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跨接操作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84018012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蓄电池跨接操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蓄电池跨接操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蓄电池跨接操作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蓄电池跨接操作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蓄电池跨接操作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蓄电池跨接操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蓄电池跨接操作(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场救援现场救援 蓄电池跨接操作规范闯者善行QQ:863484994MSN:guofuqing_邮箱:汽车蓄电池的作用发动机启动时,蓄电池向起动机提供200500安培的强大电流汽车运行中,储存电能当发电机转速变化时,保持电路电压稳定蓄电池故障比率(国内)蓄电池故障蓄电池使用常识蓄电池分为普通蓄电池、半免维护蓄电池、全免维护蓄电池。蓄电池正常情况下使用寿命为23年。更换蓄电池时应根据车辆要求选择型号规格符合车辆设计要求的蓄电池蓄电池在维护中应用湿布或水清洁,并经常保持干燥,使用凡士林对电极桩头和导线夹头进行涂抹,防止氧化腐蚀。蓄电池长时间不用应定期进行充电。因蓄电池电解液含有硫酸物,具有一定的腐

2、蚀作用,要妥善保存。蓄电池使用常识蓄电池使用常识因蓄电池在使用中会产生可燃性气体,遇到火花后会引起蓄电池爆炸伤人,所以用电缆及检测仪器检查时不要产生火花。检查(操作)时不可面对蓄电池,有被酸伤的危险。蓄电池故障的处理方法 遇到蓄电池故障,应急处理一般通过跨接、推车、牵引三种方法起动,在道路汽车救援服务中为保障安全,通常使用跨接起动。(车上装有三元催化剂一般不提倡推车、牵引两种方式)。蓄电池故障的处理方法自动档车因蓄电池亏电时只能用跨接辅助启动,自动档车是不可以靠推车、牵引作启动的。 蓄电池跨接注意事项检查蓄电池电解液高度是否符合要求。确定故障车蓄电池正负极。未了解车辆性能前禁止切断蓄电池电源,

3、防止电脑锁死。蓄电池断开后会造成部分用电设备功能消失。比如收音机、玻璃自动升降器等蓄电池跨接注意事项检查蓄电池电压,确认极柱是否清洁,连接牢固,检查有无氧化。故障车蓄电池电压较低(9V)须先使用施救车进行充电510分钟,然后再进行试启动。蓄电池跨接注意事项蓄电池禁止使用普通电线、铁丝等跨接,应使用专用导线跨接启动。跨接过程中,不要让连接线与发动机舱内的旋转部件接触。起动故障车同时检查连接处有无不实或过热现象,如有应立即停止起动,从新确定牢固连接。 蓄电池跨接注意事项不间断地使用起动机会导致蓄电池因过度放电而损坏。每次使用起动机时间不超过5秒,再次启动间隔时间应不少于15秒。在点火开关接通或发动

4、机运转时不要断开蓄电池,否则有可能损坏电器设备(电子组件)。蓄电池跨接注意事项禁止使用串联方式连接蓄电池。在多次起动发动机失败后,应重新检查点火系统、油路等,确认是否正常。蓄电池跨接操作检查确定蓄电池安装位置,检查状态是否正常。对发动机进行常规检查,确定故障已排除。检查故障车及救援车两组蓄电池的额定电压是否相同,避免小马拉大车。蓄电池跨接操作将搭车线一端与无电蓄电池的正极相连,搭车线的另一端与施救车的蓄电池正极相连接将负极搭车线与施救车蓄电池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故障车发动机缸体本身或缸体上的金属部件相连接。不要将连接线接到蓄电池负极上(可能会产生火花点燃从蓄电池内逸出的可爆气体)。蓄电池跨接操作

5、拉紧手制动,检查档位,关闭被施救车的所有用电设备,确认被施救车前方无人。常规起动故障车,同时检查连接处有无不实或过热现象,如有应立即停止起动。蓄电池跨接操作启动成功后检查故障车发电量,在开启大灯等大功率用电设备后,发电量保持13.814.5V之间属于正常,如正常需将故障车高怠速运转5-10分钟(2000r/mian)。蓄电池跨接操作解除连接先摘取负极搭线,再取下正极搭线,故障车至少运转30分钟后方可灭车。(应提示客户至修理厂对蓄电池进行维护充电)蓄电池跨接操作规范分析出现故障原因,提示车主注意事项。如属于蓄电池故障,应建议客户尽快更换。蓄电池跨接操作规范关闭车上所有用电设备,检测车辆的休眠电流。一般高档车为80MA以内,抵挡车10MA左右。如属于发电系统或电路(漏电)故障,现场启动成功后,建议客户至维修厂修复。蓄电池跨接操作规范向客户讲解使用常识与技巧,如有必要在救援工单上注明后请客户签字确认。收起现场救援工具,客户确认签字。救援结束。提高专业技能,展现企业服务形象!闯者善行QQ:863484994MSN:guofuqing_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