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课件—儿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文学课件—儿歌(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体篇之一儿歌儿歌学习要点1、儿歌的概念及其发展2、儿歌的功能3、儿歌的特点4、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5、儿歌作品分析6、儿歌作品创作 儿歌概说 概念:儿歌是适合幼儿吟唱、欣赏的歌谣。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旁【理解】适合、欣赏:幼儿能接受、理解并喜欢吟唱、歌谣:有节奏地念,强调了音乐性历史演变儿歌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古代称儿歌为童谣或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等等,左传中有“卜偃引童谣”的记载。它原属民间文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儿歌才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儿歌”这一名称在我国的正式使用,是“五四”以后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儿歌的功能(一)增添幼儿生活乐趣(二)陶冶幼儿的性
2、情 小板凳:“小板凳/真听话/和我一起等妈妈/妈妈下班回来/我请妈妈快坐下。”使儿童学会尊重妈妈,尊重他人,并在外泄感情的过程中获得教益。(三) 启迪幼儿的心智 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生活,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如金波的小白兔:“小白兔/三瓣嘴/蹦蹦跳跳四条腿儿。” 告诉幼儿小白兔的外貌特征是什么,便于幼儿区分小动物。(四)训练幼儿的语言。四和十这首儿歌是典型的矫正发音的;连锁调牵牛花可以让幼儿学习词语。儿歌特点(一)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二)篇幅短小,通俗易懂(三)趣味性、娱乐性强 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
3、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儿歌的“音韵和谐”,主要是通过句子的押韵、词句的回环复沓以及模拟声响等手段所形成的音乐感。例如牵牛花。这是一首连锁调,它首尾相衔接,随字词变化而换韵,但是所押的大多数都是发音开口大、响亮的韵脚,如“o、n、”等韵;首尾相衔接形成了词语、词句的回环复沓,如“高楼高”接“爬高楼”,“东墙滑”接“爬东墙”等,还反复运用象声词“嘀哒嘀嘀哒”。这些造成了这首儿歌和谐的音韵。儿歌的“节奏鲜明”,主要是
4、通过句式的整饬、句式的变化以及句子字数的变化等所形成的音乐感。 例如牵牛花。它以三字句为主,兼有五字句和七字句,每句三个音节、五个音节、七个音节,自然形成两个音顿、三个音顿、四个音顿,内在的音乐感便在有规律的音顿中产生了。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学习要点:1、特点2、作用3、例子(作品第41-第70)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一)摇篮曲 摇篮曲也称摇篮歌、催眠曲,属“母歌”。 特点是音调柔和动听,抒情性强,母爱永远是它的主旋律。 作用:催眠,情感滋养和语言熏陶 例如,陈伯吹先生的摇篮曲(二)游戏歌 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儿歌。特点:具有约定俗成的动作要求。作用:
5、组织游戏、提示动作,协调幼儿各个方面。例:模仿歌等 第86页(三)数数歌 特点:将枯燥抽象的数字与具体鲜活的事物巧妙结合起来。作用:掌握基本数字,学会简单的数数,促进幼儿的思维。例:七个妞妞来摘果等(四)问答歌特点:设问作答 作用:能启迪儿童的心智,帮助儿童认识理解周围的世界。例子:什么花春天最早开(五)连锁调特点:运用顶针手法,首尾相连,环环相扣。节奏韵律感极强。作用:培养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例子:牵牛花等(六)绕口令特点:把一些发音容易混淆的字联缀成有一定意义的儿歌。作用:训练语言(纠正发音),增加生活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例子:四和十 (七)颠倒歌特点:故意把事物的本来面目颠倒过来叙述
6、,使其具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儿歌。 作用:训练儿童辨别事物的能力例子:河南儿歌小槐树(八)字头歌特点:每句尾字几乎完全相同,多以“子”、“头”、“儿”作为每句结尾。作用: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增加生活乐趣例子:秋(九)谜语歌 特点:采用比喻、摹状等手法,抓住谜底与谜面间的某种联系,以歌谣形式叙说现象或事物的特征。作用: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特征,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例子:眼睛等 儿歌的表现手法及创作 (一)比喻可使儿歌写得更生动、形象,也可以帮助儿童了解距离他们生活较远、不易理解的事物。注意:1、喻体都是儿童熟悉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 物,而且要有相似性如小贝壳,将小贝壳的花纹比喻为
7、老奶奶额头上的皱纹,又比喻成能录下“大海一支歌”的“条条录音带”,充满了童趣,又能引发幼儿展开对大海的美妙联想。(二)拟人拟人手法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泛灵观念),因此在儿歌创作中被广泛运用。拟人,即把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类去描写和表现,使之具有人类的思想、行为、情歌等。注意:人性(人的特点)和物性(事物的固有属性)相统一如儿歌小熊过桥 (三)夸张儿歌中的夸张和想象密切关联,而且还常常带点幻想的色彩。如蛤蟆大姐穿新衣,又如颠倒歌(四)反复相同或相似的词句重复出现。词句的回环复沓增强了儿歌的音乐性。如小雨点:“小雨点,沙沙沙”这两句,反复了三次,既便于儿童吟唱、记忆,使儿歌音韵更和谐。(五
8、)摹状摹状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所要描述的事物的状态、颜色及声音摹拟出来,包括摹形、摹色、摹声三个方面。儿歌中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法,会增加儿童的吟唱兴趣。如小雨点:“小雨点,沙沙沙”,模拟春雨的声响,突出春雨细密、绵长的特点,也表现出幼儿对春雨的热爱。如丁曲的冬瓜:“冬瓜,冬瓜,地上躺;呼噜,呼噜,睡得香;一个一个长得胖。” (六)起兴一般用于儿歌的开头,用以造成一种气氛。如传统儿歌菊花开:“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开开。开几朵?开三朵,爹一朵,娘一朵,还有一朵给白鸽。” (七)设问可以引人注意和深思,同时也能使儿歌的抒情状物有起有伏,生动别致。如小贝壳,“为啥皱纹多又多?”幼儿的这个天真的提问,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又让人不由得将贝壳的花纹和奶奶额头上的皱纹联系了起来,充满了童趣。谢谢大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