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一端午佳节喜临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84082189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8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日一端午佳节喜临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节日一端午佳节喜临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节日一端午佳节喜临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节日一端午佳节喜临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节日一端午佳节喜临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日一端午佳节喜临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日一端午佳节喜临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日一:节日一:端午佳节喜临门端午佳节喜临门|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违者必究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

2、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各本其源。其中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简介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转发,违者必究违者必究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端午节由来与传说v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

4、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违者必究v源

5、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

6、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端午节由来与传说v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端午节由来与传说|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

7、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违者必究v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

8、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端午节由来与传说|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违者必究端午节习俗|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违者必究发棕了啰! 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旧时缝制香包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女红,现今民众多向商贩购买。市售香包种类繁多,除了动物、花、鸟、还有流行的卡通造型,令人爱不释手。 一封问候信、一条祝福短语、几句关切的话、一份别出心裁的小礼物,只要付出诚挚的心,便一定能获得回应。五月五话端午,在这民俗的节日里,吃粽子,赛

9、龙舟之余,可曾想到送些小礼,问候您的新老客户、重点柜员? 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从南北朝开始,粽子已经粽子用作交往的礼品。端午小礼物 您好: 粽叶飘香的季节,又随着六月柔柔的风翩然而至。 时节已入夏,亮丽的阳光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富有浓厚民族味的龙舟竞赛,于白浪滔滔的翻滚下,是否唤起您对传统节日的怀想?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酒雄黄酒、配戴香包,还有那吟诵千古的爱国诗人屈原及白蛇传的故事,又增添了五月五日话端午的神秘色彩。 一向忙碌的您,别忘了在这富有意义的节日里,陪同家人去看看龙舟竞赛,藉以享受温馨的天伦之乐。 爱,不必多言。相信您已深知保险的长处,及分散风险观念的

10、重要性。将您那份对家人盈盈的关怀和体贴诉之于行动,是明智之举。顺祝 安好XXX敬上TIPSTIPS:可随信附上小香包致赠客户做为端午节礼物,此种惠而不费的温可随信附上小香包致赠客户做为端午节礼物,此种惠而不费的温馨小礼,可促进与客户、柜员间的感情。馨小礼,可促进与客户、柜员间的感情。端午时节话保险 给老客户的一封信|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违者必究Y送个香囊带个荷包,自制几斤粽子,托人到山里采了艾叶,街头买了瓶雄黄酒,加上内心深处的几许关怀,作为礼物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Y闻着粽子的飘香,想起远方的你是否安好?让我们托伟大诗人

11、的福多吃些粽子!快快乐乐过端阳! Y 手捧粽子,缅怀离骚,龙舟竟渡,勇往直前!祝端阳节快乐! Y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Y 端午到,挂香包,吃粽子,家家户户真热闹!艾蒿高高门前舞,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 Y老妈:从前你会强迫我吃粽子。而今,孩儿不在母亲身边,用短信编织一个虚拟的粽子送给您,祈天下老父老母平安!Y今天端午节!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为原料,用无忧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为你包了一个特别的粽子送给你!吃了它你永远快乐,幸福 。端午短语传情Y粽子该是投入大海的,因为你的胸怀像大海一样的宽

12、广,别忘了给自己投一个粽子!祝端午节快乐! Y脱去你的外衣,你是那样白嫩,发着淡淡的幽香,舔一舔再咬上一口,我心飞上九霄云外,啊,粽子我的至爱! Y 秘诀:将手机用粽叶包好,放在锅里煮60分钟,手机电池续电能力将延长两倍,信号增强,而且打电话时能闻到粽子香味。 Y我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就应该多吃几个粽子,虽说那些粽子是应该扔进江里的。 Y关掉你的手机,慢慢的闭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你会发现我和粽子一样可爱。 端午短语传情Y 虽然你身体很好,但屈原说:多锻练身体,少打麻将,才能多吃粽子,天天健康! Y 别光吃粽子,记得要给丈人、丈母娘送礼物哦!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违者必究|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违者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