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84048218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学习的,既是巩固已学过的加减法,也是为第2学段学习加减法的关系、运算顺序、加法运算率等奠定基础,是本套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让学生感受三位数的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计算80+50与8050的结果,促成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实物图及数的组成、100以内的加减法等进行教学。一图三式,重点交流其填空的理由时,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提示和帮助。试一试,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

2、减计算,渗透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尝试加法验算。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示意图,说出图意。验算时注意:不要求每个学生都用多种方法验算;让学生经历验算的过程,尝试验算的方法,但不要求学生写出严格的验算过程;与例3基本差不多。重点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表格中各项目、数据的意义和与联系,并能从中获得数学信息。加法的简单估算。充分体验估算是实际生活的需要。要引导学生理解“大约”的意思,并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讨论应该选择将数据往大数估还是往小数估。教学中应注意:估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近似计算,不必涉及四舍五入知识,估算结果不唯一,结果在合理的范围内都是正确的;估算既是一种计

3、算,又是数学思想。减法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因为减法估算与加法估算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学生已经有了加法估算的基础,所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还要更大一些。不进位加法。反馈交流计算方法时,重点关注竖式计算方法,结合直观学具图思考交流: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位相加满10的进位加法。先让学生还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出算式。要引导学生特别关注:个位数相加满10怎么办?进位的1怎么写?这是学生易于疏忽的问题,所以教学时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竖式计算时,要在竖式上很清楚地写上进位的1,反映进位的过程。十位相加满10的加法,并结合实际理解比求一个数多几的数。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十位上的

4、数相加满10怎么办?为什么十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百位进1?例4是个位、十位相加都满10的连续进位加法,是教学的难点。重点关注十位上的数是怎么相加的。是不退位减法。重点关注竖式计算,同时结合人民币的实物图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道理。例2是个位不够减的退位减法。竖式计算时,可以在竖式上很清楚地记上退位点,反映退位的过程。当学生熟练掌握之后,可以不记退位点。归纳计算方法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等。例3是十位不够减的退位减法。反馈时重点讲解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例4是个位、十位都不够减的连续

5、退位减法,是本册教科书教学的难点之一。重点引导学生解决连续退位减法的问题。例5是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这是三位数减法中最难的部分。教学要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算理和连续退位的过程。例1是初步感知同样的规律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感受有规律的图案美化了房间,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规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可以用描述性语言、画图、字母等方法表达。例2是认识不同方式呈现的规律。组织学生交流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说出自己是怎样发现规律的,特别要让学生阐述得出这个规律的理由。例3是一组有简单规律的数,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2个数的和。还可以让学生继续按规律写2个数,验证所发现的

6、规律,体验数学规律的实用性。例4是数形结合呈现的简单递增规律。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同一规律表现形式不同,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表述同一规律。例1是解决生活中求剩余的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感知对不能直接获取的已知条件,要先计算得出。感知用数学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在列式时如果学生将分步式写成了综合式,要让学生结合购物付款的现实情境理解应用小括号。例2 是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比少求和”问题,可以采取和例1基本相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先求桃树的棵树。例3是做跳绳的开放性问题,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重点研究

7、两种绳都做得情况。可让学生用线段图画一画、用算式写一写等方式尝试可以怎样做。反馈时,教师将学生的方案用例题中的表格进行有序排列。第1题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和在计算时容易出错、需要注意的地方。第2题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与方法,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反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二年级上册对直角有了初步认识,并能简单辨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的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是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以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例

8、1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课前必须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长方形、正方形的纸片作学具,还要准备直尺和三角板。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特征,这是本单元的重点,学生应理解的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教科书上读一读或勾画,但不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例2是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即辨认平行四边形。教学时可以先用课件呈现一些实物图,让学生从实物中感知平行四边形,形成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认识,然后再将几何图形抽象出来,总结特征时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即可,教师不要去总结它的特征。例3是让学生先看到已经存在的实物图片,然后在脑子里建构由图形组成的表象,再用图形拼出来。通过学生看、想、拼、说等活动,学习拼组简单图形的方法,体会拼组图形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例4是先想象一个图案,然后试着拼组,再说一说用了哪些图形。拼图之后,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说一说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甚至可以通过拼组的图形讲一个小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