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2525课课复习旧知:《<论语>六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中,我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请大家一起朗读(一)文题解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十则》是有关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的十则论语,是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就是编纂的意思这十则论语对儒家的做人标准,从理想追求到道德行为,到人际关系,到艺术鉴赏,都有所涉及语录体指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人士对话的辑录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常用口语,因此沿称“语录”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可作为修身养性、励志为学的凭借语录体”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有优美警策之文辞或具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
(二)人物及作品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孔子一生推行“仁政”的主张,曾周游各诸侯国13年,未被接受晚年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编辑、整理有《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易经》《乐经》等,并编著有《春秋》后世称他为“圣人”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语录体著作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论语》的篇章排列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独立成篇它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全书包括《学而》《为证》等20篇,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品德修养、教育原则等方面《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知识锦囊知识锦囊 据说,孔子一生接受的弟子有3000多人,有72贤人精通“六艺”,著名的有颜回、子路、子贡、曾参等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7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2个问题才让路其中之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们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知识锦囊知识锦囊 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老子老子荀子荀子墨子墨子庄子庄子图片欣赏图片欣赏图片欣赏图片欣赏谋谋而不忠而不忠 论论语语(l(lú ún n) )三三省省(xǐng(xǐng) )(zēng)(zēng)曾曾参参弘毅弘毅( (h hó óngyngyì ì) )其其恕恕乎乎(sh(shù ù) )(m(mó óu)u)箪箪(dān)笃笃志志dú研读课文(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的学生,名参孔子的学生,名参((shēnshēn),字子舆。
字子舆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谋划,商量办法谋划,商量办法诚心诚意诚心诚意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不是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去复习吗?” “吾日三省吾身”,一个“日”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即每天如此;“三”强调了反省是多方面的一个破折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从中可见古代治学人十分重视品德修养(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里面,引申为内部,内心 译文: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要求,既勉励上进,又指出避免错误焉”是兼词,“向他”的意思见贤思齐”是流传至今的成语(三)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评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体现孔子认为只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尽管体现孔子认为只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尽管贫穷,也乐在其中;但如果是不合于道的贫穷,也乐在其中;但如果是不合于道的富贵,就坚决不予接受的安贫乐道的苦乐富贵,就坚决不予接受的安贫乐道的苦乐观观(四)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分析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五)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以为:倒装--以仁为,以……为,把……作为;已:停止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重大的责任,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也很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停止,难道路程还不很遥远吗 ?”(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老夫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川:河流 逝:流逝舍:止息,停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注释】1.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2.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3.夺:改变,换4.志:(某人的)志气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迫使他改变"(七)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分析(八)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美,好的恶,坏的,不好的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好事的美德,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的恶行小人与此相反 既从正面提出君子应该怎样做,又从反面指出不应该怎样做,表达全面,观点鲜明,语气肯定先说君子,再说小人,形成对比,从而强调“成人之美”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重要方面(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遵守,奉行,使之遵守,奉行,使之成为自己的行为准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依据则与依据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这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准则,后面的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这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准则,后面的““己所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勿施于人””就是对就是对““恕恕””的具体解释,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的具体解释,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加给别人译文: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行的准则吗?”孔子说:“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啊!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行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用问答的形式说出儒家的恕道这一则不仅强调了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而且借子贡的问话,突出了要“终身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于哲理,给人启迪,已成为广为传诵的成语(十)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释:切问---亲切地向人请教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分析:这里又提到孔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问题博学而笃志”即“博学而强记”,再一次谈到它的重要性的问题1、传不习乎2、见贤思齐焉3、成人之美4、不成人之恶5、吾日三省吾身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好事形容词作名词,坏的,不好的事 名词作状语,每天判断句判断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省略句省略句小人反是小人反是 ““是是””前面省略介词前面省略介词““于于””勿施于人勿施于人 ““于于””前面省略宾语前面省略宾语““之之””“也也”表判断语气表判断语气(二)概括文章大意与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着重阐释了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
对儒家的做人标准、理想追求、道德行为以及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都有所涉及,这些真知灼见,千百年来影响着我们,是东方思想文化的精髓(三)成语溯源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你能用这些成语造句吗?(四)写作特色1、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启人心智;2、语言朴实简洁,人物形象鲜明 深刻而精辟的语言,是《论语》最突出的特点,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独立成段,每一段表达一种观念,十则论语表达各自不同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能举例说明吗?想一想想一想 “三省”指哪三方面?请用现代汉语回答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想一想想一想 如何贯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一处世原则?联系实际说说如同学交往中不能意气用事,对朋友的过错不能视而不见,要勇于批评改正等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十则论语,加上初一学的六则,我们初中共学习了16则论语,有的关于学习态度,有的关于学习方法,有的关于个人修养,还有的关于理想抱负论语是近几年中考文言文的重点,所以大家一定要熟练掌握这16则论语,先要熟练背诵,再疏通大意,最后深入理解。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成绩更上一层楼! 至少搜集两条论语,至少搜集两条论语,明天上课同学们互相交流明天上课同学们互相交流 背诵课文,明背诵课文,明天默写认真准备,90分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