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外遗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色体外遗传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染色体外遗传染色体外遗传前前 言言前边几章介绍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都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核基因控制的,叫核遗传(nuclearinheritance),它在遗传学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08年德国植物学家柯伦斯(CorrensC.E.)通过对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花斑枝条的研究,首先报道了植物质体的遗传,这种现象不符合孟德尔规律,1927年美国学者把这种遗传现象正式命名为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inheritance)。 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了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DNA存在,70年代发现了质粒DNA。染色体外遗传课件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染
2、色体外遗传染色体外遗传 第一节第一节 染色体外遗传的特点染色体外遗传的特点 第二节第二节 染色体外遗传的表现染色体外遗传的表现 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的关系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的关系 第四节第四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染色体外遗传课件第一节第一节 染色体外遗传的特点染色体外遗传的特点一、染色体外遗传的概念一、染色体外遗传的概念二、染色体外遗传的特点二、染色体外遗传的特点染色体外遗传课件一、染色体外遗传的概念一、染色体外遗传的概念 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线粒体、质体、中心体等细胞器中。 原核生物和某些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另一类细胞质颗粒,它
3、们是细胞的非固定成分,也能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但它们不是细胞生存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叫它们附加体(episome)和共生体(symbiont)。染色体外遗传课件附加体:是指含有DNA的细胞质颗粒,既能以完全自主的状态存在,也能组入到染色体上,成为染色体的一部分。如R质粒(抗性因子,使E.coli.抗一定浓度的抗菌素)、F因子(决定性别,有F因子的E.coli.为雄性-供体)等。共生体:指病毒、细菌等一类物质进入细胞,与细胞建立起特殊的共生关系,这种物质叫共生体。如:果蝇的因子(含有因子的果蝇对CO2很敏感)、草履虫的卡巴粒(Kappaparticle)(含有卡巴粒的草履虫能产生毒素)等。染色体
4、外遗传课件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内所有细胞器和细胞质颗粒中的遗传物质(DNA),统称为细胞质基因。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inheritance):由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也叫核外遗传(extra-nuclearinheritance)、非染色体遗传(non-chromosomalinheritance)、非孟德尔遗传(non-Mendelianinheritance)、染色体外遗传(extra-chromosomalinheritance)、母体遗传(maternalinheritance)染色体外遗传课件染色体外遗传课件二、染色体外遗传的特点二、染色体外遗传的特点 1、正正交
5、交、反反交交结结果果不不同同,F1的的性性状状总总跟跟母母本本相相同同(所以也叫母性遗传) 但正交、反交结果不同,不一定是细胞质遗传。染色体外遗传课件例:种皮的表现F1总跟母体相同,但种皮仍是由核基因控制。例:椎实螺(Limnaea peregra)的旋转方向 母 性 影 响 ( maternaleffect):子代的性状受母本核基因的影响。又叫核基 因 的 前 定 作 用(predetermination)或称延迟遗传(delayedinheritance),它仍是核遗传。染色体外遗传课件 2、用父本作轮回亲本与杂种、用父本作轮回亲本与杂种F1进行连续回交,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进行连续
6、回交,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 3 3、杂种后代不表现一定比例的分离,属非孟德尔式的遗传方式。、杂种后代不表现一定比例的分离,属非孟德尔式的遗传方式。染色体外遗传课件第二节第二节 染色体外遗传的表现染色体外遗传的表现一、叶绿体的遗传一、叶绿体的遗传Correns的紫茉莉试验:以绿色枝条、白色枝条、花斑(绿白相间)枝条的花作母本,用三种枝条上的花粉分别给每个母本花授粉,后代表现见下表需要说明一点:花斑枝条的花作母本接受三种花粉,产生三种类型,这并不是父本的影响,而是由于绿白相间的区域细胞质内既有叶绿体,又有白色
7、体,经过细胞质的随机分配造成了杂种的花斑性状。染色体外遗传课件二、线粒体的遗传二、线粒体的遗传染色体外遗传课件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的关系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的关系一一、某某些些细细胞胞质质基基因因的的突变是由核基因引发的突变是由核基因引发的玉米第7染色体上有一个控制白色条纹(iojap)的基因ij,纯合时(ijij)植株叶片表现绿白相间的条纹。用条纹和正常绿色植株进行正反交(罗兹Rhoades,M.M.,1943),结果见右图染色体外遗传课件二、核基因可以决定细胞质基因的延续二、核基因可以决定细胞质基因的延续染色体外遗传课件三、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共同决定性状的发育三、细胞质基因和核基
8、因共同决定性状的发育例:酵母小菌落的遗传;只有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都正常时,才表现正常菌落,任何一方发生变化,都表现小菌落(氧化酶活性降低)。例:质核互作型的雄性不育,只有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都是不育基因时,才表现雄性不育,有一方正常都表现可育(下节重点讲解)例:叶绿体中的RuBp羧化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合成:此酶由8个大亚基和8个小亚基组成的,其中大亚基由叶绿体基因所编码,在叶绿体的核糖体上合成,小亚基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此酶的合成需要质基因与核基因共同作用。染色体外遗传课件质基因和核基因的关系质基因和核基因的关系(1)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统一的整体,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是
9、相互联)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统一的整体,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是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的,常常共同作用来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系、相互制约的,常常共同作用来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2)细胞质基因的载体(质体、线粒体等)是相对独立的遗传系统,)细胞质基因的载体(质体、线粒体等)是相对独立的遗传系统, 能独立地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能独立地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3)核基因在遗传中是主要的,占主导地位,细胞质和核相比拥有)核基因在遗传中是主要的,占主导地位,细胞质和核相比拥有 的信息量极少,而且遗传功能也不完备,在很大程度上受核基的信息量极少,而且遗传功能也不完备,在很大程度上受核基 因的控
10、制。因的控制。染色体外遗传课件第四节第四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雄性不育雄性不育(malesterility):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是正常的,能接受花粉正常结实。染色体外遗传课件造成花粉不育的原因造成花粉不育的原因1、由于环境的影响,造成某一生理功能上的暂时不协调所致。这种雄性不育性不能遗传,在遗传学中无应用价值。如:高温、高湿引起花粉败育等。2、由于染色体数目或性质上的不协调所致。常表现在远缘杂交过程中,遗传上的意义也不大。3、由基因的控制所致。染色体外遗传课件一、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一、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一)核不育型(一)核不育型
11、核不育型:由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特点:(1)不育性由核基因决定,花粉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败育时期较早,败育彻底,不育性比较稳定,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2)雄性不育大多是自然发生的突变引起的。(3)多数核不育类型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msms)(4)恢复系容易找到。任何含有核育性基因(Ms)的个体都是它的恢复系。msms MsMsMsms育性恢复 核不育的缺点:找不到不育系的保持系。因此核不育的利用受到很大限制。染色体外遗传课件(二)质核不育型(二)质核不育型特点:(1)质基因和核基因共同作用,容易“三系”配套;(2)花粉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后小孢子的发育过程中(单核期或双
12、核期),比起核不育不太稳定,育性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1、质核不育型的遗传基础、质核不育型的遗传基础不育系不育系S(r r) 保持系保持系N(r r) 恢复系恢复系S(RR) N(RR)染色体外遗传课件2、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 (1)孢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植株)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的基因无关。 (2)配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直接受花粉(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S(rr)N(RR)S(Rr)染色体外遗传课件三、质核不育型雄性不育的利用三、质核不育型雄性不育的利用不育系甲恢复系乙F1不育系甲保持系甲不育系甲制种田不育系繁殖田染色体外遗传课件质核不育型雄性不育的利用质核不育型雄性不育的利用注意的问题注意的问题染色体外遗传课件本本 章章 重重 点点染色体外遗传课件The End染色体外遗传课件 再再 见见染色体外遗传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