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论述类文本分析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论述类文本分析综合(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分析综合第二节分析综合 请请依依据据文文段段内内容容简简要要概概括括微微博博对对我我们们的社会生活的正面影响。的社会生活的正面影响。 作作为为个个人人的的信信息息平平台台,微微博博现现在在已已成成为为人人们们接接受受信信息息的的主主渠渠道道。人人们们,尤其是尤其是80后、后、90后的年轻人开始后的年轻人开始越过传统媒体或新媒体的其他方式,依赖微博接受信息,因越过传统媒体或新媒体的其他方式,依赖微博接受信息,因此也深受微博中的报道和观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微博也是此也深受微博中的报道和观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微博也是每个人直击信息、进行报道和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它每个人直击信息、进行报道和
2、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它既具有媒体功能,还兼有社交网络的功能,它所具有的弥漫式的传播能力和短小精悍的特点都让人着迷。它既是虚拟的,也是现实的,既是虚拟世界的新宠,又正在对现实世界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 答案微博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渠道。微博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围棋与国家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
3、,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
4、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
5、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
6、词才能相配。(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1.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 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 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 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 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解析本题从或然与必然、夸大与缩小、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考查筛选文中信息。A项,“发源于”错,原文第一段是“极可能源自”,
7、将或然表述为必然。C项,“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错误,原文第四段说“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东汉时”错,原文第四段为“东汉中期后”,扩大了时间范围。D项,“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错,属张冠李戴,原文最后一段说魏晋时期的人们突破了儒家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 答案B 2.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 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 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 艺术
8、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 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解析本题从混淆是非角度设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C项,“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时间界限与原文不符。原文第五段时间仅限定在“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都是有了这一认识后产生的行为。 答案C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B.围棋因为符合我
9、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 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解析本题从扩大范围、曲解原意、无中生有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盛极一时”夸大了程度,原文第四段是说东汉中期后,“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C项,“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错误,原文第六段说“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
10、围棋本身”。D项,“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绝对化,在文中无根据。 答案A 限定时间:你应该在15分钟内完成题目。方法指导:做题前,你应关注几个细节:1.带着问题精读课文;2.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3.比较选项,审慎确定答案。(二)在上一节中,我们了解了论述类文章通常设置陷阱的五种类型:曲解文意,篡改原文,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在这一节中,我们继续了解并熟悉另外五种通常设置的陷阱类型:强加因果,颠倒错位,改变范围,错把可能作现实,混淆已然 和必然。6强拉因果将事物的因果关系故意颠倒,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或者将毫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
11、强拉到一起,强加因果关系。【选项】 (2012天津卷第6题D项)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原文】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比对分析】 “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哲学问题”不是因果关系,这样就犯了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7颠倒错位命题故意把两个事物的关系或属性错位对接,以产生干扰作用,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原文的能力。【选项】 (2012天津卷第7题C项)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原文】 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
12、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比对分析】 选项故意把“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说成是“反思人与社会关系”,把“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说成是“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这样就把“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颠倒错位了。8改变范围故意改变原文某个事物的范围,或者把小的范围扩大,或者把大的范围缩小,混淆视听。【选项】 (2012安徽卷第1题C项)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原文】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
13、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比对分析】 原文中说“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而选项把“基本课题”说成是全部内容,这就扩大了范围。9错把可能作现实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判断扩大成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断对象的程度或范围,夸大其辞,或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一定会发生,过于主观武断。【选项】 (2012江西卷第7题B项)联觉现象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原文】 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比对分析】 将“可能存在”转述为“存在”,绝对化了。1
14、0混淆已然和必然“已然”是已经产生的情况,“未然”是即将出现的情况。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或相反。【选项】 (2009湖北卷第8题C项)建设数字海洋适应了时代需要,通过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务。【原文】 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比对分析】“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务”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说“可以实现”,这样就把未然表述成了已然。 考点分解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重要能力,要求考生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找出
15、需要的相关信息,然后对整合后的信息做出判断。此考点是每年高考在论述类文章中的必考内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不需要考生亲自去筛选和整合,只需要对命题人做出的筛选和整合后的选项做出判断即可。【示例1】 (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目。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
16、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周易。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
17、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下列对“读书必
18、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我们发现本文重点论述了国学中“小学”的重要性。然后寻找题肢的对应区间,A项,对应原文“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和选项比较,发现原文只是说宋儒没有把字音弄清楚,而不是说朱子、二程没有小学功夫;B项,“读书
19、必先识字”属于清儒的观点,宋儒都注意了词义的注疏,所以不是清人的理由。D项,强加因果,“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并非“读书必先识字”的理由。答案C所谓“文中的信息”,就是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筛选信息,是对信息载体进行分析、概括、判断、组合、提取,并从中选出所需要的信息;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分类、重组或归纳概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核心能力,需要考生按特定要求从文中筛选出有关信息,或是将一些相关信息作归纳整理。一般来说,经过信息整合,人们的思维和认识就会上升一个层次。一般论述类文章十分注重信息
20、整合能力的考查,信息区间相对较大,信息源一般不是单一的。【知识精要知识精要】【方法提示】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题步骤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原文,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见“专项再练”第2题。 本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主要考查划分全文层次(文章的段落层次)、理
21、清语段结构(分析语段或句群的层次结构)、复位句子(将打乱的句子恢复原来的顺序或将取出的句子放回原文)。这个考点一般不需要直接答题,但需要明确论述角度、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等。考点分解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分解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示例2】 (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
22、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
23、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
24、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从中
25、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首先明确论题,本文是介绍“伦理道德在中国
26、文化价值系统的重要地位”的,理解了这个大致内容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另外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关键语句,如第二段的首句“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和第三段的首句“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都是段落的中心句,对于把握文章的思路有很大帮助。A项,第一段论述了家族的中心地位使伦理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起到的重要作用,选项故意混淆“家族的中心地位”与“伦理”的关系。C项,第三段首先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就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再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选项属顺序颠倒之误。D项,文章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的问题,选
27、项谈及的“人格尊严”是“尊道贵德”精神的体现,与古代哲人之语无关。答案B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的思路,“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作文的行文思路,作者的行文思路表现为文章的结构。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因此在解【知识精要知识精要】 答试题之前,阅读文本,就是我们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轨迹活动的过程。有了这一过程,我们就可以对
28、文章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结构也就大致明晰了。【方法提示】“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题技巧1明确论题,把握大致内容及作者的倾向,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如“真题探究示例2”是介绍“伦理道德在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重要地位”的,理解了这个大致内容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2寻找标志性词语(关联词、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顺序词、范围词、过渡词等);3寻找关键语句(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等)。如“真题探究示例2”中第二段的首句“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和第三段的首句“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都是段落的中心句,对于把握文章的思路有很大帮
29、助。 见“专项再练”第5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将文章的整个内容和文章的主旨、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此考点是每年高考在论述类文章中的必考内容,一般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不正确)的一项”。考点分解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分解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示例3】 (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材料原文见本节“考点透析”的“真题探究示例2”),完成下面的题目。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国家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B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
30、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D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我的能力。我们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找到信息所在区间,们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找到信息所在区间,A项的对应区项的对应区域是第一段开头两句,域是第一段开头两句,B项的对应区域是第二段第二句,项的对应区域是第二段第二句,C项项的对应区域是第二段第四句,的对应区
31、域是第二段第四句,D项的对应区域是第三段。然项的对应区域是第三段。然后对这些段落或区域内容要点进行概括与分析,从而后对这些段落或区域内容要点进行概括与分析,从而得到答案。A项正确,见第一段开头两句。B项,“形而上”“道德化的实践理性”是中国哲学的特点,不是西方哲学的特点。见第二段第二句。C项,无中生有,原文只论述“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未谈及“利用、厚生”的问题。见第二段第四句。D项,从第三段内容看,“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是“逐渐形成”的,而不是“一贯坚持”的。答案A“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考查考生对文
32、本中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繁杂的内容加以梳理的能力。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知识精要知识精要】【方法提示】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题技巧1整体阅读,感知原文;2找到该题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如“真题探究示例3”中A项的对应区域是第一段开头两句,B项的对应区域是第二段第二句,C项的对应区域是第二段第四句,D项的对应区域是第三段;3对该段落或区域内容要点进行概括与分析;4将选项中的相关信息与自己大脑中的这些概括与分析进行对照,从而
33、得到答案。 见“专项再练”第8、9题。 考点分解四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题型包括两种:一种是对已经给出的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内容作出判断,另一种是要求考生根据某种要求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出分析概括。【示例4】 (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见本部分第一节“诊断自测”),完成下面的题目。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对时 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 初的文化时间。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 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 庭。
34、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我们可以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然后找到“这两个”所指代的对象,就可以得知D项是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即钟表的旋转是线性模式,错,原文是“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即既具有循环模式,又具有线性模式。答案D“作者
35、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其所论述的具体事物或谈论的某个问题的主观倾向。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述,有的则是间接表述;有的是集中表述,有的则是分散表述。阅读时应能加以分析概括,分辨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究竟是批评还是支持,抑或是有一定的保留。【知识精要知识精要】通常情况下,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比较鲜明的,这些观点态度常常集中表现在全文的中心句和段落的中心句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两类中心句,就可以做到。但有时候作者的观点、态度隐含在文章的表述之中,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要从分析句子间的语意关系入手,揣摩文中的隐含信息,从材料出发,推求作者要表
36、达的意思,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方法提示】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 题技巧1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这方面主要是抓“文眼”,抓关键句和中心句。这些语句,论述类文章常在开头,或在段落的起始句、终结句,抓住这些句子,就能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如“真题探究示例4”中我们只要找到了关键句“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然后找到“这两个”所指代的对象,就可以得知D项是不符合作者观点的。2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容,因而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有时还需要对文中
37、各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3通过对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辨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见“专项再练”第12题。 问题诊断不明关系,强加因果【典例】 (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见本部分第一节“真题热身”),完成后面的题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
38、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阅卷现场采样阅卷点评从原文中“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这两句,我们可知A项是正确的。得0分规范答案增分指导DD项说科技黑箱滥用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此处属于强加因果。本章的“命题揭秘”中列举了论述文命题时常设的陷阱,明晓了这些陷阱可以帮助我们在做题时扫清障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
39、题。 地球生物圈是人类的诞生之地和生存环境,汤因比将其比喻为人类的母亲。人类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其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化的活动方式就是生产活动。而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的安排,逐渐形成了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岁时节令习俗。那达慕是否可以称为节日,学术界似乎还有争论。与农耕民族的节日相比较,草原民族的节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达慕的节日的文化场域也比较宽泛。据调查,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
40、。还有一种说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而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农历67月。民俗,它与人们的出生地、族属、国籍、性别等与生俱来之物相关,那达慕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下列关于这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像那达慕这样的岁时节令习俗是蒙古族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结果,也是其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安排的结果。B那达慕,作为草原民族的节日,由于它不像汉族的民俗节日那样是具体到某一天,再加上它文化场域的相对宽泛,学界仍有质疑声。C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举行那达慕,雨水就更好,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却表达着一个相同内涵,即那达慕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D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据此可见,那达慕应具备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解析“那达慕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错,原文中说“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此处属于张冠李戴。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