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包扎固定搬运》PPT课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79822886 上传时间:2024-08-2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血包扎固定搬运》PPT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第一章 外伤急救四项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外伤救护时的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及时准确的现场急救、处理、安全迅速的转运密切相关。正确的现场急救能减轻伤者的痛苦,预防和减轻并发症,为医院的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学习和掌握外伤急救四项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节 止 血一、各种出血的特点 1、动脉出血 2、静脉出血 3、毛细血管出血 各种血管出血特点(1) 动脉出血:来势凶猛,颜色鲜红,随心脏搏动而呈喷射状涌出。大动脉出血可以在数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需急送医院抢救。(2) 静脉出血:暗红色的血液,迅速而持续不断

2、地从伤口流出。止血的方法和毛细血管出血大致相同,但须稍加压力缠敷绷带;不是太大静脉出血时,用上述方法一般可达到止血目的。 (3) 毛细血管出血:呈小点状的红色血液,从伤口表面渗出,看不见明显的血管出血。这种出血常能自动停止。通常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以消毒纱布和棉垫盖在伤口上缠以绷带,即可止血。 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不同的压迫点。二、外出血的止血方法1:股动脉;:股动脉;2:股动脉;:股动脉;3:腘

3、动脉;:腘动脉;4:胫动脉:胫动脉二.加压包扎止血法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加重损伤。加压止血法示例三.填塞止血法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口内,再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

4、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松紧以达到止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松紧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宜。本法用于中等动脉。大、中静脉损血目的为宜。本法用于中等动脉。大、中静脉损伤出血,或伤口较深、出血严重时,还可直接用伤出血,或伤口较深、出血严重时,还可直接用于不能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的出血部于不能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的出血部位位:-) (四) 止血带止血法 常用止血带材料有橡皮管(带)、布条止血带等 橡皮管(带)止血法 用约一米长弹性好的橡皮管(带),上肢出血于上臂上1/3处(中1/3处容易损伤桡神经);下肢出血于大腿的上段处结扎。 布条止血带止血法 可用三角巾、手帕、毛巾或

5、布条折成带状缠绕在垫有敷料或毛巾等软织物的肢体上拉紧。 (3)上、下肢充气式气压止血袋止血法 分为气压止血袋和驱血袋注意事项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能止住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3-5分钟。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

6、签注明上止血带得时间和放松止血带得时间。 第二节 包 扎一、包扎的材料 1、绷带 2、三角巾 3、其他临时代用品 可选用伤者或急救者身边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腰带、领带等进行包扎。二、常用包扎法 绷带包扎法 常用的绷带包扎法有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形反折法、8字形包扎法等。 1.环形包扎法 此法是各种绷带包扎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手腕、肢体、胸、腹等粗细大致相等部位的包扎。 2.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肢体粗细大致相同部位的包扎和固定。 3.螺旋形反折包扎法 用于肢体粗细差别较大的前臂、小腿部位的包扎。 4.人(8)字形包扎法 用于手肘、膝及肩、髋等关节部位的包扎。 环行包扎 螺旋包扎 螺

7、旋反折 “8”字形 回返式 开放式气胸包扎开放式气胸包扎 脑膨出包扎 第三节 骨 折 固 定 当骨折发生时,应用外伤急救现场的固定技术,有利于避免在转送伤者过程中因骨折部位的移动而加重伤势,防止骨折断端刺伤肌肉、神经、血管或脏器,引起疼痛、出血、甚至休克的发生。二、骨折的症状1.疼痛2.肿胀3.畸形4.骨擦音5.功能障碍6.大出血一、骨折的种类1.闭合性骨折2.开放性骨折3.复合性骨折4.不完全性骨折5.完全性骨折三、固定的材料1.各种规格的夹板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2.可利用身边或附近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如木板、扁担、木棍、树枝、竹竿、铁棒等做固定材料。3.可利用伤者的躯干或健肢进行固定。 1

8、.前臂骨折临时固定术 先用两块相应大小的夹板置于前臂掌、背侧,绑扎固定。然后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2.上臂骨折临时固定术 用两块相应大小的夹板置于上臂内外侧,绑扎固定。然 后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3. 大腿骨折临时固定术用一块从足跟到腋下的长夹板,置于伤肢外。另一块从大腿根部到膝下的夹板,置于伤肢内侧,绑扎固定。 4.小腿骨折临时固定术 用两块等长夹板从足跟到大腿内、外侧绑扎固定。若现场无可充当夹板物,亦可将伤肢同健侧绑扎在一起。 5. 胸腰椎骨折临时固定术 将伤肢平卧于软枕的板床上。腰部骨折在腰部垫软枕。若需长距离运送最那先以石膏固定。 脊椎骨折的处理必须由医务人员或受 过初级卫

9、生救护训练者进行操作。1.严禁乱加搬动、拉扯、不得使用软担架和徒手搬运,切勿扶持伤者行走。2.必须搬运时,应由4-6人用手分别托扶伤者的头、肩、背、臀、下肢等部位,动作一致,轻巧平稳地将伤者移至硬板担架上,并在身体的凹位和身旁放置足够的软垫等固定身体位置,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在硬板担架或硬木上及时送往医院。 五、骨折的急救原则和注意事项1.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然后包扎固定。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进行抢救。2.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局部要作清洁消毒处理,用纱布将伤口包好,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和再度刺伤血管和神经。3.对于大腿、

10、小腿、脊椎骨折的伤者,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者,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4.固定骨折所用的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其长度一般应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为宜。5.固定用的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在固定时可用纱布、三角巾垫、毛巾、衣物等软材料垫在夹板和肢体之间,特别是夹板两端、关节骨头突起部位和间隙部位,可适当加厚垫,以免引起皮肤磨损或局部组织压迫坏死。6.固定、捆绑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坏死。固定四肢时,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苍白、发冷、麻木、疼痛、肿胀、甲床青紫时,说明固定、捆绑过紧,血液循

11、环不畅,应立即松开,重新包扎固定。7.对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断处的上端,后捆绑骨折断处的下端。如捆绑次序颠倒,则会导致断端再度错位。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屈着绑(屈肘状);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 第四节 搬 运 伤者经过现场急救、处理后,下一步骤是将伤者安全送往医院。使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和运输工具,能使伤者迅速、及时、安全地得到进一步的治疗,也可以避免由于搬运不当给伤者增加痛苦和加重伤势。 常用的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种。可根据伤者的伤势轻重和运送的距离近远而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1. 单人搬运法:有扶持法、抱持法、背负法、肩法,临床少用。战时现场可用。2.双人搬运法:有椅式搬运法

12、、平托式搬运法。(如图) 徒手搬运法 担架搬运法担架搬运法是搬运伤员最佳方法,重伤员长距离运送应采用此法。没有担架可用椅子、门板、梯子、大衣代替;也可用绳子和两条竹竿、木棍制成临时担架。运送伤员应将担架吊带扣好或固定好。伤员四肢不要太靠近边缘,以免附加损伤。运送时头在后、脚在前。途中要注意呼吸道通畅及严密观察伤情变化。 脊柱骨折搬运对疑有脊柱骨折伤员,应尽量避免脊柱骨折处移动,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搬运时应准备硬板床置于伤员身旁,保持伤员平直姿势,由2-3人将伤员轻轻推滚或平托到硬板上。对疑有颈椎骨折的伤员,需平卧于硬板床上,头两侧用沙袋固定,搬动时保持颈项与躯干长轴一致。不可让头部低垂、转向一侧或侧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