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84052404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必修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概念解读:农耕经济:概念解读:农耕经济:以农业种植为主以农业种植为主的经济。的经济。(侧重于(侧重于经济部门经济部门- 农业、手工业、商业、畜牧业等的比重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畜牧业等的比重关系)【单元概述单元概述】考纲备考方略本讲在全国卷的出题中每年都有涉及或选择或非选择题,分值8分左右,近几年主要命题点集中在小农经济、土地兼并、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变化、均田制等,除了考察基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外,更多的考察解读材料的能力及根据所学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能力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在备考中仍然要重点备考,除了以上常考点,还要特别注

2、意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水利工程等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第一讲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农业中国古代的农业 中国古代的农业(第1课时)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讲第一讲本课时学习目标:本课时学习目标:1 1、会构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线索,、会构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线索,理解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 2、重点识记理解铁犁牛耕的发展历程、水、重点识记理解铁犁牛耕的发展历程、水利工程的兴修、小农经济等重要知识利工程的兴修、小农经济等重要知识3 3、重要概念:刀耕火种、精耕细作、千耦、重要概念:刀耕火种、精耕细作、千耦其耘、个体

3、农耕、农其耘、个体农耕、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小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等经济、自耕农经济等 精耕细作:精耕细作:通过更新或讲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通过更新或讲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即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即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线索构建线索构建围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构建体系围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构建体系总结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总结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农具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的改进与推广农田水利设施的兴修农田水利设施的兴修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土地所有权的变化土地所有权的

4、变化政局、政策的影响等政局、政策的影响等变式训练变式训练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 楼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概括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改进耕作技术;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

5、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1 1、铁犁牛耕铁犁牛耕(1 1)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出现:出现: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推广:推广:西汉中期(犁壁的发明)西汉中期(犁壁的发明)(2 2)其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经济:经济:井田制逐渐走向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井田制逐渐走向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大型水利工程开始兴修。生;大型水利工程开始兴修。 政治:政治: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中央集权制逐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中央集权制逐渐确立。渐确立。 思想:思想: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西汉赵过的耦犁(二牛三人)西汉后期犁(二牛一人)唐代曲辕犁东汉

6、犁(一牛一人)春秋战国水利工程图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2、中国古代主要水利工、中国古代主要水利工程及灌溉工具程及灌溉工具秦:灵渠西汉:曹渠白渠六辅渠坎儿井灌溉工具的改进春秋战国之际桔槔:井上汲水工具辘轳: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工具筒车3 3、个体农耕个体农耕( (自耕农经济)自耕农经济)(1 1)出现的时间及原因?)出现的时间及原因? 出现:出现: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原因: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及私有土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出现。(2 2)个体农耕的特点?)个体农耕的特点? 分散性: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 稳定性:稳定性:男耕

7、女织的分工,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分工,自给自足。 封闭性: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交往和合作。个体之间很少交往和合作。 脆弱性:脆弱性:易受天灾人祸影响。(天灾:水、旱、易受天灾人祸影响。(天灾:水、旱、虫灾;人祸:战乱、苛政)虫灾;人祸:战乱、苛政) 落后性: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技术、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精耕细作:精耕细作:人多地少,必须追求土地单位面积产人多地少,必须追求土地单位面积产量。量。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个体农耕个体农耕(3 3)个体农耕的地位及产生的影响?)个体农耕的地位及产生的影响? 地位

8、:自耕农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影响:影响: (4 4)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利和不利因素? (略)(略)(5 5)近现代的小农经济发展如何?)近现代的小农经济发展如何? 近代:近代:逐渐走向瓦解,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逐渐走向瓦解,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现代:现代:一度存在,后被社会主义集体耕作取代。一度存在,后被社会主义集体耕作取代。复习提问1、中国古代原始农业在区域分布上有何特点?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铁犁牛耕的发展历程?4、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有何体现?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有何影响?5、曲辕犁出现区域及地位?6、会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时期著名的

9、水利工程及设施7、小农经济的特点?8、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概念辨析:概念辨析: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千耦其耘、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千耦其耘、个体农耕个体农耕 精耕细作:精耕细作:通过更新或讲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通过更新或讲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即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单位面积产量。(即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先将地上草木烧成灰做肥料,然后就地挖坑先将地上草木烧成灰做肥料,然后就地挖坑下种。下种。千耦其耘:千耦其耘:千对农人在耕地。(集体耕作)千对农人在耕地。(集体耕作)个体农耕:个体农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

10、活。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生产力:生产力: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刀耕火种刀耕火种-铁犁牛耕铁犁牛耕大规模简单协作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个体农耕概念辨析概念辨析明确几组历史概念:明确几组历史概念:(1 1)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租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租佃经济佃经济 农耕经济:农耕经济:以农业种植为主以农业种植为主的经济。(侧重于的经济。(侧重于经济部门经济部门-农业、手工业、商业、畜牧业等的比重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畜牧业等的比重关系) 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自给自足的经济。(侧重的经济。(

11、侧重产品分配产品分配-主要用主要用来自己使用,很少进行商品交换,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在来自己使用,很少进行商品交换,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原始社会就已出现) 小农经济(个体农耕):小农经济(个体农耕):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侧,男耕女织。(侧重重生产和生活的单位生产和生活的单位-是铁犁牛耕和土地私有的产物,产是铁犁牛耕和土地私有的产物,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自耕农经济:自耕农经济:自己拥有土地自己拥有土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租佃经济:租佃经济:佃农佃农租种地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按契约缴纳地租,以家,按契约缴纳地租

12、,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中国古代的农业(第2课时)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讲第一讲本课时学习目标:本课时学习目标:1 1、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了、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影响。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影响。2 2、重点识记土地兼并、均田制等重要知识、重点识记土地兼并、均田制等重要知识3 3、重要概念:自耕农、佃农、雇农、重要概念:自耕农、佃农、雇农 1 1、井田制井田制(1 1)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产生于:产生于: 鼎盛:鼎盛: 瓦解于瓦解于 废除于废除于(2 2)性质:)性质:(3 3)逐渐瓦解的原因?)逐渐瓦解的原因? 经济:经济

13、: 政治:政治: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2 2、土地兼并、土地兼并(1 1)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 汉代:汉代:北魏北魏隋唐隋唐 宋初宋初 明代明代(2 2)根源?)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3 3)导致哪些矛盾加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导致哪些矛盾加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矛盾:矛盾:A.A.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B. B.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影响:影响:A.A.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租佃关系发展;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租佃关系发展; B.B. 自耕小农衰退,自耕小农衰退,国家赋税收入减少,限制土地兼并;国家赋税收

14、入减少,限制土地兼并; C. C.明清时期商人明清时期商人“买田置地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 4)封建社会解决土地兼并的措施?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为什)封建社会解决土地兼并的措施?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么? 措施:措施:均田制、限田制均田制、限田制 不能。不能。原因:原因:无法根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无法根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12、(2013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

15、退D6、(2014海南单科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C11.(2013重庆文综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D 1、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庄园园“一词,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

16、一词,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均田制实行后,“庄园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据此可知( )A均田制导致土地集中现象加剧均田制导致土地集中现象加剧 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买卖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买卖C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 D封建小农经济日益被大庄园经济取代封建小农经济日益被大庄园经济取代2、北宋史学家说:、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文。”上述言论(上述言论( )A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指出均田制被破坏

17、是必然的 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3、均田制实施的时间:北魏实施的时间:北魏唐中期唐中期实施的目的:限制土地兼并,实施的目的:限制土地兼并, 保证国家赋税收入保证国家赋税收入 保护自耕农经济保护自耕农经济实施的前提: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实施的前提: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未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未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性质:封建国有土地性质:封建国有土地 内容:露田(内容:露田(70岁或死亡归还、岁或死亡归还、不得买卖)、不得买卖)

18、、 桑田(世代享有,限制买桑田(世代享有,限制买卖)卖)破坏:破坏:一是因为封建国家掌握的官田荒地越来越少,一是因为封建国家掌握的官田荒地越来越少,二是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买卖、土地的兼并二是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买卖、土地的兼并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古代农业社会中自耕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本质区别是古代农业社会中自耕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本质区别是A A是否拥有土地是否拥有土地 B是否向国家承担赋税徭是否向国家承担赋税徭C拥有土地多少不同拥有土地多少不同 D经营方式不同经营方式不同自耕农: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自耕农: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

19、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不受地主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不受地主地地租的剥削,是政府赋税和徭租的剥削,是政府赋税和徭役主要承担者役主要承担者雇农:雇农:旧社会农村中的长工、月工、零工等。他们没有或只旧社会农村中的长工、月工、零工等。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佃农:佃农: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佃农是料和生活资料,佃农是封建地租封建地租剥削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缴纳剥削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缴纳地租,并服各种劳役,遭受繁重剥削。佃农与地主之间

20、存在着地租,并服各种劳役,遭受繁重剥削。佃农与地主之间存在着依附关系。依附关系。概念辨析:概念辨析: D4、经济重心南移(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

21、,比较重视发展经济。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

22、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

23、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带来了哪些变化?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带来了哪些变化?(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C(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

24、表 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B【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1)主题: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 材料:材料:长沙出土的铁锄。长沙出土的铁锄。理由:理由:第一手材料第一手材料(或实物史料或实物史料)。 (2)特点: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 影响: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移;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 (3)变化:变化:牛耕大量退出;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江东犁被铁搭取代。 原因: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劳动力过剩);养牛养牛成本较高。成本较高。【真题演练真题演练】1-5 CBBAD 6-8 DDC9、(、(1)特征: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4分)分) 不同: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 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济)为主。(4分)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