先驱2、托马斯杰斐逊自由思想的化身3、约翰密尔自由思想的集大成者4、总结与反思第六章第六章 19 19世纪(中)世纪(中): :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 通讯社概述第二节 法新社(AFP)第三节 路透社(Reuters)第四节 美联社(AP)返回返回课程纲目课程纲目通讯社概述通讯社概述法新社(AGENCE FRANCE PRESS)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路透社(REU

37、TERS)合众国际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通讯社的分类通讯社的分类国际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等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德新社、安莎社、共同社等专业通讯社辛迪加等专栏作家专栏作家既可以是作家、艺术家、画家、摄影家,也可以是政治家、外交家或某一领域的专家。 分类及著名专栏作家 精英型:主题为忧国忧民,纵论天下。 李普曼、赖斯顿等 大众型:以服务、娱乐及消遣为基调。 莱德勒等1919世纪三大的通讯社竞争世纪三大的通讯社竞争 法国 英国 德国 争霸世界争霸世界 哈瓦斯社 路透社 沃尔夫社 瓜分新闻市场瓜分新闻市场 通讯社条约三足鼎立三足鼎立一战后,通讯社条

38、约体系名存实亡。原因:一、战后国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德国战败,美国崛起。二、无线通信取代有线通信。 19世纪三大通讯社三分天下的局面宣告结束 路透社(路透社(1 1)创始: 1851,在伦敦正式亮出“路透通讯社”的招牌 起初,只向银行、交易所等提供商情 1858年开始,向报纸提供新闻,如广告晨报发展: 第七年攻下泰晤士报,获得长足发展 1865,扩充为股份有限公司,路透任第一任经理所谓所谓“舰队街舰队街”Fleet Street的译名并不确切英国新闻出版中心曾经云集泰晤士报、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等 美联社(美联社(1 1) 给地球的各个角落带来光明的来源只有两个:天上的太阳和地下的美联社。 马

39、克吐温形成:一、电报的发明与电讯的意味 1844年5月24日,美国科学家莫尔斯(Samuel F.B.Morse)拍发了第一份电报。 新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信息负载的内容,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二、 港口新闻联合社美联社前身 1848,纽约的6家报纸联合成立的新闻通讯社,合作性质的组织,非赢利,一切费用由各家平均分担 美联社(美联社(2 2) 1882,在与合众社的竞争中败北,大多数会员加入合众社,其余小部分会员与西部联合新闻社合并,于1892年在芝加哥成立“伊利诺伊联合新闻社”,斯通任第一任社长 斯通(M.E.Stone):“美联社之父”,提出“五个W,一个H”报道模式 1900年,伊利诺伊联合

40、新闻社解散,在纽约成立一家新的通讯社,这就是现在的美联社。第七章第七章1919世纪(下):大众社会与大众报刊世纪(下):大众社会与大众报刊 第一节 大众报刊的历史土壤第二节 普利策:大众报刊的代表第三节 赫斯特与黄色新闻返回返回课程纲目课程纲目第一节第一节 大众报刊的历史土壤大众报刊的历史土壤一、政治民主,舆论自由一、政治民主,舆论自由 到19世纪末,西方许多国家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确立了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制度。 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社会主义思潮以及人民武装起义等,均对原始的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巨大的压力。资产阶级被迫实行民主自由。 例如:英国宪章运动、巴黎公社、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普通民

41、众参政议政的热情越来越高,对各种事关社会民生的事务及其信息越来越关注 报业大众化第二节第二节 普利策:大众报刊的代表普利策:大众报刊的代表 倘言一个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那么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了望者。 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1847 生于匈牙利马科城,犹太人1890 双目失明1911 卒于美国查尔斯顿港的私人游艇纽约世界报致力于社会进步事业 “耙粪运动”与“耙粪记者” 的源起自由女神像的底座募捐耸人听闻的煽情作风 内莉布莱的环球之旅 以揭露社会弊端,发动改革运动赢得声誉,以煽情新闻刺激

42、销数。 张隆栋、傅显明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 普利策奖普利策奖 美国一种多项的新闻、文化奖金,由普利策出资设立。自1917年始,每年颁发一次,分为14个新闻奖和7个文学艺术奖。评选结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颁奖。 普利策新闻奖的评委由知名记者组成,评选结果需经哥伦比亚大学顾问委员会通过,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宣布。 代表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第三节第三节 赫斯特赫斯特 : :黄色新闻大王黄色新闻大王 威廉伦道夫赫斯特:1863-1951 被哈佛大学开除的纨绔子弟 天生喜欢新闻,从小就对报纸有浓厚兴趣 1887年成为旧金山考察家报的主编 旧金山有史以来最大胆、最出色、最耸动的报纸 189

43、5年 创办纽约日报 大量刊登耸人听闻的新闻和引人入胜的内幕 赫斯特 报纸只售一分钱 引发黄孩子的“双包案”黄色新闻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Yellow Journalism)定义黄色新闻与煽情主义背景大众报刊的勃兴产生黄孩子(yellow kid)高潮美西战争、总统被刺发展小型报(tabloid)小型报(小型报(tabloidtabloid)产生背景:黄色新闻泛滥有人公然鼓吹,“新闻就是三个W,即女人(woman)、财富(wealth)和恶行(wrong-doing)” 特征:一、篇幅只有普通报纸的一半;二、大量使用图片,尤其是头版;三、内容通俗、庸俗或粗俗,极尽煽情,甚至

44、挑逗。Daily MirrorDaily Mirror & & New York Daily NewsNew York Daily News 每日镜报(Daily Mirror)英国报业大王诺思克利夫勋爵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纽约每日新闻报( New York Daily News)赫斯特和纽约镜报 黄色新闻中的色情因素出现第八章第八章2020世纪(上):电子媒介之广播篇世纪(上):电子媒介之广播篇第一节 广播的基础电子技术第二节 广播事业的形成:1920年代 第三节 广播的黄金时代:19301940年代第四节 爱德华默罗:美国广播记者的一代宗师返回返回课程纲目课程纲目广播的基础广播的基础电

45、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1、无线电技术理论:电磁学(电磁波无线电世界的基础)麦克斯韦(理论论证)赫兹(实验证实)应用:波波夫(近距离)马可尼(远距离)“无线电之父无线电之父”马可尼马可尼无线电的发明创造无线电报机(无线电的第一项专利)无线电信号的远距离传播(“人类开始进入无线通讯时代”) 市场开发(马可尼公司)与英国的关系(英国殖民统治的需要)访问中国影响广播的基础广播的基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2、声电转换技术费森登(广播的先驱)第一次实现声音讯号的远距离传播德福雷斯特(“广播之父”)“无线电的心脏”三极管 广播事业的形成:广播事业的形成:19201920年代年代KDKA电台:全球第

46、一家正式开播的广播电台弗兰克康拉德与威斯汀豪斯公司 1920年11月2日为该台首播之日“正式”:商业执照、定时播放、内容丰富“联邦通讯委员会联邦通讯委员会”(FCC)FCC) 广播事业的发展和电台数目的激增,造成各家电台频率的相互干扰7无线电法“联邦无线电委员会通讯法“联邦通讯委员会”管制方法:审批办台申请更新营业执照对违禁者给予警告或处罚三大广播体制三大广播体制国家机构型私有商业型公共事业型苏联美国英国国营电台商业电台公共机构政府广告收音机执照费受政府直接控制受权势集团控制相对公正客观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美国三大广播公司1926的全国广播公司 资格老 红网 萨尔诺夫 1927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47、风头健 威廉佩利 广播新闻1945的美国广播公司 先天不足蓝网 “垃圾站” 后天失调缺乏人才广播的黄金时代广播的黄金时代1930193019401940年代年代三点体现:规模上几何级数的飞速增长经济上巨型企业广告的支持节目上从娱乐到新闻的扩展“大萧条”和“新政”“火星人入侵”炉边谈话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广播BBC & VOA广播事业突飞猛进广播事业突飞猛进日益多彩的节目形态日益多彩的节目形态娱乐交流工具新闻报道肥皂剧的兴旺 现场报道、全国联播、广播评论 阿莫斯和安迪第一夜 美国第一位广播评论员卡腾伯恩“火星人入侵!火星人入侵!”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广播的巨大影响力唯一在大萧条中异常兴旺的行

48、业广播新闻的崛起及其迅速发展经济衰退期,民众心理惶惶不安奥森韦尔斯的绝妙的操作技术 奥森韦尔斯炉边谈话炉边谈话“没有一位总统同新闻界的关系能比罗斯福更有效果了。”埃默里父子美国新闻史执政12年间,共会见记者998次;第一任期通过340次记者招待会加强同人民的交往,赢得46个州的支持。“它能用自己那传达真诚的嗓音,表达一种给人安慰、让人放心的感觉。他的炉边谈话如实反映了这一点。”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 国际广播2 、英国广播公司(BBC)3 、美国之音(VOA)国际广播的两种类型国际广播的两种类型宣传式:以纳粹德国为代表:三色电台网 白色电台:官办公开电台; 黑色电台:秘密

49、电台; 灰色电台:时而秘密、时而公开 强烈的宣传意味,远离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戈培尔:新闻是战争的武器,新闻的目的是帮助战争而不是提供信息新闻式:以英国的BBC为代表 始于1938年1月开播的阿拉伯语节目 美国之音(美国之音(VOAVOA)战时新闻局国务院美国新闻署两派之争: 外交出身官员:重宣传,外交政策是首位 新闻采编人员:重新闻,强调新闻的可信性美国之音宪章(The Charter,1976.7)一、美国之音必须始终保持为一个可靠的和权威性的新闻来源。美国之音所广播的新闻一定要准确、客观、广泛。二、美国之间应代表整个美国,而不是美国社会的任何一部分。因此,它对美国的主要思想和制度必须有

50、一个平衡的和全面的报道。三、美国之音应清楚地、有效地阐明美国政策,同时也报道对这些政策所发表的认真的讨论和意见。第九章第九章 2020世纪(中)电子媒介之电视篇世纪(中)电子媒介之电视篇第一节 技术视野的电视第二节 社会视野的电视第三节 批判视野的电视返回返回课程纲目课程纲目电视发展主线电视发展主线19c末1930s1930s193919391941941962196219801980以来试验阶段草创阶段停滞阶段二战重新起飞走向繁荣突飞猛进社会视野技术视野美国广播、电视发展比较美国广播、电视发展比较冲击娱乐业冲击娱乐业电视广播电影报纸杂志书籍酒吧剧院夜总会粗糙,低劣毁坏了人们生活星期六文学评论

51、的一位主编甚至说:典型的电视晚间文娱节目,就是一场歌舞杂剧与一场摔跤表演 。电视新闻初露锋芒电视新闻初露锋芒技术线索:电影新闻,胶片冲洗1962 便携式电子摄像机、第一颗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节目线索: 1960年代初,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唯一的电视新闻节目,就是15分钟的晚间新闻,三个小时后即9点45分重播。由于当时没有录像带,所谓重播也就是播音员再播一遍。 1963年,在美国依靠电视了解新闻的人,第一次超过依靠报纸了解新闻的人。这是一个历史性转变,它标志着电视新闻时代的来临。也就在1963年,美国三大广播公司都把晚间新闻的播出时间,从过去的15分钟延长到30分钟。 总统大选与电视辩论总统大选与电视辩

52、论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2000年有45选民收看电视辩论,今年则有61,且有29的选民认为候选人的辩论将决定他们的投票意向。专家们甚至断言,具有时代特征的电视辩论,其重要性已远胜于电视广告和党代表大会。电视走向繁荣电视走向繁荣( ( 1962196219801980s)s) 电视走向繁荣电视新闻势力的扩充节目主持人地位日隆技术进步国家不幸电视幸到1980s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电视新闻部的人员达1600人左右,年度预算为2亿到3亿美元 四个条件: 电视交流、新闻记者危机处理、个人品质三大明星:CBS的道格拉斯爱德华兹 NBC的约翰C斯韦兹 CBS的克朗斯特突飞猛进(突飞猛进(19801980年

53、代以来)年代以来)1、CNN的崛起( 聚焦媒体)2、媒体聚合(报业集团解除管制媒体垄断)3、富媒体与穷民主(美国批判学者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对此所做的分析与论述,揭示了其中一系列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学背景与内涵,成为新闻传播学普遍关注与经常征引的理论学说。 ) 1980年创办于亚特兰大 第一家全天候播报新闻的 电视台 出现的时代背景:出现的时代背景: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和密集 人们依赖痴迷影像世界CNNCNN核心理念核心理念24小时不间断播报新闻向全球播报新闻现场的新闻报道CNN的特色:迅捷、短促、富有动感、讲究画面 成功案例成功案例 1981年里根遇刺的报道 CNN让主持人伯纳德肖尔 作为特

54、大事件进行插播报 道,比其它广播网早了2 分钟,比其它电视网早了4分钟。而且对这一事件的报道持续了29小时,使得人们第一次可以随时随地打开电视,随时获知里根总统的身体状况。 电视批评理论电视批评理论电视批评理论的思想根源 法兰克福学派和起源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文化研究思潮(伯明翰学派)。 两者各自代表着电视批评理论的两个派别,悲观派与乐天派。悲观主义是法兰克福学派伦理价值观的最后结论 ,而伯明翰学派则持明显的乐观态度。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科学的各种规则和技术的专门化操作以超于价值判断的方式支配人的所有认识活动,造成了文化和个性的毁灭。对大众文化和文化工

55、业的深入批判 现代科技和文明的发展使得文化和艺术正在不断走向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僵硬的文化工业。 中国的电视批评理论中国的电视批评理论深受法兰克福学派影响的中国电视批评理论。原因: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与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有着天然的、深刻的亲和性 。中国电视走向市场后,电视中的庸俗化、商业化倾向受到了许多人的批评 。1990年代初,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场有关人文精神的大讨论。人文精神论者在批判世俗化和大众文化时,对法兰克福学派等西方的人文主义理论表现了一种高度的默契。第十章第十章 20 20世纪(下)世纪(下): :电子媒介之网络篇电子媒介之网络篇第一节 星火燎原话网络第二节

56、 第四媒体与网络新闻第三节 电子媒介:社会历史文化返回返回课程纲目课程纲目网络网络:第四媒体第四媒体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新媒体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网络时代的管理新媒介观新媒介观:三位媒介理论家三位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 Marshall MuLuhan尼尔波兹曼 Neil Postman 让鲍德里亚 Jean Baudrillard1940二战时期 1960冷战时期 1970-80技术突破1983军方介入发明计算器发明计算器 Arpanet 阿帕网 NCP/TCP 计算机间的通讯协议 1969科学实验SAGE中央控制网统一计算机通讯协议 TCP/IP198619891994 .1990美国国

57、家科学基金会接管网络发明万维网私人企业投资 Netscape 网景公司浏览器 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中国互联网的普及跨媒体经营跨媒体经营背景:网络经过一段时期的飞速发展后,2000年开始进入低潮。网络媒体意识到只有借传统媒体的优势才能弥补自身内容缺乏、赢利困难的缺陷,同时也为网络媒体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而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合作,可以借船出海,大大拓宽自身的影响力。这就是新旧媒体走向融合的背景和基础。兼并浪潮兼并浪潮2001年12月14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正式批准AOL与时代华纳公司的合并,此项合并金额高达1090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起公司合并案。 2000年7月,TOM先后收

58、购控股了上海美亚在线、鲨威体坛、羊城报业广告公司、163电子邮局、风驰广告、亚洲周刊,T作为李嘉诚财团的门户网站悄然构成中国在线时代华纳多伦多学派多伦多学派哈罗德英尼斯(1894 - 1952)媒介偏向论无论是从各传播网络所负载的信息,还是从它们对各种社会组织形式所具有的更加广泛的影响角度来看,传播网络都是相当重要的。任何特定的传播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有其偏向性。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 - 1980)媒介讯息论他始终坚持研究媒介的各种形式和讯息的生产及其对个体、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他富有启发性地揭示了新媒介技术,特别是电子媒介对重构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当然,与此同时,他又将电子媒介的这种作

59、用做了过分的渲染,具有明显的惟技术决定论倾向。戴瑞克德科柯夫媒介肌肤论人类目前正处于一个崭新的电子时代,在这个电子时代,我们以全人类为自己的肌肤。电子媒介爱抚着我们,并在我们的肌肤之下揉擦着其意义,为我们提供一种外在于身体和心智的“精神”现实。尼尔尼尔波兹曼与媒介生态学波兹曼与媒介生态学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诚心诚意的反对疯狂的谈话,一种保存的活动如何看电视媒介生态学媒介生态学理论命题之一 媒介生态学假定传播媒介在将数据或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地方时并不是中性、透明或无价值的渠道。相反,媒介的内在物质结构 (physical structures) 和符号结构 (s

60、ymbolic structures) ,在决定什么信息被编码、传输和怎样被编码、传输以及怎么被解码的过程中,扮演着解释和塑造的角色。 理论命题之二 作为第一个命题的逻辑延伸,媒介生态学同样假定每一媒介那套专门的物理和符号特征为其带来了一套偏向或倾向(biases)。理论命题之三 作为第二种命题的逻辑延伸,媒介生态学进一步指出媒介会促使各种不同物质的、知觉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果关系,它们与媒介独特的内在偏向有关。鲍德里亚媒介观鲍德里亚媒介观内爆(implosion)仿真(simulation)超真实 (hyperreality) 鲍德里亚的“内爆” 、“仿真”和“超真实” 的范

61、畴合并在一起,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后现代现状。媒介引发意义的内爆,内爆是仿真的手段,同时也使超真实称为可能。 道格拉斯凯尔特 返回返回课程纲目课程纲目结语:全球化与大众传播结语:全球化与大众传播返回返回课程纲目课程纲目态度一:态度一:大势所趋大势所趋政治层面:民族国家及其职能的削弱而相互见的倚赖加强经济层面:跨国公司与跨国金融的大规模运行从而使资源在全球化范围得到优化配制文化层面:信息传递的空前活跃以及以消费为核心的生活方式的盛行态度二态度二:批判与:批判与反思反思新一轮的全球扩张导致不平衡与不平等资本永无止境地扩张西方中心论“依附理论依附理论”1、什么是依附理论2、萨米尔阿明3、伊曼纽尔沃勒斯

62、坦 4、贡德弗兰克 曼德尔在1978年出版的晚期资本主义一书里,把资本主义的历史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分析的古典资本主义或市场资本主义,第二个阶段是列宁论述的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第三个阶段就是他所说的当下西方发达国家所处的资本主义,即所谓“晚期”或曰“当下”(late)资本主义。在此,资本的扩张已达惊人的地步,资本的势力在今天已伸延到许许多多前此未曾受到商品化的领域里去。简言之,我们当前的这个社会才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纯粹的形式。可以说,就历史发展而言,我们直到今天才有机会目睹一种崭新的文化形式对大自然和潜意识的领域积极进行统制与介入。 詹明信对后现代主义的界定 晚期资本主

63、义晚期资本主义伴随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领土扩张,在文化的层面上,也有一个同步进行的、将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文字化、符号化的过程。后殖民理论认为,这种文化层面的帝国主义扩张,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文本化” 的过程(textualising),它旨在让西方之外的其他文化,包括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思想传统等等,能够成为一种可供西方观看、理解及掌控的东西。通过这个文本化过程而形成的一整套话语,自然无不体现着一定的支配与被支配的权力关系。后后殖民主义殖民主义按照萨义德的分析,东方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客观存在,而是经由“将东方东方化”的过程(Orientalizing the Oriental)而逐

64、渐形成的一大堆主观想象:“东方几乎是被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代表罗曼司、异国情调、美丽的风景、难忘的回忆、非凡的经历。” 萨义德及其萨义德及其“东方学东方学”全球混乱理论的关注点主要在于现实层面现实层面。1968年4月,来自十个国家的三十多位科学家、经济学家、人文学者、企业家等,应佩西博士的邀请,聚集罗马的林西研究院,讨论一个范围空前的话题人类目前和未来的困境,由此产生了一个非政府组织罗马俱乐部,其宗旨是为人类未来提供预测性和建设性意见。增长的极限: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对全球的人口、资源、污染、工业、粮食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做了发聋振聩的论述,引起

65、广泛的重视,其中关于世界发展前景的数字模型更被称为“世界末日模型”,激起轩然大波。报告的结论指出,如果世界的人口、资源、污染、工业、粮食等方面保持现在的状态或趋势,那么全球的经济增长就会在未来一百年的某个时刻达到极限,进而导致人口与生产的雪崩式下滑。 这里且不论罗马俱乐部的报告有多少道理,反正从此以后就不断传出全球混乱悲天悯人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统称为全球混乱理论(global chaos theories)。全球混乱理论全球混乱理论文明的冲突的历史演变:君王的冲突民族国家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冲突文明的冲突 亨廷顿1990年代以来发生的许多全球性混乱和大规模冲突,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

66、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似乎都成为文明冲突论的注脚。“九一一”事件彻底打破了这些新自由主义的白日梦,它“以血腥的气息和恐怖的场景向世界宣布,人类冲突远没有结束,正在以新的形式登场。亨廷顿及其亨廷顿及其“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冲突”现代性现代性(modernitymodernity)就它的诠释学身份说,现代性是当代思想的一个方法。现代性观念:西方到世界在各种文化中,只有西方文化发展出了“此时此地”(“现在”)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在后来漫长的文化行程里发展成一种普遍的信仰。东方的现代性追求19世纪以来东方世界的变化,主要包括经济(主义)社会的形成和政治独立运动的发展,很明显地表明东方历史对现代性的粗浅

67、理解和天真的向往。什么是文化帝国主义?什么是文化帝国主义?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有那样一种权力,可以把他们的文化转置到别的国家。具体来说有两个含义(书):一是指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全球扩张有机结合的文化现象,如宣扬或隐含西方意识形态的大众传播、消费主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文化传统的瓦解和民族认同的危机等,这层含义侧重于事实层面。另一层含义是指解析这种现象的一整套思考角度、学术探讨、理论观点、价值取向及研究方法等话语体系,其中特别着意于解析大众传播媒介的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意义,所以文化帝国主义常常也被等同于媒介帝国主义,这层含义侧重于认识层面。不言而喻,这两层含义并不能截然分开,就像历史事实与历史认识的关系一样,事实层面渗透着认识的因素,而认识层面同样包涵着事实的内容。更多地体现着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带有更多的理想色彩 发展中国家以不结盟运动为主体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阵地与西方发达国家展开的文化与传播之争属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内容 “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运动运动New Worl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derNew Worl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d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