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PPT电子课件教案第三章 局域网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84071843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4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PPT电子课件教案第三章 局域网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计算机网络》PPT电子课件教案第三章 局域网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计算机网络》PPT电子课件教案第三章 局域网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计算机网络》PPT电子课件教案第三章 局域网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计算机网络》PPT电子课件教案第三章 局域网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PPT电子课件教案第三章 局域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PPT电子课件教案第三章 局域网(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局域网局域网 3.1 3.1 局域网概述局域网概述3.1.1 3.1.1 局域网的定义和特性局域网的定义和特性 IEEE的定义,“局域网络中的通信被限制在中等规模的地理范围内,例如一幢办公楼,一座工厂或一所学枚,能够使用具有中等或较高数据速率的物理信道,且具有较低的误码率,局域网络是专用的、由单一组织机构所利用。” 其主要特征是: (1)网络范围较小,最大不超过25km;(2)传输速率较高,一般为10100Mbit/s,甚至到10Gbit/s;(3)误码率低,一般为10-810-11,最好可达10-12;(4)结构简单,容易实现;(5)一般采用方便的分布式传输控制方式。3.1.2

2、3.1.2 局域网的分类和结构局域网的分类和结构 1. 1. 局域网的分类局域网的分类(1)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局域网、星型、局域网、环型局域网(2)按局域网的配置划分:对等局域网、客户服务器局域网(3)按局域网传输媒体类型划分:有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4)按局域网基本工作原理划分:共享媒体局域网、交换局域网、虚拟局域网三种。(1)(1)对等局域网对等局域网 对等网络是把联网的计算机组成工作组,并且连入网内的各计算机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服务器,也没有提供像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网络那样的安全恃性,用户只能简单地通过网络在独立的同级系统间共享资源。 对等局域网的基本结构 (2)(2)客户客户/

3、/服务器局域网服务器局域网 在网络中设置一台或多台服务器,用于控制和管理网络,或建立特殊的应用,可根据用户规模建立单服务器网络、多服务器网络、多服务器的高速干线网络。 单服务器网络基本结构 多服务器网络基本结构 多服务器高速干线网络基本结构 IEEE802委员会现有16个分委员会,共同构成了802体系结构,其制订的标准有:(1) 802.1(A)概述、体系结构。(2) 802.1(B)寻址、网络管理、网间互联及高层接口。(3) 802.2逻辑链路控制,高层协议与任何一种局域网MAC子层的接口。(4) 802.3CSMA/CD。定义CSMA/CD总线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范。(5) 802.

4、4令牌总线网。定义令牌总线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范。(6) 802.5令牌环形网。定义令牌环形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范。(7) 802.6城域网MAN。定义城域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范。(8) 802.7宽带技术。(9) 802.8光纤技术。(10) 802.9综合语音数据局域网接口(LAN-ISDN)。(11) 802.10可互操作的局域网安全规范(SILS)。(12) 802.11无线局域网。(13) 802.12优先级高速局域网(100VG ANY LAN)。(14) 802.14电缆电视(Cable-TV)(15)802.15无线私人网(WPAN)。(16)802.16宽带

5、无线访问标准。2. 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主要分为总线形、环形与星形结构三种。 总线形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环形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星形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3.2 以太网以太网 以太网(Ethernet)最初是美国施乐公司与斯坦福大学合作,于1975年设计并实现的一种小型机局域网络。因为在历史上曾认为电磁波是通过“以太”来传播的,因此,该系统就以“以太”来命名。 现在的以太网数据传输速率已经达到每秒吉比特甚至10吉比特。 3.2.1 3.2.1 以太网的层次结构以太网的层次结构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802委员会首先制订了以太网的体

6、系结构,即著名的802参考模型。许多802标准现已成为ISO国际标准。 3.2.1 3.2.1 以太网的层次结构以太网的层次结构 局域网802参考模型与OSI/RM的对比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1)信号的编码与译码;(2)为进行同步用的前同步码的产生和去除;(3)比特的传输与接收。有关接入各种传输介质的问题都属于MAC子层,其主要功能是:(1) 负责物理层上的无差错的通信;(2) 将上层传递下来的数据封装成帧进行发送,接收时进行拆封;(3) 实现和维护MAC协议;(4) 比特差错检测;(5) 寻址。与介质无关的部分都集中在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其主要功能是:(1) 建立和释放数据链路层的逻辑链接;(

7、2) 提供与高层的接口;(3) 差错控制;(4) 给帧加上序号。3.2.2 3.2.2 以太网的帧格式以太网的帧格式 总线网使用的帧结构有两种标准,一个是802.3标准,另一个是DIX Ethernet V2以太网标准。 IEEE802.3和以太网的帧结构 两种标准的区别就在第5个字段(2字节)。在802.3标准中,这个字段是长度字段它指出后面的数据字段的字节长度,数据字段就是LLC子层交下来的PDU。在以太网的v2标推中,这个字段是类型字段,它指出LLC的上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 (1) 前导码:包含了7个字节的二进制“1”和“0”间隔的代码 (2) 帧首定界符(SFD):它是一字节的1010

8、1011二进制序列 (3) 目的地址(DA):它指明帧发往目的地的地址,共6字节。 (4) 源地址(SA):指明发送该帧的站地址,与DA一样占6字节。(5) 类型/长度:占2个字节。为了使两种帧能够兼容,解决办法是:若该数值小于MAC帧的数据字段的最大值1500(字节),则该字段表示MAC帧的数据字段长度;若该数值大于 0600H,该字段表示类型,按以太网帧结构处理。(6)数据(DATA):数据区长度可变,从46字节到1500字节之间。 对于46字节的最小数据是一个特殊帧,目的是能使局域网上的所有的站都能检测到这个最小帧(14B帧头+46B数据 +4BCRC=64B)。小于46字节用0填充。

9、(7) 帧校验序列(FCS):共4个字节,它是32bit冗余校验码(CRC)3.2.3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核心技术是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方法。CSMACD的发送流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四点: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随机延迟后重发。 3.2.3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CSMA/CD的工作原理 CSMACD可以选用三种坚持算法: (1)非坚持方式 (2)1坚持方式 (3)P坚持方式 作为 IEE

10、E 802标准的是 1坚持方式 ,为了确保退避保持稳定,IEEE802 标准和以太网采用了一种叫二进制指数退避的技术。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当冲突发生后,时间被分成离散的时隙。时隙长度等于在传输媒体上来回传输的时间,根据8O2.3标准中规定的最大长度,时隙长度为512比特时间即51.2s,一般而言,i次冲突后,等待的时隙数从02i-1中随机选出。但是,如果冲突次数达到 10次后,随机等待的最大时隙数固定为 1023。在 16次冲突后,站点放弃传输,并报告一个错误。 3.2.4 以太网的物理层以太网的物理层 网卡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数据的封装与解封,链路管理、编码和译码。 在802.3标准中对

11、传输系统的要求做了详细的规定。例如,在任意两个站之间最多可以有三个同轴电缆段。802.3标准还规定,接到转发器的点到点链路的总长度不能超过1000M。 在星形以太网中,常使用一种可靠性非常高的设备,集线器(hub)。集线器的特点有:(1)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各工作站仍然共享逻辑上的总线,而使用的还是CSMA/CD协议。 (2) 有多端口(3) 每个端口都具有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功能。 (4) 采用了专门的芯片,进行自适应串音回波抵消。 3.3 交换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 3.3.1 3.3.1 交换式以太网产生的背景交换式以太网产生的背景交换式以太网具有以下优点:(1)技术是基于以太网的,而以太

12、网技术成熟,应用广泛。(2)交换式以太网不需要改变网络其他硬件(包括电缆和用户的网卡),仅需要用交换机替代共享式HUB,节省用户网络升级的费用。3.3 交换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 3.3.1 3.3.1 交换式以太网产生的背景交换式以太网产生的背景(3)在高速与低速网络间转换,实现不同网络的协同。(4)同时提供多个通道,比传统的共享式集线器提供了更多的带宽 (5)在时间响应方面具有明显优点,使得局域网交换机备受青睐 3.3.2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原理 3.3.3 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方式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方式 存储转发方式:它把输入端口的数据包先存储起来

13、,然后进行CRC检查,对错误包处理后才取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通过查找双向表连接到输出端口,最后送出包。3.3.3 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方式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方式 直通方式: 它在输人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双向表查找到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 3.3.4 局域网的第三层交换技术局域网的第三层交换技术 第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第二层的交换机与第三层的路由器合二为一,使路由器根据第二层的地址转发数据包以达到快速通讯的目的。由此产生的第三层交换机可以称之为路由器,因为它可操作在网络协议的第三层,是一种路

14、由理解设备并起到决定路由的作用;也可称之为交换机,因为它的速度极快,几乎达到第二层交换的速度。 3.4 高速局域网高速局域网 3.4.1 3.4.1 快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IEEE802.3的补充标准即802.3u,称之为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标准。 保留802.3帧格式和CSMA/CD协议,只是将数据传输速率 10 Mbit/s提高到 100Mbit/s,相应的位时从 100 us减小到 10 us。 快速以太网有三种不同的物理层标准: (1)100BASE-TX (2)100BASE-T4 (3)100BASE-FX 3.4.2 千兆比特以太网千兆比特以太网 千兆比特以太网

15、是IEEE 802.3以太网标准的扩展,编号为802.3Z,其数据传输率为1000Mbit/s (1Gbit/s,也称吉比特以太网)。千兆比特以太网基本保留了原以太网MAC子层的CSMACD协议,但它对CSMACD协议进行了一些改动,增加了一些新的特性。千兆比特以太网可以采用四种传输介质,其物理层标准及其传输特性如表: 3.4.2 千兆比特以太网千兆比特以太网 标准介质类型光纤直径最大传输距离(m)1000BASE-CXSTP双绞线251000BASE-T5类UTP双绞线1001000BASE-SX多模光纤62.5,50440,5001000BASE-LX多/单模光纤62.5,50,5250,

16、550,30003.4.3 10千兆比特以太网千兆比特以太网 速率为10Gbits的10千兆比特以太网技术标准IEEE 802.3ae于2002年正式公布。10千兆比特以太网只用光纤作为媒体,并且只在全双工模式下运行。这就是说,10千兆比特以太网将不再使用CSMACD协议。 IEEE为10千兆比特以太网建立了两个独立版本的物理层标难,即局域网物理层标准和广域网物理层标准。 3.4.4 FDDI 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是美国ANSI X3T9.5 委员会于1982年制订的网络标准,随后被ISO通过为国际标准ISO 9314。它是以成熟的 IE

17、EE 802.5令牌环网技术为基础,开发出的一种反向双环结构的网络体系,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用改进的令牌技术,能够同时进行多数据帧的传输,扩大了带宽利用率,达到大容量数据传输的目的。 FDDI的主要特性有:(1) 使用基于IEEE802.5令牌环标准的令牌MAC协议;(2) 使用802.2LLC协议,因而与802局域网兼容;(3) 利用多模光纤进行传输,采用具有容错能力的双环拓扑结构;(4) 数据帧长4500字节,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it/s,波特率为 125Mbaud;(5) 支持1000个物理连接,若都是双连接站,可以连接500个站;(6) 最大站间距离2 km,环路长度100 km;(

18、7) 具有动态分配带宽能力,能同时提供同步和异步数据服务。 3.5 虚拟局域网虚拟局域网 3.5.1 VLAN概述概述 虚拟网络(Virtual Network)是建立在交换技术基础上的。将网络上的结点按工作性质与需要分成若干个“逻辑工作组”,那么一个逻辑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网络。 VLAN示意图 要实现VLAN技术,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能够将所连接的客户站进行逻辑分段的高性能交换设备;(2)提供在主干网(如高速以太网、ATM、FDDI)上传输VLAN信息的通信协议;(3)提供VLAN间通信的第3层路由解决方案;(4)满足已安装的LAN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5)提供集中控制、配置和流

19、量管理功能的网管方案。 3.5.2 VLAN的交换方式的交换方式 VLAN技术有三种交换方式:端口交换、帧交换和信元交换 1.1.端口交换端口交换 端口交换是把端口配置到一个或若干个通过背板连接的共享HUB上,形成若干个独立的有端口组合的共享网络段,利用一种称为端口交换的设备,在一个或几个通过背板连接的端口交换模块上通过软硬件的控制和管理把交换模块上的所在端口划分成若干个共享式的互相独立的VLAN。 2.2.帧交换帧交换 帧交换是指LAN(Ethernet、Token Ring、FDDI)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能够提供一个独立的共享网络端口,在此端口既可以连接共享HUB,也可以连接单独的一个客户站

20、。在一个端口接收到的帧并正确地转发到输出端口上,在寻找路由和转发时,帧不会被破坏。 3.3.信元交换信元交换 这种VLAN方式的核心是由一个或者多个互连的ATM交换机组成,它是在ATM交换机上实现信元交换。与帧交换不同的是,从ATM交换机端口上接收到信元后,正确的转发到输出端口。 3.5.3 VLAN的划分的划分 1 1按交换端口号按交换端口号 2. 2. 按按MACMAC地址地址3. 3. 按第按第3 3层协议层协议4. 4. 使用使用IPIP组播组播5. 5. 基于策略基于策略3.5.4 VLAN帧的传递帧的传递 VLAN成员信息的传递的关键要解决多个交换设备互联时之间的协调问题。信息的传

21、递方式有隐式和显式两种。一般隐式传递方式的VLAN适用于单个交换设备上通过对端口进行分组的方法所定义的VLAN,。对于按第3层协议所定义的VLAN符合隐式传递方式。此种方式的特点是VLAN成员信息包含报文的头部。 3.5.4 VLAN帧的传递帧的传递 从具体技术上看,显式传递方式包括: (1)ATM LAN仿真外 (2)信令支持的列表维护方式(Table Maintenance Via Signaling) (3)帧标记方式(Frame Tagging) (4)时分复用方式(TDM) 3.5.5 VLAN的配置的配置 1. 1. 静态端口分配静态端口分配 静态VLAN指的是网管人员静态地分配交

22、换设备的一组端口给每一个VLAN,此种分类可以借助于网管软件完成或直接在交换设备中进行配置,分配好之后这些端口将保持其VLAN配置直至被修改为止。 3.5.5 VLAN的配置的配置 静态端口分配 2. 2. 动态端口分配动态端口分配动态VLAN端口分配指的是交换设备上那些能够在智能管理软件的帮肋下自动地进行其VLAN端口的分配方式一般是根据站点的MAC地址、逻辑地址或协议类型来划分的。这些划分的信息将被输入到一个集中式管理软件内并在那里进行维护。动态端口分配 3 3多多VLANVLAN端口分配端口分配 多VLAN端口配置可以使得单个交换端口或用户能同时参与到多个VLAN中进行通信,这种能力对于

23、那些提供多个不同的工作组共享的服务器或能够属于多个不同的工作组的用户而言无疑是很方便的。 多端口VLAN配置 3.5.6 VLAN间的路由与通信间的路由与通信 1. 1. 边界路由边界路由 边界路由指的是将路由功能包含在位于主干网络边界的每一个LAN交换设备中,此时VLAN间的报文将由交换设备内在的路由能力进行处理,从而无需再将其传送至某个外部的路由器上,数据的转发延迟因而也将得以降低。3.5.6 VLAN间的路由与通信间的路由与通信 2. “2. “独臂独臂”路由器路由器 这种路由器一般接在主干网上的一个交换设备上,以使得网络中的大部分报文在通过主干网时无需通过路由器进行处理。 “独臂”路由

24、器 3 3 路由服务器路由客户机路由服务器路由客户机 在路由服务器方式下,VLAN间的报文将被缓存在主干网边界的VLAN交换设备中。交换设备同路由服务器之间所交换的仅仅是为建立跨越主干网的LAN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而必须交换的信息。 路由服务器 4. 4. ATMATM上的多协议路由上的多协议路由 MPOA的目的是给可能属于不同路由子网的多个用ATM网络连接的设备提供直接的虚拟连接。也就是说,MPOA将使得多个同于不同ELAN的站点通过ATM网络直接进行通信,而不需要经过一个中间的路由器、其中ELAN可以看成是一种形式的VLAN,它是在ATM网络环境下用LAN仿真标准建立起来的。 5. 5. 第

25、三层交换技术第三层交换技术 第三层交换有的技术方案本身就是一个带有路由功能的交换机,特别是基于智能可编程ASIC技术的第3层交换机,它既包括了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交换功能,而且还具备路由寻址功能。 3.5.7 VLAN的协议和标准的协议和标准 目前第三层上实现的 VLAN往往是基于 Internet TCPIP的组播传送技术及相应的协议,其中涉及的技术和协议如下: (1)IP组播地址确定 (2)IGMP (3) MBONE(Internet Multicast Backbone) (4)DVMRP(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而在 MAC

26、层上 VLAN实现的标准最有代表性则为: IEEE 802.1Q 3.5.8 VLAN的功能的功能 1. 1. 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效率2. 2. 控制广播数据控制广播数据3. 3. 增强网络安全性增强网络安全性4. 4. 减少站点的移动和改变开销减少站点的移动和改变开销5. 5. 实现虚拟工作组实现虚拟工作组6. 6. 基于服务的基于服务的VLANVLAN3.6 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 3.6.1 3.6.1 无线局域网概述无线局域网概述无线局域网常用的实现技术有: 红外数据协会推出的IrDA 家用射频工作组提出的HomeRF Bluetooth(蓝牙) 美国的802.11协议 欧洲的Hipe

27、rLAN2等。 3.6.2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3.6.3 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 无线局域网(WLAN)的物理层主要由所使用的无线频段及调制方式而定。目前使用的无线频段主要有亚微波(1GHz3GHz)、亚毫米波(10GHz30GHz)、红外线等。 3.6.3 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 频段亚微波(1GHz3GHz)亚毫米波(10GHz30GHz)调制方式窄带扩展频谱窄带传输速率(bit/s)数百k到10M数百k到几M10M以上通信距离100m(无须视距)100m(无须视距)几十米以内(视距)移动支持一般好一般成本低高高使用许可需要IS

28、M频段不需要需要无线局域网传输媒体比较 除了传播特性之外,采用怎样的调制方式将影响物理层的构成内容,例如当采用无线电波做传输媒体时,常用的调制方式有扩频调制方式与窄带调制方式两种。 频段红 外传输技术DB/IRDF/IR点对点方式反射方式传输速率(bit/s)可达50M可达10M几十k到10M通信距离可达50m以上(无须视距)数米到20米(无须视距)移动支持不支持不支持差成本高高低使用许可不需要不需要不需要无线局域网传输媒体比较 除了传播特性之外,采用怎样的调制方式将影响物理层的构成内容,例如当采用无线电波做传输媒体时,常用的调制方式有扩频调制方式与窄带调制方式两种。 频段红 外传输技术DB/

29、IRDF/IR点对点方式反射方式传输速率(bit/s)可达50M可达10M几十k到10M通信距离可达50m以上(无须视距)数米到20米(无须视距)移动支持不支持不支持差成本高高低使用许可不需要不需要不需要无线局域网传输媒体比较 3.6.4 无线局域网的无线局域网的MAC子层子层 802.11工作组考虑了两种MAC算法:一种是分布式的访问控制,就像以太网一样,用载波监听的方法来将访问介质的决定分布到每个站点;另一种算法就是集中式访问控制,由一个中央的决定者来协调访问要求。 3.6.4 无线局域网的无线局域网的MAC子层子层 802.11的最后决定是一个叫做DFWMAC(分布式基础无线网MAC)的

30、MAC算法,它提供了一个分布式访问控制机制,有一个在此基础之上的集中式控制选项。MAC层的低层是分布式协调功能(DCF),PCF建立在DCF的顶部。 1.1.分布式协调功能分布式协调功能 DCF子层使用简单的CSMA算法,不包括冲突检测功能(例如CSMA/CD),DCF包含了一系列的延时来实现优先级机制。先考虑一个叫做帧间空隙的简单延时(IFS)。 DCF使用了3种IFS值进行优化,它可以提供基于优先级的访问控制:(1)SIFS(短IFS)(2)PIFS(点协调IFS)(3)DIFS(分布式协同IFS)使用IFS的CSMA访问规则如下:(1)欲发送的站点先监听媒体,如果媒体空闲,它就再等待一段

31、相当于一个IFS的时间,看媒体是否依然空闲。如果是,这个站点就可以立即发送。(2)如果介质忙(不管是在站点开始监听时发现媒体忙,还是在IFS时间内发现媒体忙),站点就推迟自己的传输而继续监听,直到当前传输完毕。 (3)一旦现在的传输完毕,站点再延迟一个IFS。如果媒体在此时间内保持忙状态,站点使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并继续监听媒体;如果媒体空闲,站点就可以传输了。 2. 2. 点协调功能点协调功能 PCF是在DCF之外实现的一个可供选择的访问方式,其操作包括集中轮询主管(点协调)的轮询。点协调在发出轮询时使用PIFS,因为PIFS比DIFS小,点协调能够获得媒体并且在它轮询和接收响应时把所有的异

32、步帧都排除在媒体之外。 3.6.5 无线局域网的层管理无线局域网的层管理 MAC层和物理层从概念上都应该包括管理实体,分别称为媒体访问控制子层管理实体(MAC Sublayer Management Entity, MLME)和物理层管理实体(PHY Layer Management Entity, PLME)。在通用的层管理模型中有三个管理实体服务访问点:(1) SME-MLME SAP(站点管理实体与媒体访问控制子层管理实体之间的服务访问点)(2) SME-PLME SAP(站点管理实体与物理层管理实体之间的服务访问点)(3) MLME-PLME SAP(媒体访问控制子层管理实体与物理层管

33、理实体之间的服务访问点) 3.6.6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无线局域网的标准 无线局域网的IEEE标准,最初于1988年提出,称为IEEE 802.4L,它是有线LAN标准IEEE 802.4的一部分。1990年,802.4L改名为802.U,形成了IEEE 802 LAN标准结构中一个独立的无线LAN标准。到1997年6月,IEEE终于通过了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802.ll。802.11标准主要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其中对MAC层的规定是重点。 3.6.6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无线局域网的标准 为了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IEEE提出了两个新标准802.11a和802.11b。802.11a工作在5GHz的UNII频带,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独特扩频技术,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its,可较好地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但是,802.11a标准与802.11并不兼容。802.11b的最重要的改进就是在802.11的基础上提供两种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5.5Mbit/s和11Mbi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